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透视 > 正文

媒体融合发展:回首“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2020-12-09 10:46:47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上   作者:黄楚新 朱常华 邵赛男

摘要:近年来各级媒体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困难要克服?展望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

  自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党和国家积极部署新媒体发展格局,中央从顶层设计层面不断强调“媒体融合”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多次针对媒体融合发展和全媒体时代作出重要论断,内容涵盖目标方向、路径方法和战略意义等系列部署,引发相关行业的密切关注与深入思考。经过六年的媒体融合战略发展转型、两年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布局,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家战略层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指导和要求也在不断深入。现阶段,媒体融合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优质新型主流媒体以及影响力大的融合新闻作品,县级融媒体中心按计划到2020年底将基本实现全面覆盖。2020年6月30日,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2014年文件中的“推动”“融合”,到2020年的“加快推进”“深度融合”,我国媒体融合转型已经进入深水期,新型主流媒体打造进入攻坚期。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之年,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也将进入新阶段。在此时间节点,对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进行梳理,厘清发展中尚存的问题,同时展望“十四五”时期媒体融合发展态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面铺开:我国媒体融合“十三五”时期发展状况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党和中央顶层宏观设计层面的领导和实施下,“四全媒体”“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人工智能等都成为“十三五”期间业内发展的关键词。围绕“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建设重点,激发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赋能优质内容创新的潜力,融合发展在国家、省市、区县各个层级全面铺开,不同层级媒体差异化生存、分类改革,报、网、端、微、屏资源对接畅通,使得传播更具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媒体内容精品化、媒体生产智能化、媒体资源平台化、媒体融合体系化四个方面。

  (一)新型主流媒体引领媒体内容精品化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而其中手机网民达9.32亿,通过手机移动端上网的用户比例高达99.2%。②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已成为夯实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工作的必争之地,近年来传统媒体不断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步伐,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的新型主流媒体。最近,人民网研究院选取全国295份中央、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主要纸媒,300个中央及省级广播电台,34家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融合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发现,我国报纸、广播、电视通过拓展多元传播渠道,主流媒体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融合传播力持续提升。③

  同时,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打造优质融媒体作品方面的水平显著提升。以2019年新中国70华诞主题报道来说,央视新闻携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打造史上首次4K超高清全景直播阅兵盛典,推出《全景中国》《共和国70周年发展成就巡礼》《日出东方》等栏目和专题,采用5G、4K超高清全景直播,打造“多视角全景看盛典”专题融媒体作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主流媒体也推出了许多优秀的融媒体抗疫宣传作品,江苏省邳州市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拍摄制作主题短视频鼓舞抗“疫”斗志,“银杏融媒”抖音号疫情期间全网点击量突破1亿;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快速组织策划推出防疫广播情景剧《丁丁和爸爸》,用普通话音视频版本和苏州方言音频版,通过各地广播电台播出、头部音频App刊载、各地微信公众号连载、社区(农村)内的喇叭或流动音响播放、城市公共交通视频网络等多渠道播出,以趣味易懂的方式迅速向公众普及了防控疫情知识点……由此可见,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取得了显著进步,经过不断尝试和积累打造出了一批示范新型主流媒体和优质的融媒体作品。然而,目前对于评价融媒体作品的主要标准仍停留在数据层面,由高点击量和高播放量包装的“爆款”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媒体融合发展的程度,而在于切实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力。目前仍存在着“有爆款,没用户”“有流量,没平台”等问题。

  (二)“中央厨房”整合媒体资源平台化

  “中央厨房”作为传统媒体进行深度融合、资源整合的一种机制,是我国实施媒体融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2017年,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就曾强调“中央厨房”的重要作用:“中央厨房”是标配、是(媒介融合的)龙头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④在融媒体建设布局中,“中央厨房”是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也是采、编、发系统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起到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等核心作用。“中央厨房”是对新闻媒介形态、采编发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组织架构等的一次重构和再造,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种主要探索模式。其中,2014年成立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被视为业界的典型案例。尽管人民日报并非第一个建设“中央厨房”的主流媒体,但其组织架构不同于以往简单的“采编发”一体化稿库,而是构建全流程打通的媒体融合体系,以内容的生产传播为主线,不仅服务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媒体,还为全球逾五百家主流媒体和新闻单位供稿⑤,聚拢各方优质资源,形成融合发展合力。

  (三)技术革新驱动媒体生产智能化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信息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推动媒体融合智能化发展。从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技术驱动传统媒体在移动客户端、“中央厨房”、数据中心、云平台等媒体融合的核心产品上持续发力。

  1.大数据夯实媒体融合基础。数据能够帮助媒体准确定位受众人群,充实用户画像,为定调内容生产以及评价传播效果提供有力支撑。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运用逻辑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传统媒体习惯于定期人工搜集、统计、分析数据,数据周期较长,滞后性严重;而新兴媒体则要求数据的实时更新、实时分析、实时存储,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大数据平台,不仅大大提高了针对不同维度传播效果的分析能力,而且数据的准确度也得到保障。因此,我国主流媒体在融合过程中高度重视数据的使用和数据中心的建设。我国传统纸媒、电视台纷纷选择以建设数据中心为基础布局媒体融合,为未来深度融合创造空间。譬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借助自身在视频领域的资源优势,推出央视云和大数据项目云分发平台,形成了全媒体采集、制作、播出、数据智能关联的闭环云生态体系,为中央电视台的媒体融合提供基础支撑;无独有偶,人民日报为了满足报社各单位以及各种项目对数据存储、整合、分析、挖掘等的需求,建设数据中心,夯实其融合发展基础的同时,承载起未来一个时期内的发展需求。

  2.人工智能(AI)使媒体内容生产、分发及互动更加高效。媒体行业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践的重要领域,AI技术的融合深刻影响着新闻内容生产、分发及互动各环节。生产方面,智能编辑、写稿机器人、AI新闻主播等人工智能融合产品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15年9月,腾讯开发的撰稿机器人Dreamwriter在1分钟内就完成了一篇题为《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的新闻稿件;同年新华社也推出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目前在财经类和体育类新闻报道中已经能够快速筛选并编辑出数据准确的新闻稿件⑥,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一线记者编辑的人力,实现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从而提高了媒体内容生产的效率。此外,在新闻分发方面,智能推荐已成为媒体平台的标配。在算法技术的支持下,明晰的用户画像有利于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用户,从而提供更精确的用户服务,实现更高效的传播效果。

  3.5G技术使传播效果更加丰富。回顾媒介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技术的迭代更新使得信息传输方式发生变化,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也随之改变,受众对新兴媒介形式的体验需求也不断提高。随着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步落地,全国各地纷纷将5G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任务,并相继出台了推动5G技术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6600万,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开通5G基站超40万个⑦,5G时代已然到来。5G技术解决了以往传输速率低、存储空间受限、传输能耗高的问题,将5G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相融合,有助于实现万物互联,并全面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图文、视频等多样内容的传播速度,还大大提升了受众接收信息的视听体验感。2019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借助5G、4K/8K等新兴技术,推出我国首个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并在2020年两会报道中成功运用了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利用5G网络开展直播连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两会报道,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总台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促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四)县级融媒体建设全面铺开推动媒体融合体系化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旨在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⑧全国各地县级媒体纷纷加大媒体融合力度,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作为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县级媒体不仅需要向基层群众传递党和中央的方针政策,还承担着向党和中央反映群众的所求所需的作用⑨,既是中央与基层信息沟通的桥梁,也是建立互信互勉的情感纽带。因而,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全面铺开有助于国家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由上而下地推进,更加贯通、体系化。首先,为了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党中央和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有部分县级媒体通过摒弃传统的运营思路,探索适应新环境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自我盈利,提高媒体自身的造血供血能力,为不断优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原动力。其中浙江长兴融媒体中心是较为成功的案例。自2011年4月成立以来,作为全国首家整合广电与报业资源于一体的县域全媒体传媒集团,长兴融媒体中心坚持移动优先、技术创新驱动,兼顾媒体融合技术水平与传播力的提高:技术侧包括了无人机、VR,传播侧构建了微博、微信、App的新传播矩阵。目前长兴融媒体中心已经初具规模,重构了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商业模式,数据显示,2018年长兴传媒营收2.32亿元。县级媒体正逐渐通过多元化经营反哺主业,突破单一盈利模式的局限,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从而不断提升服务本地群众的能力。

  任重道远:我国媒体融合当前面临的挑战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至今成绩喜人,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媒体只合未融,“相融”程度尚不足;过度依赖新兴技术,忽视了“内容为王”;县级融媒同质化严重,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地市级媒体盲目融合,缺乏顶层设计指导等。

  (一)媒体只合未融,“相融”程度尚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从组建“中央厨房”到建立融媒体中心,近年来各地媒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尽管媒体融合早已成为业界热词,但有部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仍以单纯的“相加”代替“相融”,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融为一体”,存在媒体“只合未融”的问题。有的人嘴上喊着融合,却没有作出实际调整和改变,使媒体融合沦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形象工程;有些地方建立了融媒体部门,开通了“两微一端”平台,便以为自己搭上了媒体融合的快车,但事实上,媒体融合并不是“1+1=2”的物理相加,而是通过内容创新、技术驱动、运营模式升级、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1+1>2”的融合效果,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激发新的活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从“相加”到“相融”固然需要一个转型的发展过程,只有全面开放,拥抱新媒体、新技术,摒弃僵化的传统媒体运营模式,积极学习互联网思维,从产品型融合向平台型融合转变,真正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媒体融合发展才能稳步踏入“深水区”。

  (二)过度依赖新兴技术,忽视“内容为王”

  在新兴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下,衍生出了“互联网+”“智能+”“5G+”等传媒新业态和新产业,大大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丰富了媒体作品的形态,进一步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在由技术革新主导的环境下,出现了部分媒体在融合过程中过度依赖新兴技术,落入技术“陷阱”的问题,忽视了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有部分传统媒体在建设融媒体中心时,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高、精、尖”,过度强调对技术设备的更新和使用,认为只有掌握前沿的技术和硬件设备,才能够缩小与新兴媒体在发展中产生的鸿沟,甚至误入“技术为上”的歧途,如此本末倒置反而导致自身在传播过程中失去了内容优势。

  媒体融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了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而做出的一项举措。媒体融合策略的提出,最根本的就是为了回答“如何凝心聚力”的问题,其自身就带有特殊的愿景和社会使命,而并非通过新兴技术的简单堆砌来实现。中央厨房、大数据中心、融媒体云平台等的建设也只是媒体融合内涵的一部分。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确实很重要,但并不是实现媒体融合的充分条件。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凭借优质内容赢得发展优势,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才有了实际意义。

  (三)县级融媒同质化严重,区域发展差异较大

  近年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但也在融合进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和短板,掣肘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速度和效果。问题主要集中在县级融媒体的平台搭建和发展模式:一方面,有部分县级媒体对“融合”的理解仍较浅,仅仅搭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融合化运作;有的县级媒体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追求短期内的融合速度,风风火火地建立了很多平台,却没有制定长远的融合规划提前布局,导致资源浪费;有些地区、单位同质化竞争激烈,消耗大量内存资源,却达不到预期效益;在内容生产过程中,许多县级融媒体美其名曰是吸收借鉴他人经验,实际上却成为主流媒体新闻资讯的“搬运工”,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探索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模式应针对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而非一刀切地照搬其他县级媒体的发展模式。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做到建设与管理同步,并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⑩在明确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模式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晰融合是为谁服务,建立融媒体中心意在发挥什么作用、承担何种社会责任,只有清楚认识民众的需求和自身的可实现目标,方能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此外,我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存在着不同地域、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整体上呈现出东南部城市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比西北部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东南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优质媒体作品比西北部县级融媒体中心多的情况。尽管计划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但事实上不同地域、不同省市之间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

  (四)地市级媒体盲目融合,缺乏顶层设计指导

  事实证明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必走之路。目前人们对国家级、省级和县级的融媒体建设情况研究较多,中央对媒体融合发展出台的指导文件中,顶层设计重点也都不约而同落在了国家级、省级和县级媒体层面,但关于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和研究仍处于“空心”地带。⑪结合笔者的相关调研发现,相比较省级和县级媒体,地市级媒体在融合实践中稍逊一筹。对于地市级媒体来说,无论是依照省级媒体融合的发展模式来建设地市级融媒体中心,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摸索尝试中积累发展经验,都是无法实现有效且深度的媒体融合的。

  目前,许多地市级媒体的管理者在思想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媒体融合的意识,但由于欠缺顶层设计的指导来定位地市级媒体的融合发展方向,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困惑和茫然。一方面,地市级媒体相较于省级、县级媒体缺乏充足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地市级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缺乏中央政策的指导,无法提前规避一些风险和问题,这些顾虑都致使地市级媒体管理者在推进媒体融合道路上畏首畏尾,影响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进度。

  纵深融合:“十四五”时期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针对现阶段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2020年6月30日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很好地回应了面临的挑战,从中可以总结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深度融合,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坚持移动优先,最大程度发挥先进技术的驱动作用;把握守正创新,全面提升媒体内容质量;打造跨界融合,加强跨区域跨领域合作。

  (一)加强深度融合,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深度融合不仅是我国现实所需,是传统媒体生存转型的必经之路,更是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的迫切需要。《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加快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催化融合质变的推进方向。经过前六年的经验积累,我国的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建立健全的机制体制这些深水区还需不断改革、完善,为媒体融合发展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机制,找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发力点。针对目前媒体融合存在部分媒体只合未融,“相融”程度尚不足的现象,《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资金保障,支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加强评估考核,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⑫这一文件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尽的职责,保障媒体深度融合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提出明确的考核要求,强调细化评估标准,尽可能减少、争取全面消除媒体“只合未融”的表面工程,推动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深度发展。

  此外,地市级媒体融合缺乏顶层设计指导等问题亟待通过完善媒体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解决,由中央到地方,只有重视地市级媒体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央—省—市—县(区)”的四级媒体融合体系。未来地市级媒体融合想快速进展,首先需要中央尽快制定出针对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相关政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地市级媒体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引导,为地市级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从深化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方面改革上给予指导。

  (二)坚持移动优先,最大程度发挥先进技术的驱动作用

  媒体融合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更是媒体与人、物的融合,媒体与产业的融合。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万物互通的时代即将到来。首先,运用传感器技术与5G、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使数据采集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从4K到8K,从3D技术再到VR、AR技术的运用,5G技术的更高速率、更低时延为传播效果的提高“保驾护航”;其次,通过数据与算法的结合,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新闻生产、分发、接收和反馈,这是一个由人工向人工智能的转型过程,目前在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人工智能(AI)技术已被运用到新闻内容的生产、分发与互动当中,写稿机器人、AI主播等全新传播产品获得受众的广泛关注;此外,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赋予每个用户个人化的特性,结合精准推送的算法技术,为媒体融合带来了高效率的传播红利。⑬媒体融合呈现出数据化、智能化、个人化的传播趋势,移动媒体发展将迎来崭新机遇。同时,《意见》强调了要紧紧抓住时代机遇,把主力军放在主战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这意味着先进技术在未来媒体融合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强调运用互联网思维,最大程度发挥新技术的驱动作用,协同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思维,坚持移动优先是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

  (三)把握守正创新,全面提升媒体内容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在抓住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和内容相结合,守正创新,着力提升媒体内容质量,避免对技术过度依赖。媒体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媒体融合发展就是为了“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就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就是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因而,判断媒体融合发展程度是否深入的标准应当回归内容本身,坚持内容为上,打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优质融媒作品。除此之外,《意见》要求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同时以开放平台吸引用户参与到信息内容的生产传播中,激发用户的内容创作活力,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⑭可见,媒体融合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发展导向,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激发优质内容活力。同时,将新兴技术作为手段紧密联系媒体与受众,强化主流媒体的受众黏性,做有深度、有温度、有党性、有人性的媒体。

  (四)打造跨界融合,加强跨区域跨领域合作

  媒体融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但在不同的媒体之间甚至媒体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融合能力还存在着较大差异,比如地域差异、等级差异、媒体类型差异等。所以,未来媒体融合必须更好地推动跨界融合。首先,从地域层面出发,横向上,未来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需要实现跨区域深度合作,东部发达省份与中西部省份实行友好帮扶政策,将东部的融合经验、平台技术和优质人才等向中西部输送;纵向上,中央和省级融合媒体要积极与地市级、县域级媒体对接,实现各类资源的层层共享和融合,打通媒体区隔,实现深化融合联结。其次,从媒体类型层面来看,未来我国的媒体融合也要积极需求跨界合作,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积极突破理念束缚,将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和商业平台的优质渠道相联结,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

  此外,自上而下、横贯东西、不同领域联结的媒体融合,对于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也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作出重要论述,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与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⑮这意味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对社会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媒体融合恰好是新兴技术运用于实践的场景,推动媒体融合的同时也有助于社会治理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下,融媒体除了发挥信息传播的基础功能外,还拓展出了许多与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新功能,比如在线政务服务、群众诉求表达、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服务等。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已达7.73亿,占整体网民的82.2%。由此可见,融媒体的在线政务服务能力不断丰富提升。媒体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切实需求,及时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增强与群众的互动沟通,不断强化融媒体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提高基层服务和现代化治理的能力。充分运用好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这些功能,就能够有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结  语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型主流媒体引领媒体内容精品化,“中央厨房”整合媒体资源平台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革新驱动媒体生产智能化,县级融媒体全面铺开推动媒体融合体系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媒体只合未融,“相融”程度尚不足;过度依赖新兴技术,忽视了“内容为王”;县级融媒同质化严重,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地市级媒体盲目融合,缺乏顶层设计指导等。面对这些发展挑战,《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深刻揭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既是对之前媒体融合相关指导意见的传承,又基于当下媒体融合现状进行了创新,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⑯这将指引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开创新局面,由浅入深,从细节入手,更加深刻化、具体化:加强深度融合,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坚持移动优先,最大程度发挥先进技术的驱动作用;把握守正创新,全面提升媒体内容质量;打造跨界融合,加强跨区域跨领域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媒体融合走向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催化实现媒体融合新质变。

  注释:

  ①《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208.html,2019年1月25日

  ②⑦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2020年9月29日

  ③唐胜宏 王媛媛 王京:《2019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总报告》[J],《传媒》,2020年第15期

  ④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J],《人民日报》,2017年1月12日

  ⑤《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有什么不一样》[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2017-02/23/c_136078802.htm,2017年2月23日

  ⑥李海军:《5G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5期

  ⑧《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23/c_129938245.htm,2018年8月23日

  ⑨黄楚新 刘美忆:《2019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新媒体蓝皮书),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0-72页

  ⑩《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1/14/c_1123714393.htm,2018年11月15日

  ⑪林喦 郑婉瑶:《论地市级“一城多媒”现状的有效改革——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⑫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新华社,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2020年9月26日

  ⑬宋建武:《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涵与媒体融合趋势》[J],《青年记者》,2020年9月下

  ⑮《以媒体融合发展助力社会治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EB/OL],人民网,http://sx.people.com.cn/n2/2019/1225/c352664-33661907.html,2019年12月25日

  ⑯黄楚新 邵赛男:《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N],《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12日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刊学术顾问;朱常华、邵赛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