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9年4月下)

2019-04-26 09:36:32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4月下   作者:

摘要: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媒体格局的变化,

  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媒体格局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力军上主战场主阵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有效应对挑战,主动化解风险,以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把主力军放在主战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让网络空间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个大国的领袖,一个大党的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媒体融合工作,可见媒体融合不单单是一项业务工作,更不单单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一项政治工作、政治要求、政治任务、政治部署。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当作树牢“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志,当作坚定“四个自信”的自觉要求,当作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传播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主流媒体牢牢占领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人涌入的“舆论广场”。媒体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是快中有变、变中有忧。

  首先,给我们维护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挑战。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最前沿。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互联网和新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训极为深刻。同时,一些社会矛盾和个别事件也往往通过互联网和自媒体放大、发酵,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蓄意操纵舆论,危害社会稳定。

  其次,导致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复杂多变。在开放的互联网空间,不同的观点观念生成发酵,不同的思想思潮扩散碰撞,不同的文化文明交流交融,给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活动独立性强了、选择性多了、差异性大了,这无疑为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同心同向带来挑战。

  再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更加紧迫。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成长环境,成为互联网的“原住居民”。互联网是青年一代重要的成长环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思想,可以说,这也是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的重大变数。

  (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许宝健/《学习时报》2019-04-08)

  5G将给新闻传播带来哪些革新

  “5G+4K”将成为新闻直播新标准。5G网络高带宽、低延时等特点使新闻媒体在直播报道过程中采用“5G+4K”技术标准成为可能。与4G相比,5G网络传输速度峰值可达10Gb/s,网络延时1毫秒,能够充分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实现4K超高清信号的多路直播回传,全面提升新闻媒体4K超高清内容的生产能力与效率。在“5G+4K”新闻直播场景下,图像清晰细腻、画面连贯流畅、色彩饱和逼真、压缩损伤大幅降低,通过4K超高清电视等内容接收终端,受众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MGC新闻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新闻传播内容。近年来,新闻媒体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MGC(机器生产内容)新闻模式的出现,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通过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广泛参与到新闻内容的生产环节之中。MGC新闻实现了“智能+大数据+图文画”自动匹配传播的创新报道形式,提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效率。未来,随着包括图文、音视频等各种媒介形式在内的信息被不断收集,海量数据库将进一步提升MGC新闻生产的信度与效度。

  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将大幅提升体验感与交互性。5G来临之前,VR/AR技术及终端设备虽然经过多次迭代,但用户视觉体验效果仍然难以令人满意。5G网络高带宽、低延时的特性将改变这种现状,彻底消除用户视觉眩晕感。新闻媒体通过借助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网络传输和内容制作等新媒体技术,将能够为受众构建身临其境、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新闻内容。受众将与新闻记者、编辑、当事人一起“共享”整个新闻事件,成为“新闻现场”一分子。未来,随着VR/AR技术的愈发成熟以及VR/AR终端的日趋普及,VR/AR新闻将会作为一种成熟常见的新闻形式为广大受众提供具有高质量新闻现场感、沉浸感以及交互性的新闻内容。

  数据的多维分析与可视化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5G时代,新闻媒体智能化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展示数据的能力获得全面提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媒体从业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引入大量数据信息,针对新闻事件进行多维分析,丰富新闻内容,并且能够将繁杂的数据简单化、关联化,以直观生动的可视化形式呈现,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未来,随着信息过载进一步加剧,人们对于自身所关注的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将会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数据的多维分析与可视化无疑为新闻的深度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新媒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匡野/《光明日报》2019-04-11)

  把好算法推荐“方向盘”

  算法推荐正在信息传播中大显身手。但是,算法既可用来计算,也可用来算计。如果算法被利益所绑架,就会沦为对用户的算计。一些新媒体或机构,或是出于对算法技术的过度迷信,或是出于对市场利益的盲目追逐,在所谓“用户至上”的名义下,对信息不加辨别、缺乏分析,用算法推荐全方位“讨好”受众,甚至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一是算法的迎合式推荐会造成庸俗、低俗、媚俗信息泛滥,进而造成某些用户低级趣味的固化和泛化。二是会形成信息“茧房”问题。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算法推荐如果不装上“方向盘”上路,就会偏离正途、迷失方向。算法推荐的“方向盘”就是主流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主流价值的感召和引领。主流价值缺位,不利于社会发展。算法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本身并不带价值立场和道德立场,但使用算法推荐者不可能没有价值立场和道德立场,其动机和德性决定了算法推荐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算法推荐使用者特别是市场化传播平台要有价值自觉和责任担当,要对算法推荐的社会影响负责。技术承载着价值,利用算法处理和推荐信息,就要对信息内容的社会影响负责。涉及的用户规模越大,就越要注重社会责任。算法推荐使用者对自己推荐的信息内容应认真把关,不能以牺牲导向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将把关程序全部交给机器。应充分利用算法技术,大范围、精准化把握受众需求,特别是要准确洞察用户的价值偏好,有的放矢做好精准传播,从而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抵达。对于个别用户的低级趣味,不能投其所好,哪怕市场利润再可观,也不能越过雷池、踩踏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将算法推荐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实现社会效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在信息传播中必须搭上新技术的快车,保持对算法推荐的敏感,学会借势算法、驾驭算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涛甫/《人民日报》2019-04-11)

  大数据改变新闻生产方式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思维和方式正全面介入从内容采集到制作、分发的新闻生产全流程,给传统新闻生产带来了丰富而充满活力的变革。

  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信息的采集者完成了由专业记者向普通人,甚至是从人向机器的转变,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新闻内容采集环节会使其更为客观、更有效率,真正让用户参与到新闻生产流程中。而且,大数据在验证信息可信度上可以为记者提供许多帮助,其方法主要是将信息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从矛盾或不合逻辑之处验证信息的真伪。

  在新闻内容制作与分发方面,大数据技术衍生出机器人新闻、数据新闻、沉浸式新闻等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实现了自动化写作、可视化呈现以及沉浸式的体验。同时,大数据算法使得生产出来的新闻推送给用户越来越精准与便利,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与人”的匹配。

  除此之外,数据增加了故事的权威性,否则这些故事只会出现在轶事中,数据可以作为声明的证据,并将抽象现象转化为人们可以理解和相关的东西。与传统的专家意见等来源相比,使用数据可以帮助记者发现新的角度,并找到信息供应商可能没有意识到的趋势。当然,记者仍需要确定能够引起公众兴趣的角度,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事物。

  (陈心茹综合自《大数据真的改变了新闻业吗?》《数据新闻的力量》等文章/《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4-16)

  互联网进入“刹车时代”

  高速行驶20多年后,中国互联网弥漫着前所未有的反思情绪。以美团CEO王兴的“下半场理论”、小米格力的10亿元赌局落定、利润巨无霸腾讯游戏的风光不再等为标志,中国互联网走到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概念交汇的前夜,似乎踩住了刹车板。

  不久前的美图2018年财报中,这家以美颜为主业务的工具公司宣布终止手机业务,兜兜转转很多年,美图回到了初心;摩拜在皈依美团门下之后,也陆续停止了海外扩张步伐,转而修炼国内基础内功;与此相关,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在遭受利润难关,在资本寒冬扎紧了钱袋子。

  “蹲下是为了更好地起跳”,我们似乎听多了这样的处世哲学,轮到中国互联网产业自身去实践,难免伴随着痛楚。

  BAT都在大力转型的路上,为了决胜未来,百度需要盘整传统营销业务,腾讯需要弱化游戏娱乐根基,阿里从实体商业的敌人变成了拥抱者,伴随的都是成本的扩张和利润的减速。

  同样是资本扩张,相比过去20年热钱的高举高打,BAT现在花钱的感觉,也没有了意气风发,多少有点“不得已而为之”。而环视整个行业,扩张更像一个伪命题,很难看到摩拜、ofo这样的小试牛刀,更别说滴滴、优步那样的补贴大战。

  一切看起来不再繁花似锦,一切又都显得理性克制。对于追求速度的人而言,刹车可不是好事情,但即便是最牛的赛车手,在弯道行驶或者复杂路况时,刹车仍然必要。

  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在人口红利放缓和技术变革换代的背景下,速度不再是第一目标。往纵深了看,巨头们谈及的产业互联网,指的就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两种运营规律的重新梳理,速度有时候会掣肘,健康和安全反而是更重要的目标。

  (张绪旺/《北京商报》2019-03-26)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4月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