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2年3月上)

2022-03-08 17:08:18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3月上   作者:

摘要:  媒体深度融合语境下新媒体也需做好减法  当下,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语境下,业界谈论得较多的是如何做好加法,内容生产搭上技术赋能,在

  媒体深度融合语境下新媒体也需做好减法

  当下,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语境下,业界谈论得较多的是如何做好加法,内容生产搭上技术赋能,在市场的流量竞争中突围、变现。但是,一些突出的问题逐渐展露,比如,有的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互不相容,有的一味地追逐流量,新媒体与母体分离,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品牌影响力等。基于此,媒体深度融合语境下,也需做好相应的减法,去粗取精。

  一味做加法媒体成本难负荷。有调查显示,地市级以上传统媒体入驻的新媒体平台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主流媒体被各新兴平台牵着鼻子走,无法形成自己的精品内容输出。

  一味地做加法,媒体除了面临内容同质化问题外,转型的负担和一定的舆情风险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流量的竞争中,有不少媒体在“两微一端一抖”等平台迅速对热点事件进行响应,有时会被归结为消费热点话题、吃“人血馒头”;此外,由于新媒体内容的发布以及与网民互动的频繁,有些媒体分不清媒介监督与媒介审判的边界,也加大了负面舆情爆发的风险。再就是转型途中带来人力、物力等成本的投入。高额的投入,对一部分媒体来说可能是顺势而为,而对一部分媒体而言可能是雪上加霜。对此,有声音建议,应该用减法思维,重新盘点渠道,做精做好一个,哪怕只是“两微”,也好过做了一大堆却一个都拿不出手。

  当然,在融合变革时代适度做减法,不是粗暴地删除,而是精炼浓缩地选择。融合发展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那些有利于地方广电发展的栏目节目、部门和机构、设想框架、技术设备、革新变化等保留,与之对应,影响阻碍地方广电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展的内容减除。

  《楚天都市报》的高级记者黄宏在《青年记者》上刊发文章《发展新媒体的加法与减法》提出,转型是艰难的。对众多媒体来说,首先要选择对的平台,对有前景的平台积极主动去探索,建设属于自己的新媒体阵地;其次要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力,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如果发现某个新媒体平台既无法显著提升影响力也难以变现,该做减法就做减法,把有限的人力和资金用在刀刃上,也免得在平台上积攒的粉丝因平台的变故而化为乌有。

  (杨蓝/《网络舆情》2022年第1期)

  网络视听产业:困局与转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及管理部门的“猛药治沉疴”,网络视听产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已经从资本和流量驱动转向政策和品质驱动,供需矛盾从内容数量不足转变为低品质供给过剩而高品质内容不足。从行业整体看,会员和广告仍是收入主体,但以购买版权、原创、合制获取内容,以单片付费或会员订阅形式获取用户,以内容和流量吸引广告商的商业模式面临多重挑战。

  “成本迷思”。网络视听用户具有易转换和多归属特点,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较低。高品质的独家内容成为平台筑牢“护城河”、吸引付费用户的关键。在过去十多年,网络视听平台通过持续巨额投入换取独家内容,购买版权、自制内容成为各大平台成本最大支出,构筑竞争壁垒的同时也无形中拉高了视听内容的整体价格。财报显示,近五年爱奇艺的内容成本始终占据总收入的70%以上;国际流媒体平台奈飞(Netflix)2021年的内容成本达到170亿美元(约合1076.61亿元人民币)。上游成本在涨,市场不买单导致下游销售价格却在降,投资收益率急剧下降。当资本市场收缩,平台的原有资金流降低,亏损便持续存在。

  “存量见顶”。网络视听市场的会员和流量已接近“天花板”,订阅用户大幅增长态势早已不在,头部网络视听平台会员规模增速放缓、甚至减少。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腾讯视频订阅会员规模为1.29亿,同比增长8%,增速远远低于往年;爱奇艺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036亿,较上一季度略有下降。与此同时,多家长视频平台表示,广告招商也面临多因素制约,导致广告收入接近“天花板”。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从媒介类型上看,2021年短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1.5%,所占份额达16.6%;而长视频广告仅占4.3%。此外,盗版、垄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阻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国际市场调研公司Parks Associates预测,2021年的视频盗版将使付费电视和OTT提供商损失91亿美元的收入。

  尽管存在各类困局,网络视听行业在2021年积极顺应文化与科技融合大潮,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探索。

  一是新产品,云演艺、云旅行、云游戏、云语聊、虚拟偶像演出等“云上视听”产品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如2021年爱奇艺“云影院”上线近60部电影,收入超过2亿元。

  二是新生态,视听内容衍生开发更加完善、精细,如剧场模式的品牌溢出效益提升,爱奇艺依托“迷雾剧场”推出手机壳、立体书、主题餐厅、剧本杀、线下体验区等产品。网络视听平台的电商化探索加速,如芒果超媒成立独立电商平台“小芒电商”,以芒果TV爆款内容为驱动,将电商业务与其影视、综艺进行联动,形成“种草+拔草”的闭环。

  三是新市场,以内容、平台和技术为抓手持续开拓国际市场。海外用户规模和内容发行数量持续提升,如爱奇艺海外付费用户超过100万,快手旗下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应用的海外市场月活跃用户超过1.8亿;B站2021年海外发行视听内容达19部,作品数量和收入分别达到2020年的271%和320%。

  展望未来,网络视听产业将向以新型网络视听为基座的“大视听+”生态体系发展。

  在乡村振兴方面,短视频、电商直播等业态在促进乡村经济、传播乡村文化等领域已发挥了较大作用,通过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网络视听产业将更好地焕发乡村新活力。

  在虚拟产业方面,虚拟偶像、元宇宙等业态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普华永道预测元宇宙相关经济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500万美元增至2030年的15000亿美元,2020-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3%。

  在体育赛事方面,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充分展现了新型视听服务的魅力,随着国民对于体育赛事的热情不断提升以及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赛事即将举办,“视听+体育”将更加有机融合。如电子竞技作为正式项目入选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的赛事直播、IP开发、广告、经纪等产业环节与网络视听产业结合紧密,对于网络视听产业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赵京文/微信公众号“国家广电智库”2022-02-24)

  如何管控计算新闻中的“把关人”

  计算新闻这一概念自本世纪初被提出以来,其理论和内涵伴随新技术的出现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丰富之中。如今它涵盖了从聊天机器人和推荐系统,到人工智能(AI)和原子化新闻等一系列应用在新闻业中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已被业界广泛应用于新闻的采编、制作和分发。数据、算法和软件正在成为当代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们统称它们为机器。毫无疑问,机器正在取代人力,至少是部分取代。与此同时,选择和控制新闻传播的把关人也在发生变化。

  所谓把关(gatekeeping),是指信息在传播中可能受到的各种阻碍、过滤和传递的过程。影响新闻把关的决策矩阵包括内部的个体认知差异、新闻制作流程、组织特征,以及外部的社会机构参与者,如广告商和政府,还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社会体系因素。成为把关人意味着有权控制新闻信息内容传播以及如何构建社会现实。

  传统上,把关人主要与新闻业相关。而今天,虽然传统新闻业仍是构建信息环境的重要角色,但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这一角色相较之前已极大地弱化。

  社交媒体中的把关过程由于用户的参与,把关人这一定义变得泛化。把关人理论的奠基者休梅克(Pamela Shoemaker)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都是把关人”。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认为把关人理论已经过时,有学者将用户的把关定义为“二次把关”,还有学者指出新闻业的角色正在从“社会现实的构建者”转变为“网络内容的二次发布管理者”,由把关人变为“守望人”(gatewatchers)。

  当代把关人理论将新闻工作者、专业意见领袖、网络大V等人类角色,还有算法这样的技术角色,以及各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看作更广义的社会技术把关实践的一部分。进入数字时代后,逐渐有新闻传播学者注意到,像搜索引擎、聚合器、评分系统、监管平台等背后的算法事实上也在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成为数字把关人。一开始,数字把关人主要在新闻的分发中发挥作用,后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把关人已经渗透新闻采编、制作、分发的每一个环节。

  如计算新闻发现(computational news discovery,CND)。计算新闻发现,指利用算法引导记者注意到尚未发布的具有报道价值的事件或信息。CND有三种常见的应用形式。一是监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海量内容,锁定突发热点或者定期活动,并识别、追踪,然后向记者推荐有效的信息源或目击者。二是监控数字或文本等格式的数据源,通过设定规则或检测异常值来识别出记者可能感兴趣的项目。三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从报道价值判定的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然后用机器学习模型扩大新闻调查范围,帮助记者发现更多的新闻线索。CND系统可以推送通告和摘要给记者,以供深入发掘或继续完善,评估报道价值,确保新闻质量。

  CND通过引导注意力,与记者共同完成了社会技术把关过程。CND不会增加新闻编辑室内部注意力总额,但会影响注意力的分配。有研究发现,CND存在与人力监控信息渠道竞争注意力的情况,潜在加剧了新闻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在某些应用中,CND可以通过准确过滤掉原本会引起注意的内容来节省时间,而在其他场景下,更多的是转移注意力而非节省注意力。提升内部注意力经济效应的关键在于人机交互设计应该支持人的行为。比如,记者对不同类型新闻线索的努力预期是不同的,因此CND系统应该灵活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场景。还有,CND系统应该对推送内容的重要程度有一个初步评估,才能高效地引导用户的注意力。

  影响把关决策的因素非常复杂,容易产生个体偏差。机器虽然可以建立统一的价值标准,但其受限于先验知识也会导致算法偏差。不同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的偏差会无限趋近于零。以人为本的社会技术把关过程,应该提升CND系统的可配置性,以发挥记者在新闻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是现代媒体的工业属性会驱使资本不断提升CND系统的AI水平,以期更大程度地取代人力。

  (杨帆/《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2-17)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3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