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19年11月下)

2019-11-22 16:20:46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下   作者:

摘要:  5G时代,主流媒介应定位于新的角色  我把技术对于现实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改良性的技术,一类叫革命性的技术。  所谓改良性

  5G时代,主流媒介应定位于新的角色

  我把技术对于现实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改良性的技术,一类叫革命性的技术。

  所谓改良性的技术,就是不对这个领域的价值实现基本运作方式进行大的调整和改变,只是对于某些机制、环节进行效率性的提升和改善。

  而5G则是革命性的技术,它对于整个传媒的边界、内涵、要素构造、运作规则,都是一项重大改变。这种改变是生态上的改变,是一种游戏规则的改变,是价值实现方式的重大转型。

  面对新的发展现实和发展任务,行业中的“老手”和“行家”常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当时过境迁,大的现实和运作的环境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的时候,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无异于“刻舟求剑”。比如说传统主流媒介,在互联网发展上半场的时候,的确遭遇了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像用户流量的流失,对于用户把握能力的下降,整个传播市场份额相对弱势化和边缘化,这都是发展本身带来巨大的变局和压力。

  但是,即使到现在传统媒介还保有非常强势的优势,一是人才优势,中国很多优秀的传媒人、专业人士仍然在传统主流媒介旗下工作;二是地位授予功能,也就是背书功能。

  我们发现有一个“双哑铃效应”,“双哑铃效应”是指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如何形成、如何影响需要有两个重要的环节给它进行支撑。

  网络媒介可以筛选出网络热点,但如果没有传统主流媒介的跟进和报道,即使这个事件在网络上再热闹也很难形成社会标准议题。这就是传统媒介迄今为止优于网络媒介最大的价值和能量,千万不要小视这样的能量。

  在我看来,主流媒介越往后发展越不是以自己的内容生产作为自己影响社会的方式,只有扮演作为模式、作为引领、作为底线、作为整个传播环境平衡者等等这样新的角色,才是主流媒介应该做的事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新华网2019-11-07)

  主流媒体如何留下用户,成就品牌

  事实证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激发了主流媒体的生产力、创造力、影响力,打开了新空间,闯出了新天地。下面从内容、生态、技术三个方面,分享三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内容建设既要音准“上调”,也要触点“下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的发力,还得从需求侧着眼,努力优结构、调产能、降能耗。

  现在,我们的年轻一代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信息渠道多、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个性也更鲜明。主流媒体的思想优势、价值判断、观念引导,说到底,要通过他们的接受度来实现、来体现。

  一方面,我们的内容生产不能降格、降调,要保持政治本色,坚守社会责任,不能犯方向性、原则性、颠覆性的错误。同时,我们的触点也要“下沉”,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更不能“自以为是”,而要了解、亲近目标受众,把“重要的”做成“需要的”,把“有意义”做得“有意思”,这样才能用优质内容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形成思想舆论的强大引领力,营造意识形态的清朗空间。

  二是生态建设既要“强点”,也要“扩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影响力版图的形成,需要一种全方位、全覆盖的“传播生态”理念。让很多主流媒体同行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有很多爆款产品,却没有留下用户?

  我认为,如果说爆款产品是“点”,那么要留下用户、成就品牌,还需要由点到面,形成新型传播格局,构筑新型传播平台,建设兼具主流价值与创新活力的全新传播生态。

  目前,人民日报社已经建设了人民日报中英文客户端、人民网、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等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微博、微信等商业化、社会化平台,让人民日报离人民更近。既推动我们自己媒体方阵的形成以及新闻生产一体化,也努力建设聚拢优质新闻资源的平台型媒体,放大主流价值影响力。

  三是技术应用既要“借力”,也要“自力”

  全媒体时代,内容与技术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优质内容只有借助先进技术,才能传播得更广更远。研发互联网技术不是媒体的长项,但互联网技术在媒体的应用,应该成为我们的长板。

  今年7月,人民日报社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建设5G媒体应用实验室,聚焦5G环境下媒体应用和产品创新;日前,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正式成立,人民网内容科技战略布局也正式开启,希望实现内容传播与先进技术的融通共享;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研发的中国媒体融合云2.0版也已经上线,致力于帮助各省区市构建融媒云平台,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这些都是我们在媒体技术方面的最新探索。

  目前,我们还在加快组建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融合是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只有热情拥抱先进技术,广泛运用成熟技术,探索形成核心技术,才能让技术成为媒体融合的发动机和加速器,更好地服务内容生产与传播。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许正中/《人民日报》2019-10-30)

  体验式媒体引发新闻业转变

  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改变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美国罗格斯大学新闻学与媒体研究教授约翰·V.帕夫利克(John V. Pavlik)在其近期出版的《虚拟现实时代的新闻业:体验式媒体如何转变新闻》一书中探讨了一种新的传媒形式:体验式媒体。以下是书中的部分观点。

  体验式媒体指的是基于数据和人工智能,采用自然用户界面设计,具有沉浸式、多感官、交互性、第一人称视角、非线性叙事特点的新兴媒体。它不仅呈现新闻报道,还提供新闻体验,让公众在沉浸式、多感官、交互性的叙事环境中作为参与者或虚拟见证者体验新闻。

  已经有许多媒体机构正在开发体验式媒体和体验式新闻,但这方面的市场尚在形成中,目标受众还不明确。采用AR技术的体验式媒体内容大多应用于手持设备,普通公众都可算是目标受众。针对可穿戴设备设计的体验式媒体市场比较有限,以游戏玩家和特定职业人士为主,但未来普通公众也将更多地涉足这一领域。就当下而言,主流媒体将体验式媒体视作一个更好地“讲故事”、加强公民媒体参与的机遇,但体验式媒体内容的制作仍受到经济成本和技术的制约。

  虽然体验式媒体发展迅速,但未来新闻业的发展前景仍是未知。体验式媒体及其对新闻业转变的影响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条件,特别是制作、分销、获取新闻的成本以及制作高质量体验式新闻所需的投入。第二,国内和国际层面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特别是关于隐私权和体验式媒体的其他潜在风险。第三,日趋激烈的对公众注意力的争夺与公众对准确新闻和信息的需求之间的平衡。第四,用以支撑数字化、移动化、全球化媒体生态系统的强健的网络基础设施。

  新闻媒体正在朝着沉浸式、交互性、多感官的未来前进,公众将越来越多地接触体验式新闻,成为新闻的主动参与者而不只是被动接收者。理论上讲,体验式媒体适于调动公众的情绪、触发思考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要想判断体验式新闻的优劣,可以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是否有坚实的基本元素基础,包括广泛的研究、高质量的写作或展示、有效的设计或结构;第二,对数字媒体环境特征的掌握熟练程度;第三,对实质性讯息的准确呈现程度。这三点与体验式新闻能否成功吸引今日移动化、参与性、多任务处理的公众注意力密切相关。公众参与对新闻业和其他形式媒体的健康运作至关重要,但并不易实现。初步研究显示,体验式新闻有潜力在多个层面上使受众参与进来并与“故事”中的人物建立起共情。

  体验式新闻的受众和市场潜力巨大,AR技术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广泛;在5G技术投入应用的地区,体验式新闻增长迅速。在这个数据不断从全球各地产生和流动的数字互联时代,体验式新闻的制作必须遵循最高的伦理标准,防止破坏新闻的自由、可信性、独立性。相关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包括:体验式内容是否会模糊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体验式媒体会不会变得无时无处不在,体验式内容可能带来怎样的风险,又将可能创造怎样的经济价值,如何运用体验式内容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性。不管未来新闻业如何发展,新闻从业人员都要坚守事实,对报道负责,重视公众参与,指引社会成员共同追寻真相。

  (王悠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1-06)

  新闻短视频该如何变现

  目前,新闻短视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流量分成、平台补贴、广告植入、版权收入等。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方多嫁接于平台进行分发,与前端的内容创作及后端的商业变现环节联动性较弱,变现也成为新闻短视频领域繁荣景象下的一大痛点。

  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方联手平台一起更好地发挥其本来的价值,助力其吸引更多的有价值的注意力,与媒体合作伙伴在内容、技术、产品形态方面探索融合之路,进而实现更好的变现,实现良性循环。

  1.打造新闻短视频品牌IP

  新闻短视频实现版权和IP的变现,应该是将来的必由之路,如果依旧以流量分成和广告投放为主难以形成长久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应该干的就是斩首行动,专门抓住整个新闻短视频价值端最高那部分的价值变现,这就涉及传统媒体与平台如何结合的问题。

  2.TOG(面向政府)商业模式或许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随着媒体融合纵深推进,传统媒体形态悄然发生着变化,以搭建融媒体平台来做强“新闻+服务”,已成为一些地方媒体创新探索的新动向,“新闻+服务”也由单纯宣传向多元化拓展。新闻短视频涉及时政,相对市场化广告主体,为政府部门服务定制做视频产品或许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3.挖掘互联网广告价值

  无论是数据、产品,还是销售体系,互联网平台都已经具备了相对良性的支撑,销售的体量、覆盖用户能力和充足的代理商已经成为变现的重要保障,这些都是平台得以变现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报纸、电视的时代,广告销售以售卖固定版面、时段为主,但在互联网时代,广告主要是靠大数据、人工智能、大规模的协同效应,才能产生更高的价值,这就需要平台为新闻短视频生产方提供更多的用户画像、点击数据乃至转化率的数据。

  4.实现销售体系的对接

  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销售体系,如果将传统媒体销售体系用更轻量级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平台的广告体系,传统媒体不仅仅可以售卖自己的广告位,还可以售卖互联网平台的广告位,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传统媒体销售部门售卖的产品,实现了互联网销售体系的下沉,也可以反哺自身视频的变现体系,进而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对接。

  (唐瑞峰/微信公众号“传媒内参-传媒独家”2019-11-11)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