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0年1月上)

2019-12-27 17:41:32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月上   作者:

摘要:  宣传工作要尊重遵循宣传规律和原则  当前,宣传工作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宣传工作效果好不好也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科学发

  宣传工作要尊重遵循宣传规律和原则

  当前,宣传工作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宣传工作效果好不好也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科学发展、长治久安。因而,开展宣传工作需要尊重遵循宣传规律并认真研究探索。

  1.为民:强调服务意识,重视用户需求。宣传工作本质上就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部分,必然遵循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新媒体和全媒体时代,宣传工作强调为民服务具体表现在互联网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上。新媒体更注重产品被用户认可,更强调用户意识、场景意识,这其实也是重视服务意识的表现,也是提升宣传效果的“捷径”。

  2.求真:强调真实权威,讲究导向策略。新闻宣传的关键是及时全面地公开真实信息,这也是宣传工作要遵守的基本伦理原则。要做到求真,首先要力求客观。应既报喜也报忧,全面展示和正视各种问题,全面、真实地报道实际状况。其次要坚持导向。坚持体现“党和人民之福”的正确导向,担当建设性的社会责任。再次,讲究策略。即使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也应注意形象生动、直观易懂、平易近人,擅于用历史文献、事实例证、正反对比等方法对事实和观点进行全面立体深度呈现,让受众自主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讲理:强调尊重常识,力求逻辑自恰。宣传的最佳效果是实现入脑入心,即宣传的道理观点能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要做到这一点,宣传的内容就必须尊重常识,经得起基本的求证验证、逻辑分析和比较判断,也只有这样,宣传内容才会有说服力,才能与宣传对象产生共鸣。

  讲理不是只讲道理和观点,还应传达一定的符合基本常识和逻辑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善于用直观形象的说理阐释道理、传播价值。首先,找到共同关注的选题。比如,对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探讨就容易得到广泛的响应赞同。其次,借助易于接受的形式。比如,讲故事。再次,掌握基本的方法技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叙事说理应突破“官腔八股”的宣传习惯定势,在对内宣讲时讲老百姓能接受的理,在对外宣传时讲外国人能听懂的理。

  4.循律:强调遵循规律,提高专业素养。做好宣传工作要遵循宣传规律,遵守专业要求。新闻媒体是宣传的重要媒介和渠道,和新闻舆论工作一样,宣传工作也要讲究“时度效”原则。同时,讲求宣传效果还应注重效益和回报,坚持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相统一,近期效果、中期效果、长期效果相衔接,追求无水分的实效,追求可持续的长效。

  讲求宣传效果同样需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准,为宣传工作确立相应的专业伦理准则。比如,宣传的底线应该是不说假话,宣传应根据工作任务要求,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知识水准、思维习惯、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价值体系等制定科学的方案和策略,学会用对方熟悉的文化、历史语言表达自己要说的观点,努力设置寻求具有价值共识的宣传语境,既表达对宣传对象的了解和尊重,又让其理解宣传的意图和观点。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 /《学习时报》2019-12-16)

  新闻传播学科的主体性与融合创新

  构建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术体系须考量与关联学科的融合共创。作为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施拉姆在大半个世纪前描述了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多学科交叉的十字路口。新闻学素来也被公认为杂家之学,向社会和历史敞开自身。二者一直身处多元交叉地带,常为时势、技术和外学科的近邻所冲击,持续的身份焦虑和认同危机形成了“领域的骚动”。骚动的实质,便是要走出十字路口,确立新闻传播学科的自主性和合法性。

  在教育思想史领域,现代大学的知识生产观念和机制归结为三种模式的更迭。“模式1”以“洪堡理想”为代表,知识生产以满足人的好奇心、涵养高贵心智为使命,即“纯科学模式”。“模式2”乃工业社会的产物,主张大学积极介入社会,生产对接多元需求、有用且专门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分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如是,系科和专业分工日趋繁复精细,学术、学科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是否拥有专属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以之勘定自身与其他学科的边界。新闻传播学科的主体性危机恰肇端于此:置身十字路口的新闻传播学长期存在核心概念、经典理论和方法薄弱、专业知识和技能门槛低嵌、学科边界模糊的窘境。当十字路口容不下独立、专属的理论大厦和知识殿堂,学科主体性危机便呼啸而至了。“模式3”是带着诸如后工业、信息化、网络革命等标签到来的,强调以多样联结、融合共创和生态式成长驱动知识创新。新模式主张多学科建立“多层次、多边化、多形态、多节点”的连接,实现复杂场景下的对话、合作与协同增益。循此原则和路径,学科主体性不再表现为独善其身的能力、自恃自足的价值、专属的领地和边界,而恰为进入多元学科生态、向关联学科敞开、助益融合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这对新闻传播学科当然是利好。当学科主体性不再完全源于固守堡垒、看护边界的能力,而是寻求在多元对话中成就开放、共享的价值,所谓十字路口恰好可以转换为对话、合作、融合创新的场景。往昔走出十字街头的焦虑和冲动,自然亦应转换为构建敞开的主体性或曰学科主体间性的动力。同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亦不再分立,而是拓展多样共生、彼此增益的合作场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执行院长胡百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2-20)

  打击营销号传统媒体压舱石作用不可忽略

  随着传播格局改变,某些新兴传播渠道为了获得商业收益,以破坏整个企业的生产环境、舆论环境为代价,对他人利益造成伤害。对于这些需要重点打击的营销号、黑公关,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识别,同时运用高科技进行精准打击。

  当遇到营销号、黑公关时,诸多国企可以直接跟有关部门进行畅通的沟通;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是非常有限的,并且话语权很低。所以形成一个机构、一个组织,建立一个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这个特定的组织虽然可能不具有行政和制裁的权力,但是它可以作为第三方进行发声和表达,也可以与相关的网络治理部门来联手实现行政管理。另外,传统媒体的压舱石的作用还是非常强大的,虽然传统媒体在过去发展当中流量份额方面的确有弱势化过程,但是仍然保持着强大的背书功能,可以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新京报》2019-12-12)

  生产新闻需要相应素质培训和资格认证

  在使用搜寻引擎查资料时,经常会有一种无奈感。因为检索出来的信息几乎全是自媒体链接,大都行文粗糙、语焉不详、数据不知来源、内容不辨真假,实在无法让人省心和安心。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媒介素养的读者,他们或许没有“采不采用”的困扰,但难免会下意识地信之、扩散之,这就造成了现在谣言泛滥、信息传播粗鄙化、舆论情绪极端化的现象。

  人人都有麦克风,让普通民众拥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和诉求通道,但是真的可以“人人都是记者”吗?恐怕未必。因为但凡一种职业,总需要一道门槛来作那个无形的把关者。

  律师行业需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表现在门槛上是法律职业资格证;餐饮行业需要有足够的卫生安全意识,表现在门槛上是卫生、市场监督等部门颁发的营业资格证。同理,媒体原本也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生产新闻也需要相应的素质培训和资格认证。但现在的情况是,自媒体夺取了大量的信息阵地,但又缺乏媒体本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和责任意识。当大量虚假低劣的信息充斥舆论场时,严肃媒体所能发挥的空间,就会急剧萎缩,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除了信息质量的急剧下滑,另一个不良苗头,就是主流价值观的撕裂。比如,对文学作品的虚拟人物做戏谑、浮夸的演绎化解读,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历史人物,乃至当下的现实中人做“为我所用”的刻画,就显得不伦不类,甚至触犯他人权益了。而专业媒体由于有机构立场做前提,往往会规避这些。此外,相比媒体的公共属性,一些自媒体由于缺乏约束,更容易异化成某些企业机构的代言人。

  可以看出,自媒体领域的乱象,破坏的已经不仅是信息传播的生态,还有企业生态,甚至对社会发展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因此,一个应该明确的方向是:我们既不能呼吁一刀切地杀死自媒体,也不能任凭一些自媒体的“弊端”像肿瘤一样越长越大。

  当然,这也绝不是号召把自媒体统统管起来,而是要建立最起码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如对信息真实性的责任制、立场的中正客观、内容引用的版权规范等。自由永远是相对的,自媒体领域不该是任人涂鸦的原始丛林。人人皆可为记者的世界或许没那么美丽。任何时候,新闻职业道德的底线都不能突破。

  (史桥/《光明日报》2019-12-09)

  5G时期互联网视频行业四大新趋势

  1.消费心理的改变。20年以前的互联网图文时代,因为带宽窄的原因,如果一个网络新闻里面有图片,标题里面要标出“(图)”来提醒用户,否则就会影响用户体验。这是重应用。十年前,3G技术下的WIFI时代,图片很容易上传和传播,变成了轻应用,也成就了微博以及后来的微信。再到三四年前,随时4G技术的普及,小视频也成了轻应用。在5G时代,长视频在用户消费心理上也将变成轻应用,所以长视频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作品形态的颠覆。现在的视频平台上播放的主要内容还是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画片这些传统形态。在5G技术普及的未来五年、十年之内,一定会诞生新的作品形态,这种新的作品形态,可能是互动、高清、实时的视频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视频跟游戏的结合,比如游戏电影,或者电影游戏。这无论是对于技术还是创作人员来讲,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3.制作方式工业化。5G技术会让设备和人实时连到互联网上,所有的内容制作和进度把控就可以实时在云端操作。比如前期导演拍摄的所有素材,同步储存于云端;后台的剪辑导演可以同步地编辑、制作和播出。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又帮助普通人或者半专业人士去实现原来只有专业团队才可以实现的操作。比如说做动漫,有点绘画基础的人只需去画出几帧,接下来的工作由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去辅助完成。

  4.媒体模式的变化。随着5G、AI、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今后的平台发展趋势或将虚拟管道化,即和运营商的管道混合在一起。运营商拥有的是物理层面的管道,包括基站、光纤、电缆以及各种各样的设备,这些或将变成一种公共服务平台。举个例子,比如拍了一个片子,通过区块链技术去做好版权保护,这个片子的相关数据无法篡改。消费者观看之后,按照某种商业规则,会向你付费,同时公共服务平台也会从中收取相应的成本。这样在技术的保护下,大家相互间的信任不再是一个障碍。

  (爱奇艺CEO龚宇/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19-12-17)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