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高度关注巴黎圣母院大火
2019-05-09 11:12:51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5月上 作者:杨博
摘要: 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文化和艺术瑰宝,也是800余年沧桑历史的见证人。它曾经在宗教改革运动、1747年火灾、法国大革命等事件
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文化和艺术瑰宝,也是800余年沧桑历史的见证人。它曾经在宗教改革运动、1747年火灾、法国大革命等事件中屡次遭到破坏,还险些在二战中被纳粹炸毁,但4月15日傍晚的大火是它被最多人见证并哀悼的一次灾难。正如《大西洋月刊》的记者瑞秋·多纳迪奥所说:“圣母院建成于哥特时代,损毁于社交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存在和流行,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得以目睹这场灾难,并为之反思。
直击现场的消息流
巴黎圣母院火灾发生时,许多在现场附近围观的民众在第一时间通过Twitter、Facebook、Instagram、YouTube、Flickr等社交媒体发送大量照片和视频。在这些照片和视频中,人们看到熊熊燃烧的屋顶、轰然倒下的尖塔、奋力扑救的消防员、惊愕的脸庞,还能听到痛心的哭泣和众人的祈祷、吟唱。“人们在通过手机摄像头努力留住矗立了几个世纪的事物。” 多纳迪奥评论说。Twitter用户的评论文字中还出现了一个新词“新恐(fresh horror)”。其含义是,相对与其他的恐怖事件而言,这是一种历史、文化和精神上的打击与恐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发送并不是单向的——这些身临现场的民众通过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与他人就自己发送的内容进行互动。与此同时,他们也观看其他用户发送的火灾动态,并留言表示认同或更正。这些信息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信息流,其“报道”速度和数量超过了许多传统媒体。
正因为如此,一些官方机构和传统媒体人士也选择了社交媒体作为信息发布平台。法国内政部在脸书官方主页上发布了消防员的救火视频,得到了数万点赞和转发。美国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的杰西·罗德里格斯15日在Twitter上连发6条关于火灾的实时推文,播报了火灾实况、灭火进展、受损评估、画作和雕塑的抢救动向和人员伤亡等情况,被几千人回复和转载。路透社摄影师菲利浦·沃杰泽是第一批进入起火后的圣母院的记者。他冒着生命危险在Flickr上分享了大量让人震惊的照片。网友纷纷留言,赞扬他和消防员们的勇气,为损毁的橡木屋顶悲叹,为得以保留的教堂主体结构和艺术品庆幸。
目睹火灾的发生让人们焦急万分。一些用户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支招。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5日发推文称:“或许可以用空中投水的办法来灭火。必须赶快行动!”但是随后,法国民防署的推文证明了特朗普的建议是个“馊主意”:“从空中向这种建筑物上投放水弹很可能会使整个结构倒塌。”更靠谱的建议来自美国消防员格雷格·法夫尔,他在Twitter上仔细讨论了灭火方案、灭火技巧、消防员和周围民众的安全问题,让大家从这次灾难中学到了很多消防知识。他的推文得到了数十万次好评。
抒发哀伤的纪念馆
比起直击火灾现场的消息来说,社交媒体上更多的是人们抒发哀伤与惋惜之情的帖子。“圣母院是那种你无法想象会眼看着她消失的东西。但这确实发生了,简直要把人摧垮了……我现在忍不住哭了。”名为SnowEmbrace的网友在Twitter上说。人们还在圣母院官方照片墙下留言,并在Instagram和Flickr上发送自己和巴黎圣母院的合影,怀念巴黎圣母院昔日的辉煌。歌手卡米拉·卡贝罗在推文中回忆道:“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走进巴黎,为圣母院的美而敬畏的情景。”《名利场》杂志网站15日发表的文章中写道,社交媒体“成了一个哀悼的场所,一个争论如何哀悼的场所,和一个点击‘播放’键观看倒塌的尖塔并再次哀悼的场所”。
各国政要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哀挽之情。法国总统马克龙在Twitter上写道:“我们的巴黎圣母在烈火中燃烧。她是整个民族的情感,是所有天主教徒和所有法国人的灵魂。就像所有的同胞一样,今晚我看到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被烧毁了,我很难过。”西班牙总理桑切斯在推文中写道:“圣母院的大火是法国的灾难,也是西班牙和欧洲的灾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在推文中评论道:“圣母院大教堂是自14世纪以来就高高矗立的世界遗产的典范。我的心与法国人民和政府在一起。”
历史学家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梳理和详述巴黎圣母院的历史。艺术作家、播客播主泰勒·格林将马蒂斯、毕加索、卢梭等知名画家关于巴黎圣母院的画作和圣母院的老照片上传到Twitter上,引发了数千人的好评和共鸣。作家们还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上传和转载美国作家薇拉·凯瑟提及圣母院的诗作。最被社交媒体广泛转载的,是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段话:“这座庄严古迹的每一个表面、每一块石头,都是历史的一页。它们不但是这个国家的,也是整个科学和艺术的。”
重建举措的讨论站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大火尚未彻底扑灭之时,就提出重建巴黎圣母院。社交媒体中人们的支持声不断,一些年轻人甚至代替不会使用社交软件的父母发帖支持。在火灾发生后数天内,捐款数额已经达10亿欧元。各国政要也在社交媒体上声援。澳大利亚总理在Twitter上力挺巴黎人:“他们会重建(圣母院)。巴黎人历来如此。”西班牙总理桑切斯在推文中称:“法国可以依赖我们,重塑它的遗产往日的辉煌。”韩国总统文在寅在Facebook中写道:“我们将一起重建它(巴黎圣母院)。我们对人道的热爱会在重建的过程中,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展示出来。法国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永远不会被火焰摧毁。”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Twitter上承诺派出专家协助圣母院的修复工作。
圣母院的重建方案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一场大讨论。4月17日,法国宣布将邀请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参加新尖塔的设计竞赛。Facebook上立即发起了一场2000余人的签名活动,反对举办竞赛,强烈要求恢复圣母院的原貌。但一些网友也希望圣母院有新的容颜。一位署名Gallé的Twitter网友建议保留一部分圣母院浴火的痕迹:“这样可以让人们懂得,它在被破坏和重建后,变得更美。”法国建筑师克莱门特·威力铭建议为圣母院建一座空中花园,被很多社交媒体用户点赞。但是,一些专家和民众也在社交媒体中表达了对马克龙立志在5年之内重建圣母院的不信任和担忧。
虚假消息的发酵地
虽然社交媒体近年来一直在和虚假信息做斗争,却在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中也成为虚假信息的发酵地。在Facebook上,一张显示火灾现场有一个模糊人影的照片被大量转载,另一段显示一位戴着白头盔的男子穿过圣母院通道的视频也在数个社交网络上流传。人们的猜疑被不断重复和强调,让很多网友认定了这是一次纵火事件,一时间骂声迭起。后来证实,照片中的人影只是一尊雕像,戴着白色头盔的男子是一位消防员。Twitter上,一个虚假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账号称,这次火灾是恐怖主义行动。YouTube的算法将圣母院着火的图像和恐怖袭击联系起来,自动发送给观看圣母院火灾视频的用户9·11事件的维基百科和不列颠百科全书链接,让很多用户相信巴黎遭受了恐怖袭击。这显示了一些本来为了纠正虚假信息而开发的自动软件系统可能会成为新的虚假信息制造源。
关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策划这场火灾的谣言也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扰乱着人们的视听。最让人担忧的是Twitter和YouTube上一些种族主义者将这次灾难归结为穆斯林的阴谋。YouTube上的一个视频将一个用阿拉伯语喊着“真主伟大”的声音剪接在燃烧着的巴黎圣母院影像上。这个视频被观看了4万多次,随后又被转发到Twitter上,在删除前被观看了数万次,转推了两千多次。巴黎圣母院被视为全人类的遗产,这个视频将穆斯林独立于“全人类之外”,显然会无端引起人们对穆斯林的排斥和仇恨。国家可以制定法律,禁止种族主义言论,但是如何在社交媒体上消除种族主义言论,还有待社交媒体、技术开发者、监管部门和用户等多方面的努力。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不仅燃烧在西岱岛的东南端——通过社交媒体,它燃烧在世界千千万万个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上,映照着人们的泪水与哀痛、希望与扶持、分歧与谎言。但愿人们能凭借屏幕上的图像和文字,深刻地反思,让代表“真善美”的巴黎圣母院钟声敲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作者杨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讲师,博士)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5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