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从一个细节看日本传统媒体的“维持性创新”

2023-06-15 11:23:02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3月下   作者:窦锋昌

摘要:  正是这样对“更好一些的”新闻的追求,才维持了大部分读者对报纸的信赖。

  日本的传统媒体为什么没有“断崖式下滑”?在这篇专栏里,我只说一个细节,希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貌”。

  到了日本之后看报纸,印在每家报纸每个版面最上方的一组数字引起了我的兴趣。和中国的报纸不同,日本主要报纸每个版面上不仅标注了“版数”,也就是“第几版”,同时还标注了“版次”,也就是“第几个版本”。“版数”在最前面,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加黑。“版次”放在“版数”后面,数字后会有一个“版”字,比如“12版”“13版”等等,用比较细的字体表示。“版数”与“版次”的差别很明显,一眼即可看出。

  比如,《朝日新闻》2月2日的晨版,一共32版,大部分版面标的版次是“14版”,还有一部分版面标的版次是“13版”。当天的《朝日新闻》晚刊一共10版,版次标的都是“4版”。《读卖新闻》2月2日的晨版,也是32版,一部分版面标的是“14版”,一部分版面标的是“13版”,还有一部分版面标的是“12版”。同一天的《读卖新闻》晚刊,一共12版,版次标的都是“4版”。

  就此现象,笔者询问了多位日本新闻界人士。这样一天出多个版次的做法,其实在日本报界由来已久,在互联网媒体没有出现之前,这种做法就有,特别是《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这些大报,因为发行范围是日本全国,为了能让偏远地区的读者早一点看到当天的报纸,报纸就需要早点印刷、早点运输,但是距离报社比较近的地区,特别是东京的读者所看的报纸就是版本比较新的,能把晚一些截稿的新闻也放进去。

  到了新媒体时代,各家报社不仅延续而且强化了这种“多版次”做法,一方面是让偏远地区的读者尽早看到报纸,另一方面更是要与新媒体竞争,争取把头天晚上以及当天凌晨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也能覆盖掉,尽量留住报纸的读者,减少这些读者从报纸向网络的转移。

  在横滨有一个日本新闻博物馆,笔者与该馆的工作人员聊起此事时,他拿来了一张2022年11月24日的《朝日新闻》,最后版本的《朝日新闻》头版把前一天晚上“日本足球队战胜德国队”作为了头版头条,而在上一个版次的《朝日新闻》头版上,头条是一则关于“高速铁路关闭”的消息。其实,在稍早的这个版次上,该报头版也有日本队获胜的消息,但只是一张图片新闻,最后的这个版本把这条新闻处理得更醒目了,在该报编辑部看来,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期间,这条新闻的价值更大。

  正是这样对一条一条“更好一些的”新闻的追求,才维持了大部分读者对报纸的信赖,不至于让报纸的读者大规模地流失。

  上面所述是日本报界的一个常规性操作,他们早已习以为常。但是要知道,一张报纸每天出这么多个版本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采写、编辑、制版、印刷和运输都需大量的资源投入。总之,这些媒体从业者一直在扎扎实实地把报纸等传统媒体办好,没有轻易减轻甚至放弃对传统媒体平台的各种投入。

  反观国内媒体近些年的做法,减少对报纸的投入是一个基本的做法,“十几个人办报纸”的新闻不时出现。当然,国情不同,采取的应对方法也会不同,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从日本媒体同行的做法中,我们看到,传统媒体也有传统媒体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在网络新闻真假莫辨难以建立公信力的情况下,正是传统媒体延续自己生命力的一大契机。

  在早几年的一篇文章中,笔者曾经把媒体转型中的创新行为划分为“颠覆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以及“维持性创新”三种,以这个框架看日本传统媒体的转型,不断更新印刷版次就属于“维持性创新”,这样的创新看起来平平淡淡,但是只要真正做到了,就会有好的效果。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级记者;本刊学术顾问)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3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