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9年6月上)

2019-05-31 18:59:10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6月上   作者:

摘要:  理论文章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  近些年来,党报理论宣传主线主题更加鲜明,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但也还有一些理论文章问题意识

  理论文章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

  近些年来,党报理论宣传主线主题更加鲜明,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但也还有一些理论文章问题意识不强,从概念到概念,缺乏新鲜的故事,缺少鲜活的话语表达,在网上传不开。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强理论,就是要履行好这五大使命任务。在新时代,党报理论宣传必须扎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不断巩固壮大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真正做到生命与使命同行。

  党报理论宣传的生命,首先体现在履行好做活引领这篇大文章的使命上,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理论文章不在于篇幅长与短、文字多与少,在乎内容好不好、精不精,在意读者想不想看、爱不爱看,该长则长、宜短则短。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党报理论宣传要强化问题意识,抓住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当前,要针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党报理论宣传工作适应步伐还不够快,理论文章在网上一时传不开的局面想办法、用实招、解难题。有条件的党报应做大做强理论宣传的发射机功率,把党的“引力波”发射得更远,但也要意识到发射功率越强,捕捉目标越多,识别难度越大。也就是说,理论文章上网不见得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应针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让理论文章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改进理论宣传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阐释的方式,不断增强时效性、针对性、可读性,让党报理论宣传生命与使命同行。

  (欧阳辉/《学习时报》)2019-05-27)

  智媒体:媒体产业发展方向

  “媒体融合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全媒体建设到融媒体发展,再到智媒体驱动。从媒体融合发展阶段上看,目前已进入从融媒体向智媒体转型的关键时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封面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鹏日前在中国报业发展大会上这样判断。

  技术创新引领驱动。当前,新闻传播对象、内容、渠道、效果等各个环节都在经历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变化,技术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比如人民网成立了产品与技术委员会,负责通过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规划,在内部共享技术信息、数据、标准和成果,促成产品和技术的协作与创新,提高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技术成为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的有力支撑。再如封面新闻成立3年来,智媒体在快速生长,封面新闻迭代到5.0,全面视频化,视频沉浸式观感与年轻态交互;封面新闻实现了推荐算法、机器写作、机器生成语音、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智能营销多个技术突破,智媒体已初长成。为了建设面向未来的智能编辑部,在2019年的战略布局中,封面传媒打造了“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充分把握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发展的时代背景,着力推进实施视频驱动、数据驱动、社群营销三大战略,迈向更高的媒体形态。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技术依然是报业的短板。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劲认为:“由于缺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人才,报业的技术大多是第三方提供,难以实现主导和迭代,加之经费紧张,投入了也无法即刻得到回报,制约了报业在技术上的发展。一方面,技术已经成为开放的工具,使用门槛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技术壁垒和技术成本也越来越高,成为报业与平台媒体拉开差距的主要门槛。”

  三环联动支撑融合。如何在向智媒体转型的关键时期走好报业的发展之路?需要技术驱动,更需要“影响力+资本+产业”三环联动来支撑。周劲重点强调了资本的作用。在他看来,资本运营能够以少量的自有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和国有资金,让报业驶上转型的快车道。

  李鹏则表示,要努力推动影响力变现,探索内容商业化和人工智能营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高效智能投放,实施数据驱动引领的视频传播和社群营销战略,开展人工智能场景营销创意产品研发和落地;要积极实施多种资本运作,对接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聚焦新媒体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技术生态合作和资本并购,投资布局产业链,利用资本进行产业整合和并购重组,构建产业投资平台,发起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要努力打造产业支撑,拓展新型文化业态,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交互娱乐引擎等新技术文化体验产业以及直播、网红、动漫、影视等泛娱乐产业。“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建立基于技术和内容的新闻生态系统,才有可能引领媒体世界的新未来。”

  (袁舒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5-21)

  移动直播在热点事件报道中有何优势

  1.身临其境的在场感。首先,使用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符号进行传播的移动直播,可以最大程度地贴近现场,实现“零距离”接触新闻,让用户感受特殊的现场氛围。其次,受众接收信息几乎与发布者同步,还可利用弹幕、点赞等多种即时互动的方式低门槛参与传播,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和代入感,媒体甚至能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受众的情绪反应相比其他形式更加强烈。

  2.无缝对接的UGC。移动直播十分关注UGC,通过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交互,可以将用户原创内容纳入移动直播体系,在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与满足感的同时,还能实现更深层次的场景互动,产生聚合式裂变传播,将媒体和用户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担任直播主角。

  3.反击谎言的主力军。在移动直播流程中,网传各类信息是直播团队的重点审核对象,可以对无中生有的消息贴上“谎言”标签,进行主动辟谣。另外,依靠“实况移动直播+网友信息整合”所构建的全方位信息渠道,移动直播所描绘的覆盖多个区域位置、多维互相印证的信息图谱,也形成了对谎言的净化和纠偏机制,是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最佳反击武器。

  4.关键信息的筛选器。热点新闻事件中,大量的重复、无效乃至不实信息,严重干扰用户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和理解。在移动直播过程中,编辑对直播平台汇聚的众多动态信息,以时间轴为主线,通过筛选和标签归集,记录重要信息,保证新闻发布的时间节点与整个新闻事件进展相符,最大程度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

  5.随时直播的时效性。移动直播操作简单,设备便携性强,流程精简,记者只需要一部手机便能在新闻现场采集素材并同步回传,编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素材进行编辑和播发。

  (温州新闻网副总编辑黄作敏/微信公众号“传媒评论”2019-05-21)

  美国新闻报道主观性渐强

  5月14日,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布报告《数字时代的新闻:对多个媒体平台新闻信息呈现的长期比较》。该报告提出,美国新闻业逐渐从客观报道转向基于观点、诉诸情感的主观性内容。

  报告考察了15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媒体平台在1989—2017年发布的新闻报道,分析了这些新闻报道在风格和形式方面的变化,并对不同类型平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这些新闻媒体平台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圣路易斯邮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及其下属的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新闻网、福克斯广播公司,以及“政治家”“布赖特巴特新闻网”“赫芬顿邮报”等数字媒体平台。

  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是各类媒体的转折年。报纸新闻的语言和基调变化较小,但2000年以前,报纸新闻侧重报道事件和背景,含有更多关于时间、机构、官方职衔的参考信息,同时注重用更精细的语言来提供故事细节。2000年以后,报纸新闻报道侧重“讲故事”,更强调互动、个人视角、情感等因素。无线电视(broadcast television)的变化与报纸相似,2000年以前更多使用精确、具体的语言,而且常引用权威信息来源。2000年以后,无线电视新闻报道话语的自发性增强,发表观点、进行辩论和访谈的内容增加。2000年以后,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新闻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用语明显转向更主观、更抽象、更具辩论性的风格,其内容也转向更多地以观点表达而非事件报道为基础。不过,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的这种差异与这两类平台的目标和商业模式不同有关。无线电视的观众群体更广大,更遵循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有线电视的观众群体较窄,因而可以更多使用能激发辩论的素材和论点。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相比,前者更多地采用描述性语言和数字,更强调背景、时序、空间关系、涉事人物特征与关联、回顾性推理等因素;后者更强调人际互动、个人视角和看法,带有倡导性和说服性。

  (王悠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5-17)

  遏制“主页劫持”需要内外兼治

  明明自己没有设置过,打开网页浏览器却直接到了一个陌生网站,这种“浏览器主页劫持”“流量劫持”困扰着互联网用户。其背后的“劫持人”,有的是正规互联网公司应用软件的默认修改,有的是某些第三方工具软件的捆绑安装,还有的是恶意软件或电脑木马病毒,甚至包括某些杀毒软件本身。

  “主页劫持”会给用户带来使用不便和糟糕的体验,容易导致用户隐私泄露,还有可能对整个网络安全造成威胁。更严重的会削弱用户对于互联网的信任和信心,在整个互联网领域造成严重的“逆淘汰现象”。

  正如有人所讲的,现在互联网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流量上,其实已经犯下了方向性错误。对于互联网公司,尤其以技术立身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应该通过技术进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给用户制造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流量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可现在不少互联网公司被流量绑架,其主业不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用户体验,而是围绕流量不择手段。可怕的是,在技术掩护下,竟然还能“偷袭”成功。

  “主页劫持”的滥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道德问题。但当互联网公司唯流量是举,不走正路,而又得不到有效约束时,很难依靠其自身力量“浪子回头”。对此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欢迎自律,但不能把所有希望交给自律。内部驱动力不够时,只能寻找外部力量。

  事实上,我国目前已出台不少规范“浏览器主页劫持”等行为的法律规范。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第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七条等规定,都从原则性角度否定了“流量劫持”行为。2015年11月,上海浦东法院判决了全国首例“流量劫持”案。法律自身需要从原则走向细节,但既然有了法律,就得依法办事。如果鞭子只是高高举着,始终落不下来,那和无法可依也没什么区别,如果因此而影响法治信仰,那带来的危害更大。

  (毛建国/《北京青年报》2019-05-27)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6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