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3·15”插曲:晚会重要还是消费者重要

2020-08-18 16:30:01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8月上   作者:李云芳

摘要:  媒体拥有对优质报道的处置权,这一点和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一样,应予以尊重和保护。

  因为疫情,今年央视“3·15晚会”推迟了四个月,成了“7·16”。7月16日晚上晚会播出,海参养殖猫腻、汉堡王门店使用过期食材、毛巾厂家使用下脚料做原材料、宝骏汽车变速箱故障等问题被曝光。

  除例行引发行业“巨震”外,晚会自身还引发了一次小小的争议插曲:一位资深前媒体人在自家公号“呦呦鹿鸣”上发文《汉堡王已经道歉了,央视3·15什么时候道歉?》。该文核心观点是:央视记者在2019年12月14日就确认了汉堡王南昌几家店的违规事实,而节目却迟至2020年7月16日才播出。在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央视不但没有依法向工商、食品卫生部门举报,还听任南昌这几家汉堡王分店持续违规作恶。“难道央视就不担心汉堡王全国1300家分店都这么干?难道就为了在7月16日这一天能上热搜榜?这7个月里,消费者在汉堡王分店吃汉堡且健康权益受到侵害,里面是不是有央视的责任?”

  该文提出了一个新闻伦理问题。作者在上述文章中痛斥了媒体想上热搜榜、营利性的一面,但笔者认为这两点不应该被污名化。

  人们都知道的是,媒体为公共利益“看门”;但人们忽视的一点是,媒体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主体,面临着生存问题:机构运营的成本哪里来?采编人员的工资怎么发?无法指望受众为信息付费。如今大部分媒体的报道对受众都是免费的,尤其是新媒体。正规媒体的正经生存,有赖于影响力(某种意义上,上热搜榜也是影响力的一种体现)的扩大:记者行使采访权,在守护公共利益的报道中为机构赢得影响力(经常需要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胜出),进而赢得市场上金主的认可并获投放广告。

  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媒体有了版权售卖、信息服务等多元化的收益,但前述模式仍然是媒体生存的主要方式。一个媒体要想持续地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就需要首先能够生存下来,要生存下来就需要努力获取并扩大影响力:上热搜榜不是全部,但也是一个表征,因为热搜是公众关心的最热门话题。对于媒体而言,受众或者消费者绝对重要;但对受众、消费者而言,一个不能生存或者没有影响力的媒体,也没有使用的意义。

  “3·15晚会”通过集成消费维权类新闻,将调查暗访、现场展示、消费者现身说法、专家释疑、监管者登台表态等方式,搞成一台新闻串烧“晚会”,获得了巨大的集束影响力。这也意味着,“3·15晚会”制作的周期会比一般新闻节目长,一来需要同时采制多个消费权益类新闻,二来以暗访为主的新闻本身周期就长。而为了凑成一整台晚会,很多新闻即使提前制作好,也需要放着等待集体登台。但这种等待是值得的,因为知名节目的集束报道,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商家或行为的震慑更为强大和深远,比如很多年后我们都还会想起某某企业、某某问题曾被“3·15晚会”曝光过,这本身就是对公共利益守护的加成。假设“3·15晚会”的那些新闻在日常时段里分散地一个个播放,那影响力、效果会是怎样的?必然大打折扣。

  当然,这种等待应该实现一种平衡。如果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那就应该快速处置而不能一味等待蓄势。至于这次汉堡王的过期食材等问题,是不是触及了这个临界点而需要央视克减等待时间,可以具体讨论。

  跳出来说,媒体拥有对优质报道的处置权,这一点和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一样,应予以尊重和保护。站在道德制高点一味追求迅速普惠的逻辑延伸,就是要求取消企业、作者、媒体等的上述权利保护,让新发明、新药、新书尽快无碍地为大众免费或廉价使用、阅读。暂时看这样是实现人类普惠了,但长远的后果是:没人会有积极性去进行费时费力费钱的创新,没有媒体愿意下大力气去制作精致而深入的报道。

  据悉,央视提前半年就开始搜集“3·15晚会”相关线索,然后调派大量人员操作,剔除不成立、不够格的之后,把剩下的选题精心周密制作成几个产品,最终打造成一场消费“盛典”。如果这一节目不能收获与辛苦付出相当的影响力或者成效,央视还会愿意大投入做吗?

  (作者为澎湃新闻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8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