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被舆论模糊的法律问题如何高亮起来

2019-01-30 11:11:22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2月上   作者:张灿灿

摘要:  没有组团的公共价值坚守者,文明法治理念的传播恐怕寸步难行。

  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曝光五星级酒店清洁丑闻的微博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涉事酒店的公关道歉信不约而同地发布,在各家官方微博上几乎统一口径地回复:“仅个案,非普遍”“深表歉意,还在调查”。

  本来焦点都聚焦在“一个抹布走天下”的酒店痼疾上,但一张微信截图提升了整起事件的新闻价值。截图显示,在一个413人的微信群中,一个从昵称看貌似洲际酒店员工的id公开了“花总丢了金箍棒”的护照信息,并号召大家留意并抵制这个人。道歉整改真心不真心不得而知,但蓄意曝光信息当做对举报人的报复,使社会新闻上升到了法律事件。

  搜寻、报复举报人,其实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非网络时代买凶拍人,在互联网时代引口水喷人,这些手段不过是被举报人恼羞成怒的最原始报复手段。也不过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时代在改变,技术在进步,而人性始终坚守原地。

  也许百家争鸣的舆论风潮中,很多人会顺口谴责无良酒店不走整改正道偏走歪门邪道。但此前的诸多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道德谴责可能很快不再成为焦点,难免被杂七杂八的讨论模糊掉。因为“这是犯法的,要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的”,这种以法治为基础的论调在舆论中还是较难成为主流之声。

  但既然是公共事件,那么公共价值应该以更合理更突出的方式呈现。道德判断的价值是否低于法律定义,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法治评论的价值绝对高于无休止的网络口水战。

  曝光“花总丢了金箍棒”信息的人撰写了一封道歉信,想通过道歉和卖惨来赢得原谅。也许他并不清楚,侵犯个人信息比酒店清洁不到位的问题更严重,因为明显已经触犯刑法。刑法中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即使情节够不上刑事犯罪,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隐私被侵犯的消费者仍然有权要求酒店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不出所料,道歉信一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立刻转移到“别想拿卖惨来博取同情”上,针对道歉者在信中提供的个人信息开始讨论撰写道歉背后的心路历程,甚至开始挖掘道歉者的个人信息,鲜少有人再普及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律后果和社会恶劣影响。而后者,是整个事件蕴含着的对未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内容点。

  公共事件之所以容易在网络中走偏方向,无非是公共场域话语权被稀释,人人参与、人人争夺焦点,价值高的观点跑不过发布早的、情绪最激动的。话语权的分散和社会普遍娱乐化,观点表达的碎片化,持续影响力的后继乏力,枯燥乏味需要较强逻辑分析的理性认识,专业要求较高的知识门槛等原因交加,使得本就逐渐缩小的公共讨论空间被一再压缩,人们选择最好消化的观点也不难理解。

  当网络舆论的主流讨论焦点与法律价值判断有悖时,如何引导成为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个相关部门确实为虚指,因为无人为此事负有明确法定责任,但是倘若放纵社会问题、法律事件长期偏离理性讨论,不聚焦核心问题,那么最终伤害的恐怕也不仅是一两个部门。这种问题,按传统思维,媒体应该表态在前,但是如今的形势,“官媒之声”孤掌难鸣,仅靠个别媒体引导最有价值的讨论,恐怕很难技惊四座。没有组团的公共价值坚守者,文明法治理念的传播恐怕寸步难行。

  还好,有一些曙光初现。“花总丢了金箍棒”删除了一系列不相干微博,仅留下了曝光清洁丑闻和委托律师维权的信息。没有了“道歉”与“原谅”等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戏码,讨论度应声下跌。没关系,这些难道不在意料之中吗?一个事件进入司法程序之时,大多是它远离社交媒体焦点之日。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经过多年的洗礼,这句话且算耳熟,但在言论高度碰撞的社交媒体圈里,这个原则还需要一再重申。不过,被舆论模糊的法律问题如何高亮起来,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润物细无声,仍然是“相关部门”们面临的实践难题。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2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