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意犹未尽话广播

2021-11-10 15:22:17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11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只要真相需要去追寻,正义需要去匡扶,风尚需要去引领,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就比什么都重要。

  国庆节前我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的终评,在广播组。评奖结束后我写了一篇感想,但总觉得广播的好作品还有不少值得点赞,这便是标题中“意犹未尽”的由来。归纳起来,广播的问题意识、工匠精神、文艺范儿,在当下抖音、快手短视频称霸天下的年代,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第一,广播的问题意识。

  天津台的消息《东丽中学家属院唯一公厕为“迎检”被街道强拆,居民“内急”成难题》是一篇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优秀作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指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河南台的《环保要守住“数字”,更要守住“初心”》披露的是某地为了环保数据好看,竟然阻止农民用收割机收麦。广播的这些优秀节目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主流媒体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说对“面子工程”之类问题的监督是主流媒体的传统强项,那么对资本无序扩张的警觉和揭露则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浙江台的评论《“鼎家模式”屡屡“暴雷”,亟待监管全程化跟进》聚焦长租公寓、培训机构的所谓“创新”,对其社会危害给予了多角度的揭露。而北京台的专题《外卖小哥“拼命”配送,冰冷算法中如何寻求温度?》,记者全程跟随外卖骑手送餐,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度体验式的报道,全面展现了外卖行业压榨骑手的乱象。我们注意到这两个节目的制作播出时间分别是2019年12月24日和2020年9月16日,我们知道,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而蚂蚁金服上市被紧急叫停,更是给了资本的无序扩张当头棒喝。所以,当算法、平台、资本等比较早地被主流媒体质疑时,一个被短视频平台搞得五迷三道的经典说法重现在我们面前:新闻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优秀的新闻作品不断提醒着我们:只要真相需要去追寻,正义需要去匡扶,风尚需要去引领,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就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广播的工匠精神。

  何谓广播的“工匠精神”?北京台《交通新闻》一条疫情防控的2分钟新闻连线了机场、车站、社区等地的现场记者,请注意:是专程前往的记者,而不是当地的工作人员。试想:不派记者找当地工作人员行吗?当然可以。但这不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像有的节目半个小时没有采访只有连线,这叫“攒”“凑”。而辽宁台的专题《大山里的“摩托书记”》,为了记录一位叫贺玉复的村党支部女书记,记者先后三次来到村里采访,录制了1000分钟以上的音响素材,最终浓缩成了不到13分钟的新闻作品。记者首先要面对的是:辽宁西部地区最贫困的山村之一,村子被大山阻隔分成两部分,从南到北骑摩托车需要两个小时。正是记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雕细刻出了一位骑着摩托车在大山里奔忙的女性基层干部的动人形象。这是一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也是一篇体现新闻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佳作。将其称为广播纪录片,我以为名副其实。

  第三,广播的文艺范儿。

  两年前第一次作为广播文艺节目的评审,静下心来听文艺节目,仿佛重新做了一回四十年前的文艺青年。除了怀旧,更多的是对广播文艺范儿的敬重,这次又是一次加深印象。宁夏台的《一首宁夏川,传唱几代人》,巧妙地串起一首歌和一个地方的文化密码,领略了黄土高坡的文化厚重。长篇联播《悬崖村》饱含深情讲述了彝族地区典型贫困山村“悬崖村”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绝对的现实主义题材,当片尾纯净苍凉的彝族山歌响起,我已是泪流满面。

  这让我得到了一个联想的佐证:中国视听文化演进曲线的高点在向黄河一线北移,套用一句股市的常用语叫“北向资金流入明显”。比如秦腔味的《装台》,比如土得掉渣的《山海情》,更别说以《唐宫夜宴》为代表引起巨大轰动的中原文化。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11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