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如何牵引国际舆论
2021-08-09 14:14:19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7月下 作者:乔新生
摘要: 新闻是政治的表现,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报道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折射。
国际新闻舆论环境中,中国声音仍然与实力不相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以下原因: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中国媒体不愿主动挑起事端,制造国际舆论焦点;第二,国际新闻市场主导权牢牢地掌握在美国等西方媒体的手中,中国媒体发出的声音被掩盖;第三,中国媒体工作者习惯于被牵着鼻子走,对西方媒体制造的舆论或者设置的重大议题被动澄清,而不是主动设置重大议题;第四,西方媒体往往进行深度策划,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充分利用采访技巧,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借助于采访对象充分表达出来;第五,西方媒体居高临下,先入为主,制造舆论,掩盖真相,转移视线。
新闻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报道是政治的继续。如果不了解新闻的本质,不敢旗帜鲜明利用新闻报道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就会被牵着鼻子走。
出于战略政治目的,美国媒体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做法是否充分反映出美国的“传播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在政治斗争中忽视了媒体的作用,国家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中国媒体应当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能只是被动地澄清,而应该主动出击,在中美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中国媒体从业者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新闻报道观念,充分意识到新闻是一种武器,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中国媒体必须勇敢地捍卫中国人民的合法利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西方媒体的挑拨离间行为作斗争。如果仍然认为新闻报道只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而没有意识到新闻报道本身也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就会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不敢主动出击。
当年美国轰炸伊拉克,导致伊拉克巴格达的集贸市场数百平民死亡。中国记者挺身而出,要求美国国防部官员说明事实真相。中国记者用现场采访深刻揭露了美国国防部制造的谎言,让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美国的所谓“定点打击”只不过是滥杀无辜的障眼法而已。
其次,中国媒体记者必须拥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必须具有战略判断能力。如果认为新闻报道就是就事论事,而忽视了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忽视了西方媒体新闻策划制造事端的能力,那么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就会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
新闻报道必须尊重事实,但事实并不是摆在那里,而是等待新闻记者去挖掘。如果新闻记者没有新闻策划能力,不能发现重大事实,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
中国的媒体工作者应当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抓住重点,必须有判断能力,如果不了解事实的全貌,或者不愿意追根溯源,而只是蜻蜓点水,采访报道就不可能具有影响力,新闻作品就不可能具有生命力。中国媒体要想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能力,就必须学会设置政治议题,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利用已经掌握的事实,以采访报道的方式深入挖掘,争取获得独家消息。
再次,国际斗争具有复杂性。我国媒体应当充分认清美国媒体的真面目,强调新闻的政治属性,并且在掌握充足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采访报道和独家调查等各种方式制作新闻作品,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提高中国媒体的传播能力,关键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有战略识别能力,具有战略谋划能力,在采访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作者为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7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