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新闻研究的湖北记忆

2020-05-22 15:11:31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5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新闻人那些曾经的创新不会被忘记。

  “老实待在家里也是为抗击疫情做贡献”的日子里,闭门思过的时候偶尔想起自己研究工作中与湖北、武汉的过往,感觉曾出现在荆楚大地上的这样三个创新对今后中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仍然具有有益的启示,它们的关键词分别是:“中性新闻”“垄上行”“电视问政”。

  重庆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社会科学新词典》中关于中性新闻的条目是我写的:中性新闻(Neutral News)指记者不掺带任何主观褒贬,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的发生发展的不左不右不偏不倚的新闻。这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而出现的有关新闻报道的一种新的提法。它要求记者在报道中不扮演社会角色,如“法官”“教育者”“鼓动者”和“组织者”等等,而是撇开角色地位,放弃价值判断,站在中立者的立场,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准确的和细微的事实,让读者独立思考,并对此提出价值判断。“中性新闻”一词最早是由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于1986年提出的。该词后来在中国新闻学研究中被多次引用。

  樊云芳曾任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她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其他名记者一样,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她给自己的作品集起名《我就是我》。20年前,我在编著《深度报道范文评析》一书时,收录了她的代表作《一个工程师出走的反思》。忘不了多年前在武汉她家中的相聚,三十多年了,故人可曾入梦?

  “我从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很多年前,台湾的校园歌曲传到大陆时,那优美的旋律回荡在中国城乡美丽的傍晚。临近2006年的岁末,我从垄上走过——在湖北荆州,我参加了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的湖北荆州电视台《垄上行》栏目研讨会。当年12月1日,“金秋垄上行”直播在一个普通村庄的田野上举行。让我惊叹的是: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像赶庙会一样汇集到直播的现场,几万人忙而不乱。这是一次电视大集,又是一次科技大集,还是一次物流大集,洪湖儿女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洪湖水浪打浪”的童年记忆,与新世纪的垄上行交织在一起,温暖的阳光下,一种感动挥之不去。中国电视也要从垄上走过——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垄上行》是一档对农节目,而说起对农节目,总是一把辛酸泪,“三农”节目由于难以吸引广告商的注意力,边缘化状况十分严重。一句话,电视不愿意从垄上走过。《垄上行》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增强了对农节目的生存底气,而且为大量基层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鲜活经验。

  《电视问政》是武汉电视台的一个栏目,2012年入围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年度掌声”。致掌辞写道:

  创新执政,实务传播,公民参与,只要有心,大有可为。《电视问政》与《我们圆桌会》搭建政府、媒体、公民平等沟通平台,省会城市台成为理性传播的领跑者,接地气,有胆识,有诚意。媒体一小步,社会民主一大步。

  在简短的点评交流环节,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角度:中国的省会电视台既不是省级台,也不是一般的地市级台,这一类台到底算中国电视的 “第几世界”?“第二世界”不是,“第三世界”也不是,两级半吧。在中国电视的竞争版图中,省会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值得研究者认真思索。

  今年的战“疫”初期,湖北某些媒体的表现受到不少批评。好在这种媒体自身的“疫情”很快就被强力纠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毕竟,发生在荆楚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战“疫”,再次印证了毛主席的豪迈诗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继续看好湖北新闻界。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5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