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新媒体报道内容虚假化的原因与破解路径

2019-04-15 10:47:21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4月中   作者:李和平

摘要:  新媒体报道的发展形势  目前,新媒体报道分为两种:其一是主流媒体和党政机关的新媒体,即主流媒体和党政机关等借助新媒体平台开通官

  新媒体报道的发展形势

  目前,新媒体报道分为两种:其一是主流媒体和党政机关的新媒体,即主流媒体和党政机关等借助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账号,发布权威消息。这类新媒体延续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内容真实性强,有部分主流媒体还承担起了在新媒体中辟谣的义务。其二是自媒体,即公民以私人的名义在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并发布信息。大多数自媒体的报道领域较为狭窄,特点是小而灵活,相对于主流媒体更加“接地气”。由于此类自媒体数量众多,并且大部分并未接受过新闻专业训练,容易出现报道或转载虚假新闻的现象,是新媒体报道内容虚假化的重灾区。

  新媒体报道内容虚假化的原因

  新媒体报道内容虚假化,就是不按照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还原事实,随意篡改甚至捏造。新媒体报道的虚假新闻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随意捏造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事件;二是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事实的一部分,以达到刻意引导的效果;三是过分夸大事件情况以达到危言耸听的目的;四是篡改事件的细节,或者伪造细节。新媒体报道内容虚假化的产生有以下四点原因。

  1.媒体环境的颠覆

  新媒体的传播有以下两个特性:

  实时性。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新媒体报道的传播速度较传统媒体大大提高,往往在几个小时内即可获得大量的曝光度和浏览量,传播速度极快。

  扩散性。由于新媒体传播的网状特征,信息的扩散路径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多元化。而虚假新闻信息更具有煽动性,更容易引起盲目转发,引起群体性恐慌性和社会舆论危机。

  2.新闻素养的缺失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改变不止于媒体环境的改变,还有传播主体的改变。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者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采写者是具有新闻素养的记者编辑,新媒体时代的自媒体从业人员多数并非新闻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新闻采写训练,在报道中容易带有倾向性;同时由于新媒体竞争激烈,有些自媒体为追求时效性,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不加考证便第一时间发布,对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传播者的利益驱动

  新媒体的获利方式主要是依靠广告分成,阅读量越高所获得的收入也越高,这种获利方式本质上是“流量经济”。因此,在逐利心理的主导下,许多新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在报道新闻时故意制造噱头,即所谓的“标题党”,甚至有一些新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不择手段,炮制虚假新闻以获得用户关注。

  4.刻意迎合受众心理

  (1)猎奇心理。新媒体时代,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求异心理,受众对各类具有煽动性和刺激性的内容往往更加关注,并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做探究。在这种受众心理的影响下,部分新媒体为了提高关注度和获得利益,抛弃新闻职业道德,刻意迎合受众,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追求新奇、刺激,捏造虚假新闻。

  (2)信息依赖心理。在海量信息淹没之下,受众会产生“信息依赖”的心理,此类心理会让受众忽略信息的深度价值,对于数量巨大的信息全盘接收,不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批判。在受众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刻意迎合用户的虚假新闻也就顺理成章地泛滥起来。

  (3)泛娱乐化心理。现今的大部分受众只愿意阅读轻松、无需思考的信息,对于深刻严肃的内容失去兴趣,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新媒体报道逐渐呈现“泛娱乐化”的趋势。这类心理的形成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严重过剩有直接关联,也与当今社会整体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较大有关系。而当真实与娱乐性兼有的新媒体报道再也无法满足受众时,虚假新闻就出现了。

  新媒体报道内容虚假化的破解路径

  1.完善新媒体平台的监管机制

  对于新媒体报道内容虚假化的治理,首先要求新媒体平台负起应有的责任。

  (1)加强平台审核监管。对于新媒体平台所发布的内容,需要平台内部加大审核监管力度,增加人工审核的环节,对于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进行审核查验,防止虚假新闻的出现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同时,可以建立预审机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帮助,对于虚假信息进行筛选审查。

  (2)优化用户投诉流程。新媒体平台需要优化用户对于虚假新闻投诉的流程体验,方便用户投诉。并且,对于用户投诉要做到快速响应、实时核查、第一时间反馈,提高用户投诉检举虚假新闻的积极性。

  (3)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新媒体平台除被动进行审核外,也需要采取主动应对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定期将查处结果进行公示,增强用户对于同类虚假新闻的辨别能力。

  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例,微信公众号平台联合人民网、果壳网、丁香园等具有公信力的平台建立了公众号“谣言过滤器”,通过权威的解读,过滤微信公众号平台中的虚假信息,着重对社会热点类、科普类、医疗健康类等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新媒体报道内容进行辟谣,对于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传播的虚假信息进行第一时间的分析。

  2.加强行业规范和监督

  随着互联网的飞快变化,现行的法律法规在应对虚假新闻这一问题上似有不足。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立起对虚假报道查禁与处罚的相关制度,对于制造发布虚假信息的新媒体从业者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

  同时,也要加大新媒体平台外的投诉监管力度,对于新媒体平台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面对公众对于虚假新闻的质询要做到公正、公开,保证公信力。有关部门可以联合新媒体平台共同建设投诉与监管机制,互通有无,使用户的监督和投诉更加顺畅。

  3.提高新媒体从业者的素质

  新媒体从业者要提升新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提升新闻职业素养要求新媒体从业者培养对虚假谣言的甄别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出发,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升职业道德要求新媒体从业者严格自律,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肩负起应有的义务,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4.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对于受众来说,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不轻易相信谣言、不主动传播谣言,增强对虚假新闻的辨别能力,对于新媒体平台出现的虚假新闻要积极投诉举报。由于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者,如果受众的媒介素养较低,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不强,则容易偏听偏信,受虚假新闻的欺骗,增加虚假新闻传播的可能性,扩大虚假新闻的不良影响。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本质上就是阻断虚假新闻二次传播的路径,降低其不良社会影响,是减少虚假新闻传播的有效手段。

  结  语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虚假新闻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机,要杜绝新媒体报道的虚假内容,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治理新媒体报道的虚假内容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有效贯彻执行,新媒体平台的积极配合、严格审查,还需要新媒体从业者严格自律,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职业道德和政治觉悟,也需要社会大众的支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①赖玲玲:《新媒体虚假报道成因浅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2月6日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4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