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百度与温度

2019-03-21 14:36:42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3月上   作者:黄杨

摘要:  当温度越来越被10万+、点击量、阅读量的热度所取代时,我们需要有所行动。

  一个多月过去了,百度似乎调整了资讯搜索的算法逻辑。

  1月下旬,《搜索引擎百度已死》刷屏引发大量讨论,支持者众,反对者也很多。该文主要指责百度在搜索新闻时,大量出现百家号文章,而且很多是自媒体的。

  这次,我用翟天临、赵宇、春晚、刘谦、英国脱欧、中国2019年GDP等作为关键词搜索百度资讯,发现正规媒体信源在前两页处于显要位置——还是百家号,比前一阵子有了变化。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笔者无论在纸媒还是在网站工作,这些年一直用百度作为搜索新闻的主要入口,来查找新闻最新进展、核实信息、核对出处、补充背景等。但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确实很少再用百度来搜新闻了,一方面因为随着各头部资讯App的崛起,信息被分割成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孤岛,获取和查找信息的第一选择不再是通过搜索;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新闻关键词搜出来的结果,尤其第一页,是一些没听过名字的、不知谁办的百家号,或者无法第一眼判断其可靠性的网址,而这些无法满足我迅速做出判断的需求,因此搜索习惯已在潜意识里变更。

  所以,我能够理解方可成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中表达的逻辑,不过我也同意,我可能已不再是百度资讯搜索的目标用户,我这些年的搜索大概对百度变现也没啥贡献。

  其实,或许我们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近一年前的2018年3月13日,百家号“荆门文子大叔”发了一篇题为“百度从搜索引擎转型为新闻资讯分发平台”的文章称,“近日,百度公司低调对外表示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平台’转型改为‘国内最大的新闻资讯平台’”。

  再往前追溯一年,2017年3月20日,百度官方发布《新闻源取消,VIP申请升级公告》称,百度将取消原有的新闻源机制,并升级为VIP俱乐部。

  原来变化早就开始了。作为一家民营公司,百度推进自己的资讯闭环生态圈无可厚非。对需要寻找信息的我来说,只要展示的网页内容是一样的,是链接到新华网还是链接到新华网百家号,并没太大差别。但作为一家“基本服务提供商”,当百度和微信、微博一样成为网民生活必需品时,要考虑的或许就不仅仅是“利己”,如何更好地“利他”同样应成为其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暴露出百度对医疗广告依赖所引发的温度的缺失。

  这跟做记者一样。我在本专栏第一篇文章《30万元与1元》里曾提到如何实现速度、准度、深度、尺度、温度的“五度”融合。温度,是媒体刊文时必须考虑的。

  温度首先应体现在媒体报道呈现的社会责任感,不过报道的很多细节同样能管窥媒体的温度,这可能是采编规范要求的,也可能是基于流程中记者、编辑或审核者个人的经验。

  从规范来说,比如流传甚广的“新华社报道禁用词”里有一条,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嫌犯家属、涉案未成年人或妇女儿童等9类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可用真实姓氏加“某”字指代,如“张某”,也不宜使用化名。

  “不宜使用化名”这六个字也是体现温度的,此时用化名是考虑隐私,但因为化名的随机性,存在重名的可能,甚至存在着在同一个地方的人同名的可能,这又可能带来困扰。

  还有不要使用歧视性称谓组合或蔑称,如“骗子王某”“强奸犯李某”“残废人”“独眼龙”“弱智”等。

  再比如,很多社会新闻涉及有人死亡时,记者在文章里常用到两个词,一个是“死”,审核稿件时,多半会要记者换个词,比如“去世”之类,不过在对案件正常描述时,这个字也还算可用;但另一个词“尸体”,在几乎所有正常情况下,都会要求改成“遗体”。

  2月21日,也是因为没有温度的“寒门状元”文章,咪蒙账号被多个平台关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媒体兴起提供给读者的新闻“去专业化”图景,这虽是大势所趋,但当温度越来越被10万+、点击量、阅读量的热度所取代时,我们需要有所行动。

  (作者为澎湃新闻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3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