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受众想要怎样的“3·15晚会”

2023-06-25 15:54:59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4月上   作者:李云芳

摘要:  对于央视“3·15晚会”曝光大品牌、大公司一事,可以寄望但不必为此较劲。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如期播出,一年一度的批评声也如期而来。作为一个已有30多年历史的超级IP,“3·15晚会”因其曝光的是与公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消费问题而备受关注。其曝光对应的是相关部门的强监管,然后是被曝光企业遭重创、涉事人员常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加身,因此影响很大。出名也意味着批评紧随。近些年,公众对央视“3·15晚会”批评最多的就是“没有重磅”“没有大品牌、大公司”。

  看了一下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几类问题,涉及企业的规模确实都不大,甚至连重点曝光的直播套路猫腻,也只点了具体博主账号的名字,未出现直播平台名字。

  那么,为何公众对央视“3·15晚会”曝光“大品牌、大公司”有如此强的期待?

  原因之一,是大企业、大品牌涉及的问题往往是普遍性问题,覆盖广泛,牵涉众多,因此曝光也会带来烈度更强、影响更大的震动;

  原因之二,是公众对央视的期望:国家级电视台、超级IP“3·15晚会”,就应该有挑落头马、曝光大问题的勇气和魄力;

  原因之三,是大品牌、大公司实力雄厚,人脉关系又广又高,如果央视能够播出它们的问题,公众会觉得这是央视抗住了公关的压力、抗住了广告投放的诱惑。

  如果能曝光“大品牌、大公司”的问题,这当然是顶顶的好新闻、好公共服务。但反过来说,公众也不用对此有执念。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公众发声投诉渠道的便利,大品牌、大公司的治理也在进步,存在的问题可能已没有野蛮生长时那么多。另一方面,今年“3·15晚会”虽然曝光的企业不大,但是所曝光的问题都还是很切中痛点的:打头的是食品问题和泛药问题(妆字号违规人体注射),各种假冒伪劣毒中,这两类是公众最为关注和痛恨的;评书机陷阱骗买套路,包括前面的直播,都是关注了数字时代、老龄社会中老人容易上当受骗的问题。至于其他几类,如手机个人数据清除不彻底问题、景区游客安全带问题、免费破解版App窃听问题、ETC卡禁用短信骗局、劣质头盔安全不达标等,也都是群众身边易见频发的问题。两个略显冷门的曝光,电网绝缘子翻新问题、高标准农田涵洞钢筋混凝土水泥管偷工减料问题,涉及农业农村,也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典型问题。虽然没有大品牌、大公司,看起来显得不够“有劲”“过瘾”,但曝光的问题、现象让人还是觉得很“解气”的。尤其是晚会播出时,涉事地的监管部门和记者已同步抵达被曝光企业进行查处。看着企业负责人面对镜头的各种支吾、搪塞或者道歉,受众还是能够感觉到监督正对头、新闻有力量。

  另一个对央视“3·15晚会”没有“大监督”的延伸批评是,如今经济下行压力大,中小企业、小微业主举步维艰,不应该把监督的镜头对向它们,“要给它们留一条生路”。这种想法显然不科学、不合理,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形势好坏,诚信经营都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一个主体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企业的获利、发展,应该建立在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建立在公众的同情容忍基础上。

  这次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一些小微企业,甚至个体博主的行为,令人气愤。短视频博主设计各种荒诞可笑的剧情桥段,带的货号称“特效药”实际只是普通的压片糖果、固体饮料;评书机预存广告里所谓大专家推介的疗效神奇的高价药,只是温补肾阳类的低价胶囊。链条上的参与者公然宣称,目的就是骗老人买产品,“让粉丝觉得你不是在卖货,你在做好事、做善事”。对于此类只想方设法骗人入套的努力赚钱、谋生手段,我们不能给予同情和宽容。央视曝光此类行为,也是切弊除恶。

  总之,对于央视“3·15晚会”曝光大品牌、大公司一事,可以寄望但不必为此较劲。毕竟能办些实事,总比纯粹务虚好得多。

  (作者为澎湃新闻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4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