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传统媒体如何一起向未来

2022-03-02 15:39:53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2月下   作者:吾道南来

摘要:  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重构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更需要联合、整合、融合。

  2月4日,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一场无与伦比的高科技视觉盛宴向世界展示了“一起向未来”的愿景。

  观看了这场开幕式的笔者,一个问题始终萦绕脑际:传统媒体如何一起向未来?

  近几年,对于媒体界,一个又一个坏消息接踵而来:报纸停刊、一些电视台生存艰难、媒体人才流失……世纪疫情突袭两年有余,触发全球多重危机;世界经济、中国经济预期转弱,经济增长放缓;百年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重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更需要坐在一条大船上,更需要联合、整合、融合,更需要团结拥抱,更需要一起向未来。

  媒体单位内部,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协作;要自转,更要有公转。面对共同的困难,面对共同的目标,更需要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同向而行。

  一些报社、电视台之所以陷入生存困境,既有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冲击、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等宏观因素,更有人心涣散、在融合发展方面缺乏主动担当作为等内在因素。笔者所了解的一家都市报创业时核心管理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激烈的都市报竞争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成为“一城独大”。但好景不长,核心管理团队因利益纷争分崩离析,最终没有熬过移动互联网给报业带来的寒冬。

  在一些报社、电视台,人心思走,能干的、有门路的、年轻的都走了,没走的,难以割舍事业单位的身份,在外面兼职干活。这样的媒体很难有振兴复活的希望。

  一些媒体被迫走在融合转型的路上,但部门壁垒依然森严,“地盘”意识依然强烈:这是我的口,你不能跑;这是我的人,你不能用;这是我的平台,你的文章不能发。每个部门都开设多个平台账号,都要创制、打造自己的品牌,结果力量分散,没有一个做大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知易行难。

  在一些县市,县级融媒体中心虽然挂牌了,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依然是各干各的,各个委办局的政务资源更没有整合到一个平台,“新闻+政务+服务”还是纸上谈兵。

  近几年,经过上面的顶层设计和推动,以及媒体的融合探索,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路径愈加清晰,我们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处于资本和技术劣势的我们,虽然无力建设大的传播平台,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组织力建立垂直的、有特色的传播平台。我们可能无法建立自有产权的大平台,但可以发挥有特色的内容优势入驻大平台,形成传播矩阵,产生影响力。

  内容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对资本进入新闻采编制播设置“红绿灯”,媒体的新闻内容生产具有相对垄断的优势。好的内容自带流量,可以贯通各个平台终端,产生大流量,大影响。传统经营模式虽然式微,但新媒体端的广告经营在增长;利用品牌影响力进行内容合作、开展活动的收入在增长;品牌的产业链在建立,在衍生。方向明了,路径清晰了,关键是我们如何一起向未来。

  我们可以联合。如建立城市圈媒体联盟、区域发展战略媒体联盟、版权保护联盟等。

  我们可以整合。如开展战役报道或大型活动,可以整合媒体单位内外资源,跨界融合,包括商业平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传播效果。但合作过程中媒体要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把好内容审核关。

  我们可以融合。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力量打造几个有影响的内容IP;“一支队伍,服务所有平台”;清理平台账号,集中打造有影响力的平台账号;让不同编制的人员同岗同酬,有公平的上升通道。

  鉴于县级媒体在技术、人才、资金层面面临瓶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更需要当地党委和政府下决心强力推进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新媒体深度融合,新闻资讯、政务资源、数据资源统一入驻同一个移动平台,打造内容生产、分发一体的融合体系,为打造当地信息枢纽、舆论阵地和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支撑,实现全省信息服务共享的格局,进而提升媒体竞争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总之,未来已来,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2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