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治理终于打到七寸
2021-11-10 15:20:11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11月上 作者:张灿灿
摘要: 资本并无原罪,操作资本的人或组织才是问题的根本。
在没有娱乐新闻轰炸的网络环境里,感觉如何?作为普通网友,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清朗行动真的实现了“清朗”。没有了粉丝大战,没有了无孔不入的明星信息,没有了鸡毛蒜皮的娱乐新闻,也没有了乌烟瘴气的网络空间买卖,网络世界恢复到一种神清气爽的状态。没有娱乐新闻过度占用公共资源,平添了更多时间去接纳更有意义的事儿。社会上五花八门的新闻也有机会登上热搜,各行各业的人也有机会成为关注焦点。
这种整治效果,相信大多数人是喜闻乐见的,毕竟普通人早就苦“饭圈”久矣。在失去理智的追星氛围下,无论你有无喜好倾向,都很难逃脱饭圈不正之风的影响,尤其是文娱行业与算法的邪恶面“牵手”,塑造了一个狂热的“娱乐至死”之网,成了每个冲浪人都逃不出的五指山。
治理“饭圈”的呼吁其实已经有数年,但近两年力度加码、效果明显。究其原因,是国家监管部门出手了,成效远胜媒体苦口婆心的劝诫、倡导。今年6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针对网上“饭圈”突出问题,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各类有害信息。8月,中央网信办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清理违规群组版块、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10项措施,对“饭圈”乱象打出组合拳。随后,中宣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系统施治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艺人违法失德等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发布新规,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9月,文化和旅游部要求按照《关于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和“饭圈”乱象专项整治工作安排》,从严从实加大文娱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坚决遏制歪风邪气、铲除其滋生土壤,营造积极向上、充盈正气的文艺生态。
从各项行动和通知原文来看,监管部门也早摸透了“饭圈”的本质。人们习惯称为“饭圈文化”,认为是追星族的无端狂热酿成的乱象,是“垮掉的一代”无精神支柱、无信仰追求的结果,他们耗费时间精力围着浅薄、庸俗的东西打口水仗,为自己所谓的“精神偶像”而战。
然而这些都是表象而已,“饭圈”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不如说是资本模式。喧嚣的“饭圈”背后都是生意,明处是粉丝对明星的追捧、“饭圈”间的恶斗,暗处不过是资本赚得盆满钵满的大丰收。你以为的粉丝与偶像间的惺惺相惜,不过是资本眼里的印钞机。
资本将逐利性放在第一位,并非天然自带社会责任感。而人的天性又是追逐八卦、喜好娱乐,资本怎么会舍弃利用这个人性弱点赚钱的机会?偶像是谁不重要,只要能引来流量、抓住注意力,就是资本眼里的香饽饽。粉丝本来可以隔着屏幕和偶像“神交”,但这样的状态很难产生经济利益。于是,资本在当下“饭圈”串起了“偶像-粉丝-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商-厂家”各个利益集团,无所不用其极地收割大量粉丝特别是未成年粉丝的“钱袋子”。
打蛇打七寸。粉丝可以是明星的粉丝,也可以是科学家的粉丝;粉丝可以为了偶像谩骂、侮辱对家,也可以为了偶像追求更积极上进的精神生活。“饭圈”不是万恶之源,万恶的是资本塑造的粉丝追星目标和方式。所以关闭解散一批诱导集资、造谣攻击、侵犯隐私等影响恶劣的账号、群组,从严处置“饭圈”职业黑粉、恶意营销、网络水军等违法违规账号,从重处置纵容乱象、屡教不改的网站平台,这些举措对资本的打击是巨大的,它让资本操控“饭圈”失去了最重要的抓手。
当然,资本并无原罪,操作资本的人或组织才是问题的根本。从这个角度看,很多社交平台、经纪公司无法再装作无事发生一般唱着“反对饭圈乱象”的高调,毕竟资本正在他们手中。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11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