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4年11月上)

2014-11-25 16:20:01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四中全会公报,媒体解读抓住实质了吗

  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中央全会的纲领性文件,会议公报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下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法治国家进行了总体性的规划。公报发表后,一些媒体仍然按照老的方式在公报中摘取出十来个“亮点”分别解读,这样解读固然没有错误,但未必能抓住实质,未必能够理解这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

  众所周知,中共提出依法治国尽管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如何把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表述。在中国宪法框架内如何理解中共在国家与社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及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宪法中规定的党对国家的领导与国家的依法治理究竟是两个平行并立或有高下之分的东西,还是一体两面?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宗明义地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同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把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表述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如此高度强调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密切关系的表述是过去历届中央全会所没有的。公报把中国共产党界定为中国法治建设最重要的领导力量和最根本的保证,说明了中共的领导力量是内在地体现在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之中,而不是跟法治建设平行并立的另一种力量。会议公报明确地把中共对国家的领导、治理与社会主义法治表述为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就是说,中国社会的法治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法治,而社会主义法治只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建立起来。

  这次会议另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表述是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公报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公报关于立法先行的笔墨不多,意义却非常突出,因为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过去突破法律的粗放式改革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先立法、后推行式改革将会成为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式。立法先行标志着中国的改革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改革开始正式进入法治的轨道。朝未来看,中国社会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都将会在宪法和各项具体的法律法规下有序进行,任何试图突破中国的宪法和根本制度的变革都将受到法律的制约,地方政府官员再也不能仅凭行政权力来强行推行自己的长官意志。

  综上所述,这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会议涉及面虽广,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两个方面明确了未来几年乃至三十年的历史任务。一是指明了中共的执政方式如何转变,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与法治的关系;二是对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把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框架予以确认。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要转变,标志着中国改革范式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实践摸索,找到了把宪法中规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统一为一体的成熟的“中国特色”。站在这个点上向远处看,中国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未来三十年的道路已经基本确立。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寒竹/观察者网2014-10-25)

  传统媒介还有无法取代的价值吗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新兴媒介的崛起都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它只是对于传统媒介角色功能的一种重新划分,在一个扩容了社会传播的大系统中将其纳入其中,与更多的传播要素和社会要素形成新的关联,并在这种关联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那么,传统媒介作为一种拥有特定传播价值的内容生产方式,在今天和未来的发展中拥有哪些不因某些局部要素的改变而恒常拥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意义呢?至少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社会共性需要的满足。传统媒介作为一种“有限的新闻窗”约束下的传播,其传播的生产方式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有限的传播窗口实现其传播的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从有限的传播信道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看,满足大众化的需求是传统媒介的不二选择。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传统媒介内容的选择标准、制作规范以及传播分享和赢利模式,都是建立在对于社会普遍的和共同性需求的满足上的。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的内容传播和价值生产,传统媒介所达到的高度是Web2.0式的内容传播和价值生产所无法企及的和替代的。

  其次,精致集约的社会总体信息的呈现。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式的内容呈现,常常是细节式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它的价值表达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有的时候,即使我们在UGC的世界里徜徉很久,我们对于周围环境和外部世界中最新发生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事件的认知依然若明若暗,不得要领。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介内容生产和价值构建的强项。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在一个正常的传播格局下,说“一报在手,通晓天下”或许有点过分,但“一报在手,把握大局”则是恰切的。

  再次,授予地位是报纸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今天的社会角力和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对人心理空间的竞争。因此,如何使一种思想,一个议题,一种产品、技术和服务进入人心,跟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和社会角色形成一种契合和对接,创造出产品技术和社会服务的新价值空间,是今天市场竞争的关键。这一切均离不开媒介的造势与“授予社会地位”。关于传统媒介所拥有的“授予社会地位的功能”理论,是由美国的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两人提出的,即任何个人、团体、各种社会活动及问题、意见和产品等,只要得到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主流媒介的广泛报道,就会成为社会大众所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与社会的“正统”地位。因此,如果你要彰显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社会地位及其重要性,获得传统媒介、尤其是主流媒介的认可、支持与关注是它迈向社会舞台中央的基本前提。而传统媒介较之网络媒体在“授予社会地位”方面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仅就这一点而言,这是UGC式的内容生产永远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0-17)

  未来纸质媒体会有一波大洗牌

  又到了明年报刊订阅的日子。我现在每天看到的报刊,大都是报社掏钱公费订阅的,因此个人对价格变动不是十分敏感。但我经历了本报(《北京晚报》)从2分钱4个版到今天1元钱几十个版的价格变动全过程。

  最近看《南方周末》,才知道其在价格变动上又迈了一大步。每期报纸从3元售价调整为5元,同时改版后的报纸从宽变窄了。10月16日这期刊发了几篇读者来信。一位广东财经大学教师读者说,“坦率地讲,5块钱,确实贵了点。但报纸如果能坚持新闻真实,追求独立报格与自由思想,像《南方周末》本期改版致读者所承诺的‘只做精品’,那还是物有所值的”。一位新浪微博网友说,“版面从宽的改成窄的了,一期从3元改成5元了。你穷疯了吗?你就是这么对待你8年的老读者吗?”还有一位新浪微博网友说,“在纸媒普遍呈现颓势时,南周逆势涨价,勇气可嘉……以后得每周少吃俩烧饼补这两块钱啦!”

  读者来信后面是以“本报编辑部”名义刊发的回复,一方面表达对愿意“每周少吃两个烧饼补这两块钱”的读者心存感激,另一方面表示需要读者的参与,和我们一起做出能抵抗时间侵蚀的手墨精品。

  《南方周末》是否“穷疯了”,我不知道。但是,大多数纸质媒体的日子过得不如过去那么好了,甚至可以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未来纸质媒体会有一波大洗牌,一个地方可能仅有两三家,甚至一家纸质媒体存活,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些事情争取早来,比如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死亡当然是越晚越好。现在的纸媒竞争,在转型新媒体上的成功几率有多大,真是难说得很。但是,如果不胡折腾,坚守阵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最后一个活下来,倒是大有希望。即使是癌症病人,坚持带病活到一百岁,也是胜利者。何况,所谓新媒体,也同样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前进的路上倒下的无计其数。

  仅从价格来讲,我们1元1份的日报比5元一份的周报便宜太多了。按读者少吃几个烧饼计算,每月为读者至少省下了一笸箩烧饼。问题是读报毕竟不同于吃烧饼,特别是对工薪阶层来说,一顿少吃4个烧饼,下午就没有力气干活了,不读报或许影响不大。倘若传统媒体竞争到了从老百姓嘴里掏烧饼的惨烈程度,那么,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十分警醒了,时刻想想你“生产”的“产品”值几个烧饼。

  (北京晚报评论员苏文洋/《北京晚报》2014-10-20)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是创新型融合媒体

  媒体融合中有两个重要角色,一个是传统媒体,一个是新兴媒体。在互联网传播平台之上,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入,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应该视自身为创新型融合媒体,因为它们都担负着以创新发展的方式构建我国现代传播体系的历史使命。另外,在同一个媒体组织内部,传统传播方式和新兴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也值得重视。对于媒体组织而言,没有纯粹的传统媒体,也没有纯粹的新兴媒体。只要有“人”这一传播主体的存在,基于这一传播核心的传播方式就是多元而融合的。对于媒体组织的发展而言,不管是内部的融合,还是外部的融合,都需要确定一个面向移动互联网新传播世界的融合方向,从而以开放创新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传播方式的优势,发挥各种媒体组织的优势,才能真正将媒体融合之路“走稳走快走好”。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不同类型媒体的演进方向将成为值得各方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信息传播领域的融合演进方向大致可作如下推断:业务融合→媒体融合→网络融合→产业融合→制度融合→监管融合→现代传播体系(形成具有移动性、大数据、社会化特征的创新型融合传播生态系统)。在这个演进方向中,所涉及的网络融合是指包括互联网、广播电视网、通信网和人际关系网络在内的各种网络传播平台的融合。在这个演进方向中,不同的融合形态还会呈现出交错前进、齐头并进或跳跃式发展的态势。这充分说明未来信息传播融合领域将是充满活跃度和不确定性的融合领域,同时更是一个充满创新契机和创新空间的广阔领域。需要提醒的是,在信息传播领域媒体融合现象历史逻辑和演进方向的探讨中,业务和产业层面的融合并不是融合的全部,制度层面、监管层面的融合将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付玉辉/《经济日报》2014-10-14)

  来源:青年记者201411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