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0年3月下)

2020-04-21 15:52:11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3月下   作者:

摘要:  裘新:以出圈来破阵  近日,上海报业集团举行了打赢疫情阻击战,推进治理现代化动员会暨2020年集团工作会议,会上,上海报业集团党委

  裘新:以“出圈”来“破阵”

  近日,上海报业集团举行了“打赢疫情阻击战,推进治理现代化”动员会暨2020年集团工作会议,会上,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是内容摘要。

  一是商业模式“出圈”

  1.要出传统媒体收入发行、广告、活动“老三样”的圈。2019年集团新媒体创新服务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37.81%,增幅高于新媒体广告收入。这些创新服务收入主要分为五类:版权内容服务收入、全产业链内容生态服务收入、财经资讯与数据服务收入、信息流内容分发及交易服务收入、创新企业服务收入。

  2.要出媒体只会做内容“专卖店”的圈。以原创内容起家的澎湃新闻逐步显现新型传播平台的头部效应,截至2019年底,客户端用户数达16810万,在全网61个渠道进行分发;官方微博粉丝数达2020万,微信公众号有194万粉丝,头条号有1400万粉丝。与此同时,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深度合作,合资成立澎湃视听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打造定位于视频素材交易一体化平台的Pai视频项目。

  二是技术能力“出圈”

  2019年初,上报集团提出,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五大技术为经,以新闻传播的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五大流程为纬,编织成包含20个应用场景的上报集团“智媒体矩阵”。

  传统媒体集团的互联网技术能力培育,不能囿于自身的几杆枪,必须“出圈”,构建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紧密结合的工作格局。第一,要出行业的圈。第二,要出媒体的圈。

  三是传播能力“出圈”

  1.创新内容呈现方式。此次疫情防控,最能检验媒体的网上传播力。集团不少媒体开动机器,以融合传播替代“集装箱”配送,以交流互动替代叠浪式宣传。澎湃新闻先后派出17名记者奔赴湖北抗疫前线,在统一指挥下全力做好舆论引导,同时创新疫情防控宣传形式:“九宫格”,通过短平快的海报编排方式,适应微博、微信等渠道分发规律,推出近160张科普海报;“小黑板”,提炼每日发布会重点,一图速览发布会最新动态;“地图控”,1月23日凌晨率先上线实时交互产品《新冠肺炎病例实时地图》,产品上线至今点击量超1630万。

  2.入海外受众的圈。作为外籍人士在中国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上海日报的外国专家Andy以Vlog形式每天讲述他眼中的上海防疫故事,已发布视频27条,在脸书、推特、优兔等平台总计播放量约50万。不少外国网友留下感人的留言,感谢这些报道让他们了解在中国发生的真实情况。

  四是支撑手段“出圈”

  1.要渐出财政扶持的圈,发挥投资对媒体经营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对财政扶持依存度较高的主流媒体一定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对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审核。另一方面,承担资产营运职能的媒体集团总部要向功能性投资平台发展。

  2.要出直投直控的圈,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对融合发展的引导作用。智能媒体行业身处高度专业、高度市场化和高度风险的“三高”投资领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创新资本加持。

  (摘自微信公众号“澎湃全媒体实验室”2020-02-28)
 

  管洪:为当前舆论融入更多暖色调

  疫情防控越到吃劲的时候,越需要提气、鼓劲,越需要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当前舆论融入更多暖色调”。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

  为舆论融入暖色调,首先需要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坚定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比如,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热情讴歌广大医务人员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再现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共同战“疫”的动人故事。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把宣传舆论工作做扎实、做充分、做细致,就能广泛激发出全社会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气神,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和动力。

  面对疫情防控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舆情,关键在于做到主动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倘若遇到问题不及时发声、不主动引导,就会让谣言等虚假信息有机可乘。在疫情面前,坚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仅能够尽快消除公众心头的疑虑,增强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底气,更会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培育健康理性的社会心态。

  为舆论融入暖色调,并不意味着回避问题,而是要因时、因地、因情分清轻重缓急,为解决各类问题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当前,最紧要的是疫情防控,要把舆论的着眼点、聚焦点放到如何更快、更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上来,要立足于如何更有效地联防联控,更广泛地传播和普及科学防护知识,更好地激发全社会的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一些薄弱环节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也需要通过营造理性健康的舆论环境来为补短板、堵漏洞创造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把握好时度效,对于我们做好疫情期间的宣传舆论工作至关重要。

  为舆论融入暖色调,尤须重视互联网上的宣传舆论工作。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融通的主要渠道。在此次疫情中,大量讨论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要坚持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特别是用好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传播媒介和渠道,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人民日报》2020-03-02)

  数据新闻为媒体带来的机遇

  数据新闻是数据统计、分析与新闻报道的结合,其流程为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即从数据中寻找故事,用数据处理来讲述故事,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故事,实现新闻价值。

  在全球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业带来的影响包括:

  首先,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影响,传统新闻生产的过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前往现场或远程联系当事人进行采访调查,最后撰稿成文或编辑播出。而数据新闻的制作流程则包括选题、挖掘数据、过滤数据、数据可视化、编辑成稿这几个主要步骤。其中信息的现场采集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记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相关选题,或者对生活中的一些选题猜想进行大数据验证,从而得到选题。数据新闻的这些制作流程如果运用得好,可能比传统的只采访几个相关主体的新闻更客观一些,因为毕竟有大量的数据支撑。当然,这并不是说数据新闻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新闻制作流程,而是说它是对传统新闻的完善和升华。

  其次,对于新闻人才的技能要求方面有很大变化。数据新闻的生产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会数据抓取、处理与可视化。这些技能对传统新闻记者的要求并不是太多,但是对于一个数据新闻制作人员,则是必备的基本功。所以,当下的诸多数据抓取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可视化处理软件等,甚至相关的编程能力,都需要拟从事数据新闻行业的人员去认真学习。

  再次,互联网的存在,让全球的信息汇聚到一起,传统的新闻业不可能做的一些新闻报道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对全球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从而做一些全球化的新闻报道。这在技术上和路径上实现了可能。从这个维度来说,新闻记者报道的范围增大了,记者可利用的素材增多了。当然,对新闻记者自身的业务能力要求也提高了。

  当前数据新闻发展应注意:

  一是数据的使用问题。数据大不代表大数据,数据里面的真实性需要加以辨别,数据的代表性也需要加以分析。不能因为数据是海量的,就得出这个数据一定是真实有效的。现阶段数据造假对于数据的污染很严重,所以在数据的处理方面一定要去伪存真。

  二是防止唯数据论英雄。数据是为新闻服务的,新闻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利用数据讲故事才是数据新闻的核心。现阶段部分数据新闻为数据而数据,一味强调数据,而忽视了从数据背后挖掘相关故事和新闻价值,这是急需注意的问题。

  三是可视化方面,不能一味求酷。可视化是新闻更有效地讲好故事的一种方式,不能说交互的就一定比静态的好。可视化要围绕故事展开,而不能忘记新闻的本真。在对数据新闻进行排版布局、图文权重时,不宜过度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了新闻的叙事性使命。

  最后,技术当然很重要。数据新闻的表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现阶段,我国数据新闻方面的人才依然偏少,尤其是技术型的人才更少。所以,加强数据新闻技术人才培训是当下数据新闻教育的重头戏。数据新闻技术是不断更新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数据新闻人才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探索各种前沿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陈积银/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02-25)

  多传播“歪果仁”的理性声音

  近期,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呈现暴发态势。在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抗击疫情的时刻,出现了某些对中国、对中国人带有偏见的声音。不过,让人感到温暖的是,许多国际友人站了出来,向中外媒体讲述真实情况,他们的声音是不可或缺的。

  外国人讲述中国的故事,会让受众更易于接受和信服。人总是会更愿意相信和自己有相同或者相似文化背景的人说的话,而且希望能听到来自第三方的声音,而那些在中国有生活经历的外国友人向本国受众讲述中国故事时,恰恰就符合这两种身份。以色列小伙儿高佑思热爱中国,也真正在中国生活过,2月5日,他在以色列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中讲述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呼吁观众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生和普通人,这样的呼吁对于观众来说很有说服力。

  这些国际友人在客观发声时,不少人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努力让更多外国人了解真相。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歪果仁研究协会”在其制作的视频《从以色列找到10万只口罩直接送到湖北,湖北加油!|新冠肺炎》中,首先就说明“本视频会全程使用英文,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看见”。生活在上海的德国人阿福在《我们要对抗的是病毒,不是中国!》这一视频中用英语进行讲述,字幕用的是汉语和德语。西班牙小伙儿苏诺伊则用西班牙语录制了视频《国外网友如何看待武汉疫情?外国小哥怒怼键盘侠》……这些视频的制作者中文都说得很流利,而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母语或通用性更高的英语录制视频,以便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真实情况。

  这些声音对于全世界人民消除恐惧和歧视、共同抗击疫情有着重要作用。

  (隋明照/《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11)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3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