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2年6月上)

2012-07-03 16:42:00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李长春:坚定党报也要走市场这个方向
  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圳特区报社考察时说,深圳特区报创刊30年来的探索和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了四个相统一:
  一是实现了党报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党报的思想性、指导性不言而喻,如何在确保思想性、指导性基础上,使报道喜闻乐见、更具可读性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所以一些地方的党报发行要靠党委发文件,但深圳特区报这么多年不用发文件,社会各界、人民群众自觉订阅,这本身就非常难能可贵。
  二是实现了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的统一。新时期,党报能不能进市场?深圳特区报用实践给出了鲜明的回答,既坚定地占领了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正确的导向,同时也完全能够占领市场,并实现了两者的统一。这坚定了我们党报也要走市场这个方向。
  三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深圳特区报在使更多的人受教育、启迪,使更多的人接受、传递党的路线、声音的同时,积极推动了媒体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遵循投入产出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树立了典范。
  四是实现了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深圳特区报创办以来,始终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为推动改革开放事业鼓与呼。同时,紧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开展“走转改”,把舆论监督和弘扬主旋律紧密结合,既体现了党的主张、意志,又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为什么大家愿意订、自觉订深圳特区报?就是因为把党性、人民性统一起来了,能够反映人民的心声。
  (肖意/《深圳特区报》2012-05-21)
  
  
  柳斌杰:积极推进省级党报都市报与地市党报晚报整合重组
  ◆切实提高报刊集中度
  今年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有三项重点任务:一是上半年完成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二是同时启动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三是制定出台非法人报刊编辑部改革办法和学术期刊改革发展方案。转企改制后的非时政类报刊,作为重要宣传舆论阵地的性质没有变,要把增强活力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导向意识,在壮大主流舆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鼓励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加入党报党刊或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资质或严重亏损的报刊,切实提高报刊集中度,推动做大做强主流媒体。
  ◆研究提出党报党刊社组建非时政类报刊集团公司的集团管理体制
  在推进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同时,继续深化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党报党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党报党刊要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深入探索“宣传与经营相对分开”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重点是剥离副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按照中央15号文件要求,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社会监督等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增强发展活力。各地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保留事业体制党报党刊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制定完善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实施方案。鼓励各级党报组建社会化的发行公司,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行时效和覆盖范围。支持党报党刊与邮政部门、大型出版发行企业或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完善成熟的营销网络。要研究提出党报党刊社组建非时政类报刊集团公司的集团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积极推进省级党报与地市党报的整合、联合和省级都市报与地市晚报的联合、重组,提升各地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充分利用好微博这种“自媒体”
  微博在现有社交媒体中是影响最大的,怎样引导它,如何理性地表达社会情绪,促进人们之间的互相了解、交流,是需要探索的。对一个新事物,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一是欢迎,二是不要惧怕,三是加强引导。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本身也是公民,是人民群众的一员,能利用新的平台和人民群众平等地交流,而不只是站在权力的讲台上发号施令,我认为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也参与了微博的实验。而且我认为,不管是在虚拟社会还是现实社会,人都是真实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讲诚信,讲公信力,对人民不说假话,不回避矛盾,不害怕社会对官员的批评,所以我用的是实名。到现在和网友互动都很好。我觉得不应该把微博看成洪水猛兽,实名微博应予支持、提倡。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微博能为社会文明进步发挥好的作用。它是客观的技术,我提倡要正确对待,并且善于利用它、管理它。怎样能够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公民参与,提高微博的正向效应,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对传统媒体来说,同样存在如何利用好微博这种“自媒体”的问题。基本的态度应当是,既不转发未经采访核实的信息、放大个人的“新闻”,也不忽视网民提供的线索、微博反映的社会情绪和公众的关注。当然,对利用微博造谣生事、诽谤他人、冲击法律道德秩序底线的,要坚决打击。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深圳特区报》2012-05-24)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最好保持不冷不热
  行政机构担负的许多职能与人们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是社会舆论关注最多的领域。社会舆论一方面对依法行政所取得的成绩给予正面介绍评价,另一方面也会对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批评。社会舆论这两方面作用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都有重要意义,既树立典型,又督促后进。对于正面宣传报道,各级政府自然乐观其行,而对于负面报道如何应对,则往往缺乏有效办法。媒体报道孕育了人们关注的主题,社会舆论聚集发酵,往往引发更多关注,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对行政机关的信任危机。
  妥善处理舆论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需要政府和媒体互相监督、互相配合。所谓互相配合,并不是说两者串通,暗箱操作,统一口径,欺骗公众,而是要构建一种和谐互信的关系。现代社会中,媒体的市场化色彩日益浓厚,个别媒体或者记者为了提高社会对其关注度而虚构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媒体的积极作用和大多数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行政机关出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事态扩大等各种考虑,对于出现的问题文过饰非、粉饰太平,也时有出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媒体围绕社会公众兴趣进行深度挖掘的天性,监督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同时要规范政府对媒体的管理,使媒体不至于沦为话题和危机的制造者。媒体应当客观公正地报道舆论焦点问题,向公众和政府提供可靠的信息,防止以讹传讹激化矛盾。政府则应当及时发布最新信息,解释法规政策,宣布补救措施。要保证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并注意言行一致,使措施得到落实。
  有魄力得民心的执政者,迫切需要媒体这面镜子来知其为政得失,以实现励精图治。朱镕基总理主政时,特别注意发挥媒体舆论作用推进依法行政,他多次向各级领导干部推荐《焦点访谈》及类似节目,并对节目中所反映的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甚至亲自协调解决。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表现为冰火两重天,要么非常亲密,要么异常敌对。实际上这两种状态都不可取,过于亲密就难以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过于敌对则不利于保证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因此,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最好保持不冷不热,比较而言,偏冷一点也许更好。政府没有必要害怕负面报道,负面报道多点,也并不能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华北科技学院法学系李静、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宏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5期)
  
  
  “网上免费阅读”对读者并非利好
  10多年来,网络科技的发展,带来一种趋势,国内几乎所有报章都在网络上供应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免费新闻网站出现。这是新兴市场,传统媒体趋之若鹜;如果没有电子报,大家会认为落伍,跟不上资讯时代。
  网上阅读几乎没有成本,各类新闻信息一点即来。这也造成一种观念,以为新闻是免费的。省却订报和购报费之余,一些网民还可以在网上吐槽,得了便宜还嚣张,痛快非常。
  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免费的新闻和信息。
  当一个读者免费上网阅读时,肯定有别的人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这些成本,就转嫁到报社、广告商以及购报者身上。免费读者不断增加,传统读者跟着流失,报社的成本就节节上升,报章的水平就每况愈下。
  传统报章需要维持众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新闻记者和编辑;他们的薪水和福利,占了报社开支的很大比重。没有记者到现场采访,写不出有现场感的新闻,更无法得到独家新闻;没有专业的编辑,就编不出有水准的版面;没有经验老到、具有专业能力的资深从业者,报章就少了精神和风格。而一旦报章水准下降,舆论监督的功能弱化,这时,社会就得付出额外成本。
  媒体必须收费,只有这样才能供应高质量的产品;新闻不能免费,只有这样才不会沦为可有可无的材料。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网站“早报网”,即将开始收费;而市场成熟、资讯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早就建立了网上阅读的收费制度。
  (朱婉婷/《中国青年报》2012-05-23)
  
  
  报刊亭,绝不能“一拆了之”
  街头林立的报刊亭是老百姓购买报刊和书籍的重要场所,而近期有关报刊亭拆除的消息频频进入公众视野:郑州计划拆除全市421个报刊亭,南京报刊亭消失近半……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统计,2008年至2011年底,全国邮政报刊亭共被拆除9508个。
  报刊亭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不仅远远没有过时,反而应在城市生活中承担起更独特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首先,报刊亭是主流媒体贴近群众的最直接的渠道,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全国邮政报刊亭每日零售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党刊达16万份,使基层干部群众更方便地购买到党报党刊,从而扩大了党报党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弘扬了主流文化。
  其次,报刊亭是现代城市的“文化驿站”。到报刊亭购买报纸、杂志,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久而久之报刊亭则成了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报刊亭不仅仅提供文化更涵养文化,培养人们的文化习惯。
  再次,报刊亭还是服务百姓的“便民亭”。截至目前,全国共计5300个邮政报刊亭安装了信息化终端设备,实现了缴费、购票、充值、充电等服务,有的还安装LED显示屏,为政府免费发布公众信息。
  对于一些地方拆除或正在拆除报刊亭,各地管理部门或许都有一定的缘由。但如何让报刊亭与城市发展更和谐,打造成政府认可、群众满意的文化设施?无论是相关管理部门还是邮政部门都应进行深度思考,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绝不能“一拆了之”。            (孟飞/《经济日报》2012-05-21)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6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