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批判性思维第一课:如何用脑袋质疑屁股

2019-09-27 17:52:03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9月上   作者:曹林

摘要:  我们的思考,更应该去服膺和敬畏那些更永恒的事物,用脑袋去质疑屁股上坐着的那些“临时身份”。

  在大学讲评论课快10年了,每次的第一节课,我都会问选课的学生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所在的学校被媒体曝光了某个丑闻,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到批评,你会怎么评论?会以何种评论姿态捍卫自己大学的形象?

  这是当下的大学生很有必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考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一道必答题。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经常会遇到一些懒于思考的“护校宝”,一涉及自家大学的问题,就不讲事实和逻辑,不问是非善恶,把“母校是一个自己一天可以骂八遍不允许别人骂一遍”挂在嘴上,把所有批评者当成敌人。

  作为一个评论员,我难免不去评论一些涉及大学的热点话题,批评了一些大学后,常常会招来护校宝宝们的“问候”。无非是这些留言:本以为你评论挺客观的,没想到也这样,果断取关了;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努力吗?取关;你有什么资格对我们学校指手划脚,88;你不经常说“别让评论跑在新闻的前面”吗,怎么也胡说八道了,你了解我们学校吗?取关。一个个“取关”,好像“关注别人”是恩惠似的。每次看到这些留言,我都觉得很惋惜: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在大学没有学会基本的说理呢?“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只不过是脑残粉的口头禅,而“取关”无非等于说:我很气愤,但我又不会讲道理,只会说这两个字。

  不是说我评论的就是对的,更不是说不能去捍卫自己学校的形象,但拿什么去捍卫?不是口水,不是口号,不是抱团对外攻击,最高贵和最让大学感到骄傲的捍卫方式,应该是用学到的知识、掌握的事实和大学教给自己的逻辑去捍卫。最让大学感到自豪的,不是培养出了“听话”的学生,教出了“不允许别人骂一遍”的大学死忠粉、脑残粉,而是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康德所说的那样,敢于在一切公共事务上运用自己的理性,甚至不惮于把批判矛头指向自己所在的大学。

  我母校出了很多著名的校长,朱九思、杨叔子、周济,还有“根叔”李培根院士,他任校长时一系列毕业典礼演讲风靡网络,创造了很多流行语。“母校是一个自己一天可以骂八遍不允许别人骂一遍”这句流行语就是在根叔演讲后成为热词的。有一次我回学校参加新闻学院35周年院庆,作为校友代表致辞,在演讲中我说,作为一个评论员,批评过很多大学很多机关和部委,但一直对母校“下不了手”“下不了口”。根叔随后在致词时说了一句很动情的话:刚才曹林校友讲到对母校“下不了手”,我觉得母校也是可以批评的,有问题当然应该批评,这种批评是更深沉的爱。

  我很感动,这就是名校长的风范。所以,我一直拿“如果你母校有问题你会怎么去评论”去问我的学生,也想把这种思想基因传给学生们,让他们保持独立的思考,不能因教条、结论、权威而停止思考,也不能因为“母校”而停止思考。特别是学新闻学评论的,批判性思考,就是对“停止思考”的警惕,能保持思考的姿态。

  我经常跟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思考的“身份坐标”和“问题意识”。一个人身上叠加着很多身份,湖北人、北大人、人大人、90后、新闻人、北漂、大学生、法官、警察、海归,等等。这些身份多数是暂时的,换个工作,毕业离校,进入新的人生阶段,身份很快就会变。我们思考问题时,尽量不要站在那些“临时身份”上去思考。我们要学会站在那些更普通、普适、与他人可交流和通约、更恒久的身份上去思考问题。“清华人”“南方人”是暂时的情感身份,是抽象的“想象共同体”,你更是一个人,这个身份不会变。站在更高更大的共同体角度看问题,才会更客观,作出的结论才能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一个人屁股坐的位置,只是暂时的,但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更恒久。一句话说得好,如果我站得足够高,就会发现,大地其实是星空的一部分。站在那些恒久的身份和超越的视角看问题,当多数人都在用屁股决定脑袋时,你能用脑袋去质疑屁股,你就超越了多数人。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这话的意思是,真理比吾师更永恒。我们的思考,更应该去服膺和敬畏那些更永恒的事物,用脑袋去质疑屁股上坐着的那些“临时身份”。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9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