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3年4月上)

2023-06-15 14:38:01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4月上   作者:

摘要: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三问  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在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下建设的纵横一体、内外联动、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一个有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三问

  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在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下建设的纵横一体、内外联动、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一个有机系统,体系建立的原则是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

  1.如何理解媒体融合转型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关系?

  媒体融合是过程和方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转型升级的路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日益明确的发展目标。

  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规划,要“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的“1·25”讲话进一步把现代传播体系聚焦到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四个维度的媒体(平台)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把商业平台纳入全媒体传播体系之中。“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02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完整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020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2020年8月出台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央—省—市—县的发展着力点。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媒体融合发展到纵深阶段的具体方向和深化路径,是目标和成果。无论是新型主流媒体的打造还是网上舆论阵地的塑造,都服务于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2.我国主流媒体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点有哪些?

  当前,在打造集合广泛连接、多元整合、持续发展的全媒体传播生态体系过程中,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要突破媒体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需要条分缕析,激活与整合思维、人才、技术、体制各关键要素,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重塑内容传播生态。

  首先,要持续推进思维观念转型,认识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和具体指向。其次,要留住专业人才,培养全媒体后备人才。再次,技术赋能、技术驱动越来越成为融合发展的关键。面对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普遍应用和元宇宙的未来畅想,媒体机构要解决应用已有技术、研发自有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技术与内容生产全流程适配、围绕新技术布局等问题。最后,要充分激活各要素,最基础也最复杂的就是推进体制机制彻底变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调整方向。

  3.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如何为构建主流舆论阵地服务?

  以实现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一目标指向而言,未来需要聚焦再造传播链条、重塑话语体系,以及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注重“共”与“融”,把握共同思想与融通话语的辩证统一。

  首先,要着力深化全域全链全场景传播。这是对搭建国内国外一体、线上线下联动、融合协同生产链条的全新考验。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某企业高管从加拿大回国进行的全媒体报道,内容上形成快、准、深的层次递进和线性全程报道逻辑,形态上形成文字、海报图片、短视频、移动直播、电视直播的非线性全息样态,平台和终端形成全媒体分发矩阵。这样的全媒体报道模式和话语体系将成为未来重要报道的常态。

  其次,要构建融通中外的全媒体话语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具有深刻性和引领力的思想话语;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学术概念、知识和理论体系,增进中国学术话语的系统性和说服力;创新中国声音的话语表述和情感表达,促进融合工作室、融媒体中心、新创平台的项目运作与常规报道协同推进。

  最后,要推动舆论引导方式的全媒体创新,探索“开门办媒体”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深化“群众办媒体”的创新改革。类似人民日报“视界”、新华社“全民拍”、人民视频“投稿”、北京时间“时间拍客”,立足连接用户,协同创新,吸纳用户共同参与信息生产传播和社会治理。

  (曾祥敏/微信公众号“广电独家”2023-03-01)

  精简精办频率频道改革思考

  频率频道精简精办是广电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广电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广电行业亟待集中优势资源力量,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实现新一轮高质量“蜕变式”发展。

  首先,协同推进精简精办改革与媒体深度融合。精简精办要超越传统广电改革思维,树立融合发展的蜕变思维,以频率频道精简精办为契机对广电媒体生产机制、组织方式、资源技术进行整体变革和适配。

  一是在精办频率频道中,立足融合创作节目,立足新媒体端生产“产品”,面对全媒传播适配特色化内容。与专业电视频道建设一体化部署,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开办基于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新内容、新服务、新体验的专业频道。推动内容视频化、视频场景化、场景沉浸化,以高品质融媒生产推动高质量改革创新。二是加快频率频道向融媒“平台”转型。精简精办与媒体融合不是“旧瓶装新酒”,尤其要围绕媒体深度融合全面布局,着力推动制播高清化、智媒化、融媒化,走平台创新和一体融合之路。三是转换商业模式,立足融媒体开拓营收新思路。跳出传统广电营收的旧有模式,将营销“战场”从传统大屏转至融屏全网,内容生产、活动执行、IP运营在多渠道同步开展,广告营销、内容电商、分发制作全网协同。

  其次,借助MCN、融媒体工作室盘活资源加强组织创新,为精办频率频道高效赋能。精办频率频道不仅指专业内容上的精品化,更指管理运营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的创新迭代。当前MCN正成为广电切入媒体融合的重要方式,根据频率频道特色,借助MCN模式与互联网平台和外部市场紧密联结,打通UGC与PGC,适配短视频内容生产和社交平台逻辑,以全新组织形式探索融媒改革,为精办频率频道高效赋能。与此同时,可结合不同频率频道定位,建设差异化、特色化融媒体工作室,针对不同需求开发融媒产品和多样态融媒服务,扩展线下活动和衍生产品,不断开发频率频道发展增量,实现产业增收和盈利模式创新。

  再次,做好规划引导和典型宣传工作,对频率频道加强考核评估。当前,频率频道精简精办是广电系统深化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需全面统筹、系统把握。一是对有撤转困难的广电机构及时了解情况,做好调研研判,从一线实际出发做好政策解读和引导工作。积极挖掘在频率频道精简精办工作中,具有典型性、可推广性的案例,展现改革经验、思路理念,强化典型引领。二是建议为公共频道调整为专业频道设置“窗口期”。允许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试运行期间采取备案制,检验专业频道的内容支撑是否符合要求,专业节目品质能否达标;检验市场的认可度、受众接纳度、产业运营模式等,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试运行结束后根据运行情况严格规范审批或退出,既要严格准入管理,也要为公共频道调整予以“过渡”机会和有效指导。三是对专业节目播出量、播出比例、专业节目内容品质等做好评估评价,在评估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政策管理的精准性、有用性。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对不具备开办条件和能力的专业电视频道,依法依规坚决实施退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微信公众号“国家广电智库”2023-03-01)

  ChatGPT促成传播领域的生态级变局

  第一,ChatGPT使传播领域的权力分布进一步“下沉”。具体地说,普通大众在内容创新、传播表达及参与对话中拥有更多平等机会和权利,这与“分布式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力构造相匹配,是传播权利作为第一权利的“先行一步”。

  第二,ChatGPT促使传播领域核心逻辑的进一步“算法化”。具体来说,在算力、算法和大数据可以覆盖的绝大多数传播构造中,人们对于专业经验的倚重和信赖将让位于更加精准、更加全面、更加可靠和结构化的智能算法。以人类社会的信任关系的建立为例,原始文明社会人们的信任是基于血缘信任;农耕文明社会人们的信任是基于“超人”的信任(比如“君权神授”);工业文明时代人们的信任是基于制度的信任(比如代议制民主等)。但人类实践的历史表明,所有这一切信任的基础逻辑都比不上基于算法信任的社会操作模式——这主要体现在算法(表现为区块链)规则中的平等性、广泛性以及实时性、参与的直接性等,这实际上是更高维度上一种社会重构的价值基础。而这样一种算法信任与规则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中,可以透过社会的深度媒介化,进而演进成为构造未来数字文明时代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第三,ChatGPT促使传媒业从传统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短视频、直播行业高度发达的时代,传媒行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网红、主播以自己的方式加入传播或者内容生产的过程中。在ChatGPT的影响之下,如果没有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传媒行业从业者的传播价值和传播能力可能会被边缘化或弱势化。而这种头部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又以巨大的资本支持作为后盾, ChatGPT的一次完整的预训练,就需要花费海量资金,这并非个人和中小公司所能承受。可以预见,资本透过技术对于传播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第四,主流媒介的角色转移。主流媒介是社会价值的重要引领者,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实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引领与协同。ChatGPT浪潮下,主流媒介不能凭借一己之力实现社会价值的全面贯穿,而必须充分利用耗散结构下的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型等未来社会组织化的基础机制和原理来进行新的社会传播的再组织,这是一场全面、深刻,从组织模式到组织逻辑巨大转型。全面社会智能化图景下,主流媒介的功能与角色定位将进一步转向为ToB模式。所谓ToB模式,就是面向内容生产者的一种服务模式。过去传统的主流媒介是直接面向社会生产内容的ToC模式,而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就要将自身转变成一线内容生产者、传播者背后的价值逻辑和专业规则的建构者、支持者,创新创造的开拓者以及话语场域的平衡者。

  (喻国明/微信公众号“探索与争鸣杂志”2023-03-13)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4月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