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首页>新媒体 > 正文

全媒体直播的传播学意义

2017-04-25 16:36:58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4月中   作者:智慧

摘要:  全媒体直播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是指将现有的媒介手段有机组合成一种多维的立体式报道平台,用更高效且生动

  全媒体直播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是指将现有的媒介手段有机组合成一种多维的立体式报道平台,用更高效且生动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全媒体的信源和落点同时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能够实现传播内容、渠道和功能等多个层面融合,使用户能够从任何终端获取信息。随着“两微一网一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很难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诉求。全媒体直播对多种传播技术的融合式运用,产生的集约性放大效应,能够全面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给受众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使新闻信息有效渗透到受众的接收终端,提升传播效能。

  全媒体直播中多种传播技术融合

  新闻直播的魅力在于通过摄影机无缝连接新闻和观众,无论观众身处何地,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的氛围,同步感受新闻事件的发展。既然制播同步,观众就必须直接看到现场实况,感受人物的情绪,这也对直播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声画等多种形式内容畅通和高效地传播,还要各种信息有机整合。如果杂乱无章或只有单条信源,就会影响受众的视听效果,而直播对各种误差都是零容忍的。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技术决定论”在直播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媒介的工具理性成就了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着社会结构。电视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光影声色合一的世界,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不再停留在视听阶段,而是通过回复、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传播过程,具有不一样的媒介体验。

  全媒体直播有效整合了多种媒介技术,把最丰富的信息传递给受众。2016年9月10日凌晨,武汉大学工学部第一教学楼被爆破拆除。湖北各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实况直播,爆破瞬间的小视频迅速传遍武汉人的朋友圈,引来众多市民热议,不少专家也通过微博解读爆破理由。线上线下有序联动,充分发挥了全媒体直播的效用,提升了传播效能。

  全媒体直播为受众打造了全新的体验空间

  全媒体直播的重要载体是网络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多种媒体联动地展现事件的运动过程。在全媒体直播中,受众同步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理解和记忆信息。受众还通过回味和联想的心理活动来思考信息,形成个人经验化的观点和态度,最终获得精神世界的享受。

  直播传递的视觉符号与文字符号具有本质的区别,视觉符号直观、形象,简单高效地连接其所代表的内容和形式,而文字符号要通过一定的理性思考过程才能抵达意义通晓的彼岸。同时,视觉符号所表达的意义极大地依赖其所在的语境,即使是相同的视觉符号,如果语言环境不同,那么所表达的意义也千差万别。因此,视觉符号的传播过程可以变得非常隐蔽和巧妙,比如可以将观点隐藏在语境中,在引导受众的舆论和思想的同时,也没有偏离客观公正的新闻逻辑。视觉传播的低门槛低成本使其广受欢迎。

  全媒体直播通过多种视觉传播符号联动,为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空间,这种效果是其他单一媒体无法比拟的。全媒体直播强化了视觉效果,在视觉基础上扩展人们听觉、触觉乃至意识的传播,参与性和体验性大大丰富了传播的层次。

  以新华社推出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报道为例,这一报道运用了多种影像语言,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开通评论专区,网友们畅所欲言,形成线上线下观众与新闻当事人即时分享的联合互动场面,让全体观众共同体验了国家强大、国力强盛的集体荣誉感。

  全媒体直播整合了视觉传播和文字传播的双重功能,重构了人们的认知模式和知识系统,受众可以主动使用顺应自己使用习惯的媒介,成为新闻信息的二次传播者,提升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并在新的认识方式中建立个人与社会、与世界的关系。

  全媒体直播是对人类信息传播模式的突破

  首先,全媒体直播满足了受众的共时共地信息消费需求。全媒体直播不仅多角度满足了受众的视听需要,同时还给了观众二次传播、分享传播的类似集体狂欢的体验。人的群居性和社会性本质决定了群体性快乐远胜于个体快乐,当越来越多的人同时同地为相同的事情或欢呼或扼腕时,大家的心灵体验达到高潮。在接收新闻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共感让“我”不再渺小,不再孤独,在拟态的群体空间中感受自我的存在感。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与互动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互动,使新闻信息更顺利地流淌入受众的心里,提升了传播效果。传播的本质即分享,人类初创的审美理想,及在传播中所追求的共通格局就在于此。全媒体直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正是满足了人类对信息消费的高级诉求。尤其是体育竞技的全媒体直播,自然而然地将媒介事件打造成一场视觉盛宴,观众瞬即体验到了竞技运动中的竞赛、征服和加冕这些具有象征性的类宗教性环节,体验着相同场域里或激动或悲愤的共感,升华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体验。

  其次,全媒体直播营造了相对真实且同步的“信息环境”,成为人类信息场域消费体验的一部分。从文字到广播到电视到全媒体,人类消费信息的方式不断得到拓展。全媒体直播创造与人们生活同步同构的生存空间,并以其技术特长人性化地提供了不同种类的新闻信息,让人们获得良好的体验。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体通过对具有一定意义的社会性事件编码加工,在编码过程中注入意识形态和个人态度,构建出全新的“拟态环境”,供受众体验。

  最后,全媒体直播满足了受众交流分享和掌控未知领域的心理诉求。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探索促使新技术的涌现。人类不再满足于自己所生存的有限空间。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信息空间从现实向拟态的转向正是人类精神消费需求的体现。媒介技术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方式,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空间。全媒体直播技术让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为与他人分享个人观点提供了平台。全媒体直播的使用不仅是传播技术的发展,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媒介延伸。

  全媒体直播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共时感需求,在今后的电视节目生产中也会占据重要位置。全媒体直播也有利于受众自主选择性的实现,进一步强化了受众本位的节目生产思想。受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观看的场地、时间和内容,还可以自主检索相关的背景资料,也可以针对正在直播的新闻发布自己的评论等信息,真正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共时感知、共时体验的网络。正因如此,受众市场细分和个性化的产品定制也是媒体人在全媒体时代应仔细思考的现实问题。

  【本文为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543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郜书锴:《全媒体: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②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 2009年2月下

  ③张先国 张剑:《全媒体直播:传媒转型的积极探索》[J],《新闻前哨》,2013年第8期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4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