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0年7月下)

2020-08-11 14:12:55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7月下   作者:

摘要:  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6月30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

  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6月30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指导意见》对于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论述强调了“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笔者认为,全媒体人才培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全媒体人才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水平。习近平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当前,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处于意识形态活跃、矛盾复杂多变的时期。媒体间竞争加剧,导致一些媒体不惜一切代价博取关注度、追求经济效益。面对这些情况,全媒体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全媒体人才要有用户意识。全媒体背景下,传播对象从“受众”转变为“用户”,作为内容消费者的用户不仅仅是信息的“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者”“生产者”。用户对信息的二次转发,促进信息进行更大范围的扩散。全媒体人才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应以受众为中心,通过了解受众的阅读喜好需求,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以多元角度进行展示,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

  第三,全媒体人才要把握内容生产。媒介技术瞬息万变,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受众对优质内容的追求没有改变。长期以来,优质内容一直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但在传统媒体发力新媒体渠道时,存在“旧酒换新瓶”的情况。此外,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多样化的内容、较强的时效性等是传统媒体需要提高的。吸纳和互补两者的优势,是媒体融合实践的方向。

  第四,全媒体人才要把握技术支撑。先进技术和优质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全媒体人才生产优质内容,优化传播效果。新技术在融媒体生产各环节的使用,不仅仅提高了信息生产的效率,在内容传播效果方面有明显提高。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实现了信息呈现形式的立体化,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VR、AR等,多元的产品形态也助力了传统媒体实现全息化传播。

  第五,全媒体人才要把握新媒体运营。优质的内容生产和良好的媒体运营相辅相成。传统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由于分工问题,会采编的不懂运营,会运营的不懂采编。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属性不同,新媒体通过后续用户、资源的运营,可以提高传播效果,实现商业变现。运营能力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提高传播效果、增加营收的关键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赵子忠,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若歆/人民网-传媒频道2020-07-18)

  深度融合发展要激发媒体内生力

  近年来,媒体融合驶入快车道,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县级媒体,都拿出了自我革命的勇气,把融合发展摆在了最重要的战略地位。传统媒体为什么要进行媒体融合改革,说到底是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增强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能力、聚合能力及传播能力。从这一角度看,媒体融合不仅是建立融合平台,关键是要推动内容的深度融合,再造生产流程,进行全媒体采编,多渠道分发,遵循“移动优先”战略,以适合移动端传播的形式呈现。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成立一个以媒体自有的新媒体平台为核心的“超级编辑部”。

  现阶段,很多新媒体编辑部拥有的资源量和话语权都无法使它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超级编辑部”,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悬置于传统媒体平台之上、以生产新媒体产品为核心的编辑部,即便将传统媒体所有的采编人员都融入进去,也很难发挥出理想的效果。传统媒体在依托融媒体新闻中心“中央厨房”的基础上,推动各类平台向新媒体客户端供应稿件,思路固然是对的。但是很多新媒体编辑部还远远算不上“超级编辑部”,既没有资源对传统平台的全部供稿进行新媒体语态的改造,也无法对传统媒体采编工作进行事先的干预,只能被动接收稿件,进行有限的改编后分发,忽略了传播效果的检验,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没有通过新媒体客户端充分地展示出来。例如,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是视频,各大短视频网站已经风起云涌,但在一些媒体自建的新媒体客户端看到的大量内容,还是文字配视频截图,或者只是直接发布电视新闻,完全没有使用符合新媒体的语态或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进行创作,体现不出电视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视频优势。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要给予新媒体编辑部足够的资源、人力对传统媒体的内容进行新媒体语态的改编和新媒体选题策划;另一方面,不应强行将传统的媒体平台捏合在一起,而是应该保持内部竞争力。要给予新媒体编辑部足够的财力,来奖励传统平台积极主动地生产供应新媒体的稿件,以“同生态位竞争”的方法,来自然减少传统媒体采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有了竞争,传统媒体生产的活力才能保持下去,新媒体平台好的内容才有供应。

  传统媒体应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只有做到“内容更丰富,形式更便捷”,切实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才能在夹缝中有一席生存之地。而建立传统媒体平台“中央厨房”,仅仅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二次分发的渠道,显然会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仅仅将传统媒体平台相加,而不能进行思维方式转型、系统性深度相融,显然难以抵抗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大势。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高山冰/《光明日报》2020-07-07)

  模糊化传导是网络谣言的重要推手

  在传播学理论中,模糊传播是一种传播策略与技巧。当一些信息内容难辨真伪、原因尚待查明、传播效果不可预知甚至信息源内幕不易披露却必须给公众一个媒体的声音与态度时,模糊传播就具有了存在的空间和运用的合理性。

  作为某一时段策略性选择的模糊传播,在主观上是想运用恰当手段赋予信息多义化解读,打破一元化的信息垄断和单向透明。然而具体到传播实践中,由于过分追求信息外延意义的不确定性,导致信息失真、视听混淆,在“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之际,这种信息的过度解读对媒介的健康发展往往会造成反噬。

  如今,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原本单一的新闻点衍生出众多信息源,随后再度爆发更新的兴趣点,信息自身意义的模糊性被无限放大,最终使网民判断和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不断弱化。此时,曾经作为传播策略和技巧概念范畴的模糊传播,在一些缺乏缜密判断与思考的网民那里,不可避免地被异化为他们随心所欲对信息进行人为模糊化引导从而体现自身存在感并引发其他网友关注的行为。模糊传播最终变成一种主观上的模糊化传导,成为在网络自媒体上生成、传播网络谣言的重要推动力量。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雷昊霖/《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16)

  媒体入局直播电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前,直播电商不仅使头部流量平台和交易平台持续向直播倾斜资源,一些媒体也希望通过入局直播电商实现收入和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媒体的生存现状。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荆州日报社社长代志武表示,媒体与商业化平台的本质区别在于公信力和营销。“传统媒体的受众是读者,以内容模式为中心,而商业化平台的受众是消费者,以销售为中心,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受众不具有市场基因,而他们的受众具备互联网消费习惯。”这两种不同的路径模式使得媒体在加入直播电商后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掌控传媒副总编陈小宁则用“数据很好,很难挣钱,就如雾里看花”来评价媒体入局直播电商。在陈小宁看来,直播电商目前已经演变成为拼价格的价格战。“为了获得更多流量,各平台几乎都会用全网最低价相互比拼,利润极少,这种方式难以实现造血的目的。”

  《镇江日报》社会新闻部主任王景曙表示,目前的直播电商类似于电视购物的早期阶段,“在利益冲动裹持下,当‘老军医’越来越多介入,新鲜感与公信力将双双衰减”。对此,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也提醒道:“媒体在参与直播电商中,一定要对内容加以遴选,切莫因不合时宜的观点和嘉宾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陈小宁认为,媒体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以帮扶、舆论引导的方式助力经济建设,“扎堆式”不仅难以实现盈利造血,还容易导致涸泽而渔。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亦认为,讲述好那些急人民所急、急市场所急、急企业所急的生动感人故事,是媒体经营部门创意和策划执行中思考的重点。

  (张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7-14)

  全媒体运营师被称为“最有潜力的职业之一”

  近日,中国电子商会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周明在第二届全国电子信息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北测数字杯”全媒体运营师国赛启动仪式上说,“全媒体运营师是目前最有潜力的职业之一”。

  今年2月,“全媒体运营师”被列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官方认证”的新职业之一,是指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技术和渠道,采用数据分析、创意策划等方式,从事对信息进行加工、匹配、分发传播、反馈等工作,协同运营全媒体传播矩阵的人员。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黄心渊指出,这一职业早已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其从业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可以说能进行产品曝光的媒体,均可纳入全媒体这个行业。但不同的平台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受众的不同和内容格式的不同。全媒体运营师要在不同的平台释放不同的内容,即使同一事件,新闻的表述方式都要依据平台有所调整。简言之,为了受众,换角度、换形式”。

  据悉,近年来,我国全媒体行业的市场规模保持高速扩张之势,2017年市场规模为7558.4亿元,同比增长了21.5%,2018年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9000亿元。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全媒体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发展逐渐向技术主导演进,行业发展对全媒体运营以及技术类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

  在黄心渊看来,未来全媒体运营师的社会关注度、市场需求度将会越来越高,舞台也必将越来越大,从事全媒体行业的岗位待遇也将越来越好。据招聘网站统计,2014年-2018年,全媒体运营相关职位的人才需求量暴增了10.8倍,2019年总就业机会达2235万个,其中直接就业机会527万个,同比增长10%。“包括BAT、京东、新浪、头条、快手等众多互联网名企,都对全媒体人才需求迫切,年薪收入可高达30万-50万元。”

  (孙庆玲/《中国青年报》2020-07-20)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7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