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与资本市场
2015-07-14 12:58:49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6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在为传媒经济点赞的同时,我必须表达自己的忧虑。这其中有过去就有的,而有些则是近年来新近出现的。
文/时统宇
5月中旬,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传媒经济博士论坛,我在会上做了“传媒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主题发言。正值股市超级火爆的时刻,谈论股市中的上市公司,当属明显热点。以我的观察,目前以影视上市公司为主体的股市传媒板块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当然,这是业内研究者的角度,而不是股票分析师的推荐。
一、国字头公司的合并效应引广电企业蠢蠢欲动。这是某专业报纸的一个副标题,其中“蠢蠢欲动”怎么看都有点“标题党”的味道,但这毕竟是事实:百视通吸收合并东方明珠市值超1500亿元,这一千亿级文化传媒上市航母的闪亮登场,意味着2014年以来文化传媒领域最大的一宗资本运作最终落地。尽管专业人士警告说这样的合并很难复制,但财富效应真的驱使不少人蠢蠢欲动。
二、影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一般理解。内容为王,这是人们对影视行业的一般理解,也就是说,你想吃影视这一行的饭,你必须有节目,有影视剧。但是,万达院线不做内容,只做平台,股价一度高达300元;暴风科技连个实体店都很难找,但凭着想在电脑看电视、看电影离不开的独门绝技连拉30多个涨停板,创出中国股市之最。再看新三板:基美影业主要从事进口影片的版权销售;银都传媒主要从事原创动漫;三多堂主要从事纪录片制作……在新三板挂牌的影视公司2013年只有4家,2014年猛增到12家,因此甚至有人把2014年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影视年”。
三、民营影视公司真正占据了股市中文化传媒板块的半壁江山,有着同等的国民待遇。华谊、光线、华策、唐德等都是影视业界响当当的公司,但民营的身份决定了它们不可能享有主流媒体的许多资源。而在资本市场上却有另一套游戏规则,比如信息披露的真实、及时、准确等等,或者可以这么说,在资本市场上,国字头和民字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说到传媒经济绝不局限于资本市场,更不仅仅指上市公司,毕竟,上市公司和公司上市不是一回事。今天,中国电视的发展现状是:民营公司的渗透无孔不入,比如许多年前我们通常认为制播分离不包括新闻节目,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两会的节目是民营公司做的。但如今这不是禁区,我本人就有亲身体验。
因此,传媒经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资本市场得到了认同,如果要寻找最新的理论依据,除了技术背景外,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实上,影视行业的各个领域都闪现着“两创”的身影。
在为传媒经济点赞的同时,我必须表达自己的忧虑。这其中有过去就有的,而有些则是近年来新近出现的。
首先,内容为王仍然是我们的短板和软肋。在“一带一路”战略面前,我们应该静下心来问问:中国的影视业有啥作为没有?还是那个老问题:我们没有《阿凡达》,没有《江南style》,我们有功夫,有熊猫,但就是没有《功夫熊猫》……前段时间冯小刚在电视上曾追问好莱坞大片看不到人心而引发争论,他提出的影视产品要直指人心的出发点不容置疑。钱财解决不了人心问题,更与经典和传世没有必然联系。
其次,电视台的空心化问题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所谓空心化就是电视台自己做的节目越来越少,而去市场上买的节目越来越多,并且越是能挣钱的节目越要靠市场。节目靠采购,制作当监工,如此下去,电视台和录像厅还有什么区别?我非常担心电视台除了《新闻联播》不敢买(也买不到)外,什么都敢买,这样下去肯定要摊上大事的。
另外,“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悲剧很值得人们深思和反思。一些媒体的掌门人“进去了”,甚至贪腐窝案的出现,都让人痛惜不已。可以这么说,让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样是传媒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6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