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微博:有形态,无生态?

2019-10-10 14:20:51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9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微博只是建立了媒体形态,却没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态。

  8月,新浪微博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收入连续第七季放缓,净利润大幅下滑,唱衰微博的声音和当年唱衰报业的声音一样,似曾相识。

  这倒不是最关键的。财务、营收波动,都属正常;百度前两年也有过波动,今年通过AI(人工智能)发力,还不是又恢复了良好势头?关键问题在于,微博至今为止,没有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态。

  例证之一是同样发生在8月的一件事。曾经以微博为主阵地猛烈炮轰崔永元,声称周立波、薛之谦吸毒的微博名人黄毅清,居然因为吸毒贩毒,被上海警方提请逮捕了。

  这两件事,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关联;深究起来,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黄毅清之类以“炮轰他人”来制造热点、吸引网友注意力的账号,正是微博有媒体形态、无媒体生态的典型表现。

  微博从诞生开始就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一度成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与微博有一定竞争关系的微信,则基于QQ的基因,首先成为交际工具,然后才建立了以公众号为代表的媒体形态。

  因为交际工具基因,微信的媒体形态也是基于交际生态来打造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一样,讲究粉丝价值,但它的粉丝价值更重要的体现在粉丝黏性上;这种粉丝黏性,从本质来讲,又基于它的交际基因。换句话说,对微信的媒体形态——公众号而言,粉丝数量不是最重要的,粉丝在朋友圈的转发意愿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转发意愿,正是其交际工具基因的体现。

  可以这么说:微信的媒体形态是在它良好的交际生态之上建立的。交际生态是微信的土壤,媒体属性的公众号、金融属性的“微信支付”等,都在这个生态的供养下得以茁壮成长。微信支付甚至一度让支付宝如坐针毡,足见“生态”二字之强大。

  反观微博,则只是建立了媒体形态,却没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态。如果说微信建立的是交际生态,传统媒体建设的是新闻生态,那微博算什么生态?不知道。它有新闻,但多数情况下只是传统媒体的搬运工;它的交际关系很弱,粉丝和博主大多“谁也不认识谁”。

  略显尴尬之下,微博企图建立一种基于明星的“名人生态”。无论是王宝强、马蓉,还是崔永元、周立波,只要经过了实名认证,几乎就可以看作这些人在发言,权威性颇高。这种生态略显雏形之后,“在微博发表声明”几乎成了明星的首选。

  然而,这种方式,究竟能不能成为一种生态,还有待观察。粉丝不是来看明星照片的,而是来“吃瓜”、看八卦的。一旦热点缺乏,就会导致流量下降,对受众失去吸引力。它需要不断制造热点,才能逐渐生成一个“粉丝关注→明星增粉→流量变现”的所谓生态。这些热点,又分两种情况,一种叫狗撕猫咬的真新闻,一种叫制造热点的假炮轰。有些事情是真的,比如明星宣布离婚、结婚,或者为出轨而道歉,吃瓜群众乐得看热闹。明星家里狗撕猫咬,除了形成热点,这样的八卦新闻,到底有什么意义?不仅一文不值,而且有副作用。

  假炮轰就更严重了。微博虽然具备媒体形态,毕竟不是严格的媒体,缺乏把关环节,完全靠名人自律。然而“自律”可靠吗?崔永元是媒体人出身,应该很懂把关、很知道媒体的真实性原则,还不是在微博上栽了跟头、被王林清利用了?至于黄毅清,自己吸毒贩毒,却在微博上满脸“正义”炮轰周立波、薛之谦吸毒,就更滑稽了。

  明星和普通人一样,除了生老病死、结婚离婚之类的大事,一辈子出不了几件新闻。于是问题来了:微博每天更新,热度需要维护,怎样才能让自己“新闻缠身”“热点不断”?

  方法之一是吵架、炮轰和爆黑料,总之不吵不闹不火爆,就无法吸引受众注意力,没有注意力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收入。有的名人之所以冒着法律风险抹黑、炮轰别人,原因就在这里:你越骂就越有人看,就有流量,而流量是可以变现的。

  不八卦了,板着脸说教了,流量往往就保不住了。一旦放弃了八卦,还有多少人去看微博呢?

  基于八卦的媒体形态,堪称本末倒置,很难建立良好的生态。空有形态、没有生态,微博未来的路走向何方,恐怕还要费些思量。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9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