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9年6月下)

2019-06-24 09:41:33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6月下   作者:

摘要:  5G时代颠覆性的传播变化  到了5G时代,人类传播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几个变化将会是颠覆性的。  一个是全时空传播。有了5G技术后,

  5G时代颠覆性的传播变化

  到了5G时代,人类传播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几个变化将会是颠覆性的。

  一个是全时空传播。有了5G技术后,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将前所未有地实现信息传播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历时性与共时性同在、无远弗届的传播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人类传播历史中的最大障碍,即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制约。

  任何时间节点、任何空间所在都可以进行人类传播,这最大化地释放了人、物、财、信息这四个人类交换最重要资源的潜力,从而可能最大化创造出由此而来的各种价值。习总书记提到的全媒体是全程媒体就包含这个意思。

  二是全现实传播。在3G技术及之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主要是人与现实世界的传播,尽管已经有了虚拟现实的概念与实践,但还是非常困难的。而5G技术之后,人类将实现真实现实连接,更能够实现虚拟现实连接,超高清4K乃至超超高清8K广泛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全息沉浸式交互,使得人与虚拟世界完全对接,而且在智慧的万物互联时代,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也可能基本消除,可以实现完全融合。习总书记提到的全媒体是全息媒体就包含这个意思。

  三是全连接传播。5G连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可以实现所有人连接、所有物连接、所有资金连接、所有信息(数据)连接,同时还可以实现所有环节、所有过程、所有时空节点的连接。

  人类社会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数字化,并被作为数据进行传输与传播。人类社会的所有传播都是网络化的,从而每个要素之间都可以是连接的,并且是最短途、最高效的交互和交换。人类社会的所有行为又都可以是智慧化的,基于人脑智慧与人工智能,进行最合理、最有效的决策与行动,实现社会进步。所有连接点都贡献信息,所有连接点都分享信息,所有连接点都从万物互联中获得红利。这就是习总书记提到的全媒体是全员媒体的含义。

  四是全媒体传播。由5G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也就带来了万物皆媒。人类社会传统意义的媒体将无限扩大,不仅是传统纸媒和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不仅是当下普遍应用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而是万物互联所有连接的节点,人、物都可能成为一个释放信息并分享信息的中介,也就是媒体。

  因此,全媒体就不仅是传播传统意义的新闻、娱乐等信息的业务功能型载体,而是以传播数据、通过连接提供服务等融合服务型载体存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将赋能这种全媒体传播,信息可以在任意时间、空间条件下,通过任意媒介到达需要到达的任意节点,实现效果最大化。习总书记提到的全媒体是全效媒体就包含这个意思。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微信公众号“再建巴别塔”2019-06-04)

  政务新媒体关停并转带来的三个启示

  近期,一批政务新媒体相继关停,给传媒业敲响了警钟。在政务新媒体关停注销的背后,是传媒产业融合进程的推进,产业发展到了更加细化和深入的阶段。

  产业结构应去模式化

  传媒产业经营发展至今40年,免不了的是对于路径的依赖。一个试点先行,取得不错进展之后,铺天盖地而来的是千万个相同模式的实践。政务新闻媒体实践近10年,其模式也跳脱不出“媒体+政务”的对接方式,且一些建设有形无实。简单的“拿来主义”缺乏自身思考和创新,一旦同质化的量达到一定密度,迎来的就是关停的结局。

  结合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方是正道。与其耗费心力模仿得来个“澎湃第二”“新京报第二”,不如争做以自己命名的“第一”。产业的去模式化并不是要求媒体之间完全的排异,而是在吸收与借鉴的同时,需要找准自身的独特点,发展长板同时补齐短板。

  岗位设置应明晰

  当前,许多媒体存在着岗位职能的模糊和重复,以近年来热门的新媒体为例,许多编辑岗位都是学生兼职或者记者兼任,学生兼职带来了管理和沟通的断层,由于学生兼职没有参与前期过程且缺乏业界视点,往往造成内容理解和编排的偏差;再者,记者兼任带来的是工作量的增加,记者本身就有繁重的采写任务,还要负责新媒体运营,分身乏力之下其运营效果难免有所下降。许多政务新媒体公众号的关停,就存在着其平台运营无力的因素,本是出于提供更好服务的平台,却因为后台人员设置的缺失,导致实际功效大打折扣,这是岗位设置未跟上和不明晰的苦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方可把控产业发展方向。

  创新发展需提速更需提质

  5G网络技术助推传媒产业内部整合。5G网络投入运行,并且即将在首批试点城市铺开,这也推动着传媒产业发展进入高速时代。4G时期15秒的“眼球经济”在5G时代或许会更为缩短,3-5秒或许就会决定受众的去与留,种类繁多的无用媒体账号必然迎来关停并转的大潮,但这是当前“无用”资源的必然结局,也是整合之后新格局的起点。正如业界所共识的那样,政务新媒体正在向融合创新、提质增效的成熟阶段迈进。

  速与质的结合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点。片面求速度带来的是形式主义如春笋般冒出,却细小无力,政务新媒体就是典型案例,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当下也是如火如荼,但其未来建设的关键在于稳速求质,只有两者结合才是产业发展的要点所在。创新发展需要勇气,也需要谋略,传媒产业发展俨然进入新的局面,顺着风向,依托平台的搭建,用好技术和人才双轮驱动方可顺势“超车”。

  (付莎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6-18)

  App开发要做“减法”

  如今,很多网友的手机里,各类App不下几十个,有人还专门对其进行了分类:生活、娱乐、工具……然而,真正常用的也就三五款而已,大量的App因设计雷同、功能相近而被束之高阁。对此,有专家表示,之所以会出现此类同质化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不少互联网公司却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依靠照搬抄袭已经成功的产品来获利;另一方面,很多互联网公司仍然没有摆脱走上大综合类产品的道路,没有考虑用户实际需求,只想着做成包罗万象的巨头,谁知却成为毫无特色的大杂烩。

  实际上,App开发应该学会做“减法”。App的出现,其本质是为了是给广大用户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的服务。广大开发商首先应明晰“内容为王”的道理,要以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为基础。与其与同质的竞争对手两败俱伤,不如与异质的伙伴一起做大做强。

  此外,广大开发商还应树立品牌意识,关键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如今,可消费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大家都做雷同的App,用户肯定觉得无聊。不仅需要吸收别人好的地方,也要保持自己的特点。

  (栾雨石/《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6-12)

  警惕短视频野蛮收割国民时间

  近年来,看短视频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但很多负面问题随之而来。比如一项针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对于短视频的危害,过去一般把矛头指向一些不健康内容,因为不少短视频掉进了流量陷阱,充满着低级趣味,违背了社会主流价值,有些还触犯了法律。有关方面持续开展“净网行动”,目前生态已然有所改变。但必须注意的是,包括短视频在内,娱乐服务业其实做的是“时间的生意”,谁占有了国民时间,谁就能获得最多收益,短视频对国民时间的收割,可能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并不是诗意的“海绵里的水”,怎么挤都会有,就这么多水,这里用多了,那里必然少了。一个人的最终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时间的支配,特别是青少年,对时间的支配直接影响成长成才。

  一个国家的活力与竞争力与国民总时间的支配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大量国民时间被用于没有营养甚至低俗庸俗的内容,必然会导致在最需要投入时间的领域投入不足。有一些短视频内容具有一定价值,但整体上说,短视频内容的价值不能高估——很难说是空虚无聊造就了短视频,还是说短视频导致了空虚无聊,但这两者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与时间支配有着很大关系。必须高度警惕短视频野蛮收割国民时间,这需要广泛讨论形成共识,并拿出真正管用有用的办法。

  (毛建国/《北京青年报》2019-06-14)

  推送三原则:重要、真实、速度

  在一点资讯,我给推送制定的三原则是“重要、真实、速度”,三者次序不可颠倒。

  首先是重要。因为推送是强制性阅读,直接出现在用户的手机屏幕上,如果推的都是鸡毛蒜皮,会引起用户的强烈不满,导致用户关闭推送功能甚至卸载App。一般而言,一个用户每天在一个App上能忍受的推送条数不超过11条。所以,在全量推送上,必须选择重大新闻或者重要话题。不重大的新闻,不管真的假的,都不能推。

  判断完重要性之后,就要核实真实性。之所以不把真实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效率问题——如果不值得推送,也不用再核实了。

  最后才是速度,但这也不意味着要放弃速度。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独家新闻变得越来越难,如果能早推送一分钟,那么在这一分钟里自己就是独家,会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而且速度是一个团队的素养问题,不争分夺秒,怎么做好互联网?

  部分媒体的推送内容为何常常出现假新闻?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贪功心切”。稳也不代表着慢,而是在安全和速度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在推送之前,编辑要问自己几个问题:1.事件重大吗?可能影响多少人?影响什么人?影响到什么程度?2.消息来源是哪里?是白名单还是机构媒体?还是外媒或自媒体的报道?如果是名人逝世,是否经过其近亲的确认?3.推送这条新闻的背景是什么?目前的舆论环境如何?4.最重要的新闻点是什么?如何把它提炼出来?5.预估点击率是多少。

  推送中另一些技巧同样重要。比如,对重大事件的提前预警和准备,这才是速度的第一保证;再如,第二落点的把握——在没有抢到第一个推送的情况下,找到新闻中的另一个看点或者提炼一个概念写入推送语,同样能吸引人。

  (搜狐前总编辑、一点资讯高级顾问吴晨光/微信公众号“一点晨光”2019-06-11)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6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