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风口上的猪也是猪

2018-04-21 20:57:38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3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传统媒体也好,新兴媒体也罢,其盈利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话就像早些年的“鸡毛也能飞上天”一样,已经被大家所熟悉。今年开年最先飞起来的“猪”大约要算直播答题。

  有纸媒的评论版编辑打来电话,希望我说说直播答题究竟能不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我兜头一句话:“高抬直播答题了,人家根本就没想什么素养不素养。”

  确实,直播答题有点像电视上常见的知识竞赛,这些年电视的文化类节目方兴未艾,无论是央视的“大会”系列,还是地方台的经史子集类节目,都离不开传统的必答、抢答,即使是夺人眼球的曲水流觞、飞花令,其所依托的仍然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遗憾的是,网络直播答题没有这种文化含量和知识积累,也与你的兴趣爱好无关,诸如“人在太空中为什么不能流泪”“著名卡通形象米老鼠有几根手指”“白云苍狗的狗究竟是什么狗”……看到了吧?就算你都会抢答了,别说学霸,就连杂家也谈不上。所以,千万别把直播答题看成什么文化现象。

  “知识就是力量”还是“金钱就是力量”?——这是我们对直播答题的又一追问。一定会有人说:“难道金钱就不是力量吗?”并且,还会有更多类似的“难道”在等着我们。一夜暴富——人性中的这个弱点什么时候都可以利用,这次又来了,虽然“马甲”不一样了。实际上,正像有文章指出的那样:答题赚钱电视时代就有。如前些年的《开心辞典》、这两年的《一站到底》。而网络时代的直播答题参与人数明显更多,粉丝更加沉迷,主要原因显而易见,门槛更低、变现更快、简单粗暴。

  这里,让我更加感到不安的是“知识可以变现”这一“最新”提法。过去,我们常常提到“浮躁”,今天的诸多社会现象岂是浮躁可以解释。当“知识就是力量”不再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积淀,而是急吼吼地去变现时,直播答题的女大学生挣了上百万元这样的新闻就尤其让人抓耳挠腮。

  业内人士对直播答题的质疑也有对其过度商业化和广告化的批评。传统媒体也好,新兴媒体也罢,其盈利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传统的经历和新兴的教训都不遥远。大概在20多年前,中国的传统媒体刚刚开始走上市场化的道路时,对自身的盈利空间在哪里并不清楚,经历了很多迷茫的探索、痛苦的尝试。或许现在还有人记得当初的一些典型案例,如《京都记事》《海马歌舞厅》《东边日出西边雨》等电视剧,里面出现了一些非常生硬的广告植入,把和剧情完全无关的商品硬性地加入剧情中,让人非常不舒服。在今天,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媒体,其实有同样的问题,但不同的是,我们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应该静下心来,回顾一下传统媒体走过的弯路,这对于新媒体的发展是有好处的。直播答题中很多硬性的广告植入,其实和以前的情况很像,这种模式其实不会给平台带来多少收益,反而会伤害参与者的观感,最终伤害平台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假如以上警示有些老套,那么新媒体的短命个案更值得关注。也就不过一年的时间,曾经的《谁杀死了“文艺青年”格瓦拉》《光圈直播之死》《布丁动画的原罪与倒下》等述评让人记忆犹新。从摇篮到墓地,与传统媒体的苦苦挣扎相比,一些新媒体之死甚至都来不及“传统”。如此神速的断崖式崩盘,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烧钱式的吆喝来得快必然去得也快。

  还是让我们回到马克思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去摧毁。我们对新媒体传播中有违公序良俗的批判常常停留在“批判的武器”上,而对“武器的批判”经常忽略了“物质的力量”,通俗地说,当大量新媒体在烧完钱之后还能不能在“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时,仍然“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这似乎才是我们预判媒介市场未来的建设性起点。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3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