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业界资讯 > 正文

每周业界资讯集萃2018年4月16日·第549期

2018-04-17 20:18:14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蔡笑元 姜玲

摘要:目录丨contents  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评议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扫黄打非办公室明确新媒体监管要求  总局责令永久关停内涵段子等低俗

目录丨contents
 

  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评议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扫黄打非”办公室明确新媒体监管要求

  总局责令永久关停“内涵段子”等低俗视听产品

  新华社陕西分社与西工大开展新媒体创新合作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南钢战略合作

  《深圳晚报》开启视频爆料通道

  张天清任江西日报社总编辑

  厦门大学聘请余清楚为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2017年中国人均阅读电子书逾10本

  过半受访者愿付费使用数字资源

  腾讯短视频产品“微视”回归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伦敦编辑部成立

  《纽约时报》媒体实验室:探索时尚范式

  新闻聚合媒体Squid为年轻用户提供针对性内容

  从Buzzfeed看美国原生数字媒体发展趋势

  BBC:玩游戏就能识破假新闻

  2018年算法变化可能引发的社交媒体趋势

  聊天机器人能否玩转新闻

  马化腾: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助手

  互联网最严监管:谁的生死浩劫

  《人民日报海外版》:算法也有价值观

  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助力智能化转型

  机构改革后,广电行业出现了哪些新动向

  未来中国传媒业监管政策的十大走向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应增加媒体对社会期待回应等内容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4-12

  4月10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评议会,对经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6家中央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提交的2017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评议。委员们建议,各媒体提交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应更多加入媒体对社会期待的回应程度以及公众对媒体作为的评价等内容。

  会上,中国记协国内部副主任王小英介绍了新闻道德委员会办公室对6家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初步审核情况。委员们对6家媒体在正确引导、提供服务、人文关怀、繁荣发展文化、安全刊播、遵守职业规范、合法经营、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等方面是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评议意见。

  这是中国记协自2014年以来第五次组织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工作。今年开展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新闻单位增至40家,中国新闻网、《山西日报》为新增单位。

  “扫黄打非”办公室明确新媒体监管要求

  人民日报/2018-04-13

  为督促网络直播及短视频企业加强平台内容安全管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近日召集YY、斗鱼、花椒、映客、六间房、酷六、KK、龙珠、熊猫、天鸽互动和今日头条、快手、爱奇艺、炫一下、微博、哔哩哔哩、荔枝FM、金山等18家互联网公司相关负责人,明确监管要求。

  全国“扫黄打非”办指出,无论是网络直播企业,还是短视频平台,都务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加强内容审核和安全管控,确保平台上不出现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有害信息,不传播泛娱乐化、低俗、恶搞等不良内容。在内容审核标准方面,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企业不能单纯以技术公司或文化企业定位自己,还要以负责任的传播媒介标准要求自己。各企业要认真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建立与发展规模匹配的审核队伍,加大内容审核力度,及时调整审核重点,改善内容推荐算法。此外,要在企业内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加大对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内容的清理整治力度。

  全国“扫黄打非”办负责人表示,对网络直播及短视频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将坚决查处、依法打击;对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力的企业平台,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总局责令“今日头条”网站永久关停“内涵段子”等低俗视听产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04-1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督察“今日头条”网站整改工作中,发现该公司组织推送的“内涵段子”客户端软件和相关公众号存在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等突出问题,引发网民强烈反感。为维护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清朗互联网空间视听环境,依据相关法规的规定,总局责令“今日头条”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客户端软件及公众号,并要求该公司举一反三,全面清理类似视听节目产品。

  新华社陕西分社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署新媒体创新合作协议

  西工大新闻网/2018-04-14

  4月13日,西北工业大学与新华社陕西分社“新媒体创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学校友谊校区举行。根据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改革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推动在新媒体领域的深度合作。

  据悉,西北工业大学与新华社陕西分社将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支撑、合作交流等领域进行深入的合作。其中,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新媒体传播、融媒体报道等相关研究和应用,利用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一带一路”资源,重点开展对外传统文化传播创新项目,以此为依托,将双方资源有效结合,共同打造“高校+媒体”的协同创新基地。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南钢战略合作

  扬子晚报/2018-04-13

  4月12日下午,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在产业发展、品牌提升、新闻传播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携手开创“中国制造”与现代传媒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根据协议,双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南钢对新华报业的新闻事业发展、党报党刊发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广、慈善公益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新华报业则构筑全媒体报道格局,运用全媒体矩阵(新华日报、中江网、交汇点、新华传媒智库、扬子晚报等所属报刊网站等),为南钢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策划。

  《深圳晚报》开启视频爆料通道

  深圳晚报/2018-04-16

  近日,深圳晚报正式开启视频爆料通道。用户只要拿起手机,将想要爆料的事件通过视频拍摄记录下来,注明作者真实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以及一段对爆料事件的描述,发送到深圳晚报视频爆料邮箱即可。

  张天清任江西日报社总编辑

  澎湃新闻网/2018-04-11

  江西日报官方微博4月11日消息,4月11日上午,江西日报社召开处级以上(含企业高管)领导干部大会,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力平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龚绍林宣布省委关于江西日报社总编辑任职的决定:张天清同志任江西日报社总编辑。

  张天清简历:张天清,男,1966年10月出生,江西寻乌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曾任江西省委讲师团干部,江西省委讲师团科员,江西省委宣传部研究室科员,江西省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科员,江西省委宣传部研究室副主任,江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江西省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江西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

  厦门大学聘请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为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人民网教育频道/2018-04-13

  据厦门大学网站消息,4月12日上午,厦门大学在学校颂恩楼举行仪式,聘请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校党委书记张彦代表学校颁发聘书,为余清楚院长佩戴校徽。

  余清楚简历:余清楚,1959年生,江西省新建县人,中共党员,现任人民网总编辑、人民网研究院院长、人民网书画研究院院长,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1989年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人民日报社工作,曾任人民日报驻江西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社报刊管理部主任、中国报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人民日报社福建分社社长。

  2017年中国人均阅读电子书逾10本

  新华网/2018-04-16

  “100多年前,人类发明了摩斯电码,数字开始向文字靠拢;今天,一个手机就能装下一个图书馆里的所有书,数字就是文字。”在此间举行的第四届(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作家麦家的一席话让人深思:数字阅读,就在我们身边。

  会上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接近4亿,市场规模达到152亿元左右。数字“悦”读正在加速助推全民阅读时代的来临。

  人均阅读电子书10.1本

  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虽然“低头族”的迅速壮大招致很多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阅读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以传统纸质书籍为介质逐渐转向数字阅读的革命。

  根据白皮书的数据,如果要给现在中国的数字阅读用户画一幅“标准像”的话,应是这样:女性,职业是学生,更爱网上青春校园文学和时尚类出版书籍,找书的方式是公众号和“网络大V”推荐;男性,职业是企业管理,偏爱的题材是职场商战和军事战争,找书的方式则是专家推荐或是应用市场榜单。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阅读图书数量也有了大幅提升,其中电子书达到10.1本,纸质书达到7.5本。在近4亿的数字阅读用户之中,青年是主要群体,占比高达70.9%,而中年、老年的比例分别为27.3%和1.2%。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阅读在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扩大阅读覆盖面的同时,也开始与影视、游戏、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融合,营收结构呈多元化态势,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动能。例如,视频网站自制剧创意来源中,文学改编占比达52.1%,包括《择天记》《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人民的名义》等成为热门IP。

  “知识付费”已成趋势

  在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在为数字阅读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数字阅读形态的创新发展。智能阅读手机、阅读器、绘本阅读机、智能耳机、AR/VR眼镜等产品,正满足用户多场景下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2017年,借着知识付费的“风口”,以音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知识付费服务发展迅猛,成为行业增长亮点,与传统音频类节目、有声书一起推动有声阅读市场整体向前发展。2017年有声阅读的用户达到2.3亿,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同比增长39.7%。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2017年有63.8%的调查用户愿意为电子书付费,愿意为单本电子书支付的平均价格达到13.6元,比2016年增加4.7元。在付费意愿上,“80后”和“90后”更愿意支付,支付意愿分别达到66.7%、68.8%。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数字出版与网络视听节目处处长舒扬表示:“知识付费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精品付费。”

  多重利好推动持续增长

  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阅读方式,数字阅读顺应了时代潮流。数字阅读的发展对于丰富全民阅读方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有着重要影响。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推动数字阅读发展的具体政策。

  同时,业界对版权越来越重视。国家版权局建立正版版权大数据中心,对版权信息传播路径、下载脉络实时监控,捕捉盗版侵权行为。“2015年左右我们开始购买IP,正是基于对国内外市场的判断看好这个市场。好莱坞的发展靠的就是资本、IP和技术。我认为我们的版权市场崛起是迟早的事。”火星小说创始人侯小强说。

  资本相继涌入,数字阅读市场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阅文、掌阅、中国出版、中国科技出版等主流数字阅读企业、出版企业接连成功上市。同时,行业加速整合,资本的入场带动数字阅读相关企业的创新发展。

  “数字阅读内容在数字产业生态中多居于源头位置,精品内容通过游戏、影视、动漫等衍生开发,市场价值不断放大,市场效应成倍增长,预计至2020年,数字阅读IP市场规模将会超过8000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沙跃家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阅读服务更加公共化、内容质量更加精品化、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版权运作更加精细化、价值评估更加体系化,数字“悦”读正加速助推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过半受访者愿付费使用数字资源 九成人会辨别是否正版

  中国青年报/2018-04-12

  过去一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全面发展的一年,许多网民为内容付费的意识在逐渐养成。但是在数字资源版权保护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7%的受访者愿意付费使用数字资源,60.1%的受访者认为人们的数字资源版权意识增强了,60.5%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数字资源使用的监管力度。

  受访者中,00后占2.6%,90后占30.4%,80后占48.7%,70后占13.3%,60后占4.6%。

  91.6%受访者使用数字资源时会辨别是否是正版

  调查显示,57.7%的受访者愿意付费使用数字资源,19.7%的受访者不愿意,还有22.6%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

  调查显示,91.6%的受访者使用数字资源时会注意辨别是否是正版,其中40.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这么做。60.1%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人们数字资源的版权意识增强了,20.2%的受访者觉得减弱了,19.6%的受访者觉得没变化。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知识付费模式正在发展,公众对知识付费的接受程度更高了,版权意识也有一定提升,很多用户愿意为正版资源埋单。

  60.5%受访者建议加强对数字资源使用的监管力度

  当下,一些领域的数字资源盗版现象依然可见。调查中,影视类资源(67.2%)被认为盗版最严重,然后依次是音乐(52.3%)、音频节目(46.7%)、电子读物(42.5%)和软件(24.9%)等。

  调查显示,受访者最常遇到的数字资源盗版行为是未经许可将数字资源转化成其他模式进行传播(62.8%),其次是未经许可将传统媒体上的资源上传到网络(55.0%),其他还有:超限额地下载使用数字资源(41.8%)、擅自复制或转录数字资源(39.6%)和未经许可将下载的数字资源用于商业用途(32.1%)等。

  赵占领指出,互联网传播范围广,数字资源所有者维权面临的问题更多,有些侵权主体身份不好确定,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使得数字资源版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使用数字资源的一些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要看是不是在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里。“如果是自己用,比如阅读、研究、欣赏,或者作品本身是实时报道,这样一般不构成侵权问题。如果是从事商业盈利,那么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演绎作品,必须要征求原著作权人的同意,否则就是侵权”。

  朱巍介绍,随着著作权保护力度加大,很多平台没有复制粘贴的选项了,但还可以截屏,有的软件可以把图片格式的文字转换成word文档,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有几个难题,一个是游戏,包括一些手游App,推出后用的人多了,可能一个星期后就有盗版了。这种盗版行为和其他的数字版权侵权不一样,可能是一种模仿和抄袭。一些综艺节目也涉及数字资源侵权的问题。”

  赵占领介绍,目前司法实践中对版权侵权行为采取的是“填平”原则,也就是要求权利人损害多少,侵权人赔偿多少。这样权利人获得的赔偿金额低,侵权成本低,对版权侵权很难起到遏制作用。他建议加大对侵权人的惩罚。

  朱巍认为,数字版权保护核心在于平台的主体责任。“无论怎样,数字资源是通过平台传播出去的,所以平台在过滤、接受、删除以及在已发表作品的版权确认等方面都有责任”。

  朱巍认为,数字时代的版权侵权要从技术方面加以解决,要有溯源机制。“现在数字版权保护难度大,主要是由于技术突破能力太强,技术防控能力跟不上。所以只能顺藤摸瓜,搞清楚到底谁拿了,谁用了,要提高赔偿额度和违法成本”。

  腾讯短视频产品“微视”回归 30亿补贴创作者?

  北京青年报/2018-04-11

  4月10日,腾讯旗下的短视频产品“微视”发布重大更新,新增一键美颜等三大功能。腾讯同时宣布,目前已有上百个原创内容创作机构与其合作,单个达人账号最高月收入突破12万元。另外,一份项目说明书显示,腾讯拿出30亿元补贴微视原创者,不过该说法并未得到腾讯官方证实。

  腾讯旗下的短视频APP“微视”诞生于2013年,当时定位于8秒短视频分享社区,普通用户和明星大咖都可以在其中发布原创短视频。2015年,微视停止版本更新。2017年4月,腾讯宣布微视正式停止运营。2017年8月,微视开始重新启动版本更新。4月10日,微视再次发布重大更新,新增视频跟拍、显示歌词字幕、一键美颜或美型三大功能,并打通QQ音乐曲库。在此次更新后,微视等于正式回归了。

  目前,微视还未与腾讯包括微信在内的大多数产品打通。微视方面称,目前QQ空间为微视提供了流量支持,微视的优质视频内容会输送到QQ空间,供空间的用户消费,空间用户想看到更多有趣视频,也可以下载微视。未来,微视与腾讯产品将会有更多的打通。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伦敦编辑部成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4-16

  伦敦当地时间4月10日,在伦敦书展开幕第一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与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行成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伦敦编辑部”签约仪式。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伦敦编辑部是该社设立的第一个海外编辑部。据了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近年来加大了开拓海外市场力度,充分落实“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深化欧美传统市场”的战略布局。在社领导带领下,通过多次洽谈,达成合作协议。这次编辑部的成立,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同海外专业版权和翻译公司的强强联合,走出了拓展欧美市场的重要一步。

  《纽约时报》媒体实验室:探索新闻生产的时尚范式

  微信公号“传媒评论”/2018-04-10

  新闻传播新技术层出不穷,媒体实验室要敏锐地洞察技术的变化,并将合适的技术应用到媒体革新中。纽约时报编辑杰克·希尔弗斯坦(Jake Silverstein)指出:“媒体公司将自己称之为科技公司已成为一种时尚,核心工作并不是研发技术,而是为媒体找到使用技术的方式。”因此,媒体实验室的研发团队如果没有一线编辑的参与,技术和业务的结合就不能非常符合实际需求。纽约时报2016年创立Story[X]团队,首要的服务对象就是新闻编辑部,和编辑一起通过研究读者对内容产品和内容消费的最新需求,对未来新闻技术走向进行窥测,提升对新闻变化洞察力,以及技术应用的前瞻性和敏感性,探索利用新技术来提升新闻的质量和传播效率。

  一、新闻采编流程重构

  在新闻社交平台、移动终端APP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夹击之下,纽约时报敏锐地察觉到新闻传播渠道和分发模式的新变化。目前较为传统的新闻模式是,当一个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报道文章一旦发布就无法更新,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自我升级,只能发布后续报道。记者或编辑如果想就某一话题查看往期报道的话,不得不做大量案头工作来查询文章,然后在文章中插入以往报道的链接。但这种超链接需要读者离开正在读的页面,前往另一篇文章查看,费时费力,而且会影响阅读的连续性和舒适感。

  新媒体时代读者不只是简单地以“日”为单位定期阅读新闻,而是有着复杂的频率和节奏,因此纽约时报媒体实验室重点研究,如何使新闻报道实现自我积累,让新闻能够对最新报道做出一些恰当的反应,如何在研究新闻生产环节适应这些变化,进行某些调整。纽约时报实验室提出要改变以印刷为中心的定位,逐步转向可视化和数字工作。最新发布的研究成果是指出新闻的未来模式,不再以单篇文章为主体,并提出新闻业自我革新的一套方法是给新闻编码,以“积木式”的编辑模式改变新闻生产和传播各个环节,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传播效果。纽约时报实验室提倡采用“文章积木”写作,给新闻“编码”,是为了充分利用每篇已发布文章里的知识,对报道中可能被重复利用的知识进行识别和注释,进行知识编码,利用彼此独立的元数据,可以快速搜索和提取这些内容。同时研发既可自主工作、也可人工编辑的系统,优化新闻编辑室工作流程。尝试不断创造新闻报道新的呈现形式,在经典编辑模式的基础上叠加更加符合数字化的操作。

  二、提升阅读体验

  在移动媒体盛行的时代,新闻品质不只在于新闻内容本身,还与新闻呈现方式息息相关。纽约时报媒体实验室提出要增加线上服务和功能。纽约时报有多位编辑全天候负责进行各种设备和装置上的新闻编辑和推送,据统计,有将近一千五百万个行动装置会收到纽约时报的推送新闻。

  从推出个性化健身APP,到交互式新闻机器人,再到推出虚拟现实的纪录片、VR报道,吸引更多订户。报社还强调阅读优化的重要性,强调要跳出桌机网站的思维模式,将行动阅读视为独立的阅读体验,了解行动读者特有的思维和习惯,推出适合不同平台与情境的新闻产品。为行动读者设计的新闻版面,通常着重突发新闻播报,并强调能快速抓住读者目光的视觉设计,如图片、影音、版面、图表、虚拟现实等视觉化元素,新闻互动端口等是评价新闻品质的重要一环。

  纽约时报在新闻呈现方面,也推出过许多令人惊艳的新闻作品。2014年推出惊动新闻圈的《雪崩》(Snowfall)作品。2015年推出首个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电影《流离失所》(The Displaced),让用户有机会亲身感受,虚拟现实新闻的沉浸式体验。为配合新上市的Apple Watch发行,针对其小表面而特别设计“一句话新闻”(One-Sentence Stories),新闻内容简短扼要,只有新闻标题,搭配重点摘要与精美图片,内容包括商业、政治、科学、科技和艺术等,让读者能够在最短时间了解最新新闻。2016年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推出一个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聊天机器人Facebook Messenger,可以为读者提供最新的民调数据和分析。

  三、思考与启示

  在媒体的创意试验中,不能把成败作为首要因素,而要养成大胆探索的精神,努力实现读者数量和媒体收益双增长。麻省理工、哈佛、普林斯顿、耶鲁以及亚洲的大学,一直以来都划分了很多不同的学科,每个学科领域的学者都在固守自己的领域。但媒体实验室实践表明,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将无法由某一学科来解决,必须由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艺术家、社会学家等彼此配合和合作,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中一起来研究和解决新闻生产与传播。

  第一,构建平台,改变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媒体要重视新技术,贯彻“数字优先”理念,成立专门的技术团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该做什么样的新闻,如何去做。互联网技术打破了内容生产和渠道传播的方式,新闻报道的载体从报纸、网站、手机和平板,到最新的穿戴式装置,不断更新换代,更加多样化,如何在不同的传播平台带给读者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是新闻形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纽约时报、CNN、时代华纳等新闻集团纷纷组建新闻实验室(News Lab),在保持其专业性的同时,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与权威性,努力尝试用互联网化的手法,实现内容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这也正在成为传统报业转型的方向之一,以便在内容优势相对下降,渠道优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从信息传播到服务读者。媒体的任务不只是吸引广告商,还要抓住更多的用户,把读者当作上帝,打破条条框框,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目前,只依靠传统图文新闻吸引读者越来越困难,只有把不同服务打包在一起,才是媒体创新发展的途径,把原先单一的阅读服务升级为阅读、线上线下的泛生活服务。纽约时报开发的一系列老产品都被升级为服务型的APP。Well原本是一个健康和健身的博客,现在已经成了一款APP,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Watching则成为专门提供影评和剧评的APP。

  第三,新闻报道的内容需求依然存在,而且正在不断延伸,积极转型的报业要在渠道、传播环境变化的大潮流中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逆袭,就必须利用新技术和网络新平台孵化出新想法,建立一个全方位依靠数据驱动的媒体环境,为构建更好的社会、城市和个人生活提供新闻服务。

  新闻聚合媒体Squid为年轻用户提供针对性内容

  微信公号“德外5号”/2018-04-11

  从报纸到网站,各种各样的媒体都瞄准着年轻用户群,传统媒体也是如此。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不愿意在阅读报纸上花太多时间,那么传统媒体应该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新闻聚合媒体Squid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就是:速度。他们认为现如今的年轻人对待传统媒体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这些年轻人看新闻时,总是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大致的内容。Squid正是以这个想法为理念基础,根据用户们的内容偏好提供大量有针对性的内容。

  为什么关注年轻用户

  Squid希望将新闻媒体和移动端相结合,把年轻的用户群体推向新闻网站,从而为新闻媒体的生态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Squid非常关注年轻的用户群体的体验,目前真正聚焦于这个群体的平台还非常少。年轻人对新闻媒体的使用并不是特别积极,他们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更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很难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媒体。

  Squid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发现所有的大型媒体网站内容都是针对40到60岁的用户来设计的,这些网站并没有吸引到年轻的受众群体。即使媒体发布了一则自认为还不错的内容,或是即使针对年轻用户群体写了相关的文章(希望能得到这个群体的关注),可是年轻用户群体仍然视而不见,这里始终存在着一个传播的鸿沟。媒体需要帮年轻受众找到属于他们的内容。

  其次,媒体没有针对年轻群体投放的内容广告预算。在这方面,Squid要做的是将年轻用户群体推给大型媒体,帮助媒体获得年轻的受众群,同时也让年轻用户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内容,从而建立起双方的联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媒体的需求,因为他们更需要年轻用户群体的支持。Squid希望可以引导年轻的受众群体到那些可能对他们有吸引力的新闻网站去,这些网站指的并不是刷好友动态的社交网络,而是指那些真正由专业新闻记者编写内容的新闻网站。

  如何引导年轻用户群体

  到目前为止,Squid收到了来自新闻媒体还不错的反馈,很多媒体都希望能够参与并将其内容加入Squid。其实就像大家小时候喜欢读自己家里每周报纸后面的漫画一样,也就时不时地会读下报纸前面的新闻。但是现在,年轻人拥有Instagram和Snapchat,不再阅读纸质版的新闻了,连Facebook上面的深度文章也阅读得少了。Squid的目标是希望能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引导年轻人开始阅读某些内容。

  但是,年轻用户群体认为新闻与他们不相干的态度让这一切操作都变得更加困难。北欧一家大型纸媒曾发起一项针对年轻人的游戏活动,希望得到年轻用户群体的参与和反馈,但年轻用户群体甚至都没有看到这则消息,因为他们并不关注报纸上的内容。如今的年轻人不想再自己去寻找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更加直接简洁地期望被满足。所以,媒体可以引导年轻用户表达反馈出他们感兴趣的点,从而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提供相关的内容。

  其实大多数年轻人在调查中都表示他们对新闻不感兴趣,但这其实正是一个创新新闻服务机制的好时机。Squid发现,年轻人对政治等新闻话题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如果是足球、时尚等相关的新闻热点,就很容易被他们关注和接收到。比如一个人对足球感兴趣,Squid可以针对特定的球队开一个专门的新闻频道,在这里他可以接收到关于这个球队的所有新闻资讯,从而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新闻服务需求。传统新闻网站新闻更新缓慢,Squid则不一样,你在一小时后回来再看,内容将是完全不同的。它提供专属于你的新闻频道,但信息内容时刻都在刷新。

  从Buzzfeed业务演变看美国原生数字媒体发展趋势

  微信公号“传媒评论”/2018-04-11

  2018年初国际新闻界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是红极一时的美国聚合类媒体Buzzfeed宣布裁员100余名,业界普遍将Buzzfeed这一行为理解为在线新闻媒体受挫的信号。

  作为2006年创办的一家新媒体公司,Buzzfeed这几年一直是数字媒体行业标杆。它最初只是一间研究网络热门话题的实验室,这个特点直接反映在公司的名字上--Viral lab,即病毒研究室。该实验室采用一种专门的社群分析工具--Pound,具体原理与今日头条相似,都是通过点击率等数据指标,统计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分析读者喜好,并最终将这些主题和内容推给读者。

  除了基于算法进行内容的病毒式传播,Buzzfeed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广告营收方式--原生广告,即广告内容与报道内容相配合。通俗来讲,就是通过算法统计受众喜好,制造爆款文章,将广告内容巧妙地安插在爆款文章之中。或者,专门发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点击的“病毒式内容”(viral content)。

  这种“病毒”策略帮助Buzzfeed迅速壮大。现在的Buzzfeed,已经成为在全球18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员工达到1700多人的综合性新闻集团。其美国用户超过纽约时报,一度达到近8000万,影响力与日俱增。它的一些内容包括娱乐性榜单、测试题和热门事件链接,也被很多新媒体运营者模仿。

  但是,从2016年开始,Buzzfeed赖以迎合受众的爆款文章及算法策略逐渐失灵。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的数据,2017年10月,Buzzfeed的读者人数为6980万,与2016年10月的7740万读者相比下降了10%,与2015年的7930万读者相比下降了12%。

  Buzzfeed的内容转型

  PGC的尝试与成绩

  流量和用户双下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完全是Buzzfeed的责任,而是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竞争加剧的体现。实际上,早在危机之前的2011年,Buzzfeed曾尝试进行转型。

  当时,美国在线刚刚收购赫芬顿邮报,作为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乔纳·佩雷蒂(Jonah Peretti)转而将全副精力用于发展BuzzFeed,进行了针对内容的一系列革新。

  2011年12月,BuzzFeed聘请美国著名杂志Politico的知名政治作家本·史密斯(Ben Smith)担任网站的新主编。史密斯上任后相继推出了政治和科技频道,同时招纳更多新闻记者,撰写深度原创新闻。

  2013年,BuzzFeed邀请两度获得普利策奖的马克·斯库福斯(Mark Schoofs)加盟,组建调查报道团队,报道严肃新闻。斯库福斯有在华尔街日报和非营利性网络媒体ProPublica工作的丰富经验。现在,马克·斯库福斯团队已经从最初只有几个采编人员,发展到拥有20多位记者,这其中有5位都是普利策奖得主。

  根据腾讯谷雨故事对马克·斯库福斯的专访,每一个深度报道的选题,他们都认真对待。在调查美国最大的连锁精神医院环球健康服务公司(UHS)时,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做了500多个实地采访,拿到了20多个监控视频,其中还包括医院员工动手打病人的片段。他们也拿到了上千份文字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事实核查,还聘请了两位律师给报道提建议。

  在这种不计时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下,2017年初,BuzzFeed关于国际大公司仲裁程序的调查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国际报道奖提名。

  除了在深度报道领域有所建树,Buzzfeed还相继推出体育和女性板块,开始覆盖更多新闻题材。

  社群发展为UGC提供支撑

  除了专业的媒体内容生产,在一次契机中,Buzzfeed还发展了培养用户黏性、鼓励用户生产内容(UGC)的社群板块。

  2012年7月17日,幽默网站McSweeney's Internet Tendency针对Buzzfeed发表了一篇讽刺性的文章,标题为“BuzzFeed文章建议”。作为回应,BuzzFeed采纳了这些建议,并将McSweeney's列为“社群贡献者”,同时就此开始征求读者投稿,此举也吸引了许多媒体关注。

  随后,BuzzFeed在2013年5月增加了“社群”内容区块,让使用者能发布自己的内容。一开始,使用者每日仅能发一篇帖子,但随着等级(Cat Power)的提升,用户可以逐渐增加发帖数量。

  这个板块现在已成为Buzzfeed用户黏性最强的内容。

  视频时代的到来

  尽管Buzzfeed在深度报道及新闻生产方面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建设,但是从数据上来看,美国受众在关注时政新闻及其他严肃新闻时,还是倾向于选择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科技新闻网站Recode将读者的这一转变解释为新媒体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于事件全貌的认识,美国人试图理解动荡的政治气候,就必须借助传统的新闻网站。

  比如,CNN、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福克斯在特朗普及希拉里总统选举的新闻中都获得了阅读量的极大提升,赢得了大量的网络读者群。更重要的是,在持续的政治紧张局势下,这种用户黏性还将持续下去。根据网站分析软件SimilarWeb提供的数据,与BuzzFeed和受用户导向驱使的网站不同,传统新闻网站的大部分流量来自读者直接访问他们的网站或通过搜索间接访问他们的新闻。

  为了差异化发展,BuzzFeed抓住了视频的风口。2017年,Buzzfeed是在线视频中排名第一的媒体公司,在Facebook和YouTube上共获得了648亿次浏览量。

  互联网数据公司Tubular Labs在2018年2月19日发布的2017年全年预估数据显示,大约110条BuzzFeed的内容在YouTube和Facebook视频上产生了574亿的点击量,获得74亿美元的收入。

  在Facebook品牌内容合作伙伴中,BuzzFeed的视频浏览量占据优势位置,共提供了大约10亿次的内容露出,位列第一(后面的几位分别是时代华纳、英国网络社区LADbible和迪斯尼),占Facebook视频总观看次数(126亿)的8%。

  在美国新媒体集团Group Nine Media 的社交视频子板块子网站Now This Media 上,BuzzFeed的Tasty频道更是受到追捧,观看次数达4.064亿。

  彭博社2018年1月26日报道,今年春节前夕,Buzzfeed宣布与今日头条达成授权协议,将自己的内容尤其是美食频道Tasty的视频内容,提供给今日头条,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协议规定,Buzzfeed的“英文,日文,葡萄牙文和西班牙语”视频将上线今日头条旗下海外产品,允许其在日韩、北美、欧洲等市场使用。

  数字媒体的社交困境

  为了增强自身影响力,Buzzfeed采用的策略之一是发挥自身在视频和娱乐内容上的优势,坚持通过诸如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络门户分享原创内容以吸引流量。根据Buzzfeed内部资料分析团队的数据分析显示,BuzzFeed网站75%的流量来自外部的社交媒体,包括Pinterest、Twitter和Facebook。

  但是,这一策略困难重重。一方面,2017年Buzzfeed在Facebook上的点击虽然超10亿次,但整体低于2016的13亿次。另一方面,即便点击居首位,但Buzzfeed出品的点击数并不完全与广告营收成正比。其中的大部分收益被社交媒体占有。这些流量虽然可以推动BuzzFeed在社交平台上的业务,但也让BuzzFeed更加被动。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进行内容分发使广告收入严重流失。皮尤《2015新闻媒体现状》报告指出:“与一年前相比,数字广告营收中更大的一块蛋糕,即65%,被5家科技公司所占有,包括Facebook、谷歌、雅虎和Twitter。”

  这种困境不仅出现在Buzzfeed一家媒体上,大多数新媒体都面临来自社交媒体的控制和挤压。

  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在与社交媒体及传统专业媒体的竞争过程中,BuzzFeed进入了瓶颈期。尽管Buzzfeed聘请尼尔森量身定做的一份报告(其中包括Facebook上的网站流量和社交流量),声称2017年10月BuzzFeed的用户数从8月的1.6亿增加到了1.63亿。但外界各方数据与Buzzfeed的结论并不一致。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数据显示,BuzzFeed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未能实现受众增长。

  针对这一情况,Buzzfeed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强与社交媒体的合作,Buzzfeed在未来还有可能将重点放在视频及社交化的娱乐性内容,以避开传统媒体在严肃新闻及深度报道上的优势。2017年,Buzzfeed宣布将拆分成两个独立部门--Buzzfeed News和BuzzFeed Entertainment Group,分别关注新闻和娱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这是Buzzfeed在社交媒体时代押宝视频、强化娱乐内容的重要一步。

  在广告方面,在原生广告逐渐走低的情况下,Buzzfeed宣布将尝试一直鄙视的横幅广告。除此之外,他们还将通过商务、授权、影视制作等拓宽广告来源。

  为了调转方向,原本负责BuzzFeed数字广告业务,已担任公司总裁3年半的高曼(Greg Coleman)将转任资深顾问,新CEO将分担他原本部分工作。

  集团还将裁撤100多位员工,占BuzzFeed约1700名全球员工的6%,以美国广告业务人员为主,编辑部未直接受影响,其中美国裁员比例达8%。英国BuzzFeed根据当地阅读习惯,将重新聚焦调查与政治,逾20名编辑与广告业务人员将被裁撤。

  在解释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及裁员行为时,BuzzFeed乐观地表示,流量和用户的下降是数字泡沫挤压的正常反应,同时也表示这种情况是公司决策向“视频转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反应。

  事实上,在互联网新闻红海当中,并非Buzzfeed一家在线媒体遇到增长乏力的问题,在全球范围,越来越多一度引领潮流的数字媒体均陷入了裁员、倒闭、易主的风波。比如赫芬顿邮报的转售,数字新闻网站Mashable以过低价格5000万被收购等。在可预计的未来,美国商业在线媒体将迎来一波洗牌,舆论和关注将逐渐聚焦于更少的大媒体,一些大型的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将因为其专业的新闻态度和水平得以获得稳定收益,社交媒体进入稳定时期,而以内容生产为主的中小型互联网媒体将面临巨大考验。

  BBC:玩游戏就能识破假新闻

  微信公号“网易新闻学院”/2018-04-09

  【导语】玩游戏就能成为鉴别假新闻的高手?没错,BBC近日推出一款互动游戏,帮助青少年学习判断新闻的真伪。游戏中,玩家将以BBC记者的身份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做出选择:信源是否可靠、采访时问什么问题……最终,玩家将得到准确性、影响力、速度三方面的评分。

  在假新闻盛行的年代,你觉得自己能分辨出它们么?多数人的答案恐怕会“眼高手低”, 95后和00后可能更是如此。

  专注研究媒体对家庭教育影响的Common Sense Media在一项调查中发现,44%的8-18岁青少年认为自己能辨别假新闻,但31%的人在近半年中分享过假新闻;斯坦福大学对七千多名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研究也发现,大约82%的人难以区分网上的软文广告和真实新闻。

  如何才能在假新闻的洪流中去伪存真?BBC表示,年轻人啊,多来玩玩我们这款游戏就行了。

  玩这款游戏,提升假新闻鉴别能力

  BBC认为,了解新闻的生产过程,被骗的几率就会小很多。于是,BBC和阿德曼动画公司联手制作了一个互动游戏,让青少年亲自参与真实的新闻生产过程并体验编辑室的决策压力。

  这款游戏名叫iReporter,研发目的是帮助11-18岁的青少年培养媒体素养。游戏中,玩家的身份是一名BBC记者,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做出许多选择:新闻源是否可靠、一张来自社交媒体的图片是不是真的、一条消息是否需要核查、一篇稿子应该何时发出…

  不同的选择不仅会导致不同的情节走向,还会影响玩家得分。最终,准确性、影响力和速度这三项指数将决定你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记者。

  打开页面,我们首先看到一个提示:你将作为BBC记者报道突发新闻,所有选择将无法修改,请谨慎做出判断。

  叮~你的朋友发来了一条消息,“大新闻!这个聊天软件出bug了”。你不知道是否多数人都遇到了bug,所以现在你需要做出选择:1. 搜搜当下用户的反馈;2. 等待其他媒体消息。

  为了保证时效性,学院君当然不能坐等别家媒体消息,果断选择搜索当下用户反馈,这时你需要选择哪些用户的推文可以证实消息(如果选择了2,速度分会被扣除一些)。

  很好,现在你的主编发来消息,“你可以选择直接发布这条新闻,或者联系聊天软件公司进行确认”。学院君分别试了一下,直接发布的话三项分数都将提高,联系公司则会增加准确性和影响力,但速度分降低,因为这个消息基本无需再确认了。

  如果继续玩下去,你还将面临更多选择。比如:面对同事发来的新闻线索链接,你是选择检查一下还是直接发出?

  在采访对象回避问题时,是不断追问还是选择结束采访。

  很多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核查可能会消耗过多时间,而抢新闻又可能因消息失实减损影响力。BBC想告诉青少年的道理也是如此:新闻生产是一个充满平衡和取舍的过程,了解这个过程,你可能会对假新闻更敏感。

  将新闻教育带入校园,BBC还做了这些事

  目前,这个游戏已经作为BBC的新闻教育课程之一走进了许多学校,研发人员也从课堂反馈中收集了不少意见对游戏设计进行改进。这样的训练不仅着眼于帮助青少年辨别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还希望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BBC为青少年推出的新闻教育项目还有很多,比如与邓迪大学的辩论科技中心(Centre for Argument Technology)联手推出了名为“证据工具包”的项目,利用BBC第四台《道德迷宫》节目的档案资料结合算法技术,帮助学生分辨新闻中的事实和主张以及两者间的联系。

  对于如何分辨假新闻,BBC的新闻编辑Amol Rajan也总结了三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一、看看这家媒体是否一贯注重准确性,是否长期发布可靠性较高的内容?

  二、这家媒体在报道出现错误时是否会主动承认和纠正?敢于为错误买单的媒体一般更值得信赖。

  三、多关注报道中的数字而不是形容词,因为数字可以更真实地显示问题的本质。

  2018年算法变化可能引发的社交媒体趋势

  微信公号“德外5号”/2018-04-12

  不管是尖端技术的引进,还是内容传播方面,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如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17年, Twitter升级到了280个字符,Instagram和Snapchat等视频平台呈指数级增长,Facebook的销售额比2016年增长了50%以上,用户数量也超过了20亿大关(这个数字几乎是全球人类数量的三分之一)。进入2018年,Facebook宣布重新配置新闻榜单排名的方法,对于那些想要及时掌握变化的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成为一个摆在眼前的挑战。就社交内容的发布形式而言,高度依赖算法变化的视频将成为下一个变化的风口。而从内容方面来看,受众信任度下降,党派分化的加剧,恶意发布行为的泛滥,都对新闻环境的发展和受众的信任形成挑战。

  不过也有一些好的变化值得注意,2月初,英国《金融时报》在伦敦一家慈善募捐活动中曝光的性骚扰内容成为了该网站在社交媒体上有史以来最受瞩目的内容。这说明,来自社交媒体平台的受众对于许多网站来说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流量来源,同时这也能够吸引新的受众关注。

  数据与算法的变化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中最具潜力的变化是Facebook算法改变对内容的影响。更多“有意义的互动”将会被引导和提倡,比如评论或分享个人链接等,当然,某些特定的内容主题还会继续被关注。另外,数据对于平台上的内容创建者来说也会产生强烈的指导意义。听取受众的意见,弄清楚内容在哪些方面最适合这些受众,并采取措施确保他们以适当的方式接收到这些内容,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得出结论。

  媒体权力结构的变化

  与算法的变化相关,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媒体模式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发挥了作用,2018年可能会是那些爆款热点营销媒体收获影响力的时候。一种广泛的整合传统媒体的模式已经出现,比如福克斯、纽约时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但是尽管媒体每个月都在不断地努力,希望能引发新的病毒式传播内容,这些媒体却越来越难以维持现在的发展势头。与此相关的是受众对媒体和平台的信任。从2017年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就开始下降,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把那些利用流量热点和标题党的媒体页面剔除出平台,是社交媒体下一步的目标,因为这样才能让媒体与受众建立真正的联系。

  视频策略的变化

  在过去两年里,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一直是互动参与性最强的板块,特别是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但Facebook今年的算法变化明确指出视频在未来的受众参与度可能会下降。与此同时,过去几年一直在努力投身于视频行业的媒体策略也遭到了抨击,因为一波又一波熟悉重复的视频淹没了社交媒体。尽管如此,视频仍然非常流行,即使长度和格式可能发生变化,但媒介本身不可能退出主要媒体序列。

  许多品牌已经重视起短视频内容,比如Snapchat、Instagram和Facebook的即时故事板块,因为社交平台上的用户认为这类视频更加真实。相关人员解释:“短视频是一种即时的情感表达,在某一个时刻被分享发布出来,所以更容易和用户产生联系”。另一方面,视频直播能够给用户一个更加实时的体验。媒体可以通过直播产品演示或现场问答环节,实时地与用户互动。“我的提问会不会被看到”这个悬念使受众对直播全程关注,直到延长互动时间结束。这种互动很容易将受众变成忠实的粉丝。因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尽管视频将会继续存在,但单独的视频策略似乎越来越有风险,媒体和企业应该更注重如何将视频内容与社交媒体策略相互结合起来。

  关注小众受众群

  算法的变化可能导致的另一个影响是受众会越来越聚焦于某个特定的领域,分众化的群体将更加明显。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和《ProPublica》都在针对Facebook的群组受众定制内容。虽然媒体和广告商不太可能会争先恐后地投入资源来构建小众Facebook和LinkedIn群组,但这可能比继续直接在官方主页上宣传要更有成效。目前大多数媒体都已经发现,构建一个平衡和可持续的受众群的关键在于分散推广渠道,而不只是确保用户体验和丰富内容。正如一家美国媒体对尼曼实验室表示的: “Facebook群组能够与受众建立真实有意义的联系,他们能在真实的世界见面并聚焦于所关注的问题”。更多地关注小众群体对缓解受众信任危机,以及激发更多用户参与平台的互动对话会有很大帮助。除了Facebook,WhatsApp、电子邮件、社交平台都可能成为打造小众群体的潜在门户。

  与“大V”合作

  “大V”、意见领袖们(影响力博主)是社交媒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仅为品牌带来了大量的新受众,而且他们传递出了真实性。“大V”博主、意见领袖们常常在网络事件中发声,向别人介绍自己,显示了他们在工作上的出色、努力和雄心壮志,这些都让他们看起来更加真实自我。这种自我推销正是品牌在营销自己的故事时所需要的,并且他们不用引入第三方就可以反复操作实现。

  “大V”们可以帮助媒体传播品牌内容。一个有影响力的大V博主在自己的主页上介绍“我是如何使用这个产品的,我是如何让它融入我的生活的”,通过这种传播,影响力博主可以给受众带来了一种真实感,而不是一个品牌的自夸自擂。传统广告对1980年到2000年出生的这一代人的影响力已经变小,何况他们还常常使用广告拦截工具,但同龄人的影响还是很可观的,尤其是96年后出生的人。所以当品牌启用了有影响力的大V博主后,要集中精力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关系,把投资回报率放在首位。

  聊天机器人能否玩转新闻

  微信公号“中国报业”/2018-04-06

  尽管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没有改变世界上现存的“有些炒作”的报道方式,但是聊天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令人信服的东西--能够让新闻机构尝试用一种新的形式讲述熟悉的故事。然而,在推广“他们”的时候却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和阻碍,即如何适应用户和赢得记者支持。

  BBC新闻实验室和BBC视觉新闻组正试图用一个方案解决这两个问题:设计一个定制的应用程序让记者尽可能轻松地构建聊天机器人,并将之插入到他们的报道中。在几分钟内,BBC记者可以输入一篇文章的文本,并定义用户可以点击的问题,发布到机器人的程序之中,然后,再将其重新使用并添加到其他相关文章中。BBC的记者甚至可以将现有的“提问与回答”环节转换为基于内容的对话。在一篇报道中可以发现,读者在看新闻的同时,有一个模块就说道:“唐纳德·特朗普上任时承诺要改变美国政治的面貌,将权力转移给人民。”这一聊天机器人会提示你问:“特朗普总统在第一年取得了什么成就?”它接着会在页面上显示3个潜在的问题:“总统的支持率如何?”“特朗普统治下的经济状况如何?”“总统是否改变了移民数量?”选择一个问题和一个聊天界面就可以扩展答案,每个答案都有一个或多个新问题作为选项出现,有关“特朗普”词条的问题总共有10多个。

  BBC聊天机器人的开发人员格兰特·海因里希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机器人软件尚不能真正适应记者的需求。“我们设计的这款软件比我所看到的大多数软件都要更多服务于记者的工作流程。”他说,“这一软件的设计是围绕着一个情景出现的--现在有一个紧迫的交稿期限即将到来,真希望有一个机器人能和我一起,而不是花7个小时来随便写一篇报道,但我怎样才能使用我已经拥有的报道素材呢?”海因里希认为,对于BBC来说,机器人代表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以让那些对复杂新闻故事不感兴趣的读者有兴趣了解事实真相。最近,一个机器人开始帮助读者理解个人贷款的急剧上升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BBC还利用该技术帮助读者了解朝鲜的情况、了解最新的流感爆发,而且,这些机器人都可以在记者认为会从更深层的背景信息中还能提取有用事实的情况下重复使用。

  “这些话题,比如英国脱欧,是人们经常关心的复杂话题,而机器人的设计是为了帮助读者揭开谜底。”海因里希说,“读者可能会更年轻一些,也可能在了解事件的过程中他们不知道重要人物是谁,也不知道这个事件的核心是什么。记者们每天都在关注这些事,而像平均年龄16岁的人们就不会那么熟悉。”BBC新闻实验室和视觉新闻团队调整、尝试了机器人项目的各个部分,如机器人的位置模块页面、机器人设计等是否应该出现在页面默认之下,迫使用户点击一个标签使用它们。其团队还想确定在突发新闻事件中,甚至是在奥斯卡等娱乐新闻报道中机器人的效果如何。目前开发的机器人模块的另一个变体是时间轴特性,它可以让用户了解导致当前事件发生的关键事实,让人们更透彻地认识事件的本来面貌。

  然而,一些“教训”使得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变得清晰起来。首先,BBC发现每一个机器人都倾向于吸引一个小的但高度专注的用户子集,这些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模块交互。换言之,机器人所涵盖的某些主题可能与大多数人无关,但那些对自己话题感兴趣的人“将会吞噬一切解释它们的东西”。海因里希说:“这就是机器人的受众。”最后,海因里希表示,新闻机构与聊天机器人能够完成的事情保持距离是很重要的。“它们不适用于每一个新闻,而且肯定会有一些新闻,机器人根本不值得去建造。但如果你有一件非常复杂、冗长的作品,希望人们能很快掌握其中的基本内容,那智能机器人的加入则是十分可行的。并且,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向读者证明聊天机器人是每一种新闻形式的未来潮流。”

  马化腾:腾讯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助手

  人民网重庆频道/2018-04-12

  4月12日,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重庆召开,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做了题为《互联网+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中国数字化进程中,腾讯将作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手,成为连接器、工具和生态共建者。

  马化腾提到,数字中国,互联网+是手段,主要包括“一纵一横一新”。一纵是指互联网+向每个行业纵深;一横是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一新是指一纵一横交互融合带来的创新,社会发展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在中国数字化进程中,腾讯扮演着什么角色?马化腾表示,过去几年,腾讯一直思考在推动互联网+的进程中的定位,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互联网+要先要做减法。今年,腾讯的目标更清晰,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作为各行各业的助手,推动向数字经济转型。

  马化腾透露,腾讯将通过“1个目标、3种角色、5个领域和7种工具”,推动中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

  1个目标:互联网+ 时代下,腾讯首先要减法,先要“互联网减”,才能加上企业,腾讯要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助手,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3种角色:腾讯专注于做3件事,要成为各行各业的连接器,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接口API;第二要为各行各业提供最完备的数据工具箱;第三要做生态共建,运用开放协作的理念,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激发企业参与者进行数字创新。

  5个领域:腾讯将在民生政务、生活消费、生产服务、生命健康和生态环保五个领域,助力“五生”数字化转型。马化腾举例表示,在民生政务方面,去年底,重庆国税推动互联网+落地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电子商务局。开发票不再拿着材料一遍一遍跑,办事者可线上认证,当天办手续,微信刷脸办税。未来的趋势就是各地政府打通数据一盘棋,再造流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7种工具:也可以称之为7种武器。

  第一,公众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利用去中心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品牌;

  第二,小程序:拓展了公众号达不到的功能,目前已经有58万的小程序,小程序已经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

  第三,移动支付: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桥梁;

  第四,社交广告:未来希望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应用于智慧零售;

  第五,企业微信:目前,正在内测企业微信和个人微信的互用互通,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第六,大数据、云计人工智能:未来各行各业可以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

  第七,数字安全:目前腾讯有7个实验室在多方面进行安全隐患的检测。

  互联网最严监管:从内容到广告到游戏 谁的生死浩劫

  微信公号“媒介360”/2018-04-11

  新一轮的互联网监管风暴,正在密集席来,涉及范围及力度空前。

  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内容、游戏、社交、娱乐以及广告产业的部分企业,这一波的监管潮,可谓生死浩劫。国内层面,包括腾讯、今日头条、微博、网易、快手、爱奇艺、凤凰等等头部互联网公司,都已经“中枪”,“内涵段子”更是被责令永久关闭。

  全球来看,社交巨头Facebook,也正面临着国会议员们的问询。美国国会公布了扎克伯格预先准备好的一份证词。扎克伯格在证词中称,Facebook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防止平台上的工具被用于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例如传播假新闻、外国干扰美国大选、制造仇恨言论、侵犯数据隐私等。据报道,Facebook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可能引发美国政府对于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公司更严格的监管。

  可以明显看出,进入2018年后,针对互联网方面的整治进一步收紧,监管层面更加全面。那么,具体而言,在这波监管整顿潮中,到底席卷了哪些企业?对互联网内容、娱乐及广告产业的格局及走向,有何影响?对新媒体们,是福是祸?是一次成年礼吗?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精神产品?

  互联网监管再念“紧箍咒” 最严整顿潮到来

  近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视频类、资讯类等应用的监管力度: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今日头条被下架三周,抖音关评论、快手招党员……一场针对整个网络的整顿大潮正席卷而来。

  3月31日到4月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多次报道了短视频平台上播放低俗视频,并点名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

  3月29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报道称,观众举报称今日头条刊登违法广告、虚假广告。

  4月4日,由于快手、火山小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国家网信办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全面进行整改。

  4月9日,今日头条与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等被做下架处理,今日头条被暂停下载时间最长,为三周。

  4月10日下午,今日头条旗下“内涵段子”应用程序及公众号因存在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等突出问题被广电总局永久关停。

  ……

  A、内容资讯领域

  这些被下架和整改的产品,绝大部分属于内容资讯产品。在这些内容资讯平台,为了流量释放了很多猛料,运营参与的戏份还蛮多,比如话题引导、热门推荐、算法打分。因此,也为他们的下架埋下了祸根。

  对于“内涵段子”的永久关停,广电总局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存在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等突出问题。”

  现在,“内涵段子”官网首页已经关停,公众号也已经被注销。

  在监管部门对网络环境的净化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这四款APP从4月9日15:00起开始暂停下载。

  B、短视频领域

  在早期阶段,内容低俗成为很多产品崛起的杀手锏。尤其是快手和抖音,作为短视频领域的代表,也涉及了很多低俗内容。实际上,这些良莠不齐的内容对未成年的伤害很大。特别是这些短视频里不仅大人们爱做一些惊险、刺激、搞笑的动作博取别人眼球,也会和孩子一起尝试,一不小心就会对未成年的心理与生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所以,对于这次对于快手和抖音的整治,应该是得到了众多民众的支持。

  C、视频领域

  随着网生内容的风头越来越劲,有关部门的监管也越来越紧。一系列网生内容被下架和被整改,代表着政策的进一步收紧,而2018年才刚开始不久。网生内容走到了政策的岔路口,迎来了自上而下的大清洗。

  4 月 10 日,《奇葩大会第 2 季》第二季全部内容在爱奇艺网站及 App 已不显示搜索结果,《奇葩大会第 1 季》访问正常。

  在此之前,与《奇葩大会》属于一母同胞的《奇葩说》第二季的两期节目,就曾遭遇过下线处理。

  依据2017年12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备案管理和违规处理的通知》,对重点节目的备案管理进一步强化,同时加大对违规节目的处理处罚力度来看,《奇葩大会》第二季复播的可能几乎为零。

  D、社交领域

  今年年初,微博热搜下线整改的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

  1月27日,国家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称新浪微博未尽到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等违规有害信息的严重问题,责令其立即自查自纠,全面深入整改。

  微博管理员随即发表官方公告称:新浪暂时下线了问题突出的热搜榜、热门话题榜、微博问答功能、热门微博榜明星和情感版块、广场头条栏目情感版块,暂时下线一周,进行全面整改。

  微博还公示了一批违规账号的处理名单,贴出买粉丝严重的微博账号,宣布封禁和清除所有垃圾粉,打击新星榜刷榜行为。

  E、游戏领域

  早前,腾讯游戏在官方微博上正式宣布获得《绝地求生大逃杀》在中国的独家代理运营权,而距离现在已过去数月之久,期间传出不少消息,也有过小规模测试,但游戏的具体上线时间却始终无法公布。有内部人士透露《绝地求生》送审了不下于三次,均被拒。而现在,又赶上广电总局印章更新,所有游戏均停止审核,着急上线的《绝地求生》只能继续等待。

  送审被拒的原因众说纷纭,比较可能的是游戏有大量血腥暴力成分,不符合相关规定。

  不止《绝地求生》,国内一些其他吃鸡游戏也都没有过审,例如网易《荒野行动》、腾讯《穿越火线》都没有合规的过审记录。

  F、广告领域

  3月29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曝出今日头条在二三线监管较松的城市发布广告信息时暗藏玄机,通过二次跳转的方式引诱消费者点击进入站外虚假广告。根据记者暗访调查,只要在今日头条上投放的广告费多,广告主推广的产品是否证照齐全,平台并不看重,因为用“二跳”就能解决监管问题。

  今日头条针对此报道作出回应,称已下线违规广告并永久封停广告主账户,此外将上线二次跳转广告的风险提示系统,用户点击进入头条平台上发布的广告后,若需跳转到头条站外页面,将会收到风险提示弹窗,经过用户点击确认才能实现页面跳转。

  在多次批评今日头条内容、广告违规之后,人民日报又在4月4号报道,今日头条因广告违规被罚金额94万多。

  生死浩劫:

  监管如何影响互联网内容、娱乐及广告产业格局及走向?

  其实,在社交文娱市场,每当某一新兴业态出现,盲目更风、触碰法律与伦理红线的问题并不鲜见。

  如今快手平台上的“未成年妈妈”与2016年直播乍然兴起之时的“直播造娃娃”别无二致,彼时,虎牙直播、YY直播、龙珠直播、火猫直播、秒拍等平台都曾被查处,就连直播龙头映客也至少被下架3次。

  A、对内容产业的影响

  重视内容建设才是唯一的正确道路。一直以来,在直播和短视频行业,有“技术”与“内容”之争。技术派认为内容不重要,而好的算法才是最关键的;而内容派则认为优质内容才是平台生存的基础。

  此前,映客提交的IPO招股书显示,在内容控制方面,映客公司共有内容监控人员78人,对应的主播为3680万人,直播内容审核员与主播的比例高达1:4万多。显然,这样的情况很难有效对内容进行监管。快手最近公开招聘内容审核编辑3000人,开始对这一块进行补课。

  强监管让技术与内容之争已无悬念,在新的形势下,各大平台只有重视内容建设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建立管理标准,提高底线,传播正能量。人民日报社长杨振武曾发表一篇文章称,“新媒体不是法外之地。如果管不住新媒体,我们的媒体原则在互联网上会被架空,我们就会犯下历史性错误。”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必须会管互联网,重在管导向,使新媒体在导向上与传统媒体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条底线。

  很多互联网平台,依靠算法能够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分析,分发内容带来大量流量,但是算法不能有效监管分发的内容,依赖算法构建的平台只能是“没有态度的”平台。显然,新一轮的互联网轮内容监管风暴正在席卷互联网,底线提高,传播正能量才是大势所趋。

  内容监管加强,互联网平台的管理标准未来可能会与主流媒体趋于一致。减少对标题党、低俗内容的推荐,对生产、转发谣言的用户降权,才是治理低俗、暴力、有害内容、虚假广告的有效措施,纠正算法和机器审核的缺陷,不断强化人工运营和审核,提升推送内容的质量才是这场危机的破解之法。

  B、娱乐产业必须兼顾媒体社会责任属性

  此次严厉的互联网监管潮对于社交平台、游戏等娱乐领域也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其实在去年9月,有关部门就出台了对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陌陌群、支付宝群聊等群组内容的监管,“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对于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谣言诈骗、传销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进行强力打击。

  今年1月,网信办下线了微博热搜、热门话题榜、微博问答功能等板块。

  在游戏领域,前有对吃鸡类型的游戏进行修改与调整,近期又社会影响恶劣的“模拟当官”类游戏,如“官居几品”“全民宫斗”“老爷吉祥”等进行处罚并要求整改。

  通过对这些监管措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低俗内容换流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低俗内容带动流量,通过打擦边球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所有的互联网娱乐服务提供商其自身都具有一定的媒体属性,必须将自己对商业利益的诉求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平衡起来。

  社交与游戏不仅是娱乐消费产品,更是对用户具有教育引导作用的内容作品,必须要关注社交平台与游戏背后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导向,为用户提供美好和健康的游戏体验。

  C、信息流及效果类广告或受到较大影响

  2018年,是互联网广告的大监管与大整顿之年。据报道,今年4月-10月底,工商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以社会影响大、覆盖面广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移动客户端和新媒体账户等互联网媒介为重点。

  具体整治五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问题、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互联网广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身体健康的食品、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含有欺骗误导消费者内容、损害人民群众财产利益的金融投资、收藏品等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违背社会良好风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其他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等。

  目前来看,这一轮监管会对信息流和效果类广告,产生较大影响。以今日头条为例,数据显示,今日头条2017年的广告收入达到了150亿的规模,而2018年,今日头条提出的目标是“冲500亿元,保300亿”。在互联网广告整治大潮下,今日头条的经营压力不言而喻。

  联系到2016年,魏则西事件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后,搜索引擎企业的广告业务,迎来了大整顿,砍掉医药及违规广告后,百度营收受到较大影响,导致整体行业营收规模的增速不及预期,市场迎来长期温和增长的新局面。

  这是一个内容必须由价值观引领的时代

  之前,张一鸣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抛出了几个相当惊世骇俗的观点,例如今日头条不需要设立总编辑岗位,也不需要有价值观,最好的内容管理就是实行不干涉原则。

  这些言论后来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的回复:“信息时代算法盛行下更需要总编辑。”

  我们看到,近年来,除了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大鱼号、百家号等内容分发平台也强势崛起,占据了用户大量的生活时间。

  它们给用户信息分发是基于用户喜好算法的精准推送,十分轻易就能命中用户的G点:你喜欢八卦,它会帮你把明星挖地三尺,八卦得你欲仙欲死;你恨日仇印爱国,它会把你彻底淹没在强国论坛和带鱼的热血言论里;可以说,人性中天然存在猎奇、惰性等特点,又给算法提供了可乘之机。

  悲剧的是,大部分普通人是很难有自觉走出舒适区的觉悟的,不管这些内容分发平台给用户推荐的是多浅薄、多庸俗、多同质化的内容,这恰恰是能够让用户感到愉悦放松的东西。所以大多数掉进坑里的用户,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大概率是爬不出来的!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这种网络内容生态正在改变,国家向低俗信息传播亮红牌。经过一个最难的春节,一直拒绝价值观的张一鸣终究还是决定接纳它。在3月9日举行的“2018字节跳动6周年庆”内部年会上,他表示,现阶段今日头条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更多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自此,今日头条的价值观正式出炉:正直向善、科技创新、创造价值、担当责任和合作共赢。

  媒体是需要价值观的,包括美国媒体在内,任何国家的媒体都不例外。这个价值观就是呈现好的内容,引导和带动整体社会价值观向好的方向发展。当一条明星离婚的信息在网上被热炒至疯狂传播,与此同时奥运健儿奋勇摘金和宇航员登月的消息却无人问津,这反映出来的是整个媒体导向的失序。

  在没有价值观导向的媒体传播行为中,效率越高的传播危害越大。作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媒体组织,该认清并记下这样一个事实:内容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性,媒体企业必须承担起自身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写在最后

  产业成熟了,就不能像一开始野蛮生长的时候那样唯利是图了;企业长大了,也就不应该像个孩子那样逃避问题掩饰问题了。或许,这一轮密集的监管政策,是对于刚刚长大的新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企业们最好的一份“成人礼”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算法也有价值观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4-13

  曾经,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一句“算法没有价值观”,把利用算法推荐、分发内容的互联网平台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今日头条和快手在短短一个月内发生系列剧变,央视点名、广电约谈、产品下架、总裁道歉……引起广泛热议。

  平台运营商到底应不应该为本平台传播的低俗不良内容负责?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工业技术既能为我们生产必需品,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废水废气一样,算法推荐技术既为我们带来了更个性化的互联网产品,也必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对于工厂来说,不安装污废处理设备可以甩掉沉重包袱,成本大减。如果我们认为工业企业这种逐利行为是不对的,那么互联网企业只享受技术红利,却放弃“环保”责任,任由低俗不良内容“污染”网络环境,也是与道德和法律背道而驰的。

  油门可以猛,刹车也要灵。正如广电总局下达的整改要求最后一条所说,“网站节目的上传总量和上线播出总量应立即调减至与网站审核管理力量相匹配的规模”。整改绝非打压,有多大脚穿多大鞋,权利与义务的匹配才最重要。

  算法到底有没有价值观呢?当然有。算法的背后是人,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观。

  许多人喜欢以菜刀为例子,证明技术是中立的,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使用技术的人。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用菜刀打仗,不用砍刀做饭呢?我们的祖先从一片锋利的石头开始,根据人的正当需求,不断细分各种用途,制造出千百种制式的刀具,这才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初心。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有倾向性、有价值观的。

  如果一把以做饭为目的的刀具,在实践中被大量地拿去作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反思并调整技术方案,而非躲在“技术中立论”的背后假装看不见。

  如今,无论是快手还是今日头条,都宣布要扩招员工,完善“人机结合”审核模式,同时也与高校科企联手,对算法本身进行优化。这是正确的选择,应该尽早落地。技术红利与公序良俗没有必然冲突。新事物在跨越野蛮生长阶段后,必须逐步走上正轨。

  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助力智能化转型

  微信公号“传媒评论”/2018-04-09

  一、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以人工智能驱动内容生产

  作为中国最大的财经媒体公司,第一财经在2015年7月创立了自己的媒体实验室,打出的口号是“探索智能化的财经内容生产方式”。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拥有一批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和资深财经编辑。将人工智能与编辑部智慧结合,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的特点,从专业化与原创出发,旨在生产相关性更强、实时性更好、覆盖面更大的财经资讯与内容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权威、准确、及时的资讯与数据。

  此前阿里巴巴刚以12亿元入股第一财经,推动媒体向大数据时代跨越,双方在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均有合作。出身阿里的数据科学家汤开智主持媒体实验室工作,这种安排也显示了技术将是主导实验室创新的主要力量。媒体实验室建立初衷,就是要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改造编辑部,处理大量即时性的财经信息。

  和众多传统媒体一样,第一财经的转型之路并不轻松。第一财经CEO周健工曾表示,新内容和新商业模式的建立是判断媒体转型成功的关键。以产品驱动全媒体转型,在新生态下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他的主导思路。专业媒体具有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领先技术,两者结合诞生的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着力探索用人工智能驱动内容生产,寻找媒体转型的一个新方向。

  二、媒体实验室成立以来“佳作”频出

  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成立后,在人工智能技术和财经新闻智能化应用需求方面展开了许多研究。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以下几款产品:

  2016年1月,投资咨询服务类APP产品“有看投”上线,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实用精准的投资咨询。它把第一财经电视上的粉丝、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散户观众,导流到移动端,推出付费型的投资者教育产品,目前看来收入不错。

  2016年5月,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联合阿里巴巴推出智能写稿系统“DT稿王”,在数据时代(Data Times简称DT)帮助财经记者迅速写稿,主要对股市行情与相关意见领袖发表的内容进行编辑发布。

  同年12月,DT稿王2.0版本进入研发测试。它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由机器完成实时监控信息源、抽取信息等工作,以模板和知识库的方式对信息做出判断,输出相应内容,从而完成新闻写作。

  2017年4月,财经视频及资讯集成应用“正在”上线。应用入口位于第一财经APP首页醒目位置,完全打通移动、电视、PC以及未来任何可能的联网设备。它集成了实时视频、即时资讯、优质评论和社群交流,24小时全天候滚动图文资讯和可视化播报。

  三、以“DT稿王”为核心的智能写稿系统为新闻赋能

  1.更快更准,智能机器人重塑新闻生产流程

  机器人写稿遵循的一般步骤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构规划--文本生成。它所用到的技术有: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自动摘要技术、文本复述技术等。新闻文本所具有的典型结构,为机器人写稿提供了便利。国内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媒体相继推出一批写稿机器人,如百度“度秘解说”、今日头条“Xiaomingbot”、新华社“快笔小新”、钱江晚报“小冰”、南方都市报“小南”等。其写作形式主要为财经、娱乐、体育方面的快讯、短讯。与人类记者相较,写作机器人速度快、产量高,而且学习能力强,能够不断迭代进化。

  DT稿王是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为提升媒体效率而推出的智能写稿系统,目前能够生产三种类型的内容产品:定制化资讯流,资讯流订阅,以及范式文稿生成。机器人写稿在第一财经的电视和新媒体上已有多个应用场景,显著提升了内容的采集、制作、分发流程。

  首先,从信息源监控、数据采集到数据解析,写稿系统可以一气呵成把数据转换成文本,而不需要人工干预。尤其在数据高并发的时候,这种在获得数据的短时间内就几乎同步完成内容生产的过程,充分保证了资讯的时效性。比如一财网的实时新闻发布平台“7×24频道”,通过海量信息源的配置抓取,实时监控主要财经媒体,并以瀑布流形式呈现新闻。高峰时期,“7×24频道”每日用稿数达30条,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信息来源单一、需要耗费较大人力资源的短板。

  此外,DT稿王每天以秒级频率采集证监会、发改委、央行、外汇局等网站的信息,对其中上百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目前已经可以产生近千种格式的智能稿件。针对股票市场的上千家上市公司,DT稿王能够即时生成公告总结和行情异动等资讯,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比如在1月22日的实时资讯中,用户能看到宏观类政策信息,如保监会的《2018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各上市公司的最新公告,如《乐视网发布澄清公告》;以及沪深、香港股市的个股行情资讯。值得注意的是,每条资讯间隔时间最短只有1秒,这种惊人的速度和效率在以往依赖人工搜索编辑信息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无疑是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正如其英文名称news-feed所显示的,智能写作机器人能够不知疲倦、源源不断地生产、传送资讯,为特定用户提供丰盛的新闻资讯流大餐。而对于那些需要进行重复写作的创作者,DT稿王提供范式文稿生成功能,可以灵活地抓住内在的写作逻辑,并根据写作逻辑和所需数据,快速、自动地产生复杂内容,包括分析报告、企业年报、政务文件等,从而将创作者从重复性写作中解放出来。这种曾经令人头疼不已的中长篇文稿,在写作机器人面前已经是“不足道矣”。

  2.辅助写作,人与机器密切协同

  针对写作者面临的选题困难、思路阻塞、素材宽泛等问题,一财媒体实验室推出的数据产品--DT稿王辅助写作,通过多个数据源监控和灵活的信息源定义,辅以可视化的词云、网络热度的二十四小时预测等功能,为作者提供写作灵感,在海量信息中找到合适的题材。

  选题确定后,如何找到报道突破口,发掘出丰富的内涵和新意,是决定一篇新闻稿品质的关键。信息爆炸的时代,短平快的消息已不稀罕,具有原创性的深度报道才能真正留住读者的心。

  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推出的素材管理功能,提供了自定义管理模式,用户可通过标签来管理灵感片段。用户自行管理和平台对公共素材库的自动管理相结合,相当于有了一座丰富的写作素材图书馆。

  比如记者要写一个有关石墨烯的稿子,这种专业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比较陌生。DT稿王2.0版相当于一个写作助手,在主页搜索关键词石墨烯,跳出许多相关文章。选择感兴趣的一篇后自动进入编辑页面,右侧的智能推荐会根据文章主题匹配一些内容与素材,包括最新进展、权威发布、应用前景等,再加上一键生成关键词、文章分类等功能,有效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文本生产的速度和质量。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彭兰教授曾说过:“我们正在进入智媒时代。”智媒时代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机共生,人和机器相互协作,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DT稿王通过“编辑+算法+用户”的有机结合,使作者特别是财经记者的写作变得更高效、更有趣,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媒体行业的生产方式。

  3.数据为王,为机构提供个性化技术服务

  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每天面临着海量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摘编。相较于人类,机器在数据处理、分析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第一财经媒体实验室将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定制开发多种大数据智能系统。电视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很多不习惯在移动端浏览新媒体,第一财经电视推出的“走马灯”,以文字滚动的形式在电视(包括直播、录播节目)下边沿呈现财经资讯。这是DT稿王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根据电视走马灯的特点,开发出相应算法,迅速生成精简易读的“一句话新闻”,为用户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

  媒体实验室还能通过分类算法,自动分类信息并贴上标签。通过聚类算法,把语义上相似的文本归为一类,整理海量资讯,并按话题进行统计分析。例如《猪肉涨幅回落带动6月CPI增速放缓至1.9%》这篇宏观新闻稿,包括基本数据、统计师解读及经济学家评论几部分。它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DT稿王收集多位专家对CPI、PPI的研究,分类整理并存入数据库。统计局发布当月数据后,第一时间运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并解析数据。再根据解读准确性、信息匹配度等标准,选出若干合适的专家观点作为深入解读,加入到生成的新闻稿中,一篇完整的数据解读稿由此出炉。完成整个过程仅需1分钟!

  此外,媒体实验室的自然语言生成系统,能够进行数据挖掘和规则学习,由此生产出以自然语言表示的可理解的文本。例如第一财经打造的英文财经媒体--一财全球,它所发布的市场行情稿件采用数据驱动写作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扩展成各种语言。采用事先定制好的语言规则,结合实时市场数据生成稿件,省去了中英文或是其它语言之间的翻译过程。据统计,一财全球每天使用DT稿王生产的稿件达数百条。推特号发布当天,访问量从几百提升到一万六千多,影响力明显提升。

  机构改革后,广电行业出现了哪些新动向

  微信公号“TV派”/2018-04-11

  在刚刚过去的近百天中,中国广电业经历了机构改革,电视台侧,以广告和电视剧为两个切入点看去,喜忧参半;广电网络侧,亦在阵痛中满怀期待。本文对中国广电业在刚刚过去的近百天中展现出的势与事进行全面回顾。

  机构改革

  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基本脉络是:

  撤销三大台建制,整合重组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归口中央宣传部领导;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原出版和电影管理职能划归中宣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集原中央三大台之力,其核心使命为“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具体做法上包括统筹组织出精品,引导热点,加强监督等。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职责体现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行业政策,并统筹事业产业发展和做好监管,其中特别明确,要“审查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和质量”。

  在人事任命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均为中宣部副部长。

  从机构改革的方案到与此有关的任命,均体现了“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的思路。两大机构在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宣传”职能将更加强化。

  电视台

  电视台侧,以广告和电视剧为两个切入点看去,喜忧参半。

  总局财务司的数据显示:

  2017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稳中趋降,总收入1518.75亿元,同比下降1.84%,这是近年来广播电视广告收入首次负增长。

  广告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全局的统计数据。更微观地看,则是广播电视广告结构的变化--传统广告萎缩,而与媒体融合有关的广告份额上涨。

  央媒和一线卫视与众多地方和二三线卫视,形成两极,马太效应明显。

  可喜的是,各台正积极创新“广告+”的运营模式,整合广告与电商等资源,延伸平台(节目)的价值链,加强综合效益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

  再看2017年的电视剧市场。据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院和CC-Smart新传智库联合编写的《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2017年播出新剧425部,台网联动剧占比48%,网络独播剧占比52%,网络独播剧部数首次超过台网联动剧集。年度播放量100亿以上的13部剧集中,只有一部为网络独播剧,其他12部为台网联播剧。

  从数据看,台网联动剧已占据新播出剧集接近一半的份额,预期会持续提升比例;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等头部视频平台的电视剧播出实现了“先网后台”。

  此外,网络独播剧的部数虽然首次超过台网联动剧,但在播放量超过百亿的13部剧集中只占1部,简而言之精品化程度不足。但可以推测,随着互联网企业的持续大手笔投入和深耕,网络独播剧集的精品化进程也会提速。

  湖南台不仅仅在广告收入和节目收视方面一枝独秀,在产业化和资本运作方面也在行业内领跑。4月初,湖南广电控制的上市公司快乐购发布若干公告,展示了拟收购的5家芒果系公司的财务数据。

  其中显示,芒果TV在2017年营业收入33.85亿元,最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净利润4.89亿元。芒果TV成为我国在线视频领域实现盈利的首家企业。

  广电网络

  广电网络侧,亦在阵痛中满怀期待。

  中国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广电”)和格兰研究发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其中显示,

  有线数字缴费用户正规模流失,2017年内全行业宽带用户虽同比增长33.13%,由于宽带市场竞争惨烈,三大电信运营商之外还有近百家民营宽带服务商,再加之宽带提速降费政策的推进,宽带利润对有线运营商整体利润贡献不足。

  在有线用户减少和宽带用户提升这两点上,我国当前的现状与美国最大的有线运营商Comcast是一样的。

  有分析师预测,Comcast年内将流失40万付费电视订户。Comcast有线业务CEO Dave Watson表示,正在向宽带业务迁移,“宽带逐渐成为核心业务”。

  就用户流失这个命题,黑龙江广电总经理马昕在CCBN2018的发言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有线电视应在用户分流50%之前,尽快实现基本收视费为零,同时建立新的核心收入”。

  他认为,视频服务只能作为流量入口业务,不能再作为核心业务收入,开放平台资源,引入合作,实现多业务收入分账;从电视广告、付费电视等传统商业模式,进军媒体电商模式。

  对广电网络而言,在严峻的现状中也有亮色,比如集客业务和智能终端业务。若干广电网络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和精准扶贫的工程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取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日前国家行政学院郭全中教授发表文章,对传统媒体发展“to G”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也对to G商业模式的拓展做了探讨。这篇文章值得也值得有线网络从业者参考。

  作为一盘大棋,中国广电网络已获得国广东方(CIBN互联网电视的运营公司)35%的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按照规划,中国广电网络公司要在2018年争取控股10家左右的省网公司,基本完成非上市省网公司整合。

  相信2018年的后3个季度,广电业有关的大新闻会不断涌现,比如,中国广电如何在全国已整合的有线网络范围内,把国广东方所运营的CIBN互联网电视的现有资源有效结合发展,再比如10家省网公司的整合路径是否顺利,以及广电在超高清产业化的浪潮中将如何确立自己的发展路径等等。

  正所谓“天助自助者”。当前趋势之下,广电业可以做的事很多,关键在于抉择。需要警醒的是,战略上、战术上都不可懈怠。

  未来中国传媒业监管政策的十大走向

  微信公号“媒通社”/2018-03-31

  2018年的春天,是决定中国未来20年向何处去的一个春天。伴随着两会的结束,很多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逐渐清晰。同时,部委之间职能的调整也紧锣密鼓地落实了。

  本文重点探讨中国传媒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问题,但是关于未来的讨论总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这里没敢用“预判”和“预言”这样的词汇,文章观点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预感”,请大家根据自身的经验做出理性参考。

  1、“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将进一步强化

  “党管媒体”一直是我国传媒业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尽管这一原则在特定历史阶段表现得会有强弱,但始终没有动摇。很多人会认为党管的只是事业单位属性的传统媒体,但是更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党也要管新媒体,而且要管好新媒体。无论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无论国有属性还是民营属性。

  2、BATJ们在媒体领域的态度必须旗帜鲜明

  BATJ们总是刻意回避自身的媒体属性,而是以互联网企业自居,不管是做搜索、还是做电商,不关是做社交、还是做分发,都自称是在做技术,但是仔细分析,哪个不是靠做内容黏着的用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不久前先后会见了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相信不只是喝喝茶聊聊天那么简单。

  3、媒体始终要服务于深化改革的整体大局

  对于监管层而言,媒体是不是产业这个问题不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工具,一个必须管好用好的工具。在这个层面上考虑的话,无论是电视剧、电影、游戏、广告还是其它媒体内容,它与新闻联播作为一个宣传工具的定位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当前这个阶段,媒体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服务改革,推动改革。

  4、内容领域要刮起一股“整风运动”了

  泛娱乐化是媒体内容近几年的主要倾向,然而,这也导致整个媒体领域拜金、浮夸、焦躁、肤浅等风气盛行,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得不到关注,明星、八卦、猎奇、炫富、暴力等内容却长期占据大众的注意力,造成了非常负面的社会影响,甚至严重误导了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在这一轮的整风风暴中,媒体本身的三观问题将会受到非常高的重视。

  5、自媒体生态迎来巨大挑战和无限机遇

  广电总局发布的紧急文件要求不得对影视作品再次剪辑创作,这只是一个开始。自媒体生态的凛冬将至,尤其是未来几年,一定会面临重重监管政策的不断加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净化当前已经是重度雾霾的网络环境,那些靠着复制粘贴、拼凑剪辑生产出来以博取眼球吸引粉丝的自媒体人可以洗洗睡了。这恰恰给那些脚踏实地做好内容的自媒体人带来了新的红利,但也不希望出现“一刀切”的局面。

  6、原创能力永远是内容为王时代竞争优势

  微信公众号也好,今日头条号也罢,都用重金砸向内容创作者,希望能够在内容原创方面赢得市场。好的作品才是任何一家媒体机构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影视公司,无论是短视频,还是视频网站,只有原创的作品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版权、可深度开发的IP以及可持续的现金流。

  7、明星高片酬问题会在近几年内得到遏制

  实干兴邦,实业兴国,中国经济要在未来二十年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必须要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对房地产业的整顿、对工商业的整顿、对金融业的整顿都已经相继展开了,未来几年一定是对娱乐业最为人诟病的明星问题的整顿,部分明星恐将会被作为典型案例对待,明星片酬可能会出现停止上涨甚至大幅跳水现象。这也给未来几年影视剧投资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

  8、电影与电视剧的舆论导向功能将被强化

  在过去,电影内容的审核比电视剧相对宽松,因为监管层面并未将电影看作是绝对的大众传播媒体,但是随着二三四线城市电影市场的火爆,以及近年来诸如《战狼》《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作品取得的成功,监管层逐渐意识到电影在娱乐价值之外的宣传价值。当然,这并不影响中国电影票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职能划归中宣部后,电影的政治意义将会变得日益重要。

  9、后真相时代的媒体用户要为自己言论负责

  谣言盛行、口水泛滥、价值误导、真相破碎,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发表自身的各种情绪化言论,这些言论并经过社会化网络的传播而不断发酵和放大,有的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劣币驱逐良币,良币就会雪藏,这也是为什么碎片化内容满天飞、用户却不知道事实在何处的重要原因。用户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既有经济责任又有社会责任,既有民事责任又有刑事责任,这是监管的必然选择。

  10、深化改革:市场的归市场,事业的归事业

  媒体服务于改革大局,媒体自身也要被改革。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过去几十年都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既得利益,媒体领域未来的改革方向就是,冲破这些束缚,打破传统媒体官商两面的特征,让那些能够市场化的部分走出体制内,走市场化、产业化、资本化的路径。同时,把那些涉及到公众基本利益的部分重新强化它的事业属性和公共属性,纳入体制内财政拨款的范畴。在这方面,不分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该放就放,该抓就抓。

  当然,媒体产品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无论怎样市场化和产业化,它都会涉及到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媒体生态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壮大,其自身所存在的各类严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未来二十年,行政力量的干预一定会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明显。只是,党管媒体也好,行政干预也罢,重要的还是要升华到制度层面,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

  (本期责任编辑:蔡笑元  姜玲)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