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透视 > 正文

千年大计,不容浮躁

2017-05-11 15:15:12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5月上   作者:黄沛

摘要:  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无疑迎来了千年未有的发展机遇,多年来被认为发展落后的冀中平原也必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这片诞生了杨家将传说的热土将带给人们全新的春天故事。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消息,瞬间点燃了清明假期前夕的舆论场,在整个假期也是热度居高不下,与雄安新区有关的一切风吹草动几乎都能瞬间刷屏。然而,正如一篇自媒体文章标题所言:“你看到的是炒房,别人看到的是民族复兴。”这一重磅消息过后的舆论场,在不长的时间里便从浮躁骚动趋于安稳理性,舆情特征的如此变化恰恰说明了这一“千年大计”立足长远。

  舆情总体态势

  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核心腹地,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根据湖北日报网(荆楚网)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从雄安新区设立相关舆情走势图可以看出,这一舆情在清明假期期间和之后的特征有所不同。

  清明假期时,舆情在这一重磅消息出台后迅速高涨,并且持续居高不下,舆情的维持主要是依靠各方的猜测和解读,尽管正面舆情压倒负面舆情,但以质疑和焦虑为主要成分的负面舆情也占不小比例。

  而在假期后,官方发声对于雄安新区的定位进一步阐明,正面舆情迅速增多,在形成新一轮舆情高峰的同时,拉大了与负面舆情的差距,整体舆情更偏正面,并走向平息。从整体情绪也可以看出,正面和中立情绪占到了83.2%,假期后的舆论引导功不可没。

  重磅消息过后舆论场的表现

  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犹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舆论场。与之相关的各个群体,也随之行动起来,或主动或被动、或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舆论场的活跃成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群体起初是按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来反应,一度导致了舆论场的浮躁氛围,但很快,各个群体便发现了这次重磅消息后的“组合拳”不同寻常。

  1.炒房客:浮躁心态充分展现。设立雄安新区的重磅消息过后,在舆论场上表现最抢眼的便是全国各地“疯”涌而至的炒房客们。这个群体无疑是根据既往经验做出行动的,有些是炒房老手,更有一些是受多年来的炒房氛围影响而不愿“再次错过机会”的生力军。但很快,正如“侠客岛”所言,他们“撞上了墙”“瞬间抄底、快进快出的炒房逻辑,撞上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炒房客都是“行动派”,他们没有也不愿在网络舆论场上积极发声,但媒体报道特别是初期关于雄安新区的媒体报道,准确地捕捉了他们在消息落地后的浮躁和喧嚣,使得他们成为初期舆论场上十分刺目的存在,间接地成为舆论场主体,引发了诸多关于他们的话题,也一度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群体对于这一舆情的观感。

  2.“键盘侠”:年轻网民的话语狂欢。这一轮雄安新区舆情,“键盘侠”们无疑又经历了一次话语狂欢。拥有丰厚资本的炒房客,无论怎样拥堵进入了雄县、安新、容城乃至霸州、文安等周边县市的道路,无论怎样充斥着这一地区的各个楼盘,在庞大的中国,依然是少数,数量更多的是网上的“键盘侠”们。相对于炒房客群体,他们平均年龄更为年轻,不少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为调侃中的“接盘侠”,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积极地参与这一历史性事件。他们的声音在各大新闻和自媒体平台的跟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方面对于炒房客的躁动进行无情的调侃和谴责,另一方面则对于新区的设立表达了基于自身立场的关切,在初期显现出较为强烈的质疑和焦虑心态,但随着相关权威发声和举措的不断推出,“键盘侠”们的心态逐渐平和,讨论话题也从情绪性的发泄转变为实际的内容,“这是全球发展和治理的新境界”等评论则代表了更为积极的心态。

  3.主流媒体:信息传递的主渠道。有媒体人指出,相比于普通意义上的突发新闻,如天津港大爆炸、温州动车事故等,雄安新区设立这条重磅消息的特殊性在于:记者第一时间进入现场也未必能够获取最重要的事实,核心信息都来自官方权威发声,所谓“跑得再快也没有什么用”。因此,本轮舆情中,一方面,主流媒体作为官方自媒体之外最为倚重的发声口径,成为相关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主流媒体的表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初期出于“抢新闻”的目的,大量报道炒房者的躁动,媒体报道也显得较为躁动,出现了许多“观点先行”的文章;随后,4日晚到5日白天,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相继发布了两篇重磅社论,其中,人民日报锐评《别让炒房矮化了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直接驳斥了迁都、副首都等言论,痛批炒房群体。这两篇文章直接影响了不少媒体的报道走向,围绕着雄安新区的真实定位,主流媒体的报道逐渐回归理性和专业化,逐渐展现出既有优势。

  4.第三方解读:答疑解惑的“压舱石”。除了国内媒体自身的发声和解读,也出现了大量对于相关官员和有关专家的解读的呈现,进一步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用。这些解读有些是在清明假期发出的,更多的是在清明假期之后发出的,如北京晚报的《专家解读:中央为什么设立雄安新区?》、华西都市报的《专家解读雄安新区:除了4项功能都可以转移出去》等。“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画卷”“优势丝毫不亚于深圳和浦东”“除了4项功能,都可以转移出去”破除了对于雄安新区的犹疑心理,对于厘正网民认识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南方都市报的《港台舆论解读雄安新区:有助解决房地产大都市病》,集中转述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媒体的解读,作为另一种第三方解读,凸显了雄安新区的两大任务——破解房地产困局、化解大都市病,同样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自媒体平台:灵活多样的观察视角。自媒体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察视角,总体上态度积极,提升了舆论场正能量的活跃度。如“侠客岛”的《去雄安炒房?死了这条心吧》,明确指出“决策层当然不希望雄安新区继续走卖地、卖房拉动GDP的老路”,点出了雄安新区绝不会重复过去的城市发展模式,“央行观察”则认为此举体现了“为天下苍生计”的精神,而“导弹熊”的《雄安新区为什么要用“千年大计”的宏大叙事?》一文,则从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眼光解读“疏解非首都职能”这个提法。更有好事网友在自媒体平台发布自制的动图,从风水角度解读这一举措(发布者和读者当然都没有对里面的“风水解读”当真),表达了对于雄安蓝图的愿景。

  从躁动到平稳:决定舆情走向的力量

  1.权威发声信息明确。无论是人民日报的《雄安新区是解决“大城市病”关键一招》,还是各方紧锣密鼓的一系列短评,抑或是通告过后持续推出的解读和评论文章,都向外界多角度阐释了选择雄安的原因和意义,昭告了“千年大计”的历史性意义。特别是在初期炒房席卷舆论场的情况下,这些权威发声和解读,进一步破除了一些人不切实际的错误幻想,明确了雄安新区不同于以往的建设模式和功能定位,起到了消除噪声、抑制骚动的良好舆论引导作用。

  2.线下举措果断坚决。许多人感叹,和雄安新区相比,北京的限购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此言恰如其分。安新、容城、雄县三县严格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精神,迅速依法对土地、建设、房地产交易等进行管控,随后,雄安新区周边的县区纷纷出台限购新政,调整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目前,“环雄安限购圈”基本形成。这些线下举措打了一场针对炒房客的反击战,用行动引领了舆论场从躁动走向沉静。

  3.媒体引导理性专业。在限购政策一项项推出的同时,官媒以及官方自媒体平台的评论也配合而出。4月2日,保定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刑事拘留非法占用农用地嫌疑人,次日,澎湃新闻推送头条文章《雄安,不是投机客的天堂》,到了清明假期时,此类文章更是接二连三,充分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和官方微信提前策划、深度调查、及时评论、引领舆论的能力日益突出,能够迅速帮助受众了解真相,起到了极强的把控、设置和引导新闻热点的作用。

  4.网民热情充分激发。面对疯狂的炒房行为,多数网民表示不满。“当年建立深圳特区,多少人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今天建立雄安新区,大家想到的却是炒房。”这一讥讽被广泛传播,网民普遍希望当地通过办实业、搞科研、搞创新的方式,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及飞跃。随后,对于炒楼行为的坚决遏止,以及各方解读中关于新区住房模式创新的内容,使得以年轻阶层为主的网民热情被充分激发了起来。特别是对于当地今后的房产模式讨论十分热烈,出现了类似“怎么感觉新加坡政府组屋的模式要来了,这一定是个大试点”的言论。正面的网民热情被激发之后,舆情回归平稳也就顺理成章了

  舆情点评

  雄安新区在官方通稿里被称为“千年大计”,这一用词引发了各种解读。事实上,正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作为公认为结束中唐以来200多年动荡局面的决定性人物,将北伐过程中夺回的瓦桥关和益津关分别设立为雄州和霸州两城,寓意“雄霸天下,再造一统”。尽管他本人随即英年早逝,壮志未酬,雄、霸二州也不幸多次沦为宋、辽两政权南北对峙的战争前沿,国家分裂,人民不幸,他设立的地名却延续了下来。

  往事越千年,古老的雄、霸二州之地(即今天的雄县和其东边的县级霸州市)伴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无疑迎来了千年未有的发展机遇,多年来被认为发展落后的冀中平原也必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这片诞生了杨家将传说的热土将带给人们全新的春天故事。这种信心,绝不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疯狂涌入的炒房客们,而恰恰来自于对这种初期浮躁和喧嚣所采取的一系列果断、迅捷的有效措施,来自于舆论场上所传递出来的明确、坚定的权威信息。

  (作者为湖北日报网大数据舆情中心分析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5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