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9年1月下)

2019-02-20 10:33:36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月下   作者:

摘要:  党报党刊应适应表达趋势  当前媒介功能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原来是传播为主,而现在呢,则是以表达为主。9000万个微信公众号满足这9000

  党报党刊应适应“表达”趋势

  当前媒介功能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原来是传播为主,而现在呢,则是以“表达”为主。9000万个微信公众号满足这9000万人的表达需求,今日头条号满足玩号者的表达需求,140个字的微博似乎也是如此。

  党报价格很高,动辄540元一年,《中国城市报》甚至达到800元一年,还是一份周报,满足的也是表达需求。宁波的《新侨报》转型为《新侨艺报》,以展示摄影爱好者的作品为主,搞俱乐部形式,满足了票友的表达需求,成功实现了转型。小记者活动,满足的是孩子的表达需求。图书出版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除了图书作为高端媒介具有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之外,满足作者的表达需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党报党刊应该适应这种“表达”趋势,在如何提供更好的“表达”渠道,如何让用户更便利地表达,如何提高用户表达的效率、效果等方面下功夫。媒介产品的竞争力就在于是否满足了用户需求,无论这个需求是传播需求还是表达需求。报业转型,也应该改变传统理念,在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表达需求上下功夫,以UGC模式来实现传统媒体的彻底转型。报纸不应仅仅是信息纸、实用纸,更可以是“表达纸”。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新创办了一份《中国青年作家报》,周报,每期16版,将以“点燃青年创作激情,提高青年文学素养,坚定青年文化自信”为办报宗旨。其刚开通的官微介绍,除了生产文字、图片等平面媒体内容外,还将依托中国青年报社“融媒小厨”生产全媒体产品,推动青年创作者纸质和数字化作品出版,同时为相关青年作品转换孵化成影视作品提供支持和支撑。

  显而易见,它试图满足的就是“青年创作者”的表达需求。对此,我非常赞赏,赞赏它的勇气与决心,在报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有勇气创办一份新报纸;也赞赏它的理念,它的创办是建立在对当前媒介发展形势、趋势精准把握基础上的。

  但摆在《中国青年作家报》面前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保持这种定位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不要又想着传播,又想着表达,最后就变成两不靠,都做不好,谁都嫌弃;二是小众需求的变现问题,从报纸角度看,这样的一份报纸不可能是大众报纸,只能是小众报纸,满足小众的需求。能否将这些小众需求变现是最大的问题,这种需求是否足够支撑一份独立周报的运营?

  (《中国记者》值班主编陈国权/微信公众号“报业转型”2018-12-25)

  报刊改版背后的新“逻辑”

  2019年第一期,众多报刊以改版后的“新颜”与受众见面。此次20余家媒体的改版,是纸媒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主动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新举措,蕴含着纸质媒体迫切转型的需求。

  《人民日报》在其改版致辞中说,此次改版是《人民日报》顺应新闻传播方式新变化、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要调整,是《人民日报》奋进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人民日报》历史上第一次全彩印。此次改版的纸媒多为党报党刊,在纸媒逐渐式微的大环境下,党报党刊作为党的舆论主阵地,其正通过改版为改革赋能。《南方日报》则将此次改版总结为三句话:“这是一次立足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变革。这是一次报网端深度融合的全媒体变革。这是一次着眼体制机制创新的深层变革。”《浙江日报》则在致读者中对此次改版中新增加的版块进行定位,即全新打造深度版块,“深读”“人物”“亲历”带你领略新时代万千气象,带来前瞻视角,回应你的所思所盼。

  与其他纸媒改版不同,《人民日报》同时对版面数量进行了调整。元旦当天,人民日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人民日报改版的台前幕后》,用视频讲述了此次改版的背后深意,告诉人们,此次《人民日报》改版的核心是把《人民日报》办成精品化的报纸,新闻报道实现精品化,工作性报道要减少,新闻版要抓深度报道,周刊、副刊做专做精,长篇报道编排更加灵活,政策解读要更加接地气。这也意味着《人民日报》旨在通过减版挤“水分”,更加注重深度报道。不止《人民日报》,各个改版的纸媒也同样表达了注重深度报道发展的需要。如《文汇报》指出:“今天,有着81年历史的《文汇报》选择‘再出发’,改进提升报纸品质,精准定位‘全国人文大报’。”《南方日报》则以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理论的厚度、人文的温度、文字的精度取胜,着力打造“政经纸”“观点纸”“深度纸”。

  同时,还有一些纸媒对报纸的版式进行了调整,使自身更加美观。如《今晚报》再次加大字号,版面求精、求新,通过留白设计使版面清朗透气,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北京青年报》也从以往的“浓眉大眼”变得“眉清目秀”。

  (樊凡/《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1-08)

  融合探索要经得起时间检验

  中国独特的媒体体制决定了县级媒体的角色定位及其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县级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统一基层思想认识、凝聚社会共识等,都是基层媒体所要扛起的责任。

  转型无一不要经历阵痛,县级融媒体建设也并非易事。从大环境来看,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对包括县级“支系”媒体在内的整个宣传舆论工作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从小环境来看,县级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留有历史欠账,提高了融合转型发展的难度系数。有学者在调研中发现,原创生产能力不足、技术支撑不足、人才匮乏等是不少县级媒体的共同痛点。

  如何盘活基层媒体资源?如何让宣传思想工作的神经末梢不会气滞血瘀?如何让巩固舆论阵地,服务基层群众的要求不再悬浮?福建尤溪的探索之所以脱颖而出,与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不无关系。不痴迷于炫酷的超大屏幕和宽敞的集中办公区,而是将投入聚焦在培养人才、研发系统、再造流程上,因为后者才是驱动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不执着于打造各种吸睛的噱头和高大上的概念,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本业,将政务与服务功能搭载在这艘“智慧号”战舰上,“贴地飞行”收获的是看得见的效果和认可——群众真正用起来、离不开。尤溪在探索中对“伪融合”“假融合”的自觉摒弃,及其在改革中所流露出的坦率、勇毅和自信的气质值得借鉴。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机遇之窗已经打开,各地要抓好落实,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结合各自改革实际大踏步推进县级融媒体建设。各级党委要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大力支持这一建设工程,激活从业人员创造创新活力,共同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唱响融合发展新声音,为新时代新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王丹/《光明日报》2018-12-20)

  抖音创造基于模仿的“爆款文化”

  短视频无疑是近两年来互联网产品的新风口之一。随着行业发展,短视频创作方式从“百花齐放”逐渐呈现“中心化”倾向,即围绕个别爆款视频进行模仿和改编。这种变化使得模仿创作逐渐代替传统的随手记录,同时也将“洗脑”“魔性”“跟风”“循环”等词语与短视频联系在一起。在这场演变中,抖音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抖音与同期诞生的诸多短视频产品相比,独特卖点在于“音”:不同于常见的“为视频配音”,新玩法是“为音配视频”。抖音上任何短视频的音频部分,对白、伴奏、背景音乐等都可以被其他用户方便地调用,再配上自己拍摄的视频,产生新的作品。事实上,对大部分作品而言,“引用”音频的同时,往往将原来的视频创意也一并借鉴,成为二次演绎,有时是一板一眼的“模仿”,有时是刻意搞怪的“戏仿”,有时甚至能产生点燃全新创意的“火花”。平台也有意识捕捉具有爆款潜力的短视频,并以“话题”“挑战”等方式进行推广,引导其他用户进行模仿。这种基于模仿的“爆款文化”自有妙处:极大降低短视频创作门槛,让用户以低成本获得创作快感;满足人们从众的潜在心理需求,在大量“拍同款”“拍同框”中找到同好者,获得认同感。同时,海量的用户基数,在模仿过程中加入多样化个性元素,更容易让爆款在“基因变异”中不断进化。模仿者一朝走红变成被模仿者,这种现象在抖音中屡见不鲜,成为短视频行业独有的生产模式与文化现象。

  然而,这种模式也注定低价值的简单模仿将成为作品金字塔的庞大基座,泥沙俱下很难避免。高重复度的作品池令抖音饱受恶评:反复响起的同一段音频令旁听者不胜其烦;大量低质量的跟风缺乏趣味和创意;沉湎于短暂快感的消遣模式浪费大量时间;因盲目模仿一些桥段而骚扰他人、损害公益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但这种模式同样催生出了一些颇具创意的短视频小品,在极短篇幅内多次运用剪辑、安排反转,显示出一定的创作才华。

  (马涌/《人民日报》2019-01-04)

  社交媒体竞争的本质是人财物

  这几天,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高调放话,要用新社交产品推动中国社交领域的创新;快播创始人王欣复出之后的重大战略项目也瞄准了社交……虽然上一次这么高调的子弹短信已经落寞无声,但从小米(米聊)、新浪(微博)、阿里(来往)算起,挑战腾讯的企业从未退却,一浪高过一浪。

  说到底,互联网竞争跑不出人财物的范畴,掌握了这三大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成为巨头级别的公司。BAT称霸盖因如此:腾讯牢牢掌握人的互动,阿里运营了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交易,百度是老牌的信息资讯搬运工。所以,表面上是来往、字节跳动、子弹短信不断冲击微信、QQ,网易考拉海购、拼多多、蘑菇街不断冲击淘宝、天猫,今日头条、趣头条、天天快报不断冲击百度,本质上则是创业新势力对人财物最本源的渴望。

  社交、电商、资讯,拥有最海量的用户群体,也就藏着最海量的创业机会。当社交整体市场规模只有1亿用户的时候,腾讯也是进攻的姿态,更能集中力量取得胜利。当社交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0亿用户的时候,腾讯已经变成了防守的一方,用户群也会出现分层:Z世代2亿人、银发族2亿人、中产白领3亿人、小镇青年2亿人……

  不同圈层的用户有不同的志趣和需求,微信是普适产品,满足最多用户的基本需求,在微信之外,不同圈层用户乐于尝试新鲜的、更符合本圈层特色的新产品。

  比如陌陌专注陌生人交友,并未大规模进入熟人领域,一度背上了商业变现的巨大包袱。但陌陌坚持了下来,并等到了网络直播的机会,进而获得了巨大的收入和利润;微博也是如此,融合了“社交+媒体”的特色,走过大V时代,又在网红经济中获得了不错的商业收益;抖音更被认为是微信最有力的挑战者,它和快手分别出击,一个聚焦白领,一个聚焦小镇青年,用“短视频+音乐”串联起新的社交形态。

  这些都是创业者的新机会。不过,社交新机会并不意味着颠覆腾讯很容易。新进入的创业者,在宣传策略上炮轰腾讯没有错,但要认清现实。在没有革命性的介质(新智能设备)和技术(AI)出现之前,靠功能的微创新无法对腾讯构成本质冲击。

  好在,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陌陌、抖音、微博在独特圈层的社交尝试,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榜样。它们伺机而动,持续施压微信、QQ,也推动了腾讯的变化,让整个社交市场不至于变成一潭死水。

  (张绪旺/《北京商报》2019-01-15)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