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9年8月下)

2019-09-16 10:03:05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8月下   作者:

摘要:  媒体融合:打造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  拥有平台才能掌控舆论和服务人民,才能创造各种可能。平台不仅是一个全面互联的隐喻,一个媒体组

  媒体融合:打造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

  拥有平台才能掌控舆论和服务人民,才能创造各种可能。平台不仅是一个全面互联的隐喻,一个媒体组织的增量,也不完全是垄断了注意力资源和流量经济的商业互联网公司,而是一种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和基层治理的以公共性为核心特征的数字基础设施。在这个意义上,媒体融合的目标——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新型主流媒体,也可以理解为打造数字时代的新基础设施。

  在5G时代到来之际,这一理念转型尤为紧迫和重要。不仅是为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在服务人民的前提下引导人民,在重塑传播力的同时夯实公信力和影响力,掌控舆论阵地和正能量宣传,即用技术手段创新走好“群众路线”,而且是为了避免政策观望或规制真空使得商业互联网公司继续跑马圈地,让“赢者通吃”的平台化逻辑继续主导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商业基因构成的互联网平台往往在收割流量和聚集用户的过程中,突破市场增长和伦理规范的边界,从而不得不诉诸公共性和公权力来重新配置资源(比如数据),进行合法性重建。在这个意义上,商业出身的互联网平台并不是无所不能,更不是公共服务的天然承载者,这个迷思需要被打破。但是,事情的另一面是,商业互联网平台确实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主要基础设施,广泛服务乃至构成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前提下,如何通过媒体融合,改变传统媒体工业化的内容供给和信息服务方式,改变对商业互联网平台的神话式崇拜和系统性依赖,加快转型步伐,从而适应一个不断变化的、充满流动性的平台社会,应成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义。换句话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基于公共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它在技术能力上应与商业互联网平台相匹敌,但在经济利益考量上要转换商业模式和评价标准,在政治立场站位上要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姬德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16))

  媒体融合已到“动本体、改存量”关口

  互联网给中国媒体格局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百年变局”,让过去100多年的现代媒介变迁变了道,转换了逻辑。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根据美国传播学者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媒介变迁的逻辑是: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媒介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但是,互联网使媒介变迁开始“另起一行”——它不在媒介发展的延长线上继续了。保罗·莱文森说,互联网“将一切媒介作为自身的内容,成为一切媒介的媒介”,它成了“母媒介”。

  往前看,媒体融合就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一个总趋势。

  媒体融合发展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开始开设自己的网站,中国媒体融合进入实质推进的第一个阶段,即媒体融合1.0。此时的融合就好比“搬运工”的角色,基本是把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比如把央视播出过的一些栏目、节目的完整视频搬到央视网上。

  2010年之后媒体融合进入2.0阶段,媒体的角色从“搬运工”转换到“剪贴工”:在微信、微博平台上开设账号;音频、视频碎片化之后在今日头条、抖音等各种第三方平台作延伸。特别是到了2014年,媒体融合一方面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媒体领导者肩负的政治任务,同时在传统媒体面临的生存压力下,也成为传统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体上看,这两个阶段都是在原有媒体本体之外作增量延伸,犹如一个个小舢板被放进了互联网的海洋,有的还游曳得不错,有的也许已经沉没。

  媒体融合是“一把手工程”。我和一些媒体领导者在交流的时候,常常问他们有多少人力、多少财力花在了媒体融合上。但很多答案并不乐观。

  传统媒体在打造自有App等互联网传播平台上尽管有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但并没有出现一个进入互联网一线阵营的媒体。如广电这一块,芒果TV尽管日活达到了千万级水平,但距离视频网站第一阵营还有不小的差距。

  2018年以后,媒体融合进程进入新的阶段,即3.0阶段。这一阶段,真正出现了媒体发展一体化转型的苗头和痕迹。在1.0和2.0阶段,无论开设网站还是开通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都没有改变以电视台或报刊为主的本体地位,都是在本体之外做增量。我认为没有开启存量改革,没有动本体,都不能视为媒体融合的全面启动。

  最近,《新京报》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竟然是报纸编辑部!这至少说明了,在《新京报》,报纸早已经不再是事业主体,不再是主营业务。传统媒体的融合态势已经出现了我所说的存量改革、一体化融合的特征。

  [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立军/微信公号“广电独家”2019-08-14]

  内容:传统媒体与科技公司

  “流量之争”的制胜因素

  不久前公布的玛丽·米克尔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和智能手机数量增速放缓,人均使用网络的时间却在增长。这意味着,对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一些传统媒体公司的战略调整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美国影业巨头迪士尼通过高价收购福克斯、购入视频网站Hulu的股份来扩充“内容+流媒体”资产,并将于今年11月上线自有流媒体服务平台。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商业和公共服务电视媒体也在多方面加强融合,计划建立全国性的流媒体平台。

  企业加速战略重组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产业变革。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流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行业的游戏规则正被科技改写。在不少国家,常去影院和观看电视的人逐渐减少,流媒体平台内容消费时长不断增加。在家点播新片正在成为年轻一代观影观剧新习惯。为了争取更多用户,传统媒体与科技公司之间展开了日趋激烈的“流量之争”。

  传统媒体着手平台布局的同时,流媒体服务领域领先的科技公司也在努力补齐内容短板,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购买优质作品版权,也加快了打造原创作品的步伐。两年前,亚马逊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成为第一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流媒体公司。有报告预测,今年亚马逊将在原创内容方面投入60亿美元。

  一面是传统媒体巨头向科技公司转型,一面是高科技公司加速内容生产,内容消费迎来新趋势。消费者对高品质内容有着强烈需求,用户流量加速向新一代头部公司集中。移动互联时代要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有时获取一个用户很难,失去一个用户却很容易。基于此,内容提供商不再愿意试错低成本内容,而是高举高打,通过优质剧本、强大IP(英文“知识产权”的缩写,多指对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的版权或改编权)、精良制作来满足用户需求。在面向全球受众时,符合本土市场口味的内容得到越来越多青睐。例如奈飞在去年底计划制作一批包括多个语种的亚洲原创剧,以期开拓亚洲市场。英国广播公司和英国独立电视台计划合作推出的BritBox流媒体服务,更侧重提供英国本土原创内容。

  内容无疑是“注意力竞争”中重要的区分点和推动力。不做内容的企业积极引入内容,做内容的企业力图打造更优质内容。内容成为“信息黄金”。有分析师预测,媒体的未来属于同时拥有内容版权和技术平台的公司。除了影视业之外,音乐、图书、广播、资讯行业无不如此。

  随着5G技术的铺开,互联网平台可能迎来新的升级换代。内容与科技完美融合,也将带来更多虚拟服务。这些无限量的虚拟服务,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突破了消费边界。消费边界的延展又将促进新一轮产业升级。

  (刘赫/《人民日报》2019-08-13)

  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0年《振兴上海互联网产业研究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产业发展要以消费型互联网与生产型互联网并举方针”;麦肯锡报告(2014)也指出:“过去中国互联网发展是以消费者而不是以企业为导向的,这一现象正在发生变化。”改变的方向指向了产业互联网。

  1.互联网进入虚拟和物理世界融合化新形态。在上半场中,互联网产品对社交属性极其执着,都是围绕人展开的,“8.3亿网民、14亿人口”的体量带来巨大商业价值。在下半场中,这个核心将扩散到“万物”,即人们所说的IOT(Internet of things),指everything,既包括了人,也包括了事件、数据、装置、系统、流程等。所有物理对象(不论是智能的或非智能的物体)与互联网无缝联接,从而实现虚拟和物理世界的一体化,物理对象可积极参与业务流程(互动、通信、控制)。互联网也会将由此进入新的阶段——CPS(Cyber Physical System),即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它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当然,CPS技术还刚刚兴起,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

  2.互联网从消费型进入消费-生产融合新业态。在上半场,互联网企业主要是以争夺用户注意力为目标,是围绕用户的“眼球经济”,属于2C性质的。互联网正从消费互联网向消费-生产型发展,即指向2B,最终达到2C,实现2B与2C的融合,也就是产业互联网化的过程,这将是价值经济。

  产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服务对象是企业或机构,其主要诉求是创造新价值,流量将不再是企业关注的核心。因此对目前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如果想服务企业,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根本是能够做到为传统行业提供有附加值的、有依赖度的服务,例如行业知识图谱的建立,提供通用和流通的生产要素等。

  3.互联网从计算机互联进入数字对象互通新功能。在支撑中心方面,支撑上半场互联网有效运行与发展的仍是各类载体,例如服务器、PC、手机等计算机设备。互联网的架构是局域网或计算机的互联,以服务器为中心,信息隶属于服务器。而这样始终无法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因为互联网的价值核心是数据的互联或数字对象。所谓数字对象(digital object,简称DO),指的是数据和数据的组合,将其加以封装,设置统一可持续不变的标识,并配有解析系统的支持。因此完成从连接物理装置到“以信息为中心,服务器为载体”的转变,将成为后期发展的着力点。

  4.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从对立颠覆到融合竞合。消费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与变革的互联网之间的对立是常态。例如在线书店和电子书的发展,导致实体书店面临倒闭,传统纸质媒体出版行业陷入困境等。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将转变成融合和竞合,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将没有界限,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产业互联网化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在竞争和合作中形成新产业形态的过程。产业互联网不仅是产业形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更是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将互联网所承载的庞杂信息,高效地运用到传统行业的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传统行业的所有部分都机械地“互联网化”,而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去解决传统产业中的痛点问题,为传统行业做优化,帮助双方建立让彼此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2019-08-13)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8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