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1年9月上)

2021-09-15 16:30:03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9月上   作者:

摘要:  新闻媒体要担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性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并系统

  新闻媒体要担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性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释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领导下的各级新闻媒体,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工具,也应该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

  1.以人民为中心倡导建设性报道。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征程上,党的媒体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倡导坚持全民参与、全程参与、全媒体参与的建设性报道。

  全民参与,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媒体为了人民,以人民为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切切实实提供人民需要的内容;其二是协作共创,媒体积极接纳人民群众参与传播活动。技术的赋权,促进了民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全民参与既可以协助专业媒体组织在内容生产实践方面取得新闻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更能够为公众拓宽民主参与的渠道,表达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全程参与,意味着从事件发现到新闻生产、传播、反馈,也即从社会事件到媒体事件再回归社会生活的全流程的参与。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专家等不同主体都要参与到相关过程,既包括国内报道,也包括国际传播、国际报道。全媒体参与指的是,在当今传媒生态中,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或主流媒体、自媒体等都是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的渠道。

  2.发挥建设性监督作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媒体的建设性监督应进一步加强。在监督流程上,媒体应该积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深入各区域、各部门明察暗访,推出有价值有分量的调查报道。同时,媒体要在数字化城镇建设过程中,与党委、政府督查室,以及信访局、便民服务中心、纪委监委等部门建立起多方联动、信源共享、协同一致的工作机制,从而有效推动对同一类问题的合力攻坚。

  3.媒体协调各方共筑美好生活。在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媒体环境正与社会环境越来越紧密地交织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在传播形态和民主渠道构建上,不仅可以对既有的民生新闻、帮忙节目、问政节目等进行整体升级,还可以充分发展基于融媒体平台的新型联动,如民主恳谈会、民意直通车、网络议事厅、人大代表工作站和政协委员联络站等,拓展新媒体环境中践行人民民主权利的渠道。在角色和功能上,媒体从报道者到帮助者再到协调者、社会治理协同者,从关注、报道走向帮助、建设,逐渐升级社会治理的参与度。媒体通过对社会各方力量的协调沟通联动,引导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切实坚持和践行全过程民主,能够让民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在媒体结构上,应该以真正的全媒体平台形式展开,强调利用融媒体平台搭建舆论引导平台、政务平台、服务平台,连接民众和政府,协调各方力量在推进建设性报道、建设性监督的基础上参与社会治理。

(殷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8-19)

  语态变革过程中的深层纠结

  语态变革的推进,会引出很多深层问题或矛盾。语态变革影响的不只是语态,也影响着相关机构的形象、专业性,还会牵涉理念、文化、制度等因素。

  1.危机传播中的语态“失态”说明了什么?危机传播中的语态表达很多时候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态度。及时完整披露事实真相,或在真相尚未明了的情况下告知关键进展,彰显人文关怀,勇于承担责任,这些都应该是危机传播语态的底色。新媒体语态变革走向深层时,触及的是机构的制度、文化性问题。如果只有表达形式上的变革,没有新的理念和相应制度做支撑,平日里的语态变革即使再热闹,关键时刻也会退回原点。

  2.语态反差是否会导致机构形象的断裂?语态变革的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语态的反差甚至割裂。从媒体角度看,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在新旧媒体平台上的语态反差。对一些媒体来说,新语态只是它们在新媒体中的特别“包装”,一旦回到传统媒体中,语态就回到原样。即使有一些新媒体中的部分文化要素被“挪用”到传统媒体平台上,也不会改变传统媒体的整体语态面貌。语态的过大反差,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可能让媒体原有的形象变得模糊而新的形象也未必能够完全建立起来,或者带来形象的断裂感,用户对媒体的品牌信任也可能出现危机。

  3.语态变革是否会滑向娱乐化?今天媒体的语态变革,一个基本取向是硬新闻的软着陆,包括角度上的软化、呈现方式上的软化等。但是软化表达与娱乐化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不小心就会从软化滑向娱乐化。

  情绪的过分渲染,是新媒体语态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情绪化的表达有时的确容易击中用户的敏感神经,带来更大的流量,但是对于媒体来说,如何在情绪泛滥的环境中保持客观、冷静但又不冷漠、冷血,是对专业能力的一个极大考验。用户一方面希望媒体的内容更贴近自己的需求、更轻松、更解压;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媒体仍有专业性上的期待,他们既可能通过对娱乐化内容的流量贡献等方式助推媒体的娱乐化,又可能反过来批评媒体的娱乐化。所以,媒体的语态变革,不能被用户所左右,而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判断与取舍。

  4.语态变革是否一定能打破新旧媒体的文化隔阂?媒体语态变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破圈”进入年轻用户的文化领地,但语态的变换是否一定能打破不同文化间的屏障?答案或许并不简单。

  在传统媒体向社会化新媒体转型过程中,新旧媒体的文化差异甚至隔阂成为转型的一种障碍,但一些媒体可能并未意识到这种隔阂的存在,或者只是把这种隔阂视为内容、形式上的差异。但显然并不这么简单。传统媒体需要对新媒体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对用户的角色与行为、媒体与用户的关系进行全新认识。新媒体时代媒体对语态变革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传播渠道的改变。社会化媒体虽然起到了大众传播的效果,但它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一种基础设施。不理解新媒体文化,即使改变了语态,也不一定就真正进入了新媒体文化的疆土。

  作为专业内容生产者的传统媒体,在进入新媒体文化疆土后,并非要被新媒体文化所同化,而是需要在新媒体文化土壤上重新培育“媒体文化”,既能适应新媒体文化环境,又以公共信息生产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成色作为“主干”,这样的媒体才能在新媒体文化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

  (彭兰/《中国编辑》2021年第8期)

  再造广电主流媒体新型运营商业模式

  回顾七年来的媒体融合发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逐步推广,新型主流媒体培育造血新机能取得局部突破。但整体上来说,新运营模式和新型业务生态还不健全,运营水平不高,营收能力和规模增长没有根本性转变。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部分广电新媒体布局的“新闻+”“广电+”经济效益尚不明显。比如大部分广电MCN并未盈利,在与市场头部短视频平台的合作中存在话语权缺失、产权不清、“赔本赚吆喝”的问题。二是有的“中央厨房”和客户端沦为“节庆厨房”和“面子工程”。三是有的广电媒体拿不到当地政务服务资源,缺乏本地党政公共资源的强有力支持,难以联通社会大数据和真正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广电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有效解决自我造血能力弱的问题,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第一,做强自有平台,建成本地综合服务中心。建强做好融媒体新闻客户端,集中精锐力量将其打造成为兼具技术迭代、产品创新、资源聚合、产业运营、数据分析、精准连接用户功能的大数据平台、城市大脑、区域服务资源智慧化运营中枢和群众生活智慧化服务中心。

  第二,汇聚政务资源,布局广电+政务,打造智慧政务。依托广电融媒体新闻客户端,通过政府公共数据资源授权,或政务账号委托运营,或政务服务定制开发等形式,连通区域内各政务信息孤岛,接入海量政务服务,构建云上“办事大厅”。实现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查询、链接和办事流程操作“一端解决”,打造集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管理、政务信息发布、政务办理等为一体的融媒体智慧政务生态体系。

  第三,优化平台功能,开展广电+民生综合服务,打造智慧服务。在不断汇聚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利用AI技术,以大数据为核心,通过定制化特色化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户政办理、生活缴费、社保查询、公积金提取等高频政务服务。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政务行风政风热线合作,研发“交办与督办”相关互联网产品,联合职能部门、专业人士为市民排忧解难。

  第四,拓展运营空间,开展广电+商务服务,打造智慧商务。基于用户和数据资源,探索各种变现模式和商务运营。发挥广电优势和当地资源特色优势,推出广电+电商直播、广电+行业活动、广电+文旅、广电+云上文博、广电+云上书屋、广电+车展、广电+金融等多种智慧商务,拓展“广电+”“新闻+”广阔运营空间。如湖北夷陵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旅游行业在“云上夷陵”客户端打造大IP产品《云端三峡》等。

  第五,做精做强“广电+产业”,推动商业模式迭代升级。垂直深耕,深度开掘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商务服务、用户画像的增值价值。深度开发政务办事增值服务;深度开掘智慧社区服务中的本地服务;探索高频支付类城市服务合作;开发基于用户画像的商业合作、拓展用户价值。

  细分市场,培育产业经营新支点。因地制宜、因台制宜,确定自身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形成适合“广电+”模式拓展升级的支柱产业。如江阴市融媒体中心重点培育政务服务、教育培训、影视演艺、文化创意、印务发行、应急培训、户外广告、电子商务八大支柱产业。广东中山、湖北夷陵广电融媒突出深耕“智媒文旅”等。

  运营大数据产业,推动“广电+”商业模式升级。适时成立大数据公司,完善当地“城市大脑”“智慧大脑”建设。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广电融媒体运营主体可联合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成立大数据公司,推进当地“一网统建”,培育大数据产业生态,建立产业联盟、引导基金、科创平台,研究企业级数据资源的应用场景,发展大数据驱动的“广电+数字经济”新模式,让广电产业触角更深更广地深入数字社会,自身造血机能更加强劲,再造广电主流媒体竞争发展新优势。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执笔吕岩梅/微信公众号“国家广电智库”2021-08-24)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9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