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0年3月上)

2020-03-17 12:57:57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3月上   作者:

摘要:  把握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  三大体系的重要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新闻学不断创新发展,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内容

  把握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  “三大体系”的重要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新闻学不断创新发展,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新闻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三大体系”)。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新闻创新实践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需要把握历史、现实和理论三方面逻辑,加强学术传统和发展脉络的梳理,加强新闻实践、新闻教育与新闻理论的互动探索,推动核心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的构建需要体现以下几方面重要要求:

  一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相关论述及其历史脉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借鉴国外新闻传播理论的有益成果。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树立新闻学的理论自信,强化新闻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不断推动新闻学理论创新,努力推出能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实践探索、反映中国社会变革的新闻理论创新成果。新闻学界要关注新闻学的时代命题,直面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推动新闻学知识和理论创新,推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理论成果。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整体发力,并注重新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努力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同时,遵循新闻的专业规范,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界与业界的互动、学术与教育的互动,增强新闻学的专业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人民日报》2020-02-03)

  疫情报道注意“四个避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闻媒体的丰富报道和信息传播,成为公众科学防护、应对疫情的主要窗口。新闻媒体及时传达党中央精神,科学传播防疫信息,正面宣传防疫抗疫的感人故事和人物,对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媒体报道如何更好地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应当注意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避免“解决方案”失真。媒体报道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带有“解决方案”色彩的新闻,应该充分核实后再发布,避免未经核实抢发造成公众误解或带来恐慌情绪。如“宠物也会感染新型肺炎,李兰娟院士说如接触到疑似患者一样要隔离”等信息一经发布,引起社会上一些人群的恐慌,还导致一些地区宠物猫狗被捕杀遗弃。经事后核实,李兰娟院士在采访中的回答其实是“一般宠物不会被感染”,却被个别媒体曲解为“宠物也会感染病毒”。

  二是避免“温情报道”煽情。面对病毒肆虐,媒体对有关人物及故事的报道,要突出人文关怀,用温暖故事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以情动人,也要注意把握好“度”,要温情不要煽情,如果过分渲染、刻意煽情,就会适得其反。如关于高龄老人、贫困老人为抗疫捐出一生积蓄等报道,过分渲染情绪,反而引发公众的心理不适甚至不满。

  三是避免正面表达生硬。有的疫情报道中话语表达比较生硬,有的口号式表达较多,有的选择报道角度时平衡矛盾点还不够。武汉方舱医院首批病人出院,媒体采访时一名出院患者笑言:“住进来之后住得还不想走了。”这一时间引起网友热议。面对物资紧缺、确诊病例持续上升等严峻形势,救治病人“不想走”与很多病人等待正规救治形成鲜明对比,容易引发公众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的不适情绪。

  四是避免专业解读不够。报道解读不准确、不到位,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滋生谣言。此次疫情从苗头到暴发,涉及众多领域,包括科学普及、公共卫生、政府应急、交通运输等。公众面对突发疫情,无论从源头了解病毒还是科学防疫抗疫,都缺乏专业知识,更容易相信社交媒体等人际传播渠道的“小道消息”。而社交媒体舆论缺乏专业权威信息,容易造成谣言滋生、舆论偏向和公众极端情绪。做好本次疫情报道,媒体应进一步提升专业性、科学性、贴近性。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2018级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刘思琦/中国记协网2020-02-20)

  舆论雪后打滑现象值得研究

  冬天在北方特别是在东北开车,要特别警惕雪后打滑。雪天开车如何防止打滑?有点经验的司机都知道,一是慢慢开,不能太快;一是不能急刹车,保持车与路的摩擦度。打滑有危险,如果仅是原地打滑还好,要是偏离了正常轨道的打滑,不仅会给车上的人带来危险,也会给其他车辆和行人带来危险。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我们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必须高度警惕、重视舆论场上的新动向,防止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出现雪后打滑现象。

  2月6日夜晚,网络舆论明显出现了雪后打滑现象。巧的是,那晚也确是一个雪夜,很多人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大家在共同为武汉一位医生守夜,期待他能够以坚强意志挺过艰难时刻。相信在那夜之前,很多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很陌生,却在一夜之间迅速刷屏。同样相信在那夜之前,很多人不了解“吹哨人”这个词的来历和含义,却在你我他的手指点击下,顷刻火遍全屏。这是极其少有的现象,也是网络舆情下有代表性的现象。本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一些病患的困境,特别是面对疫情前后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为,人们有意见、有情绪甚至表达愤怒,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渐渐地,有人突然发现,大家坐在了一辆雪后打滑的公共汽车里面,而车子在不受控制地滑向一个未知的方向。天还没亮,一些人开始清醒,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这次的雪后打滑现象首先提醒我们,即使在当前特殊情况下,物理世界分散在各自角落的人们,其实都可以立马聚集到一个共同的舆论场中。一次舆论雪后打滑,一个人的不能承受之轻,同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回答的有价值的课题。

  恰巧,看到一篇研究互联网舆论的文章,作者在谈到互联网舆论传播特点时用了一个词,叫病毒式扩散,是说一个大家突然关注的消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就像病毒一样迅速,抵抗力稍弱的网民极易被传染,几乎同时又像病毒携带者一样传染给别人。当下的微博、微信等就集中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断增强网民的鉴别力、抵抗力、免疫力,不仅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打赢舆论战、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

  打赢疫情阻击战我们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打赢舆情战役也并非轻而易举。在疫情战役中,我们的敌人和目标都很清楚,我们的指挥也足够有力,我们的队伍也足够强大。但是在舆情战中,情况就复杂得多,常常是敌我并非清晰可见,阵线也未必泾渭分明,如果没有坚定的立场、理性的思维、“慢半拍儿”的定力,就难免被舆论潮所裹挟,从而成为雪后打滑的公共汽车里的一名乘客。

  雪后打滑有自然客观的原因,我们无法阻止老天刮风下雪降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提前预警,做好防范化解工作。雪后打滑更有工作上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及时清理路面,做好融雪化冰,让道路更通畅,车子更平稳,乘客更舒适。解决雪后打滑带来的问题很重要,解决产生雪后打滑现象的原因更根本、更关键。

  (许宝健/《学习时报》2020-02-10)

  疫情新闻报道中媒体的权与责

  疫情当前,谣言满天飞。公众憋闷、恐慌,渴求之下只剩情绪,许多信息,根本无暇求证。在此情境下,作为信息发布者的新闻机构,当慎之又慎。

  新闻媒体有新闻采访之自由和信息发布之权利,与此同时,也有责任。

  一个理智的新闻从业者,要始终明白新闻的边界,作为信息处理者,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作为沟通者,要连接社会、民众和政府。甚至在报道的不同阶段,新闻媒体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面对重大灾情疫情,新闻媒体更要保持清醒,不能被群体情绪裹挟。

  在此次重大疫情防控时,新闻媒体要承担起社会之责,避免成为谣言之源。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时也指出,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这就对新闻记者的权与责提出要求。

  首先,要守土有责,真实、有效地传递权威声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关于信息发布和新闻采访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社会公众和媒体质疑武汉官方前期“隐瞒疫情”,而1月27日,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在接受央视专访时称,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传染病,需要依法披露信息。

  信息的披露与否,与新闻媒体息息相关。从新闻记者的角度来说,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每一个信息都是公众渴求的,信息不透明,就会谣言满天飞。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承担着满足公众和新冠肺炎确诊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的责任,也有义务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事件实情,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

  其次,要公布有责,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力度和舆论后果。疫情事关亿万公众,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恐慌。在哪个阶段报道哪类消息要有尺度,不能盲目追求新闻噱头和点击量。疫情当前,新闻媒体不能有闻必录,要加以分析和选择。有个别媒体为了点击量,在疫情之初就渲染悲情,实在不利于安抚人心。人们往往因对生命的关注而产生恐慌、同情等心理,渴望政府部门伸出强力之手遏制疫情,所以新闻媒体报道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积极救援、妥善善后的行动,是为公众负责。

  再次,要注重新闻伦理。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职业要求是采写新闻,但在采写过程中要有公道仁心,不能为了新闻而新闻,一方面,要遵从医院救治规矩,不能因为采访影响救治;另一方面,对于新冠肺炎确诊者、遇难者和家属,不能没有边界地采访,要尊重隐私,不能生硬地揭开别人的伤疤来展示,不要刺激遇难者家属痛苦回忆,更不要过度煽情。

  当然,“双黄连事件”也提醒新闻媒体,要慎推成品成药,慎发企业稿,避免成为企业吹鼓手、谣言助推器,从而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面对疫情,社会上每个人都如风中之沙。而媒体,要把握好权与责,聚沙成山,众志成城,才能阻挡来势汹汹的疫情。

  (中国新闻社天津分社采编室主任张道正/微信公号“青年记者”/2020-02-02)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3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