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公众号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急需提高

2019-04-28 14:15:38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4月下   作者:陆高峰

摘要:  公众号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低下,极大地影响了新媒体的舆论和内容生态,也给舆论和文化安全、用户文化素质提高等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近期,“中国陆军”微信公众号因发表的一篇缅怀先烈的新闻误引汉奸汪精卫的诗作而专门发表致歉信,称失误是“平台编辑工作失误”“编辑人员文化素养不够、编审把关不严”所致。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出了问题。

  就拿该公众号引用的汪精卫早年诗作《被逮口占》来说,如果编辑人员对于汪精卫怎样从一个早年投身革命的同盟会成员转变成汉奸的历史有所了解,就很容易知道这首诗的背景。再退一步说,即使编辑人员对汉奸和历史关注不足,如果对于抗战时期进步新闻事业和积极宣传抗战的新闻编辑人员的专业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同样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1939年被汪伪特务暗杀的上海《大美晚报》副刊主编朱惺公就曾因为在副刊发表《改汪精卫诗》,讽刺汪精卫的汉奸行为而传为佳话。朱惺公所改的汪精卫诗,就是“中国陆军”公众号引用的这首诗。

  据微信官方2018年7月公布的数据,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个,月活跃公众号数量超过350万个。据此推算,公众号从业人员总数估计不下1000万人,相对固定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估计也在700万人左右。如此庞大的公众号从业队伍,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编辑审核训练,缺少必要的媒介常识和职业文化素养,导致所发布的信息相当一部分质量低劣、内容粗俗,甚至违法违规问题众多。这极大地影响了新媒体的舆论和内容生态,也给舆论和文化安全、用户文化素质提高等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公众号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法律政策素养、职业伦理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等方面。法律政策素养缺失,一方面往往因为对国家大政方针和涉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根本性法律法规把握不够,导致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主流价值观重视不足,以致发布一些危害社会稳定、煽动社会仇恨、危害国家安全和损害国家政府形象的违法违规信息;另一方面也常常因为对一般性法律法规缺少了解,导致所发布信息出现诸多侵权违法内容。

  职业伦理素养的缺失,则是公众号从业人员缺少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根本原因,以致热衷传播虚假欺诈、暴力血腥、淫秽色情、低俗庸俗以及其他不良有害信息,追捧不良生活方式。编造寒门状元毒鸡汤,消费遇难空姐,都是因为公众号从业人员在阅读量带来的利益诱惑面前,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自律意识。

  公众号从业人员文化素养的缺失对于公众号内容生产和价值传播造成的影响,往往更加隐蔽和深远。王国维先生曾云:“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由于公众号从业人员自身文化素养不足、品位低下,其发布的内容自然也就很难“有境界”“成高格”,以致错谬不断、质量低下,或断章取义,或哗众取宠,或以讹传讹,或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大搞标题党,热炒明星绯闻、隐私八卦,以“星腥性”来吸引眼球,甚至以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来愚弄受众。

  造成当前公众号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公众号从业门槛较低,人员来源背景复杂;另一方面是目前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双方对于专业基础和职业素养培养都重视不足。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部分院校为了迎合招生和学生选课兴趣需要,大量开设一些花哨、省力,甚至纯粹让学生觉得轻松有趣的课程,一些老师也以“网红”式的娱乐姿态来取悦“愚”乐学生,对相对枯燥的专业历史、法规伦理和采写编评等专业基础和基本素养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

  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重要内容,对用户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等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公众号从业人员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此情况下,提高公众号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伦理道德和文化知识等职业素养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4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