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9年9月上)

2019-09-26 10:41:40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9月上   作者:

摘要:  5G技术热仍需冷思考  随着5G手机试点城市的逐步开放,5G技术这一在学界热议的话题也在实践中引起广泛关注。与5G技术的低时延、大流量

  5G技术热仍需冷思考

  随着5G手机试点城市的逐步开放,“5G技术”这一在学界热议的话题也在实践中引起广泛关注。与5G技术的低时延、大流量、广接入等特征相伴而生的,是对于万物互联、实时共享的全媒体的期待。但是,在5G技术热度持续攀升的当下,也同样需要更多的冷思考为技术热降温,以此冷静且准确地抓住行业发展关键点,促使传媒业迎着5G技术发展的势头更进一步。

  “速度黑洞”即过于迷恋5G带来的刺激性快感,忽略更深层次且多元化的发展需求。速度的提升固然极具代表性,然而,仅仅停留于速度层面的认知显得浅薄且无知,极易陷入“速度黑洞”。媒体将新要求理解为提供实时性的新闻产品,用户将新体验认同为眼花缭乱的快餐消费。双方认知的差异决定了其发展的边界,这进一步阻碍了技术的发展脚步。因此,避免过于鼓吹速度而忽略5G更深层形态,注重其多元化的表达尤为重要。

  5G技术发展不应局限某一特定形态,还需注重多元方向的延伸。当前5G技术发展以移动手机端口为主力,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一方面,目前手机制造商品牌单一,还没有形成广泛发展态势,手机形态的选择有限,这需要更多的激励政策,鼓励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推动市场良性竞争机制的运行,这其中,传媒业是否能抓住机会参与其中,是未来传媒业务延展的机遇之一。另一方面,5G技术不应局限于手机形态,其万物互联的特征可以在各个领域进行有效尝试,例如VR、AR、人工智能、自动化汽车等领域,通过5G技术可以更好地打破各领域之间的壁垒,为进行融合交互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形成多领域联动效应。

  当下,内容生产明显滞后于5G技术发展,因此,媒体还需着力5G内容生产。手机端口提供了5G技术的载体,但各类内容生产商还未形成相关产业链条,当前内容生产脚步仍需加快。如何利用好5G技术载体,是传媒业发展的关键点。相较于4G时期的传媒产品,5G内容的交互性、通感性则尤为重要,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5G便是感官延伸的平台和技术推动力。5G内容生产质的要求更为突出,以往囿于技术因素,在内容呈现上存在着局限性,5G显然给了内容更直观、具有强烈存在感的呈现方式。这需要生产者跳出原有生产模式,激发活力开发创造力,努力呈现多样化的5G内容产品。

  5G技术热潮涌来之时,传媒业正经历着深度的融合发展过程,媒体融合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5G技术带来的新思考和新考验具有突破性意义。传媒业需要对5G技术采取多元理解和运用,生产更多优质的适应5G环境下的内容产品,也需要警惕各种思想误区,营造出互惠互利的市场环境。

  (付莎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8-20)

  新闻聚合的现状与隐忧

  现今人们消费的新闻中有许多并非“一手信息”,而是新闻聚合器对多个来源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后二次发布的产物。可以说,新闻聚合是今日新闻环境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新闻聚合和传统新闻报道的工作流程很相似,但新闻聚合更进一步地将新闻故事与所用证据剥离。其核心特征是:它是从新闻报道的传统形式中衍生出来的;可做如下定义:将来源公开的新闻信息重新组合,并以缩减形式在单一场所内发布。“来源公开的新闻信息”指一切已被生产出来供公众消费的信息,不仅包括印刷品和线上资源,也包括广播。这是新闻聚合与大部分新闻采编工作的不同之处,后者不收集已被发布的信息。“缩减形式”强调聚合新闻是经过处理、再包装的,而不是“原封不动”的二次发布。因此,对已发布信息的完整再发布不属于新闻聚合。“单一场所”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封新闻推送邮件、一个应用程序、一个网站,目前我们消费的聚合新闻大部分是数字产品,但其他形式也包含在定义范围之内。

  有数据表明新闻聚合已遍及整个新闻业。根据英国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所2017年和2018年发布的《数字新闻报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苹果手机用户中有25%每周使用“苹果新闻”,北美、欧盟、东亚、拉丁美洲的成年人中有10%—20%每周使用“谷歌新闻”,36%的日本成年人称聚合新闻是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形式(苹果新闻和谷歌新闻是苹果和谷歌两家公司各自研发的新闻聚合器)。

  许多媒体研究者也观察到,如今“二手信息”在新闻生产和消费中占据很大份额。如英国利兹大学媒体与传播教授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重建新闻:数字时代的大都市新闻业》一书中将新闻聚合和(传统)报道列为数字时代两种主导性的新闻生产模式。

  对于读者来说,聚合新闻有助于节约时间、快捷地获取关于复杂主题的摘要信息。对于新闻发布者来说,聚合新闻的生产成本低、速度快,但这也可能导致聚合新闻内容肤浅、质量不高甚至含有明显错误。聚合新闻最大的局限在于它依赖于已发布的信息,因此几乎不可能产出能引起轰动的独家报道,这限制了它对于读者和生产者而言的价值,也催生了大量重复已有信息、新闻不“新”的现象。

  近十年里聚合新闻非常流行。一方面,新闻聚合器善于通过再包装吸引更广大受众,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另一方面,能够低成本大量生产的优势使聚合新闻与依靠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高度匹配。从这两方面看,短期内新闻聚合在新闻业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基于广告的模式让位于基于订阅的模式,低成本大规模产出的内容对新闻发布者的价值将会下降,尤其是长期价值。因此,未来新闻聚合并不会被大多数新闻机构选为首要策略进而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除非是针对高度专门化的需求市场或已经拥有庞大用户群的新闻聚合器。

  (美国传媒专家马克·柯丁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21/王悠然采写)

  关注全球数据新闻生产趋势及其挑战

  “数据新闻”是基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历史信息和即时信息的高效处理,更具备归纳统计能力、可视化呈现能力以及更高新闻生产效率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由于数据在报道中的核心地位,又被称作数据驱动新闻。

  现今广泛使用的“数据新闻”概念最早由《华盛顿邮报》的软件工程师兼“每个街区”(Every Block)网站创始人阿德里安·哈罗瓦提于2006年提出。哈罗瓦提认为,媒体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原始数据,为公众提供更重要、更有参考价值的报道,以便深刻地理解周遭世界;记者可以公布结构化的、机器可读的数据,与以叙述故事为核心的报道形成互补,以适应媒介变革的需要。时至今日,大数据已成为人们获得新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也被视作改变新闻业市场与组织结构,以及新闻与公众、媒体与政府关系的有效进路。

  随着硬件技术和算法技术的拓展,数据新闻嵌入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并以自动化、规模化、快捷化处理和呈现信息的方式,把媒体报道的覆盖范围和创造活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带动了五种主要趋势:第一,改变新闻的话语形态,即从单一的封闭形态转变为融合开放的形态,增强了内容的互文性、动态性、参与性。第二,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诠释宏观社会现象对用户的影响,并以算法的方式精准推送新闻,实现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长尾”传播。第三,独立数据新闻平台日益增多,提升了数据新闻生产的专业标准。第四,推动传统调查性报道转型升级,以海量数据的抓取分析以及多个维度的信息交叉印证为基础,重在发现数据隐藏的价值及数据相关关系。第五,数据报道覆盖领域越来越广,突发新闻报道也开始运用数据手段,突破传统媒体无法快速获取、分析历史数据的局限。

  当前数据新闻业仍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才能释放其更大的能量。首先,在充分体现新闻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公益性、商业性等策略手段实现同主要数据拥有者的合作,平衡好数据应用与信息安全的关系。其次,不断进行深度挖掘和专业提升,弥补数据新闻在叙事层面天然的品质缺憾。第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意味着部分新闻生产有可能被机器取代,职业的内容生产者应直面现实,努力提升自身的数据素养,加强与新闻生产各部门更普遍的合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林溪声/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08-19/段丹洁采写)

  如何提升网上冲浪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进入数字时代,所有人都在接受着来自劣质信息和虚假新闻的无差别攻击,青少年是其中最为脆弱的一类人群。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不容忽视的青少年成长议题。

  让青少年正确且便捷地接触新闻

  一直以来,青少年都不是媒体的主要目标群体。但是,青少年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其实一点也不比成年人来得少。最近,英国电信监管机构Ofcom对英国的新闻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在12-15岁的英国青少年中,有近60%的孩子对新闻抱有兴趣。

  《第一新闻》(First News)是英国青少年重要的学习工具,被英国近一半的学校订阅。其编辑Ian Eddy表示,虽然《第一新闻》是英国面向青少年发行的媒体,但是其内容和大众媒体内容并无太大差别。甚至当事件涉及恐怖袭击、校园暴力、自然灾害时,Eddy认为并不需要选择回避:“因为孩子们总会在网络上的其他地方阅读到这些内容,我们必须报道这些事件,并且要帮助孩子们正确意识到,这些事情是少数的不幸。”

  免费赠阅让青少年拥有高质量信息

  2017年开始,《金融时报》对所有接受全日制教育的16至19岁青少年、他们的老师及学校提供免费的数字访问权限。自去年年初以来,《金融时报》将这一项目从英国扩展到了全球,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加入其中。任何对《金融时报》感兴趣的学生和学校都可以不受地理限制地获得访问权限。

  很多人认为,新闻时事与青少年关联不大。但是《金融时报》认为,了解时事将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更好地融入具体语境。这些准备将有助于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提高学习成绩,为继续教育或者步入社会做出准备。

  编织媒介素养安全网

  批判性思维是媒介素养的重要体现。一项名为“NewsWise”的项目在去年启动。该项目由英国卫报基金会、英国国家扫盲信托基金会和英国公共卫生协会(PSHE)共同创建,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媒介素养、能对网络信息具有批判性思考的儿童。“让孩子们在进入网络世界的同时,能够对自己接触到的一切内容保持反省和质疑,能够让他们更理性地接入数字生活。”这一项目的总监Angie Pitt认为,“这一过程将对整个新闻业大有裨益”。

  记者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指导

  2016年以来,BBC、金融时报等媒体的记者开始进入教室,为11-15岁的青少年开展培训。英国慈善机构Student View是这一计划背后的支持力量。它表示,经过这一项目,86%的参与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假新闻的危害性,87%的学生可以区分事实和意见的区别。

  (微信公众号“全媒派”2019-08-23)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9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