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拿到4亿元新融资,澎湃下一步如何发展

2022-08-24 11:28:27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8月下   作者:窦锋昌

摘要:  4亿元的投资,一方面显示了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以及战术性,另一方面显示了上海有关部门在扶持主流媒体发展方面的前瞻性以及战略性。

  8月8日,刚庆祝完8岁生日的澎湃新闻宣布正式完成B轮融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独家向澎湃战略投资4亿元。增资完成后,上文投将成为澎湃新闻第二大股东。这是澎湃获得的B轮融资,A轮融资完成于大约5年半之前,当时,澎湃获得了来自上海久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的6.1亿元人民币资金入股。

  澎湃目前共有8个主要股东。看名字,就知道这是清一色的国有独资公司或者全资公司。由国有基金或国有公司投资澎湃,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澎湃及其前身东方早报一直都是体制内媒体,属于民资和外资不能进入的领域,国有资本是唯一选项。其二,在如今的上海文化品牌中,澎湃具有独到价值,国有资本及其所有者看重这个品牌对上海的长远意义,愿意在澎湃身上花大钱。上文投合伙人、首席投资官陈乐在谈及入股澎湃时曾表示:“澎湃既是上海的澎湃,也是中国的澎湃。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也必将成为世界的澎湃。”

  如果回到10年前的2012年前后,传统媒体依然还处于黄金发展阶段,一家优质媒体一年的净利润就有几亿元。比如,根据公开财报,粤传媒2011年的净利润是3.7亿元,2012年的净利润有所下滑,但也有2.7亿元。粤传媒虽然很多系列报刊和公司组成,但利润主要来源于广州日报一家。因此,如果放在当时的环境下,4亿元的投资不算特别大的数额。但是,到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单笔4亿元的投资在传媒领域就属于比较大的投资了。这一方面显示了优质内容的稀缺性以及战术性,另一方面显示了上海有关部门在扶持主流媒体发展方面的前瞻性以及战略性。

  上海有多家媒体,单就体制内媒体而言,就有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文广两艘“航母”,澎湃不过是上报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媒体而已。但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澎湃成为最为亮眼的媒体之一,甚至成为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样板。吸收到融资以后,澎湃将如何进一步发展自己?未来的澎湃和今天的澎湃会有怎样的不同?

  一方面,从目标定位来看,按照澎湃新闻总编辑刘永钢的说法,澎湃要向“四化”和“三型”的方向发展。“四化”指的是主流化、平台化、生态化、全球化,而“三型”指的是“引领型”“赋能型”“全球型”。这一次,澎湃在之前主流化和平台化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生态化”的定位,希望以媒体为基础,拓展内容和政务、商务服务的边界,深度介入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从媒体的内部管理和商业模式来看,刘永钢认为:“市场化运作的上文投的进入,对于澎湃新闻进一步深化改革,再一次澎湃前行,意义重大。”

  从上述说法中可以看出,在“信息型”媒体和“知识型”媒体的类型划分中,澎湃的定位是前者,主要提供的是大量的、密集的、短平快的各类信息,虽然也有深度报道和深度解析等内容,但不是主打产品,在定位上更接近“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互联网媒体,用刘永钢的说法就是“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从思维模式上来说,澎湃如今秉持的是平台思维和流量思维。内容生产上的此种定位,必然伴随的就是盈利模式上的广告模式,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政务广告。当然,还有这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版权收入。但是,商业模式依然是澎湃面临的一个“痛点”,用刘永钢的话说就是,“现在的主流新媒体仍然没有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商业模式,仍然不能形成自我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澎湃当前的广告模式和版权模式还不能给澎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回报。

  在笔者看来,与“信息型”媒体相对的是“知识型”媒体,这样的媒体超越了单纯的对信息的分享,而是更侧重于挖掘更深入、更独家、更有洞见性的知识性内容,在盈利模式上从以广告为主的“二次销售”回归到以内容为主的“一次销售”,这在全球已经成为一股新的发展潮流,在国内也有财新、南方周末等试水者。澎湃在这方面还只是处于简单尝试阶段,未来如何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盈利模式,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回报问题,更是澎湃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一环。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级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8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