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传媒透视 > 正文

工作室机制助推媒体融合发展

2019-09-04 10:33:39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8月上   作者:刘琳

摘要:  当前,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笔者注意到,工作室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最早在人民日报社出现,迄今人民日报社已组建了侠客岛等45个工

  当前,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推进,笔者注意到,工作室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最早在人民日报社出现,迄今人民日报社已组建了侠客岛等45个工作室,极大地扩大了人民日报社在互联网传播领域的影响力,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以及市场的高度认可。

  拥有90年历史的新民晚报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也在上海率先推出了工作室机制,从2月25日至笔者写稿时为止,已经运行了近4个月,效果十分显著。

  工作室机制推动“人”的作用显著

  作为典型的传统媒体,新民晚报社近年来曾多次尝试融媒体转型,但效果始终不甚理想。今年2月25日,该报将工作室机制作为媒体融合的新举措试行,第一批推出共四个全媒体工作室:新民眼工作室、金海岸工作室、深海区工作室、海上客工作室。

  新民眼工作室依托“新民眼”微信公众号。“新民眼”原本是新民晚报政法部在报纸上的一个评论版块,后根据这个版块建立了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如今在工作室机制下,再次重组精兵强将成立了新民眼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延续了在报纸上的评论风格,专注时政,立足上海、兼顾国内外大事,向读者提供具有新民晚报特征的视角与观点。

  金海岸工作室依托“金海岸”公众号,由报社经济部牵头,有浓郁的经济报道风格,专注于经济特色,贴近民生,努力打造既能笑看经济风云、又能细数理财妙招的一片“黄金海岸”。

  深海区工作室依托“深海区”公众号,由报社的国际部牵头,专注于以我为主、深度解读海外及国际新闻,努力赢得国际传播影响力、话语权。

  海上客工作室来自新民周刊,依托该刊的“海上客”公众号和官方公众号,凸显上海视角的综合性深度报道,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号对标人民日报社的“侠客岛”与新华社的“牛弹琴”,“海叔”“海姐”是它的人设。

  四个工作室围绕各自的特色专长,聚焦重点工作、重点报道,专注于专业化、垂直化的内容生产,加强优质内容的生产力度,着力推进全报社的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试行两个月后,新民晚报社进行了一次内部总结,认为四个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媒体融合排头兵、先行者的作用,互联网爆款频出,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记者编辑积极性高昂。

  据统计,2月25日至4月25日,4个工作室共发稿461篇,在现有统计渠道(微信、App、今日头条、天天播报等)内,阅读量在300万以上的2篇,100万-300万的15篇,50万-100万的22篇,10万-50万的59篇,如果按月均数比较,数量和质量分别是之前的6倍和4倍左右,新民晚报媒体融合的内容生产力因此得到很大提高。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四大工作室在运行两个月后最大的感受是自信心大增——对自身融合向纵深推进的战斗力表示出极大的信心。

  传统机构媒体在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时,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是具有普遍性的,作为老牌纸质媒体的新民晚报如何在报社内部推动这项工作室的创新机制?

  新民晚报社的做法是在原有报社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着重从运行机制优化、结果导向、提升工作效率这三方面下功夫。

  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和规律,结合新民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新民晚报社做好“人”的文章,从全报系挑选优秀记者编辑,根据他们的特长组建相应的工作室,在第一批四个工作室的12位采编人员中,有4位部主任、2位副主任、5位首席记者(其中包括新民晚报社唯一的“特首”)。

  四个工作室由报社总编辑直接领导,负责人分别由政法部主任、经济部主任、国际部主任、新民周刊主编担任。

  工作室实行新的运行机制,每个工作室的3位成员在保持原有工作职责基础上,兼顾负责特定方向优质内容的生产;同时,报社所有记者编辑,均可在各工作室的统一指挥下,根据自己的特长,以不同方式参与工作室的内容制作。所有人员原先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均不改变,新增加的工作量另行计算薪酬。

  这样做,既避免了结构性的大调整在报社内部产生过大的冲击乃至破坏性,又有利于调动能人的积极性、激发个人潜力,顺应新媒体的运转机制,及时生产优质内容。

  工作室机制促进优质内容生产

  融媒体时代,专业化、垂直化的优质内容容易博得市场青睐,但这确实是机构媒体的“短板”,机构媒体如何突破体制桎梏,提高内容采编效率与质量,实现融合转型?

  笔者注意到,自成立工作室以来,新民晚报社在融媒体领域的竞争力确实有着显著的提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作为主流媒体,新民晚报工作室机制下生产的内容仍然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比如《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去年的操作很“硬核”》微信阅读量1.9万次,《中美第七轮谈判三个“没想到”》阅读量301万,《孟晚舟不是皮耶鲁奇,华为不是阿尔斯通》阅读量219万,《上海市委书记去车展看了什么》阅读量也创了同类报道新高。这些阅读量不算很大,但相比于工作室成立前,都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工作室机制突破了传统的报纸新闻生产与编辑方式,激发出了员工的创造力与个人潜能,内容生产者得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更注重互联网的传播特征,从而使得作品更有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直接提升了新民晚报社作为传统机构媒体在融媒体领域的影响力,根据新民晚报社的统计,四个工作室的内容前两个月已在互联网上产生了总计超过1亿次的有效阅读。

  难能可贵的是,工作室机制在并未增加大的投入的情况下,以同样的人员和队伍,转换发展思路、进行体制机制优化改革,就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增量,给这个传统的纸质媒体注入了融合发展的强大信心。

  新民晚报社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协调小组,四个工作室生产的优质内容统一发布到这个协调小组,然后协调小组根据新民晚报社报纸、微信、微博、网站及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平台的媒体特征进行分发,使得优质内容在新民晚报各个平台得以最大程度传播。

  在有效机制的带动下,四大工作室各显神通,两个月内生产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优质“流量”稿件。很多新媒体内容在微信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发布之后,又成为了报纸版面的优质内容来源,既有效带动了媒体融合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报纸版面吸引力、可读性,提升了报纸内容质量。

  新民眼工作室广泛邀约报社内部写手,融媒体不光是90后、80后年轻人的“专利”,70后、60后记者也重装上阵,高峰时该工作室一天生产7条原创推文。从上海时政重头《终于,我们也人均GDP2万美元了!但四下一看,上海又默默加快了脚步》《让李强书记“羡慕”的两个村庄 我们已打探过了》到民生热点“最美大学生环卫工人”“百岁麻神”,有硬核也有“好玩好看”。网上网下有效贯通,比如5月5日新民眼的一篇好文章《一网通办“18罗汉”养成记》,又成为5月6日报纸一版头条,体现了媒体融合的强大生命力。

  深海区工作室在监控热点机制、报题讨论效率和执行力上反复磨合,国际类长文屡成“爆款”,如《坐着火车去越南,那他的专列到底长啥样……》,在金正恩访越当日成为爆款,阅读量超过300万。

  金海岸工作室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是中心任务这一命题,用适于互联网传播的语言解读政府工作,起到上情下达、沟通舆情、引导主流的作用。例如《净利润秒杀上市公司,市委书记调研的这家金融信息服务商什么来头?》《市委书记去上海车展看了什么?他坐上的这款概念车很炫很科幻》等稿件对中心工作的解读,用换一个标题、换一种写法的方式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为移动端受众解疑释惑。

  海上客工作室从最初的命名到选择漫画Logo,新民周刊的一线采编人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其漫画Logo是一个中年大叔的形象,所以海上客作者都自称“海叔”。风格化使热点评论更犀利,文气更贯通,情绪更饱满,逻辑更严谨。如分析深圳暴雨造成多人死亡原因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一举获得“10万+”。作为出版周期较长的杂志,新民周刊通过海上客工作室机制寻求微信稿和杂志稿在速度和深度上的融合,在巴黎圣母院大火等事件的报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种种变化正在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新民晚报的整体融合转型。

  工作室机制的努力方向

  新民晚报社在推动工作室机制时,设立的小目标是“天天有内容、时时受关注、偶尔出爆款”,如今,根据笔者的观察,这个小目标早已实现,变为“天天受关注、时时有爆款”。作为国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今年庆祝创刊90周年的新民晚报,通过这一轮工作室机制改革创新的举措,深切地感受到了四个“更强”:主流舆论的传播力更强了;主战场的影响力更强了;主力军的战斗力更强了;媒体融合的信心更强了。

  受此带动,新民晚报社在6月新增了5个工作室,全报社工作室达到了9个,计划在今年年底达到15个,工作室机制将全面推动融合转型工作。

  新民晚报社提出了5个方面的下一步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要进一步研究互联网传播特点和规律,用更加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播好主流价值观作品,获得更多互联网受众青睐。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

  2.以工作室机制为牵引,进一步带动采编队伍深度融合、合而为一。要以优质内容为引领,彻底打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互联通道,大大加强优质内容以不同特色在不同平台上运用的力度,进一步推动深度融合、合而为一。

  3.进一步凸显各工作室的特质,形成分众传播优势,在分众化传播中体现价值观统一和引领力合力。

  4.进一步扩大工作室机制覆盖面,深化媒体融合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完善新民晚报特点的媒体融合布局。

  5.通过绩点制改革进一步激化采编队伍活力。以结果导向、实绩导向,做深做实精细化管理文章,进一步激发采编队伍活力。

  (作者为新民晚报社品牌推广中心主任)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8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