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业界资讯 > 正文

每周业界资讯集萃2023年7月19日第809期

2023-07-25 08:51:34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摘要:目录丨contents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  中央网信办:加强自媒体管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目录丨contents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

  中央网信办:加强“自媒体”管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布

  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展现媒体“智能化”新趋势

  2023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即将在京举办

  深圳报业集团要?“再造一个报业集团”

  储学军任新华网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利东卸任今日头条法定代表人,涂晴接任

  上海报业集团副总经理程峰被查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启动试运行

  《2022-2023 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发布

  微信上线公众号文章“朗读”功能

  微博、豆瓣已改“帐号”为“账号”

  三六零上半年预亏2.3亿元

  快手搜索正内测短视频直播行业首个智能问答产品

  微博发布《2023年上半年微博热搜趋势报告》

  普华永道预计中国媒体娱乐业未来五年年增长率6.1%

  Meta将Instagram和Facebook付费认证服务扩展到亚洲市场

  纽约时报将关闭体育部门

  世界上第一场由机器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举行

  主流媒体曝“家底儿”!

  融合十年,用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媒体平台?

  挺进融合深水区,塑造党媒舆论传播新格局

  腾讯新闻盈利了!它做对了什么?

  八问:“新闻+”,如何加

  CTR赵黎黎:2023年广告市场营销趋势

  纷纷成立的国际传播中心,什么来头?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

  中国记者网/2023-07-14

  国新出发函〔2023〕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务费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税〔2023〕23号)规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组织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工作承担单位收取考务费;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工作承担单位向报考人员收取考试费。按照上述文件要求和《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经协商确定,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委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实施,各地考试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负责,各地考试费征收单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请做好相应工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改革全国性职业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1217号)规定,我们核定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务费收费标准为:《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采编实务》2个科目均为19元/科。请遵照执行。

  本次核定的收费标准有效期至少为2年,自2023年报名收费起执行,我们将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情况适时调整收费标准。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3年7月5日


  中央网信办:加强“自媒体”管理

  光明网/2023-07-10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加强“自媒体”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

  据中央网信办官网10日消息,通知中提出13项工作要求: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规范账号运营行为、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限制违规行为获利、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加大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严格违规行为处置、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
 

  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网信网/2023-07-13

  近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办法》提出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明确了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总体要求。提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了训练数据处理活动和数据标注等要求。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规范,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未成年人用户过度依赖或者沉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发现违法内容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等。此外,还规定了安全评估、算法备案、投诉举报等制度,明确了法律责任。
 

  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展现媒体“智能化”新趋势

  中国青年网/2023-07-13

  7月1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上,“智能化”成为与会人士热议的媒体融合新趋势。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应用、“媒体+”新场景等内容,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作为大会主题活动之一的新媒体技术展上,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流媒体、科技企业以及视频文创园区等参展机构带来了“数字人”“媒体+大模型”等一项项融合新技术。

  据了解,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此次大会以“融合十年 笃行致远”为主题,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6场分论坛和4场主题活动。
 

  2023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即将在京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7-13
  2023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CIAC2023)将于2023年8月3日(星期四)至6日(星期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定位于全球视听标志展会、全国视听产业综合盛会、首都北京品牌节展,贯通视听内容、技术、产业、安全,涵盖视听产业链,集展览展示、峰会论坛、投资交易、权威发布、场景体验于一体,突出专业化、国际化、引领性、创新性。
 

  深圳报业集团要“再造一个报业集团”

  深圳新闻网/2023-07-11

  7月10日下午,深圳报业集团召开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年中推进大会,再次吹响了加快向“再造一个报业集团”目标奋进的号角。

  2023年是深圳报业集团的改革年。开年以来,集团上下紧紧围绕“再造一个报业集团”的目标任务,以“三秒”作风、奔跑姿态、倍速机制,力推“改革改革再改革”落地见效。与2月8日举行的集团全员改革大会一脉相承,此次大会旨在以更大的力度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据介绍,集团上半年工作呈现诸多亮点。全网阅读量过亿级爆款产品9件、千万级86件,一号工作室、AIGC联合实验室等项目稳步推进,破解五大诉讼难题取得显著突破,经营资源“三合一”落地,集团总部率先实施机构改革。会上分享了12个案例,以具体而鲜活的故事展示了改革的艰辛和奋进的勇气。
 

  储学军任新华网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观新闻/2023-07-15

  日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任命储学军先生为新华网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也担任公司党委书记。

  据报道,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7月14日发布了《关于选举董事长及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公告》,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选举公司董事长及变更法定代表人的议案》,同意选举储学军先生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并担任公司第四届董事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召集人及委员、董事会编辑政策委员会召集人及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储学军任期与公司第四届董事会任期相同,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

  储学军,汉族,196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自198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新华社四川分社工作,历任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采编室副主任、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新华社四川分社副社长等职。此后,储学军在新华社云南分社、新疆分社和新闻信息中心分别担任领导职务。
 

  张利东卸任今日头条法定代表人,涂晴接任

  微信公众号“鲸平台”/2023-07-14

  天眼查App显示,7月12日,今日头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张利东卸任法定代表人,由涂晴接任,目前,张利东仍为该公司执行董事、经理。张利东,男,1979年出生,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毕业。2013年,张利东加入字节跳动,担任字节跳动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商业化相关业务。现任字节跳动有限公司、今日头条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
 

  上海报业集团副总经理程峰被查

  微信公众号“传媒见闻”/2023-07-14

  7月13日,据上海市纪委监委消息,上海报业集团副总经理程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悉,程峰上周五(7月7日)刚出席了《东方早报》(澎湃新闻前身)创刊20周年纪念活动。

  除了此次通报中的上海报业集团副总经理的身份外,程峰还在2018年接任澎湃新闻董事长。天眼查显示,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为澎湃新闻运营主体,截至目前,程峰仍担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启动试运行

  人民网/2023-07-14

  7月13日,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Main Media Centre,简称“MMC”)开始试运行,开门迎接全球各地媒体记者,这是成都大运会场馆运行的重要标志性节点之一。

  大运会期间,MMC将是媒体记者们的“大本营”、新闻信息的“总枢纽”,为媒体记者提供赛事报道所需的办公、语言、交通、餐饮、技术、商业配套等各类设施与服务。大量新闻报道将从这里传向世界,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成都大运会。
 

  《2022-2023 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发布:拼经济,先拼算力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3-07-15

  7月12日报道,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编制的《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发布。《报告》着重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印度等15个国家,互联网、制造和金融等13个行业及新兴技术三个维度分析计算力的需求变化和未来趋势。

  数据显示,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预计样本国家整体比重将从2022年的50.2%增长到2026年的54.0%。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6‰和1.7‰。

  《报告》显示,以AIGC(生成式AI)为首的应用表现强劲,推动智能计算快速、持续增长。IDC预测,全球AI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95.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6.6亿美元,其中,生成式AI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8.2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09.9亿美元,在整体AI计算市场的占比将从4.2%增长到31.7%,成为驱动互联网、制造、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当下与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微信上线公众号文章“朗读”功能

  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07-14

  近日,微信发布了iOS版8.0.39更新,增加了一些实用功能,并对转账界面进行了调整。经实测,在8.0.39版本中,微信为公众号增加了“朗读”功能,不想费眼看长篇文章选择朗读即可。点开公众号文章,点击右上角“...”选择朗读就能进入播放界面,支持后退15秒、快进30秒、0.75至2.0的倍速播放、收藏、转发等功能。
 

  微博、豆瓣已改“帐号”为“账号”

  微信公众号“鲸平台”/2023-07-14

  近日,话题#豆瓣把帐号改为账号#引发关注。查询发现,微博、豆瓣平台的登录页面和相关表述中已把“帐号”改为“账号”。此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曾表示,“帐号”属于不规范用法,已拟函请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指导相关平台进行纠正。
 

  三六零上半年预亏2.3亿元:同比减亏42%,二季度营收增13%

  澎湃新闻/2023-07-13

  7月13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360.SH,下称“三六零”)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45.7亿元,同比减少约5.19%,略有下降。相较于2022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同比降幅14.16%,2023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下降幅度收窄。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6.04亿元,同比增长13.32%。

  净利润方面,三六零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2.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2.5亿元。主要因部分合联营企业亏损较大所致。在剔除投资损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后,公司主营业务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三六零表示,在整体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的情况下,2023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亏42.21%;第二季度亏损约0.44亿元,同比大幅减亏92.9%。
 

  快手搜索正在内测短视频直播行业首个智能问答产品

  智通财经网/2023-07-08

  7月8日,借助大语言模型的技术能力,快手正在内测智能问答产品,在搜索场景中为用户带来智能问答和文本创作等新功能。进入快手搜索输入问题,就有机会获得来自智能问答产品提供的信息和答案。该功能在原有搜索结果基础上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信息补充。据悉,这是短视频直播行业首个基于大语言模型落地的应用产品,也是快手在推动AI技术普惠层面的有力探索。
 

  微博发布《2023年上半年微博热搜趋势报告》

  北晚在线/2023-07-14

  7月13日,微博发布《2023年上半年微博热搜趋势报告》,涵盖社会、文娱及手机、汽车、游戏、体育、动漫等垂直领域热点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热搜“爆”词出现167次,用户对社会热点、娱乐热点、垂直热点的关注度相对均衡,高考、两会、旅美大熊猫丫丫等社会大事件引发用户长期和多角度关注,上榜热搜超百次。

  报告显示,热搜中的社会时事热点有96%来源于媒体报道,77%有央媒报道,89%有省级媒体报道,94%有城市媒体报道。自4月上线以来,共计2528个“暖新闻”话题登上热搜榜,阅读总量787亿。

  手机行业中,苹果、华为、小米分列上半年十大热搜品牌前三位,而汽车行业十大热搜品牌前三位则由特斯拉、宝马、蔚来包揽。

  上半年,微博热搜玩法升级,除话题外,还推出了优质博文上热搜的新通路。4月以来共有1265个博主创作的优质内容登上热搜。
 

  普华永道预计中国媒体娱乐业未来五年年增长率6.1%

  微信公众号“视听广电”/2023-07-15

  7月13日,普华永道发布《2023至2027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报告称,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至2027年收入将达约4799亿美元,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1%,高于全球的3.5%。
 

  Meta将Instagram和Facebook付费认证服务扩展到亚洲市场

  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07-14

  据报道,Meta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从本周开始,“Meta认证”(Meta Verified)服务将在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亚太地区的其他市场推出。据了解,Meta旗下Instagram和Facebook平台用户每月只需支付11.99美元(网络版)或14.99美元(iOS版),就可以提交他们的身份认证,并获得一个蓝色的认证徽章。
 

  纽约时报将关闭体育部门,依靠去年收购的Athletic提供每日体育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2023-07-11

  《华尔街日报》7月11日消息,纽约时报公司宣布将解散其体育部门,并依靠Athletic为其提供每日体育报道,这是该公司进一步整合去年以5.5亿美元收购的这家体育刊物的努力之一。执行编辑Joseph Kahn和副主编Monica Drake在周一发给员工的内部通知中说,体育部门的现任员工将获得《纽约时报》新闻编辑部的其他职位。
 

  世界上第一场由机器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2023-07-12

  7月7日,世界上首场由机器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发布会上,机器人表示,它们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也不会反抗人类。当天的发布会共有9个人形机器人出席,它们回答了人类记者一系列问题,不仅语句通顺,还带有生动的表情。
 

  主流媒体曝“家底儿”!谁影响力越来越大?谁粉丝最多?

  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2023-07-12

  导 读

  近期,2022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陆续发布。今年,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县级融媒体中心超500家媒体发布报告。

  500家媒体社会责任报告中,透露出哪些信息和亮点?传媒茶话会查阅18家中央重点新闻单位、省级媒体、行业媒体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作出梳理。

  十大亮点:

  1.人民日报两微一端一抖总用户超6.3亿、全年发行量352万份

  人民日报客户端用户自主下载量突破2.8亿,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数突破1.5亿,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用户订阅量超4800万,人民日报抖音账号粉丝数突破1.6亿。全年发行量352万份以上。相比2021年,2022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涨粉700万,抖音涨粉2000万。

  2.新华社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超8.6亿,2022年涨粉1.8亿

  新华社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超过8.6亿,新华网各终端日均访问人数接近1亿,新华社客户端下载量4.4亿。新华社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1年新华社对内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超过4.4亿,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达2.4亿。2022年,新华社社交媒体账号总涨粉1.8亿。

  3.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总用户增长近1亿,持证采编人员6700多人

  央视频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4.91亿次,累计激活用户数1.85亿人,用户规模和活跃用户量均位居央媒新媒体平台首位;央视新闻客户端总下载量突破1.91亿次,社交平台用户数超7.38亿,同比增长近1亿人;云听客户端用户量接近2亿人,规模增频行业第一;2022年完成6629名新闻采编人员记者证年度核验,申领新证89件,办理108名离职或返休人员记者证注销。

  4.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全年产出658个10万+,191个100万+阅读量作品

  2022年,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全年产出658个10万+,191个100万+;光明日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近亿,官方抖音号粉丝量超过3040万;共刊登公益广告119个整版,版面价值共计3737万元。

  5.中国日报报纸发行量约70万份,全媒体用户总数超过4.4亿,脸谱(Facebook)账号粉丝超1亿,稳居全球媒体主账号粉丝第二位。

  6.青蜂侠(中国青年报旗下视频品牌)全网用户超2000万,位居中央媒体新闻短视频头部位置。

  中国青年报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注册机构账号200多个,全媒体用户突破1.8亿。“青蜂侠”继续在中央媒体新闻短视频保持头部位置,用户2000万+。

  7.新华报业集团全年利润突破6.91亿元;新华日报发行量超53万份;设立规模为5000万元的新媒体发展壮大专项资金。

  8.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用户突破1500万,稳居全国省报微信公众号首位。

  9.齐鲁晚报·果然视频抖音号2022年全年涨粉1200万。抖音数据显示,齐鲁晚报·果然视频的抖音流量已经占到全省媒体流量的30%。

  10.四川观察全网粉丝规模超1亿,其中抖音账号粉丝超4700万,连续3年稳居省级媒体第一,全年短视频播放量、互动量均居省级台短视频账号之首。
 

  融合十年,用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媒体平台?

  微信公众号“传媒瞭望”/2023-07-10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媒体融合究竟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亮点?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哪些问题需要突破?面对智能化时代,媒体融合如何进一步推进深水区?7月5日上午,2023年传媒年会分论坛之报业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围绕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讯平台、用户读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官方媒体、传统媒体到底该怎么融合等具体话题,发言嘉宾在主题发言与圆桌讨论环节给出了各自的探索与答案。

  内容有情也要有骨

  今年高考期间,《新华每日电讯》在抖音账号上发布了一条视频消息《张桂梅在考点候考区陪考 她的午饭是一碗拌面》,感动了无数网友,点赞近300万,单条播放达1.2亿。

  《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解国记认为,这种带细节、带感情、带体温、有纵深感的短视频,能够很快引起网友共情,其爆火的原因是内容有情,内容有骨。

  从2020年4月开始,《新华每日电讯》进军短视频赛道,其抖音账号涨粉到4200多万。而且,《新华每日电讯》 的商业价值、品牌价值凸显,仅2022年一年新媒体营收就达4000万元,同比增长80%。对此,解国记表示,《新华每日电讯》并不像有的媒体是以迎合去融合,而是以引领去融合。他借用书法中的“情性”“骨力”来阐释主流媒体在当下媒体融合中应有的态度。“‘情’指感情、情感,‘性’指感性、人性,‘骨力’指刚健雄劲的风格。主流媒体要以情性融合,风骨引领。”解国记说,无论何种形式的媒介,最终支撑自己形成主流媒体风骨的仍然是内容,仍然需要内容引领。

  “无数媒体的实践启示我们,获得大流量的前提是产品要做到高质量,以有意思的方式生产有意义的内容,传播有热度的信息,让网民易接受、能理解、有共鸣、愿传播,报业才能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正向效应才能发挥到最大。”中国报业协会办公室主任高波在发言中表示,主流媒体坚持以内容为根本,才能实现报业媒体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辽宁日报社重点推出了大型全媒体主题策划《国宝在辽宁》,以辽宁省珍藏的 30 件国家级、国宝级文物为主线,通过专业化制作及国际化传播,充分展现辽沈大地灿烂的历史文化。该策划通过全媒体呈现、立体式传播、矩阵式推送,引发强烈的反响,目前全网播放量已近2亿次。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总编辑田学礼介绍说,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辽宁日报社视频制作团队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将实景拍摄与特效制作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微距摄影、延时摄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展现文物的细节,系列短视频大量应用原创手绘、动画特效,复原历史场景,使尘封已久的国宝变得可观、可感、可知。

  全媒体传播迭代进化

  “以技术驱动为发力点、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点、以视频转型为突破点,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从一张纸蜕变为涵盖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的现代党媒集团。”河南日报社社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刘雅鸣谈到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思路。

  据刘雅鸣介绍,集团不断夯实媒体融合技术底座,自主研发迭代进化了大河云融媒,打造报社数智化治理平台;举全集团之力正在建设智媒平台——顶端新闻,推动顶端新闻从媒体向平台跃迁;旗下的大河财立方坚持财媒+金融、财媒+智库、财媒+数据,以专业之力深耕财经行业;抢抓视频风口,不断完善媒体融合的内容布局,创造了影像管家服务的模式,同时深耕原创影像,从短视频到大电影纪录片,不断拓宽视频生产的领域。

  在主流媒体中,还有一支庞大的队伍,就是扎根于各行业的行业媒体。他们面对新时代课题,筑牢行业宣传主阵地,全面挺进融合发展主战场,走出了合力发展“大棋局”。

  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介绍,每家行业媒体都在融媒体建设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举例道,《经济参考报》2022年4月刊发的“三探电信网络诈骗”全景式融合报道聚焦民生热点问题,深度调研黑灰产业链条,“定制山寨APP诈骗仅需2分钟”微博话题在当日阅读量突破3400万。中国石油报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设“11233567”新媒体矩阵,构建“1+N+80”媒体深度融合模式,打造“策采编发评营”全媒体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平台,所属网站、平台覆盖人群接近6000万,全平台年阅读量超5亿人次,日均阅读量超200万人次。人民公安报社旗下拥有中国警察网、新警事儿、全警视觉等47个新媒体账号,5300余万粉丝。《人民铁道》报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创新展示方式,给用户营造沉浸式的体验,其微信公众号有多个融媒体产品全网传播量破亿。

  张超文认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方集思广益、共同努力。

  融合是手段,转型是目的

  从2021年1月1日开始,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合并同类项”,将重合的采编部门合二为一,重构采编流程、优化组织结构、调整考评办法。

  在湖南日报社社务委员、副总编辑颜斌看来,“转型比融合更为迫切。”颜斌认为,对于各级媒体来说,要融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大格局,“转”比“融”更为迫切,更准确地说“融”是手段,“转”才是目的。

  颜斌给出了自己思考的4个方面。第一是转观念。颜斌说:“转观念看似很虚,实则叠加着一个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比如如何生产有传播力的精品、客户端如何促活流量、流量如何变现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转变观念,找到答案。观念不转变,一切都是空谈。”第二是转平台。什么是新媒体平台?颜斌的体会是,不仅仅是一个资讯平台,还应该包括服务、数据等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才可能使媒体与用户产生有效的连接。第三是转手法。新媒体平台无论是用户还是调性,都与传统报纸是两个“物种”。因此,题材、表现形式、表现方式、生产手段等,都要适应新媒体平台用户的阅读需求。第四是转机制。“新媒体平台做得好不好,关键靠人。”颜斌表示,职位、薪酬、荣誉等要向新媒体平台的人才倾斜。

  站在媒体融合新十年的起点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提出要打造自主可控的平台型智媒。对此,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顶端新闻董事长关国锋表示,顶端新闻客户端要通过“自己搭台、别人唱戏”的方式,不断集散优质内容、用户、服务等资源,并通过先进的算法等技术,将这些优质资源精准匹配给用户。关国锋认为,这是一种在数字时代重构传媒内容、渠道、用户、经营一体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将专卖店、小超市升级为大型批发市场的模式。

  在摸索中,顶端新闻客户端逐渐形成了一套建设运营的方案。关国锋介绍,他们将顶端传媒科技公司定位为“现代服务资源整合者”,把用户定位为“新主流人群”,包含3个年龄段——中坚力量、新青年、新老人,以及3个用户群——公务员用户、经济建设者用户和女性用户。同时,还学习了商业平台大聚合、大分发的运营逻辑,打造了顶端视频、中原策、顶端一百度等数十个IP。为加速建设顶端平台,关国锋坦言,他们还从技术问政等角度切入,着力建设河南传媒数字化基础平台、服务治国理政新平台、网上便民服务新平台、服务产业链接新平台,组成了顶端新闻客户端这个大平台的“四梁八柱”。

  做强做大社会被需求值

  2016年澎湃新闻实现了第一轮融资,把技术团队重新打造,并且花重金聘请了曾经在“大厂”工作过的技术精英,这让澎湃新闻在这几年里作了很多尝试。

  澎湃新闻常务副总裁徐香在现场向与会嘉宾分享了澎湃新闻这9年来在技术上的一些探索和成果。比如,早些年出品的H5制作器,让每一个记者编辑均可以自己制作H5;最近打造的“清穹风控平台”,加强了对内容的管理与风控。因为技术团队日趋成熟,近几年澎湃新闻的产品也开始丰富起来,打造了全英文外宣平台SIXTH TONE,推出了澎湃填字游戏以及独立的APP,还开发了澎湃智媒开放平台(可为媒体和内容行业提供包含内容生产、审核、分发、商业化全链路和生态化建设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且开始探索AIGC前沿技术,推动AI写作、AI财报、AI海报、AI视频等应用。
 

  浙报集团副总编辑、潮新闻总编辑王水明等:挺进融合深水区,塑造党媒舆论传播新格局

  传媒评论/2023-07-13

  全网用户破亿,吸引全球近1500名高质量创作者入驻,实现潮新闻客户端端内阅读10万+报道一天一篇的“小目标”……5月28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导打造的重大新闻传播平台及其“主力舰”潮新闻客户端迎来诞生百日。作为备受关注的“媒体客户端2.0时代的样本”,潮新闻用一份扎实亮眼的成绩单回应了各方关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明确要求。在媒体融合走过十年、挺进融合深水区的当下,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型主流媒体如何重塑舆论传播格局、重建传媒底层逻辑、重构融合技术基座,实现一体化发展,进而形成强大影响力、竞争力?浙江举全省之力打造重大新闻传播平台“新物种”,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问题导向,推动三端合一

  今年2月11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浙江新闻、天目新闻、小时新闻三个客户端分别刊登致读者信,宣告浙江传媒又一大变局——推动三端合一,打造潮新闻客户端。

  在主流媒体客户端日益多元化的当下,这一“反其道而行之”的改革举措引发热议。为何要这么改?遵循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这一方法论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直坚持领媒体融合改革风气之先的浙江日报,在率先挺进融合深水区时遇到了新问题。

  问题复杂也非常急迫,多元化客户端布局大多以“千端千面”而不是“千人千面”的方式来吸引、服务不同的受众群体,致使流量分散、用户分散、内容重合等问题愈发严峻。各端之间不管是内容还是运营,大都是各干各的,聚不起来、融不进去。而且,相对于商业媒体的双向传播,传统主流媒体仍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传播力和影响力存在明显差距,有“端”无“客”现象仍然存在,用户的黏性不高。这就像在战场上,作战单元各自进攻,即使用了火箭炮、机关枪、手榴弹等多种武器,在整体面上仍会出现火力覆盖不足、纵深不够等问题,甚至存在盲区。

  2022年6月以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最后的窗口期”的紧迫感,实施纸媒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融合战略,举全力打造重大新闻传播平台。今年2月18日,潮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潮新闻是三端合一的产物,但并不是简单合并,而是进行了系统重塑。

  重塑目标定位

  主流媒体客户端想获得用户认可,首先需要解决定位模糊化、内容同质化等老大难问题。潮新闻聚焦新闻传播主业,锚定“一大目标”——打造全国一流的省级重大新闻传播平台,建设具有超级用户、适应移动阅读、代表浙江声音的融合传播平台;确立“三句话定位”——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明确“三味特色”——新时代味、人文味、浙江味。

  重塑架构机制

  建立重大新闻传播平台管委会,由集团一、二把手共同担任管委会主任,下设筹备工作专班。组建潮闻天下公司党委会,下属编委会、管委会、技委会,实现一体化指挥运作。完善内设机构建制,成立编辑中心、采访中心、互动评论中心等20个一级中心和财务管理部(单列),启动并完成集团有史以来最大一次中层干部的竞聘选拔,潮新闻客户端面向全集团开展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公开竞聘工作。

  重塑“火力”配置

  以内容生产为例,突破原有生产模式,组建混合编队“潮声”内容战队,由集团总编辑担任总队长,1名集团编委、1名浙江日报采访部主任、1名地方分社社长担任副队长,集结浙江日报、浙江广电两大集团7家媒体单位的骨干力量,以90后年轻人为主,覆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各领域及日报、晚报、广播、电视等各专业。内容战队已成为潮新闻内容生产的流量担当。

  内容发力,探索打法创新

  潮新闻,“潮”在哪里?这是一个核心课题。

  上线以来,潮新闻已初步探索形成以“流量说话”这一符合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潮流的新打法。

  潮新闻以优质原创内容为核心追求,建立了以阅读量、发稿量、评论量、转载量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在潮新闻客户端上呈现真实数据,“真刀真枪”,以数据说话;每篇稿件直接以端内阅读数据为标准进行评价,数据越高奖励越多;每天公布前一天重点稿件数据报告、原创稿日榜单,对集团各媒体、报社各部门(分社)发稿总量等进行排名,形成“赛马机制”。

  大流量就是影响力。但想要形成大流量,首先得实现内容突破。

  潮新闻集成了原有多个平台的生态优势和视频化呈现特色,探索实施大内容战略,重点打造文字类深度报道、评论分析等思想引领性精品内容,重点突出“直面热点、解剖难点、亮出观点”的“三点新闻”。

  以“潮声”内容战队为例。选题不设限制,内容包罗万象。潮新闻上线以来的100篇“潮声”稿件中,包括政经类32篇,社会热点类19篇,人物和社会群体类18篇,科技、健康类报道15篇,独家调查报道6篇,国际题材5篇,文娱话题5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潮新闻推出《潮声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传递的这些信号,你细品》,对国家机构改革进行全局梳理和大胆预判,引发舆论场关注。在习近平主席出访时推出的《潮声丨十年九次出访俄罗斯,向世界传递什么信号?》,精准总结“10年9访”这个信息点,潮新闻端内点击量超10万,成为地方媒体在国际重大时事上发声的一次成功尝试。

  潮新闻上线一个月内,“潮声”战队贡献了许多客户端阅读量10万+、5万+的原创稿件,数量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其他主要供稿媒体的4到8倍;由“潮声”报道延伸的多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千万,最高一条达6.7亿。

  一直以来,地方媒体面对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类事件,或是有所顾虑,或是循规蹈矩,大多选择转载中央媒体稿件。事实上,重大时事类选题并非禁区,只要明确基调、找准切口,就有大展拳脚的空间。

  潮新闻在诞生之初,就明确了“要当国家队”的新格局新站位,提出“全国(全球)热点发出浙江声音,浙江热点引导全国(全球)舆论”。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次记者会上重提发源于浙江的“四千精神”,浙江日报、潮新闻、温州分社、《浙商》杂志等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相继在潮新闻客户端推出10余篇报道。如《首次记者会上,李强总理为何重提发源于浙江的“四千精神”》一文,不讲套话讲白话、不限思路设问题,成为潮新闻客户端上线以来首个30万+稿件,转发数2000+、评论数660+,全网阅读量达410余万。在马英九率团参访大陆的报道中,集团编委会抓住机会大胆破题,内容战队、潮新闻深度报道中心主动介入、精心谋划,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南京、武汉、长沙等地,推出多篇不同题材、文风的报道。其中,3篇稿件在潮新闻端内阅读量快速达10万+,7篇主要报道全网传播量超1600万,整体报道得到中宣部肯定。

  系统重塑,加速省域贯通

  说起“潮”,无论是天下奇观钱江涌潮,还是向涛头立的改革之潮,抑或是浸润心扉的人文之潮,总能让人联想到浙江。潮新闻承担着构建浙江省市县一体化传播新格局新生态的重任。

  这是一个刀刃向内、系统重塑的新格局。

  2014年8月,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建设迅速展开。近几年,浙江设区市一级媒体也在积极探索推进深度融合。

  融合过程中,县级媒体需上拓通道,以放大声量;省级媒体需下展网络,以夯实基础;市级媒体需建立承上启下的渠道,以做大做强区域优势。省市县三级其实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扭转单打独斗、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以共建共享共赢构建省域一体化传播体系,实现媒体资源效益最大化。答案是——顺势而为,全省抱成团、对外一个端,打造一个潮新闻引领的、全省101个市县媒体共通共建共融的新平台。

  作为省级党媒集团,整合集团相关的全省资源,推动内部内容、用户、数据“三打通”。重构“大分社”制价值,强化设在11个设区市的分社作为“内容传播平台和基层联络平台”等的枢纽作用,与潮新闻保持高频沟通协作。整合原天目新闻、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及集团地方分社、全省共享联盟成员相关端外账号、微信公众号等资源,构建门类齐全、覆盖全网、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打造一个拥有6000万用户规模的“潮MCN(多频道网络)”矩阵。5月,潮新闻抖音号用户突破2000万,为浙江媒体第一。

  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导下,一个潮新闻引领的、全省101家市县媒体共通共建共融的新平台已见雏形,正加速探索实现从产品层—应用层—底层的一体化贯通。打开潮新闻客户端,“推荐”频道有来自全省的优质新闻;“看浙江”频道中的“潮联盟”栏目可直通省市县三级媒体界面;在潮新闻后台,统筹使用的是“浙江宣传”稿库、省级广电新闻媒资、11市融媒体、90县融媒体及1926家共享联盟、各类政务账号和优质自媒体账号等资源。

  最近,浙江各大省属文化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传播大脑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省级融媒体云“天目蓝云”及“融媒通”“智岛”“洪泽”三大应用场景,构建省市县一体化的技术引擎迈出重要一步。其中,“融媒通”有“浙江联合新闻社”之称,目前已有1.8万多用户常驻“融媒通”,湖州、衢州等地53家媒体与“融媒通”建立优质稿件互推机制。在潮新闻客户端上线后,累计获得供稿2万余篇,大量市县好新闻好作品持续通过潮新闻对外传播。
 

  腾讯新闻盈利了!它做对了什么?

  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2023-07-13

  导 读

  2022年5月,何毅进接任腾讯新闻这个20年老牌门户的新一任负责人。

  与他的前两任不同,他是技术专家出身,同时也在腾讯视频深耕内容多年。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形势是:大环境广告下行,腾讯新闻内部盈利压力陡增,急迫地需要进行降本增效。

  这之后,腾讯新闻在行业中,以疾风骤雨的改革,重新迎来了久违的全网关注。这些改革措施有一条核心:过滤掉大部分流量型内容,转而追求品质更高的资讯内容,同时找到一条商业和精品资讯可以自洽的道路。

  何毅进说:改革在进行到半年时,腾讯新闻首先实现了盈利。接下来的关键工作就是要在商业自洽的基础上,持续锻造精品资讯的产品口碑。

  腾讯新闻这一年发生了什么?行业内容机构如何看与腾讯新闻的合作未来?腾讯新闻的改革能给行业带来哪些启发?

  调整、盈利、改革,这一年发生了啥

  2022年5月起,何毅进上任。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深造,获工学硕士学位。

  他曾就职于亚马逊,2012年加入腾讯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当时腾讯7大事业群之一)下的腾讯视频,负责OMG中支撑腾讯新闻和腾讯视频的中后台业务。

  熟悉腾讯新闻发展史的人知道,腾讯新闻在何毅进上任之前的16年间,经历了两个不同周期。

  2007—2019年,是传统内容精英主导的时代。古典主义新闻审美与工作方法在腾讯新闻得以沉淀,诞生了一批精品原创节目,比如经典图文IP《谷雨》《棱镜》、精品视频IP《十三邀》等,也吸纳了诸多传统新闻人的加盟。

  2019—2022年,腾讯新闻进入“人机协同”时代——就是重视人(编辑)生产和选择内容的同时,更多引入算法,来改造业务。

  这个策略提出的背景是:腾讯新闻在今日头条的猛攻压力之下,面临着继续坚持精品内容,还是转向流量内容强算法分发的路线选择。

  不过,人机协同的新路线并没有让腾讯新闻在算法的大潮中逆风翻盘。同时,腾讯新闻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变——互联网行业大环境陡变,纷纷开始强调生存与盈利,腾讯新闻也面临压力。

  这是何毅进接任时的背景。

  何毅进接手腾讯新闻是带着新方向来的——精品化改革,这个方向中有腾讯高层的指导和参与。何毅进需要以务实的态度,把这项改革推行落地。

  按照腾讯新闻的解释,精品资讯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更具价值密度的资讯内容产品”。既要效率感,又要价值感。

  在这之前,由于全行业的算法推行,内容行业虽然实现了海量供给,但也造成了鱼龙混杂、消费者体验下降等问题,腾讯新闻自然也不例外。

  精品化的方向之下,留给何毅进的是两个具体课题。一是短期内实现平台盈利,二是将精品化拆解、落实与推进。

  关于第一点,腾讯新闻出现盈利的时间点是2022年第四季度,即距何毅进上任半年时间。

  在外界看来,发生在2022年6月规模性的组织优化,是腾讯新闻实现盈利的重要方式。不过,这一点腾讯新闻内部予以了否认,“因为优化成本也很高”。

  当时优化消息出现后,曾在内容行业引发震动。毕竟,腾讯新闻承载了老一代新闻人的转型与归处。很多知名媒体人离职,叠加行业大环境不景气的悲观情绪,业内哀声一片。

  但也有声音指出硬币的另一面。在近几年互联网强调技术和算法的发展过程中,一度存在过度工程化、过度算法化的问题,有时一个很简单的排序,也要经过复杂模型的计算,产生不必要的成本,造成模型、大数据和工程所需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腾讯新闻对运营服务成本、内容处理成本等方面进行优化,也被认为能给自身带来切实的降本及提效的结果。

  第二点,组织优化和提质增效只是精品化改革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精品这一命题该怎么拆解、如何贯彻、怎么评价。

  总结来看,何毅进过去一年的改革,主要围绕目标定位、具体实操、评价体系重塑三个方面来展开。

  目标定位上,为了拆解精品,何毅进与团队组织了精品资讯专家团,与腾讯新闻管理层、生态负责人以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频率,开始了运转至今的新工作机制。

  2022年7月底,一份腾讯新闻精品资讯及精品CP标准的白皮书诞生。这份白皮书回答了什么是精品,腾讯新闻需要怎样的精品等诸多问题。

  在这份白皮书中,腾讯新闻也重新梳理了发展方向。“成为帮助用户提升单位时间价值密度的资讯内容产品,为用户提供效率感、获得感和共鸣感。”

  何毅进透露,这份白皮书经历了许多争论和融合,与团队就精品内容的探讨经常从下午延续到晚上,“也会有激动的时候”。

  具体负责白皮书撰写的腾讯新闻运营部员工的王杨则说了一个小细节。她曾因精品内容应该包含“情绪价值”而被专家团批评,后来“情绪”改成了“情感”。

  具体实操上,在这份近似内容指引的白皮书下,何毅进开始实施一系列果断的改革——总体上是在做精品内容上的加法、劣质内容的减法、重视用户长期价值、品牌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乘法。

  ◎内容上的加法,指的是腾讯新闻会拥抱算法,但会让算法推荐更具品质的内容。这和以前只偏重于品质的精品路线,或偏重于算法的流量路线都有不同。

  ◎减法指的是缩减不符合精品产出标准的内容合作伙伴(CP)。

  ◎乘法指的是借助加法和减法,从而实现优质内容+用户价值+商业效益的三位一体,形成综合效应。

  何毅进透露,短短一年内,腾讯新闻平台方面就停止对超过10万个流量型低质账号的分发,流量向剩下的精品CP更多倾斜。

  同时,考核体系也被重塑。

  “算法时代,大家看的更多是CTR(点击率)、消费量,现在则会看给用户能提供怎样的长期价值,包括信息浓度、价值感等。”何毅进说。

  改革必然带来阵痛。腾讯新闻后台统计,由于诸多账号减少,腾讯新闻点击量一度下降了14%左右。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台监测数据又逐渐回升了起来,何毅进把这总结为是好内容在发挥长效效应。

  流量时代下的另一条路径

  对于腾讯新闻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的改革,马化腾似乎是满意的。

  据说马化腾曾这样评价:“我跟Jonathan(何毅进)提了很高的要求,动作必须要到位,果然很快就扭亏为盈了。”

  更重要的是,砍掉流量党+点击量触底回升+盈利,似乎也让腾讯新闻在腾讯内部重塑了信心。

  王杨在腾讯新闻工作了10余年,作为运营部员工的她知道腾讯新闻过去发生的一切。她在这里成就过自己在原创领域的职业高光,也曾因算法席卷一切而迷失过。

  不是只有她一个人这样。据说,当时在腾讯新闻内部,许多人一度为自己的职业究竟该往哪儿走而迷失过——坚持传统的精品内容似乎难敌算法的强大攻势;转型流量型内容,腾讯新闻既不是这个基因出身,也不甘愿。

  这一切随着腾讯新闻重新确立起新方向而终于变得踏实起来。

  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也是一位在腾讯新闻工作10年的老员工,她一直有个观点:“资讯内容应该要有一定的价值主张,资讯的公共价值属性不应该完全被流量所掩盖。”

  但问题是,在流量时代,是否存在另一条路径?毕竟大部分资讯产品以广告为主要收入,而流量库存则直接影响广告收入规模,流量成本则直接影响业务利润。

  在何毅进到来之前,黄晨霞也一直在思考答案。

  现在看,腾讯新闻用一年疾风骤雨般的改革,阶段性证明了另一条路径的存在——精品资讯这条路,是能走的。它不用依靠腾讯总部输血,能实现自己在内容追求与自我发展之间的自洽。

  黄晨霞说:“现在的腾讯新闻终于告别了路线上的反复,不再纠结。”

  2022年底,王杨在看到网络传腾讯新闻要被马化腾砍掉的新闻时,她说自己的内心只有“呵呵”。

  “因为我知道pony(马化腾)的原话是先抑后扬,他的原意是对腾讯新闻半年的表现进行肯定,肯定腾讯新闻找到了方向。现在自己在腾讯新闻已经告别了迷茫,反而有了再战的自信。”王杨说。

  何毅进表示,腾讯对腾讯新闻接下来的期待是:在商业自洽的基础上,持续锻造精品资讯的产品口碑。

  外界看来,这与腾讯新闻过往的基因做了连接,同时也做了深化。

  作为老牌的四大门户网站之一,腾讯新闻被看作腾讯的门面招牌。2003年,腾讯网成立,通过QQ首页弹窗,它迅速与数以亿计的年轻用户建立了紧密联系。腾讯深圳总部大楼上一度还长时间挂着腾讯网的logo。

  2020年起,仍属于腾讯内容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腾讯新闻,也同时出现在了腾讯ESG(即“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

  比如,运营部员工王杨参与的辟谣栏目《较真》,就被作为社会价值范例,写进了当年的财报之中。

  腾讯开始这样为腾讯新闻定义价值,“从内容的健康发展来看,腾讯新闻坚持对原创内容的深耕,打造优质IP,持续与品牌共创美好内容,用内容成就商业与用户之间的美好链接,进而实现认知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提升。”

  行业伙伴关注流量与金钱

  作为内容聚合平台,腾讯新闻的精品化改革,对蛋糕的重新划分最关切的,无疑是广大内容合作机构。

  机构主要关心两个问题:

  一是内容方向与流量。平台愿意推怎样的内容,自己在内容创作上要如何调整;

  二是变现。平台对机构的流量补贴力度会如何变化。在流量补贴之外,双方还能有哪些共创双赢的玩法。

  对于腾讯新闻的精品化改革,笔者访谈了多位大V和机构的意见。

  一位具有生物医学学术背景的大V,在包括腾讯新闻在内的多个平台开设有账号。他在某单一平台账号粉丝数超过百万,属于内容力以及影响力都得到了市场验证的创作者。

  他表示,现在很多平台都在主推精品化、深度化方向,自己的创作基本上也是一稿多发。“在行业立意趋同的情况下,自己更看重可持续的运营、商业化变现效率,以及对内容质量的重视。”

  这位大V是“腾讯新闻知识官”这一创作者运营活动的合作伙伴。他说有一段时间,腾讯新闻的运营伙伴对接他比较积极,后来“腾讯新闻官”也在不断推新的专家,双方对接频率有所下降。

  他关注平台运营人员的专业性。“有的平台运营是我这个领域的博士毕业,那我肯定会很愿意和他对接。”

  他也在比较各个平台的变现效率。他透露,过去5年他在腾讯新闻的各种变现大概在数万元之间。但在另一个平台,自己所在领域的变现达到了数百万元。

  “现在我对变现的需求没以前那么迫切了,会更加关注哪个平台对我的专业内容更友好。腾讯新闻做精品化,特别希望运营能持续和紧密对接。”这位大V表示。

  而另一家市场某头部内容创作机构则表示:“精品化是整个内容行业近年探索的一个方向,对腾讯新闻的这个变革,肯定是支持的。不过作为机构,更关注的是变现效率。”

  该机构负责人表示,机构为腾讯新闻贡献好的作品,但腾讯新闻给机构主要是流量补贴。“这点钱肯定养不活机构大几十号人,会影响机构创作的积极性。毕竟内容产品的交易也是一门生意。”

  上述这些意见具备典型性。

  对此,何毅进告诉笔者,“目前,腾讯新闻对内容合作伙伴总体希望形成的思路是‘生态共建’。我们希望借平台的品牌积累,为伙伴养足影响力,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伙伴成长,伙伴也能参与到平台迭代发展的过程中,共建共生,就像一座购物中心与其中的品牌店那样。”

  据介绍,如何服务内容合作伙伴,腾讯新闻目前形成了一套新的机制,即“先验+后验”。

  先验就是腾讯新闻建立了“对接人运营机制”,来深入了解内容合作机构、创作者的资质背景,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合作与服务。目前,被认定有精品化创作能力并保持活跃的内容创作者,在腾讯新闻内有上万家。

  后验就是通过技术与算法,来辅助创作者、内容合作机构更有效地进行内容生产,并及时了解用户的内容消费反馈。

  至于生态伙伴关注的商业化变现,目前腾讯新闻仍然以内容采买和流量补贴为主,同时也计划继续为合作伙伴提供各种项目合作机会,扩大机构的营收来源。未来也不排除采用付费会员阅读、打赏制、内容共创后验分账等多种为机构增加收益的可能性。

  目前已经有一些项目制合作的尝试,比如2022年腾讯新闻请了一位内容机构大V,为腾讯视频推出的《三体》电视剧做报道,既提供了好内容,也为机构创造了收益。不过这些项目尚未形成常态化、规模化的收益。

  何毅进表示:“腾讯新闻重视具体解决合作方的关切方向,目前释放的各项举措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比如内容侧在变,他也希望品牌侧能够“双向奔赴”,调整原来唯流量衡量广告投入产出比的传统思维,更加重视用户价值。

  “腾讯新闻愿意在双方中间,扮演促进感性、理性沟通和达成深度认可的一个标杆,发挥价值交互的作用。”何毅进说。

  目前对于腾讯新闻的精品化改革,市场上有多面声音。

  有人说,内容精品化或是反人性的一种产品,因为更多大众要的就是爽感。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教育、职场工作本身皆是反人性的一种社会安排,“不会有人觉得这种反人性没必要”。

  暂且不论腾讯新闻接下来是否能在精品化改革上走向成功,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方向值得鼓励。在信息爆炸和同质化的时代,有人愿意去走最难的那条路,无疑大众就多了一个阅读选择,多了一项思考福利。
 

  八问:“新闻+”,如何加

  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杂志/2023-07-09

  “新闻+”是媒体拓展内容生态、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运营模式,为媒体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支撑力量。当前媒体的“新闻+”探索呈现出哪些特点?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青年记者杂志2023年第11期“前沿报告”栏目邀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曾祥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赵子忠、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调查新闻部主编马世鹏、南方都市报社副主编刘岸然等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问:“新闻+”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生董华茜、教授曾祥敏:

  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增长,内生的经济动力应在新闻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媒介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主流媒体、政务媒体、企业媒体、“自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相继入局,共同营造了一个多元主体、动态协商的行业市场生态。在这一过程中,新闻行业面临着互联网冲击、市场化竞争、广告利润下滑的多重考验,产业结构在扩张中被重塑,用户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也被分流、弱化,新闻媒体的角色和使命是什么,重新成为一个时代之问。

  因此,顺应时代而提出的媒体融合,一方面,是新闻传播行业作为国家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必须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发展至今直面困境,重新思考生存思路的现实考验。作为媒体深度融合路径的“新闻+”模式,其出发点和归宿都要回到重新厘清政府、媒体和市场三者的角色定位,重新确立和增强媒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性和独特性之上。

  二问:“新闻+”模式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生董华茜、教授曾祥敏:

  一是“新闻+政务”模式:权威、数据和数字治理。新闻+政务,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发布、政策解读、监督测评,承接政府外包的新媒体服务等。随着融合的深入,“新闻+政务”的创新和前景主要体现在:第一,立足区域大数据资源,参与社会舆情服务和基层数字治理;第二,以公益为落点,解决人民群众急需,提升并转化公信力。

  二是“新闻+服务”模式:入口、接口和突破口。新闻+服务,从狭义上说,主要包括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开发应用创新类新闻产品;从广义上说,服务与政务、商务均有交叉,可以看作“新闻+”模式的核心。服务的重点在于精准发掘人民群众的当务之急,并通过媒体的力量提供解决路径,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为平台带来黏性用户,并打造出融合精品。现阶段,应用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如何通过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百姓民生。总的来说,“新闻+服务”的业务空间广泛,现阶段的服务落点是围绕民生议题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平台就是用户需求和问题解决间的入口、接口和突破口,需求被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媒体平台吸纳流量、实现发展的过程。

  三是“新闻+商务”模式:中台、电商和品牌IP。“新闻+商务”可以分为两个面向:一方面,作为商务“中台”,以搭建交易平台为基础,带动第三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通过经营业务拓展和投资,如供版供图业务、广告服务、影视制作、文旅IP开发、电商带货等,实现媒体自身影响力变现,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当前,有两条主要的成功路径:一是发展电商,二是打造品牌。

  三问: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方式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博士生李宛真:

  一是通过智库产品参与社会治理。中央级媒体智库更关注宏观课题,并不直接参与区域治理课题,但可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和沟通桥梁促进区域研究课题的达成;地方媒体智库参与区域治理的路径最多,包括优秀案例库建设、系列论坛活动以及城市评价指数构建三大路径,但在内部人才资源培养和转化方面存在发展瓶颈。

  二是通过创新新闻报道参与社会治理。该条路径的操作灵活度大,适应范围广,是近年来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和发挥舆论影响力的核心阵地,同时可与“智库”“公共服务”联动创新,打造“新闻+治理”复合型新闻产品,叠加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多重效应。

  三是通过提供平台和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中央级媒体善于整合全国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社会治理起到推动作用;地方媒体的关注点则更多在于所在区域范围,同时还可以利用媒体影响力举办线下活动,促进公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和有效参与公共治理。媒体客户端在完成初步转型改革,实现对海量政务服务信息的聚合功能之后,下一步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增加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

  四问:“新闻+”运营的关键是什么?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硕士生张金熠:

  观念指导实践,思路决定出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新闻+”运营模式为这一系统工程注入业务活力,也需要把握模式落地“九字诀”,具体可以概括为“大融合、强运营、深服务”。其中,大融合是根本思路,确定“新闻+”运营模式的融合线路;强运营是核心能力,提升“新闻+”运营模式的融合效能;深服务是落地场景,增强“新闻+”运营模式的造血能力。

  所谓“大融合”思路,是指传媒集团和媒体机构跳出传媒做融合,在整体深度融合转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制度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中,搭建起区域化或行业化的自主可控互联网平台,以实现重建用户连接和重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目标。“新闻+”运营模式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须以“大融合”思路作为根本思路,适应互联网市场环境,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获取更多稀缺资源,从而建立起以新闻业务为核心、政务服务商务为拓展的运营模式,重构主流媒体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

  强运营是指加强主流媒体对各项业务的运营能力。主流媒体探索“新闻+”运营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依托原有新闻业务不能与用户建立深入持久的联系,需要拓展多样化业务以提升用户吸引力,然而只顾拓展、不顾运营很难形成稳定的用户连接。强运营,需要主流媒体以数据运营优化服务、以用户运营集聚流量,从而促成价值变现,盘活僵局,为主流媒体打造“新闻+”运营模式提供核心力量。

  深服务之深在于主流媒体深入挖掘互联网环境下的产品服务,寻求精细化落地场景,从而提升“新闻+”运营模式的造血能力,重构主流媒体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在“新闻+”运营模式中,主流媒体的产品服务不仅要以用户为中心、尽可能打造全覆盖的综合服务平台或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服务,而且要深耕核心产品服务,以更精深的场景服务吸引特定用户群体,提升用户黏性,凸显自身的独特市场价值。

  五问:“新闻+政务”的实践模式有哪些?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赵子忠、硕士生郑月西:

  1.政务整合。如浙江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以爱安吉客户端为载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与社区治理,整合本地政务数据、便民服务事项、群众文化活动等,在客户端上搭建政务服务办理入口,大大便利了市民的生活。

  2.智库搭建。媒体搭建自己的数据库平台,连接多方的数据,为政府提供政策方案、设计规划、咨询报告与调研数据等。

  3.信息沟通。拓宽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能够以新闻平台的互动方式为政务工作建言献策。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建立两会委员代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大大促进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

  4.参与城市政务共建。媒体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了数字化的基础,主流媒体将这些技术赋能智慧城市、智慧街道的建设,推动地方城市的数字化,如苏州广电的无线苏州深度参与苏州智慧政务与智慧城市建设。

  5.承接政务新媒体运营。媒体从业人员对于新媒体的运营、流程管理有专业方面的能力,将这些能力连接上政务平台,能够为政务平台提供一系列、全流程,包含用户数据、新闻发布、政策解读、形象维护、品牌宣传、活动承办、专业调研等的全套服务方案。

  6.帮助政府引导舆论。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中,媒体及时传递政府声音,引导舆论,在群体走向极化之前及时准确地传递具有公信力的信息,疏导公众的情绪,稳定民心。

  7.助力政府活动。主流媒体积极参与政务会展、论坛和会议等活动,搭建政务活动的传播渠道,做好政府活动的保障服务工作。

  六问:主流媒体实践“新闻+”的基础能力有哪些?

  澎湃新闻时事新闻中心调查新闻部主编马世鹏:

  一是内容生产能力。“新闻+”是要在新闻的统领下做加法,媒体的品牌形象是靠优质的新闻内容去打造的,只有打造出良好的媒体品牌形象,才有可能将“+政务”“+服务”“+商务”做好。

  二是平台建设能力。没有平台优势,传统媒体面对商业媒体平台的激烈竞争便丧失了主导权,拓展运营模式也会缺乏阵地和着力点。平台化是澎湃新闻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澎湃新闻客户端在原有核心新闻频道的基础上,打造开放的内容生产体系和用户社区,一步步加强平台建设。同时,借助平台和媒体的专业能力为内容创作者赋能,如与创作者共享选题资源,专业编辑提供指导,共同生产独家内容;举办非虚构写作大赛、纪实影像大赛、数据新闻大会等活动,培育优秀创作者。

  三是技术自主能力。主流媒体的技术自主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组建能够持续创新的技术团队,二是技术为我所用,坚持走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技术路线。通过实现技术自主,澎湃新闻不仅能成为一个优质的内容原创平台,更能进行模式输出,参与行业生态治理,这为澎湃新闻探索“新闻+”运营模式注入了新的动能。

  七问:当前“新闻+”运营实践中的问题有哪些?

  南方都市报社副主编刘岸然、办公室副主任林洁:

  一是路径依赖过度化。当前,“+政务服务”策略是绝大多数主流媒体实施“新闻+”模式的主攻方向,对于商业领域的创新性业务探索总体上相对较少。“+政务服务”热潮的背后也显露出主流媒体对谋求政策支持的传统路径依赖依然存在,实际上是过度依赖“体制内市场”。

  二是行业竞争同质化。在融合运营理念的指引下,省、地市甚至区县一级媒体纷纷引入本地大量UGC用户进驻自主平台,优化内容生产传播能力。当地众多的政务机构、头部企业往往要入驻多个平台,从省级报业集团到省级广电,从省级党报到都市类报,从地市级报业集团到地市级广电,再从地市级党报到都市类报,这既会分散用户注意力,也会导致各类政务、服务、商务主体疲于运营平台账号,无形中瓦解了“新闻+”模式的连接能力。又以媒体智库为例,各级各类主流媒体智库的目标定位普遍较为宽泛,致力于“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缺乏差异性,所提供的智库产品和服务差异并不大,在有限的区域市场中,竞争日益白热化。

  三是数字技术浅层化。作为互联网技术逻辑下的产物,“新闻+”模式在内容产品数字化生产及场景应用方面已有大量探索,但在媒体产业数字化落地上少有成熟经验,可以说,现有“新闻+”模式的数字化运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像元宇宙、区块链等新技术如何赋能主流媒体“新闻+”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升级,成为主流媒体加快发展现代化媒体产业的“必答题”。

  八问:今后“新闻+”运营中需注意防范哪些风险?

  南方都市报社副主编刘岸然、办公室副主任林洁:

  一是防止媒体角色迷失。随着“新闻+”模式的深入推进,主流媒体定位从单纯的信息服务者转变为综合服务“供应商”,产生了多重角色定位,容易迷失原有的媒体角色。首先应该明确“新闻+”模式的关键在于“新闻”,新闻是主责主业,是“+政务服务商务”的根基所在,要始终坚持“新闻”统领,坚守新闻内容生产的主功能不变。好的内容永远是主流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没有传播力就没有一切。主流媒体要牢牢扭住内容建设“牛鼻子”,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新闻+”运营手段,扩大优质内容产能,丰富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全力打造强大的现代传播能力,为政务、服务和商务的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防止社会责任丢失。“新闻+”模式促使运营跨界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主流媒体愈发依赖政府和企业资源输入,加之经营压力,容易导致其在公共服务中失去主体地位或自主性,影响其作为主流舆论阵地的主体价值。“新闻+”模式运营首先要处理好新闻与政治的关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绝对意义上的首位性。主流媒体始终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进一步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次,要讲究“适度”关系,在“新闻+”运营中,主流媒体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新闻传统,有选择性地融合运营,而非无条件依附外部资源;当公共利益与媒体经济利益产生冲突时,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三是防范专业能力缺失。“新闻+”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思维,更是全新的运营方法论。“+政务服务商务”的达成在于运营,跟主流媒体专业能力紧密相关。眼下,媒体经营不再单纯是“做内容,卖广告”的二次销售模式,而是涉及多领域、多维度的专业运营能力开拓。运营能力若跟不上,“+政务服务商务”则是空中楼阁。

  需要注意的是,在强调综合运营能力时,主流媒体也要重视打造优势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筑牢经营护城河。主流媒体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经营思维,加速向用户思维、市场思维转变,提升融合运营能力,拓展重点功能,加强输出特色产品和服务,真正实现“新闻+”模式的经营价值。特别是在进入新领域和新产业时,主流媒体要结合自身所长,尽可能布局与自身产业相关的领域和产业,如此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迅速占领市场。
 

  CTR赵黎黎:2023年广告市场营销趋势

  微信公众号“CTR洞察”/2023-07-13

  2023年7月13日,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中广协光影技术与广告设备工作委员会、益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全国数字光影与品牌营销峰会”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总经理赵黎黎受邀出席,并作题为《2023年广告市场营销趋势》的主旨发言。以下为主要内容:

  经济回温,广告市场恢复性增长

  2023年,伴随疫情后期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全国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开局。从广告主的角度看,对经济形势的信心整体高于疫情之初,但实际的经营上,广告主仍旧对今年的营销预算保持相对谨慎的状态。

  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广告市场整体同比增长3.9%,与去年同期的较低投放量相比,今年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重点行业如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等同比增长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市场活跃的品类诸如关注营养健康主题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功能性饮料等,在今年都有不错的增长。此外,为舒适健康生活提供便利的品类,如消毒柜、垃圾处理器、空气净化器等也在今年加大投入。

  场景修复之下户外成为今年“最瞩目”的营销市场

  此前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户外场景,在今年呈现显著的回流。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户外媒介如机场、高铁/火车站、地铁、电梯LCD、电梯海报、影院视频均呈现明显的增长,多数户外媒介同比增长达到两位数。

  快消品、交通、药品行业在户外市场加速布局,部分大品牌如德祐、外星人、猫人、元气森林等在户外场景的广告投入加倍。户外场景的回流不仅是疫情后恢复性的短期表现,更与场景本身的诸多优势相关。

  优势一:户外场景容纳大量客流,为户外营销提供人群资源

  与其他场景相比,户外场景本身具有汇聚大量人群的基础优势,而伴随着出行、出游、娱乐休闲生活恢复常态,户外场景的客流激增,形成了最值得关注的流量池。

  多样化的户外场景资源覆盖不同的人群,特点各异。如电梯广告,其覆盖城市风向标人群,投放在核心生活空间,因场景优势实现高频次触达,并且在封闭空间内强制到达实现低干扰。

  高铁站广告,由于其连接全国多个区域,使得高铁广告具有覆盖广、受众精准、优质的特点,此外,受众停留时间长,广告多屏同播等提升了接触频次,等等。

  优势二:户外场景技术升级,增强户外营销体验和效率

  户外场景在技术升级的推动之下,场景的数智化能力、投放效果、投放效率、互动体验等都迎来新的升级。

  此前,电梯广告通过云端推送技术,即时将赛事广告同步在全国电梯广告屏,实现了品牌公关热点事件广告化。从投放效果看,伴随着元宇宙、裸眼3D、灯光秀等元素与户外场景结合,帮助品牌形成社交热点,助力广告效果提升。

  此外,户外场景的升级还体现在延伸受众感官,营造沉浸式的品牌氛围方面。通过超高清、超级灯箱、高明亮度的LED电子屏相互组合,在户外场景打造光影动感长廊,或是以炫动包柱与天幕配合双侧 LED 大屏等,独特的创意和感官上的炫目刺激吸引受众驻足,有助于实现强转化的效果。

  优势三:户外场景是城市文化建设的载体,与城市建设共同发展

  户外场景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各种户外广告资源如广告牌、大型LED屏等可树立符合城市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推动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文旅繁荣之下,户外场景营销也得到了升维发展机会。音乐节、旅游节、文化节、夜经济等文旅主题活动的多样开展,吸引游客和市民驻足参与,增加了场景的人流,增添了热点和话题,也为户外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总体来看,多重优势助力之下,户外场景可谓是今年“最瞩目”的营销市场。根据CTR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与国家广告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当前的广告主普遍表示看中户外渠道,重金投向“含金量”高的户外媒体。

  作为深耕中国媒体与广告市场28年的研究公司,CTR媒介智讯利用科学成熟的品牌与广告传播研究方法,及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城市的线上线下媒体品牌传播活动的观察网络,致力于向客户提供360°连续不间断的营销传播监测、评估与洞察服务,帮助客户及时洞悉和应对市场营销变化。在户外场景营销领域,CTR媒介智讯以专业、标准的监测和研究方法,为客户提供严谨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各类投放支持,助力户外场景的繁荣发展。
 

  纷纷成立的国际传播中心,什么来头?

  微信公众号“广电独家”/2023-07-14

  2023年,中国的国际传播领域有了一番新气象。

  7月12日上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重点打造的我苏国际传播中心在江苏南京正式成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乐玉成,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仪式并为我苏国际传播中心揭牌。

  据悉,我苏国际传播中心将以“Jiangsu+You”国际传播核心品牌为支点,打造7语种海外融媒矩阵,向全球推出多部重量级精品力作。

  同样在7月12日下午,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国际传播论坛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联合全国21家国际传播机构代表,共同携手发布新时代国际传播《马栏山倡议》。

  4月24日,内蒙古首个国际传播中心——鄂尔多斯市国际传播中心在当地揭牌成立。这是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与鄂尔多斯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国际传播中心,是继合作共建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之后,新华社与地方发起央地联动“媒体融合+国际传播”互动运营的新探索。

  目前,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在全国已建成海南自由贸易港(陵水)国际传播中心、全球和合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台州)、“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武汉国际传播工作室等多个国际传播中心。

  近期,国内的各大国际传播中心频频“出圈”,它们到底是什么新物种?都是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的?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市里高度重视,项目经费重点支持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运营管理的海外传播专业媒体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iChongqing海外传播平台。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是很多同行羡慕的对象,主要因为市里高度重视,项目经费重点支持。从2018年成立之初,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就得到来自重庆市委宣传部和文旅委的项目支持。

  短短4年时间,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就通过拓展建设海外网络矩阵、开展国际合作传播、城市形象海外账号代运维、服务国家大型国际活动、国际会议(论坛)组织策划等多个板块延伸产业链,公司化运作获得的市场盈利与市委、市政府给到的项目扶持资金可以比肩。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目前已有1300万海外总用户量的海外网络传播矩阵,Facebook粉丝548万,Twitter粉丝19万,海外网络曝光量超过26亿,互动量突破3.69亿的数据成绩。

  许多外籍主持人原创的栏目也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国际传播效力,比如《Let’talk about China》直播栏目联线海外大V讨论当下热点时政话题,通过“借嘴说话”的方式,更客观地阐述了中国政见。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与China Daily建立了日常供稿机制,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总站、CGTN西南站合作重点外宣视频制作,与新华社海外分社、中国外文局都建立了常态的合作;与日本经济新闻社合作举办ASIA300全球商业论坛重庆峰会,与美国CNBC、韩国中央日报合作举办亚洲企业大会;与各大使领馆、高校、区县建立互通互关的友好互动关系。

  接下来,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将重点建设自己的海外终端平台——BRIDGING NEWS客户端,一个“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正在跃跃欲试。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不止用好了“大熊猫”一张牌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SICC)于2022年3月20日揭牌,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运营。四川国际传播中心成立不久,仅一年的时间,凭借历史文化垂类账号和优质的视觉呈现便迅速出圈。

  Center、B&R、Reports、VISIONSICHUAN、Sichuan Culture等机构账号,三星堆文化、探秘佛像石窟、熊猫每日秀、行走的TV等特色垂类账号,Sichuan Andrew等网红个人账号形成了四川国际传播“机构+垂类+个人”三圈层账号体系,覆盖60多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85个社群、175万海外用户和1100万海外垂类社群用户。

  SICC×大熊猫,“Call Your Panda”全球联动活动,打造国际IP,推出四季联动活动,先后联动美国亚特兰大、西班牙马德里、法国博瓦尔、德国柏林等十余家海外动物园、10名全球大熊猫文化推广大使,超30家央省旗舰级外宣媒体和上百个生态环保垂类大V、海外城市文旅官号,吸引百万海外网友参与,全网传播破8000万。

  SICC×CGTN央视春晚,在成都设立央视春晚分会场,逢海外观众看不懂的语言类节目的时候,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的双语主持就边吃火锅边聊美食、非遗等无国界话题。节目通过68种语言对外同步直播,联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阅读量超过4.09亿。

  SICC×三星堆,四川国际传播中心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2022年5月30日举办“幻彩三星堆”中华文化全球推广活动,包含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10余位艺术家参与活动。活动用三星堆文物搭建起了有效的国际传播桥梁。

  SICC×川菜,演化出川菜遇见米其林、川菜遇见中国节、川菜遇见留学生等系列,Yummy频道视频播放量290万最高单条68万,收获150个国家和地区的点赞和评论。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主营业务特色突出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的主营业务是影视剧和纪录片的译制。中国—东盟译制中心拥有国际标准全景声译配录音棚,在老挝、缅甸搭建了译制工作站,在东盟许多国家电视台开设有《中国剧场》《中国动漫》等栏目。

  他们向东盟国家的观众输出过《琅琊榜》《山海情》《红楼梦》等热播电视剧和《假如国宝会说话》《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等纪录片超过1000集,在业界屡获大奖。

  同时,中外合拍纪录片也是广西国际传播中心的优势。

  另外,广西台还有日常对外播出广播频率北部湾之声(BBR)、电视频道广西国际频道每日对外播出多语种节目,在Facebook、YouTube、TikTok等平台上的传播工作也颇有亮点。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报台网合作新模式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是由海南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的省级对外传播机构,是海南构建自由贸易港对外传播整体格局中的重点平台,是海南自贸港“333”国际传播新体系建设的总抓手,由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和南海网共同运营。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30多人的队伍中,一半来自电视,一半来自报纸,每个人都是多面手,有海归经历,有至少两门外语的工作能力。

  同时,海南台还有两位专职外籍主持人劳拉和芭莲娜,但人手仍然短缺。所以主要承担对外传播任务、有200多人的三沙卫视也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实现共同生产。这样就让海南国际传播工作有了扎实的人才保障。

  在他们生产的大量节目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以双语主持人IP打造的几档节目。

  中心副主任荣佳自己主持一档名为《自贸佳》的高端访谈节目,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时同步设立的栏目,主要邀请行业大咖、业界精英、企业领袖、创新创业者进行走读式访谈。这档节目大屏播出始终“双第一”,多期节目网络阅读量破百万。

  《劳拉来了》《芭莲娜走读海南》《皓闻天下》《诗瑶话节气》都成了海南国际传播的名片。

  甘肃国际传播中心:西北风情走出国门

  甘肃国际传播中心由甘肃省委宣传部主管、甘肃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依托甘肃新媒体集团组建,2022年8月29日正式揭牌成立。

  甘肃国际传播中心开通运营多个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策划推出《China Gansu Show》《我在甘肃挺好的(Good Living in Gansu)》《西行纪》等主题报道,向海外受众立体呈现甘肃各地的新气象、新变化,受到广泛点赞和转发。

  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中心推出“问候遥相寄 天涯共此时”“Happy Chinese New Year”等特别策划,多语种讲述、全媒体传播,让海内外受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截至目前,甘肃在国际传播平台及渠道建设方面成效初显——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群粉丝总量达90万,覆盖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布帖文超过4400条,帖文总阅读量近9100万,总互动量约850万。

  跨越语言之碍与空间之隔,陇原大地上的生动故事正在更多地被世界看见。

  济南国际传播中心:巧用多种传播手段

  济南国际传播中心(Jina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于2022年5月24日成立,为山东省首个国际传播中心。

  目前,济南国际传播中心已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国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形成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同时,中心与美联社、法新社、塔斯社等全球500余家海外媒体建立了密切联系。

  下一步,中心还将利用图片、短视频、动画、专题片等多种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传播泉城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人文风物等。

  另外,济南国际传播中心还在“华人头条”APP开设了机构账号,推文《“向世界推荐济南”行动启动》一文引起欧美等全球华人关注,文章阅读量超5.3万人次,互动量超1000人次。

 

  (本期责任编辑:王玉霞)

来源:综合

编辑:王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