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粉圈文化正在网络黑社会化

2020-01-02 16:01:53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月上   作者:张灿灿

摘要:  粉圈逐渐表现出黑社会化的倾向,一些恶行逐渐向现实生活渗透。

  粉圈的故事正在不断挑战传统认知。一名某流量男星粉丝的网友自称考研分数440+,以证实自己的优秀,反驳偶像黑粉的质疑。而后又被众多网友质疑分数造假、分数单PS,随即打着验证其言论真伪的旗子展开对该名网友的人肉搜索。然而一番口水战后并没有什么定论,该名网友是否真系名校名专业毕业,仍然雾里看花。而TA却遭受了严重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辱骂嘲讽、P图诅咒等,以致不得不向警方报案。

  很难料想,这起并不包含爆炸性新闻要素的粉圈小闹剧竟演变成一场网络大事件,虽然全过程中不过充斥着长篇累牍的猜想、口水战、人肉搜索、粉丝攀比,但它最终成功展现了一个突出面:整个事件将粉圈文化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不知不觉间,粉圈文化正在占领网络文化,且热度、活跃度都相当高。

  网络正在加速形成形形色色的圈子。每个圈子都有其不同的价值观,也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术语。而一些圈子经过广泛吸纳再高度提炼,已经难以被外界所理解,也更难接收新的加入者。相较小众的圈子,粉圈已经非常亲民且易于融入,它以一个或者一群具有明星光环的人物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壮大粉丝群体。也许中心人物是个意见领袖,能够以社会事件为由头引领舆论;也许中心人物是个明星,仅靠颜值就能吸引千千万万粉丝簇拥,且坚定不移地给予支持;也许中心人物只是个普通人,但因为传导一种人们喜欢的生活方式而成为网络焦点。总之,粉圈门槛低,不限标准,能够形成网络吸引力的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粉,粉再集结成圈,开始发散影响力。凡事皆可粉圈化,凡人也能众星捧月成仙。无论你认同或鄙视,谁都无法忽略、否认粉圈文化的威力。

  因为相同的喜好、意见在网上组成群体,这并非粉圈的原罪,反而是网络时代人们丰富精神生活的体现。然而,如今粉圈之外的人对粉圈文化的评价却节节走低,甚至直接扣上“恶臭”的帽子。原因就在于粉圈文化的“排他性”被突出到首位,对加入者的洗脑、净化也越发严重,以致逐渐封闭化,被少数极端分子统领,氛围逐渐异化,不断强化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最终将全体参与者淹没,整个圈子失去了理性客观的平衡力,最终成为一言堂。

  若粉圈仅仅追求言辞上的唯一追捧,倒也无伤大雅。粉圈逐渐表现出黑社会化的倾向,一些恶行逐渐向现实生活渗透,让人担忧越来越庞大纷杂的粉圈将走向何处。众所周知,任何圈子运行都需要一定的费用,如果组织不产生经济效益,也可从成员中收取资金,维持粉圈组织运转。但这笔资金如何获取,花在何处,如何监督,这些问题尚处在灰色地带。目前已经出现不少粉圈集资出现问题的新闻,然而很多时候都不了了之,在粉圈内部消化解决,实际上一些案例数额较大,可能已经涉嫌犯罪,很类似“以黑敛财、以财养黑”的黑社会化经营方式。

  更有甚者,粉圈已经开始成为网络暴力的主力军。理性客观、求同存异都是粉圈文化的稀有物,不断达到前所未有的一致性才是粉圈的最终目标。为实现目标,一些极端手段被反复运用——打压异见者,围攻反对者。而打压围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越过屏幕,严重干扰对方的现实生活,因此粉圈致力于人肉搜索异见者,试图恐吓对方甚至造成人身伤害,减少其意见的负面影响,这种行为显然已经违法。

  “网络黑社会”影响的是网络秩序和公共空间的和谐安全,可能没有现实中黑社会刀光剑影的凶残,但是很明显,这种黑暗、恶臭的粉圈文化正在弥漫互联网,给网络空间造成的恶劣影响恐怕是长期的、浸入式的,更具精神渗透力。而目前除了少数极端事件,很多粉圈的混乱鲜少浮出水面,因此也很少进入公众视野或者走入司法程序。而这些粉圈的极端事件恰恰说明,粉圈秩序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