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草根视频”路在何方

2020-11-23 16:56:45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0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  现在已经过了“一拍即红”的时代,用户对浅薄内容的新鲜感正在消退,视觉疲劳日渐加剧,令粗制滥造者窒息的瓶颈已经显现。

  抖音、快手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视频编辑的门槛。几年前,这还是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做的事情,如今,只要手机上安个软件,人人可以拍摄、编辑视频了。稳定器、云台、无人机之类设备,价格只需几百到几千元,普通玩家完全可以入手,拍出来也相当专业。要知道,以前的专业设备,都是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费用。

  一个草根百姓,单枪匹马,拍段视频,发发抖音、快手,不仅已经相当普遍,而且大潮汹涌。抖音超10亿的用户、号称突破6亿的“日活”(每日活跃用户数),正是这一大潮的具体体现。6亿“日活”,会带来数量空前的视频产品,而其内容上的瓶颈也日趋明显。

  这个瓶颈,在“草根视频”层级尤为突出。相比于正规媒体及专业化的制作团队,“草根视频”的拍摄者既没有拍摄新闻类产品的权限和条件,也难以制作精良的高端产品,领域相对较窄。

  领域越窄,“瓶颈”就越紧。进入早的,借了短视频爆发的东风,略施小计,就能拥有几十万甚至百万粉丝;后来者没搭上“早班车”,只能在模仿和粗制滥造中徘徊,越徘徊越没劲,越徘徊越找不到方向,即便被人灌点鸡汤、打点鸡血,最后还是成为牺牲品的概率更大。

  先人一步的“草根”,在后继者看来,不是能力高,而是运气好。同类产品频频出现,甚至互相模仿、照抄照搬,可谓屡见不鲜。为了争夺有限的流量,“草根视频”越来越“不正经”了(或许一开始就不怎么正经)。这种“不正经”——或曰“误区”,表现为以下几类产品的“野蛮生长”:

  第一是反常态的作品。无论配音还是出镜,都要讲究音色、音准,这是常识;小视频门槛低,有点地方口音,也能接受。有人非要反常态,在视频里面扮演结巴,或者以“口误”为乐。他们不是真的结巴,而是在“表演”结巴;直播时说话很正常,口误都很少。

  口吃是一种生理缺陷,很少有人愿意在公众面前展示。故意“表演缺陷”行为,是对口吃患者的伤害。还有人故意去拍流浪汉、精神病人,也属此列。

  第二是满足人们窥私欲的作品。比如拍自己闺蜜的私生活,拍大学宿舍的日常,等等,满足人们(多是抠脚大汉)的窥私欲。严格来讲,这类作品只要不涉及隐私,内容健康,倒还说得过去。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以火,后面的恐怕就只有做“炮灰”的份儿了。

  第三是满足人们猎奇心态的作品。猎奇是一种常见心态,只要不过火、不违规,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为了流量,很多拍摄者已经失去了底线。有人逼自己的狗吃到吐,有人为了捞几条鱼不惜抽干池塘,有人闯入无人小岛体验野外生存;更有甚者,孤身闯入无人区(徒步入藏、独闯无人区,多数难辨真假,不排除故意造假的可能)……

  这些内容产品,会产生很严重的误导,甚至会影响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他拍这么无聊的作品都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他的日子这么无聊,却有百万粉丝、躺着变现,我如果比他更无聊,是不是也会很赚钱?

  社会一旦形成“互相比下限”的心态,一定是危险的。这种心态会让人们越来越浅薄、越来越追求“后进”;短视频的碎片化、表面化,则一直在为这种心态推波助澜。

  新晋网红李雪琴,因为说脱口秀走红。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北大学霸。如果人们仅仅关注表面、关注她的短视频,就会产生“李雪琴之问”——她即便不上北大,也有这样的口才,也可能成名;那么,她上北大还有什么用呢?

  短视频无法回答“李雪琴之问”,因为它无法体现“李雪琴上北大”背后更深层的东西。如果没有北大的历练和积累,她作品的原创度会大大降低,也不会这么精彩。

  “草根视频”需要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就是能把李雪琴背后的东西表达出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表面。拍私生活、猎奇,固然也会带来粉丝和流量,但现在已经过了“一拍即红”的时代,用户对浅薄内容的新鲜感正在消退,视觉疲劳日渐加剧,令粗制滥造者窒息的瓶颈已经显现。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0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