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业界资讯 > 正文

每周业界资讯集萃2023年9月4日第816期

2023-09-08 08:56:43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摘要:目录丨contents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 79亿人  传媒蓝皮书:20多年来传媒产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

目录丨contents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人

  传媒蓝皮书:20多年来传媒产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3”专项行动

  任卫东任新华社副总编辑,系现任唯一副总编

  大众日报新一代数字人主播正式上线

  “影响中国传媒”年度广播影视推介盛典召开

  “记者之家”大学堂兰考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2023年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终评评审结果公布

  江苏广电打造融媒时代发展新模式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3长三角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优秀案例评选决赛举行

  11家Al大模型产品将陆续上线

  文心一言开放首日回答3342万个问题

  抖音推出知识公开课内容扶持计划

  美国媒体巨头正与OpenAI展开技术冷战

  欧盟数字服务法正式生效,多家科技巨头受影响

  CNN任命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OpenAI宣布推出企业版

  新版标准地图发布

  短视频创收数百万元,这家都市报咋做到的?

  8亿定增募资完成!又一个传媒国资混改落地!

  《阳光少年报》:一份垂类报纸的互联网逆袭

  Z世代不看新闻了,媒体怎么办?

  《经济学人》、BBC等外媒获稳定营收大盘案例四则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人,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

  央视新闻/2023-08-28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报告》显示,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活跃用户数达7.67亿;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另外,《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多类应用用户规模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截至今年6月,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1%、96.8%和95.2%;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较2022年12月分别增长3492万人、3091万人、3592万人,增长率分别为8.0%、7.3%和7.3%,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三类应用。
 

  传媒蓝皮书:20多年来传媒产业首次出现负增长现象

  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传媒研究”/2023-09-03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3)》。根据“传媒蓝皮书”课题组统计,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29082.5 亿元,同比下降2.11% 。2022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一个波谷,出现了20多年来未出现的负增长现象。
 

  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3”专项行动

  新京报/2023-08-29

  8月29日,“剑网2023”专项行动通气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3”专项行动,这是全国持续开展的第19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将聚焦三个主要方面开展重点整治:一是以体育赛事、点播影院、文博文创为重点,强化专业领域版权专项整治,规范网络传播版权秩序。二是以网络视频、网络新闻、有声读物为重点,强化作品全链条版权保护,推动建立良好网络生态。三是以电商平台、浏览器、搜索引擎为重点,强化网站平台版权监管,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
 

  任卫东任新华社副总编辑,系现任唯一副总编

  微信公众号“传媒圈”/2023-08-30

  8月30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任卫东为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

  据新华社官网消息,任卫东,男,汉族,1968年3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兼瞭望周刊社总编辑、党委书记。任卫东也是新华社目前唯一一位现任副总编辑。
 

  大众日报新一代数字人主播正式上线

  大众日报/2023-08-26

  8月25日,大众日报新一代数字人主播正式上线。“钟小加”的诞生,是大众日报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优势,强化技术引领、广泛创新和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的又一次创新突破。

  近几年,大众日报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坚守省委舆论主阵地,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将融合发展推向以新媒体为主轴的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建设。全媒体平台矩阵全网覆盖用户超1.5亿,客户端用户下载量突破5000万,塑造了“山东事 看党端”的品牌,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用户超过1700万,在全国省级党报和省内媒体中排名第一,微博用户超过600万,众多正能量话题阅读量过亿。舆论引导力和高端内容供给显著提升,点击量过亿的“爆款”产品频频涌现,主流舆论引导声势更加强劲,为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作出了新的贡献。
 

  “影响中国传媒”年度广播影视推介盛典在宁夏中卫召开

  微信公众号“谭天论道”/2023-08-30

  8月27日,2023(第十届)全媒体经济及文化产业创新暨“影响中国传媒”2022—2023年度广播影视优秀项目推介活动在宁夏中卫举行。本次活动由亚广协(北京)媒体传播技术研究院主办,活动主题:全媒体·全产业·全文化的融合创新。来自全国各地的广电相关领导、学术机构专家、各级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及新媒体、频道(率)总监/副总监、节目中心主任/副主任、主播、主持人、节目制片人、主编、编导;文化产业创投公司等70多人参加会议。
 

  “记者之家”大学堂兰考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微信公众号“传媒”/2023-08-31

  8月29日,由中国记协建设的“记者之家”大学堂兰考教育实践基地在河南兰考揭牌。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省级主要新闻单位的80多名青年骨干记者将在兰考等地参加为期4天的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

  培训期间,青年骨干记者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新闻理论和采编业务、弘扬焦裕禄精神等课程,参观“学习穆青、增强‘四力’主题展”,走访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仪封镇代庄村等地。
 

  2023年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评选结果发布

  澎湃新闻/2023-09-02

  8月3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方网站发布2023年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终评评审结果,共评选出10家先导单位、15个典型案例、15个成长项目。

  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中心、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阿克苏日报社、阿克苏地区广播电视台)、江阴市融媒体中心、长兴县融媒体中心(长兴广播电视台)、尤溪县融媒体中心等10家成为“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
 

  江苏广电采用“出门问问”数字人克隆技术,打造融媒时代发展新模式

  中华网/2023-09-01

  近日,江苏广电购物频道“荔枝云集”全新推出的数字主播1:1还原了真人主播说话语气与表情。“出门问问”凭借成熟的数字人克隆技术和TTS技术,以及丰富的数字人克隆与直播案例成为江苏数字化转型道路的合作伙伴。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9-01

  9月1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媒体记者代表走进主媒体中心,体验赛时“媒体之家”的各项设施和服务。

  据了解,主媒体中心将于9月9日至9月17日为试运行,9月18日进入正式运行期。这里将成为媒体记者的“大本营”,信息传播的“总枢纽”,同时也是媒体运行和亚奥理事会媒体运行的总部,以及向中外媒体展示主办国家和主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四川在线/2023-08-29

  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主流媒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责任担当,8月29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2023长三角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优秀案例评选决赛在南京举行

  中国江苏网/2023-09-01

  8月30日至31日,由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牵头,联合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广播电视局开展的2023长三角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在南京举行决赛。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安徽大学等单位的9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参与评审。长三角三省一市广电系统约150多人参加此次决赛。
 

  11家Al大模型产品将陆续上线

  经济观察报/2023-08-31

  从多位独立信源处获悉,国内将有11家大模型陆续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首批在8月31日起陆续向全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其中北京5家,上海3家率先上线,广东省2家和其他省市1家也将陆续开放。

  据悉,北京5支大模型产品为百度的文心一言、抖音的云雀、百川智能的百川大模型、清华系AI公司智谱华章旗下的智谱清言以及中科院的紫东太初。上海5家大模型产品为商汤的“商量SenseChat”、MiniMax的ABAB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广东地区获批公司分别为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系其他地区获批产品。
 

  文心一言开放首日回答3342万个问题

  钱江晚报/2023-09-01

  8月31日0点至24点,百度官方平台数据显示,24小时内,文心一言共计回复网友超3342万个问题。31日,文心一言APP出现在多家应用商店热榜中,并迅速登顶应用商店排行榜。
 

  抖音推出知识公开课内容扶持计划

  光明网/2023-09-01

  8月29日,抖音公布平台知识内容的最新进展。据官方介绍,截至目前,已有93.2%的双一流大学入驻抖音。

  过去一年,抖音高校直播课观看超10亿次,平均每天有28场。此外,抖音推出知识公开课内容扶持计划,面向全国高校、教师及知识名人,征集优质知识直播课程内容,并提供流量和运营支持。未来一个月,抖音将推出60余场“开学公开课”知识直播,10余位院士领衔开讲。
 

  美国媒体巨头正与OpenAI展开技术冷战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3-09-02

  8月31日消息,近期以来,多家新闻媒体在他们的网站上加入了新的代码,阻止OpenAI的网络爬虫工具GPTBot扫描他们的平台上的内容。

  据《卫报》上周报道,CNN、纽约时报和路透社已经屏蔽了GPTBot,其他几家新闻和媒体巨头也悄悄采取了这一举措,包括迪士尼、彭博社、华盛顿邮报、大西洋月刊、Axios、Insider、ABC新闻、ESPN和The Gothamist等。

  这些新闻机构拥有的档案文件和新闻内容对于训练ChatGPT等人工智能模型,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一位行业高管所说的那样:“大部分互联网内容都是垃圾,而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出版商以事实为导向,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内容。”

  新闻媒体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妮尔·科菲表示,代表美国近2000家出版商的新闻媒体联盟认为,新闻媒体在版权保护方面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然而,他们担心像OpenAI这样的公司可能会进一步颠覆已经陷入困境的新闻行业。
 

  欧盟数字服务法正式生效,多家科技巨头受影响

  央视财经/2023-08-28

  当地时间8月25日,欧盟的《数字服务法》正式实施,该法规涵盖社交媒体审核、电商广告推送以及打击假冒商品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阻止非法或违反平台服务条款的有害内容传播,并希望保护用户隐私等。违反《数字服务法》的公司可能会被处以其全球营业额6%的罚款,罚金或将高达数十亿欧元。而在屡次严重违规的情况下,涉事公司将可能被禁止在欧盟市场内运营。报道称,包括亚马逊、苹果、谷歌、Meta、微软等在内的约20家科技公司都将受到《数字服务法》的影响,其中包括脸书、X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
 

  CNN任命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09-01

  新闻行业领袖马克·汤普森被任命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汤普森将向华纳兄弟探索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扎斯拉夫汇报工作,任命将于10月9日生效。

  汤普森将领导CNN的战略、运营和业务部门,包括其全球网络、频道和广播、流媒体和数字节目组合,以及CNN在全球约4000名员工。汤普森曾担任《纽约时报》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和BBC的首席执行官。
 

  OpenAI宣布推出企业版,ChatGPT迄今为止最强大版本

  澎湃新闻/2023-08-29

  8月2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一,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宣布推出企业版ChatGPT,企业版ChatGPT拥有增强的安全性、隐私性和一系列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强大功能。

  企业版ChatGPT的推出解决了在工作场所使用ChatGPT的核心问题之一,即隐私和安全问题。隐私和安全一直是企业担心的问题,它们担心自己的数据可能被用来训练 ChatGPT,并且担心使用该工具可能会意外地将敏感的客户信息暴露给人工智能模型。然而,OpenAI表示,企业版ChatGPT用户将对他们的数据拥有控制权和所有权,这些数据不会用于训练GPT。
 

  新版标准地图发布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2023-08-30

  8月28日上午,在浙江举行的2023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现场,“2023年版标准地图”正式发布并在自然资源部主办的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上线。

  标准地图依据中国和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标准编制而成,可用于新闻宣传用图、书刊报纸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工艺品设计底图等,也可作为编制公开版地图的参考底图。社会公众可以免费浏览、下载标准地图,直接使用标准地图时需要标注审图号。

  今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的通知,要求公开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产品的内容表示,应遵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

  中国全图

  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

  图幅范围:东边绘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边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边绘出黑龙江最北江段,南边绘出曾母暗沙以南;

  应当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重要岛屿

  中国全图除了表示大陆、海南岛、台湾岛外,还应当表示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重要岛屿;南海诸岛以附图形式表示时,中国地图主图的南边应当绘出海南岛的最南端。

  南海诸岛地图

  南海诸岛地图四至范围

  东面绘出菲律宾的马尼拉,西面绘出越南的河内,北面绘出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北回归线以南的部分,南面绘出加里曼丹岛上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间的全部界线(对于不表示邻国间界线的地图,南面绘出曾母暗沙和马来西亚的海岸线;对于不表示国外邻区的地图,南面绘出曾母暗沙)。

  海南省地图必须包括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既可以包括在正图内,也可以作附图。完整表示海南岛的区域地图,必须附“南海诸岛”附图。以下情况除外:

  1. 图名明确为海南岛的地图;2. 图名明确为南海北部、西部等涉及南海四至范围的局部地图;3. 不以中国为主要表现地的区域地图。

  南海诸岛地图应表示这些岛屿岛礁

  南海诸岛地图应当表示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以及曾母暗沙、黄岩岛等岛屿岛礁。未表示国界或者领土范围的,可不表示南海诸岛岛屿岛礁。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比例尺大于1∶1亿,且图幅范围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地图,应当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比例尺等于或者小于1∶1亿的地图以及未表示国界或者领土范围的地图,可不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台湾省地图

  台湾省在地图上应当按省级行政单位表示。台北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表示(图例中注省级行政中心)。台湾省的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级行政中心表示;

  图幅范围

  台湾省地图的图幅范围,应当绘出钓鱼岛和赤尾屿(以“台湾岛”命名的地图除外)。钓鱼岛和赤尾屿既可以包括在台湾省全图中,也可以用台湾本岛与钓鱼岛、赤尾屿的地理关系作附图反映。
 

  短视频创收数百万元,这家都市报咋做到的?

  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2023-08-28

  导 读:对于传统纸媒而言,短视频正逐步成为广告经营突破的重要抓手。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借助短视频突破商业新模式,实现融媒转型?

  《扬子晚报》经营部门近年来从搭建相应平台、用好自身优势、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入手,在短视频的开发、制作和传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最近一年多来,相关短视频收入已达到数百万元,成为融媒转型经营中的一大亮点,其转型经验值得借鉴。

  打造传统纸媒的短视频营销服务力量

  众所周知,当今短视频正值风口。然而,在传统媒体的经营营销方面,短视频的占比还是相当小。很多传统媒体人转型后,生产新闻短视频如鱼得水,屡获大奖;面对短视频的营销开发却一筹莫展,难有作为。那么,在短视频商业新模式方面,传统媒体究竟该如何突破呢?

  整合资源,组建短视频内容运营团队

  传统纸媒经营转向短视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缺乏专业的视频团队。

  扬子晚报社确定开发短视频营销项目后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近几年发展新闻短视频的基础上,抽调优秀视频人员,在经营部门组建了一支包括编导、剪辑后期、拍摄人员于一体的视频团队。团队成员以95后、00后为主,负责人由较为成熟的原部门策划总监担任,同时邀请报社曾参与多次重大拍摄项目的优秀导演、优秀主持和优秀美编共同组成专家顾问团。

  扬子晚报社的短视频开发采用传统行业工作室和短视频团队密切合作的模式,沟通线索和创意,再经过共同策划和创作,最终形成客户、网友均认可的短视频作品。

  精准服务,围绕市场需求建立短视频栏目

  扬子晚报社短视频广告营销团队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学会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有的放矢地生产。经营部门和客户加强对接,了解需求,每周反馈掌握的信息,并及时有效地跟进;同时设立了短视频营销开发扶持政策,有效提高开发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报社经营人员对短视频的开发逐渐有了信心,在帮助客户设计策划方案时,短视频成了重要帮手,量身定制的短视频栏目越来越多。例如,专门服务汽车行业的《后备箱厨娘》《佳人车语》,对接餐饮行业的《了不起的小店》《请吃饭的宝姐姐》《厨说新味》,推广旅游行业的《芳眼看世界》,健康行业设立的《食话实说》等。这些栏目均结合各行业特点,既能充分表达客户的有关诉求,又能跳出营销本身,以热点内容精准服务用户,扩大影响,推出不久就得到了各方好评,也为下一步的接续开发奠定了基础。

  内容为王,以优质生产撬动市场

  《扬子晚报》商业短视频高度重视优质内容的生产,以内容打动客户,以品质服务品牌。报社餐饮工作室推出的《厨说新味》以记录中华美食文化为主题,聚焦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变化,表现菜系、菜肴做法上的交融,并请老字号餐馆的大厨现身视频讲述,第一集拍摄的南京马祥兴菜馆的松鼠鳜鱼大获成功,很快就吸引来更多品牌商洽谈合作。

  《了不起的小店》系列视频是另一个成功案例。2022年4月25日起,《扬子晚报》推出《了不起的小店》系列融媒产品,在新冠疫情反复的背景下,聚焦南京城里直接为群众服务的街边小店的生存境况,采写他们在战疫中的坚守,以及努力经营、自强不息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公益温暖他人的故事。

  该系列融媒产品推出后,以其独特视角、亲切叙事、贴近民生、有效服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商务厅和高校专家学者均对该产品给予了好评和支持。支付宝网商银行在了解相关视频后提供了特别支持,不仅支付部分拍摄成本,还分摊小店的公益成本,支持小店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依托该视频产生的各类创收已经超过百万。2023年初,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公布的2023年度集团创新创业奖名单中,《了不起的小店》系列融媒产品荣获了集团最高奖项。

  扬长避短,发挥传统纸媒的资源人才优势

  资源优势

  《扬子晚报》作为一张创刊已经37年的都市报,多年来在汽车、通讯、奢侈品牌、金融、酒水、商业、旅游、健康等多个行业积聚了大量优质合作客户,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稀释了报纸的传统广告,但是当传统纸媒的融媒生产能力提升,特别是商业短视频的生产能力得到认可,再度迅速获得这些广告主的认可和积极支持,可谓以创新聚合了资源优势。比如在汽车方面,目前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等国内多数汽车品牌均参与了《扬子晚报》商业短视频的合作。在通讯和金融行业,三大运营商、工行、建行、宁波银行等一批多年的客户群体,也都迅速在短视频方面与《扬子晚报》建立了新的合作。

  人才优势

  对于传统纸媒来说,商业短视频的开发,最大的痛点还在于急需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还会运营的人才队伍。

  其实,得益于纸媒全盛时期的整合营销思维,很多报社的经营人员具备传媒行业工作经验丰富、有深厚的文字写作功底和客户维护能力,综合素质较高。以《扬子晚报》为例,广告经营年收入曾高达4.5亿,经营部门引进了一大批能搞策划、能写文案、能谈业务的多能人才。在融媒转型过程中,这些人才也成为最能适应市场转型的一批人。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既能运营,又能承担前期策划和文案工作,有的甚至能直接出镜。发挥好这些人才的优势,是《扬子晚报》顺利推进商业短视频开发工作的前提。

  文案优势

  传统纸媒介入短视频领域之初,面临媒介形式的不同,在拍摄、制作、后期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可在文案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条优质短视频,文案是绝对灵魂。有了好的文案,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实践证明,文案优势运用到商业视频的前期策划和脚本撰写过程中,可大大提升视频项目的吸引力,《后备箱厨娘》便是《扬子晚报》一档以文案见长来打动客户的视频栏目样板。这档节目以行业首创的汽车+美食+生活的内容设定,高品质的摄制水平、“天花板”级的文案,火速出圈,单期全网转评赞大约在20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每期精心撰写的文案。优美舒心的文字,提升了画面的质感,带给人想象的空间,也巧妙地将汽车生活与人生感悟相结合。不到一年的时间,栏目营收已达百万。

  提质增效,构建传统纸媒的短视频运营良性生态

  传统纸媒发展商业短视频开发项目,要做大做强,不仅仅要借助个体项目和举措的推进,还必须通过建立整体上的内容保障机制和运营保障机制,形成商业短视频的开发生态,才能推动项目的良性发展。

  传递主流价值观

  短视频运营服务于用户和客户,首先必须要遵循正确导向。《扬子晚报》在开发短视频的过程中时刻不忘主题立意和正面导向。像前文提到的《了不起的小店》系列视频,正是在疫情反复、城市生活和消费受到影响、政府部门呼吁提振消费信心、扶持城市小微企业发展的背景下,抓住城市消费恢复最有代表性的场所——各类街边小店作为抓手,深入采访挖掘,最后获得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商家的认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提升全员短视频融媒意识

  《扬子晚报》经营部门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做了很多工作推动全员短视频融媒意识,如,对融媒体产品每周评奖给予倾斜、每周策划会议进行意识引导、进行业务员专题培训等等。

  比如,与各大景区合作的旅游视频栏目《芳眼看世界》,各方反响很好,南京欢乐谷、珍珠泉、溧水阡陌花开等都积极加入合作,推动了报社旅游行业广告的视频化转型。

  完善商业短视频运营机制

  传统纸媒进入商业短视频领域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从资源支持、组织架构、考核制度、远景规划等方面逐步完善,构建媒体融合语境下的短视频生态,这样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资源支持方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传统纸媒必须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才能真正在短视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纸媒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外部拓展,是短视频做大做强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组织架构和考核制度方面,传统纸媒内部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视频生产部门。从短视频的接洽、创意、拍摄、剪辑、后期,到发布、平台分发、流量引导、评价、考核等等,都需要更流畅的部门衔接。

  远景规划方面,传统纸媒需要树立融媒运营意识,以优质的融媒体产品服务市场,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宣传推广需求,真正实现市场意义上的融媒转型。
 

  8亿定增募资完成!又一个传媒国资混改落地!混改成盘活媒体行业趋势

  微信公众号“上海娱华”/2023-09-01

  “混改”之风在传媒领域蔓延开来。

  8月22日晚,浙文互联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公告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已募资到位。募集资金总额为799,999,997.05元,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AI智能营销系统项目、直播及短视频智慧营销生态项目、偿还银行借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浙文互联本次定增发行的股票数量为164,948,453股,由浙江文投的全资子公司博文投资以每股4.85元的价格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完成后浙江文投的控股比例提升至16.47%。

  该举是国资股东浙江文投对上市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是传媒板块近两年来首单国资混改成功落地。

  国企大股东看好浙文互联什么?

  公开信息显示,浙文互联本次定增于2023年7月5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后,股东方浙江文投迅速推动定增落地,8月17日募集资金到位。

  落地速度如此之快,体现出股东增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态度,也体现出了对上市公司价值的看重。

  可以看出,大股东看中浙文互联最大的价值在于“数字化”。

  从2002年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数字浙江”,到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打造国家数字文化创新基地”,“数字浙江”不断落地、深化、迭代。

  近年来,浙文互联坚持“数字文化升级”,公司的战略定位与“数字浙江”“文化浙江”高度契合,与浙江文投数字文化投融资主平台的发展方向一致。

  浙江文投集团党委书记林亮曾调研浙文互联时指出,“浙文互联是一家很有活力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发展机遇很好。作为省文投集团旗下数字文化主平台,集团将整合资源、全方位支持推动浙文互联高质量发展、不断做优做强做大。”

  公司官网显示,浙文互联前身是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营销、品牌管理与传播、公关传播、智能营销、社群营销、事件营销等。

  浙文互联与浙江文投的牵手始于三年前——2020年12月,以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股东加入;2021年,浙江文投取得公司控制权,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浙江省财政厅,开始迈入国资控股时代;2022年,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获得浙江省文资委函,公司8亿元定增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国资控股权进一步强化。

  募资到的钱用来做什么?

  从财务方面来看,公告显示,本次发行可以提升公司整体资金实力、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披露的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0%,实现归母净利润8,080.66万元,同比减少72.55%。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9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836.23万元,同比增加8.42%,公司业绩企稳回升。

  资金到位后,浙文互联总资产和净资产都将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有所下降。

  从2019年到2022年,浙文互联总资产呈现震荡中下降趋势,分别为82.75亿元、70.12亿元、76.51亿元、72.51亿元。同期,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99%、46.58%、47.17%、43.03%。

  从业务结构方面来看,本次募资主要投向技术升级及创新业务板块,包括AI智能营销系统、直播及短视频智慧营销生态项目等。

  在数字中国顶层设计的背景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驱动下,数字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迅速。据《2023-2028年中国数字文化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预测,到203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达16万亿美元,数字文化产业也有望开启万亿级市场空间。

  浙文互联借助充足的资金以及大股东的文化背景与资源,可以帮助自身切入新市场,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混改”成盘活媒体行业趋势

  近年来,媒体行业的生存空间受到实体经济放缓和新兴产业技术革新的双重压力。低成本、高时效、海量的移动终端技术改变了大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同时也挤压了传媒行业的盈利空间。

  Wind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中国传媒行业净利润水平有较大幅度波动,2022年归母净利润仅135亿元,同比下降65.77%,略高于2018年水平,远低于2017年水平。

  进行混合、并购重组等市场行为,为盘活媒体产业提供了有利契机。

  在国资股东的赋能之下,传媒行业企业可以在政策引导、产业赋能、资源导入、信用背书、风险控制等多方面得到全新助力,提升自身业务发展和业绩增长能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阳光少年报》:一份垂类报纸的互联网逆袭

  微信公众号“中国记者”/2023-08-29

  2016年6月1日,河南广播电视台面向少年群体推出了《阳光少年报》,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短视频带货、团购带货、社群种草带货等方式进行营销发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国发行量突破100万。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王仁海说:“我们没有把阳光少年报仅仅当作一份纸质媒体,而是作为互联网产品”。为深入解析该报如何以互联网思维加强运营推广发行,在纸媒式微时代实现逆袭增长,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阳光少年报》社长黄宁、总编辑赵洪涛。

  中国记者:去年底,《阳光少年报》全国发行量突破100万,即便在纸媒鼎盛时期,这也是个有冲击力的数字。出现在互联网时代,令人赞叹。能否介绍一下这份报纸的创办情况。

  《阳光少年报》:《阳光少年报》是2016年6月1日诞生的,是一份纸质周报,专门办给小学生群体,为他们讲述新闻故事、解读时政热点。报纸很小,创刊也几乎悄无声息,但“不看好”的声音却格外多。这不奇怪,如果我们对2016年稍加回顾,便会理解这种看法。

  2016年,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仍处断崖式下滑期,不少传统媒体要么到了盈亏平衡点,要么已经深陷巨额亏损的困境。很多传统媒体相继停刊、停播,崩盘或转型的速度都在加快。业界普遍预判: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难以为继,关停并转将成为新常态。

  反观2016年的互联网新媒体,则一片欣欣向荣。2016年是互联网内容平台快速扩张的一年,今日头条、百度都投入巨资培育自有内容生态。这一年,“知识付费”也风生水起,涌现出了一大批知识付费型产品和平台。

  大势显而易见,风口就在眼前。在很多人看来,如果想做新产品、新内容,《阳光少年报》的选项应当是互联网内容和互联网平台,而非传统的报纸。

  但是《阳光少年报》有自己的逻辑。一是我们对新闻最熟悉、最擅长,人才尽管有所流失,但仍有不少专注写作的优秀人才坚守岗位;二是市场空白,市场上专门为孩子创作的科普、文学、历史、艺术类的图书、杂志很多,侧重作文、学科辅导的儿童报纸也很多,但偏偏没有专门为孩子讲述新闻时政的读物;三是纸质阅读对孩子有贴近性,纸质的形态更适合孩子,家长也更愿意为孩子选择纸质读物。

  我们的判断是,互联网的大趋势短期内还不至于大幅冲击儿童阅读垂类市场。所以,《阳光少年报》当时重点做的,就是打造一个足够极致的纸质产品。一是内容极致,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我们打通了时政新闻的“硬”与儿童写作的“软”,用孩子喜欢的语言轻松讲述重大时政,成了我们的核心技能和优势。二是产品形态的极致,我们放弃新闻纸,使用护眼精品纸、大豆油墨,并且拒绝刊登任何广告。

  中国记者:这样看来,这份报纸的发展逻辑理论上可以成立,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吗?

  《阳光少年报》:在最早期,我们仍然对传统生态抱有很高的期待。自有发行、校网征订、邮政发行,是我们寄予厚望的三个渠道。特别是自有发行,河南广电原有纸媒尚存部分发行团队,他们可以成为《阳光少年报》赖以生存的渠道。我们当时认为,有这三个渠道,最起码在河南本地市场还是有效的。

  但事实远没有想象的乐观。自有发行团队尽管尚有部分留存,但单独一份周报,每周投递一次,时间效率要求很高,单份投递费用又很微薄。这样,很难维持一个投递团队生存,更谈不上稳定、高品质的服务。校网征订和邮政发行两个渠道比较相似,主要针对校园集中订阅。这两个渠道确实有较大发行量,但对我们来说,它们的难度似乎更大。

  当时的传统媒体生态,已经是一片废墟,而我们恰恰就像刚刚从废墟上发芽的一根小草。这是我们最大的困境。换言之,报纸与客户之间需要一个可靠的链条,但这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都已经不存在了。

  创刊之后,我们很快发现,《阳光少年报》仅仅打通了内容和印刷两个环节,营销、订阅、投递、售后等环节几乎都是勉强对付,并没有找到成熟的解决方案。关键是,没有强有力的销售渠道,就没有足够的发行量,对《阳光少年报》这份依靠发行为生的报纸来说,则意味着生存危机。在这样的状况下,《阳光少年报》一直苦苦支撑了3年。这3年里,财务状况并不理想,甚至陷入过“揭不开锅”的窘境,主创团队还出现了人员流失的现象。

  幸运的是,即便在最艰难的状况下,河南广电对《阳光少年报》这个项目抱有坚定的信心,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逆境中,《阳光少年报》从未动摇对内容品质的坚守,也从未违背不刊登广告的承诺,或是为了生存改变产品属性。

  中国记者: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没有“死”掉,反而“活”过来了,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阳光少年报》:三年的步履维艰、处处碰壁,让我们愈加深刻地认清了一个道理:不必对传统生态抱有幻想,也不要指望“打通关系”“背靠大树”,我们应当倾尽全力拥抱市场,拥抱互联网。

  三年困境里,《阳光少年报》也进行了各种尝试,包括网络销售。《阳光少年报》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有赞店铺,设计产品组合,组织“妈妈团”进行分享分销。限于当时的互联网经济环境,这一通道并未作为战略重点,也没有大量投入资源,浅尝辄止,未能形成规模。但是,通过这一通道,我们第一次和互联网有了亲密接触,《阳光少年报》也得以走出河南,获得了省外的第一批用户。

  2019年下半年,伴随着互联网社群经济的崛起,曙光乍现。北京海淀区是中国的教育高地。最早订阅《阳光少年报》的海淀妈妈圈,成了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力中心。不少海淀妈妈把阅读《阳光少年报》写进孩子的作息时间表,把孩子的读报笔记放在小红书上、分享到各种读书群里。这并非刻意为之,但这种形式的分享,真实可信,很有说服力。就这样,以海淀妈妈圈为中心,《阳光少年报》的市场认知度,开始向全国辐射。特别是一线城市,重视教育的高知家庭、高收入家庭尤为欢迎《阳光少年报》。

  除了互联网社群经济推动的口碑辐射,还有来自“双减”政策和疫情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对很多行业来说是负面的影响,《阳光少年报》偏偏从中看到了机遇。

  随着“双减”全面落地,很多孩子减少了作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培机构占用的时间。突然多出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这成了很多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家长都清楚,“双减”并不等于“躺平”,提升孩子综合素养同样需要有效的手段。所以“双减”之后,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和时间投入大幅提升。定位独特、内容优质的《阳光少年报》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疫情期间,孩子户外活动减少、网课过多,很多家长更用心地为孩子选择纸质读物,通过阅读让孩子开阔视野、了解外部世界,弥补疫情环境造成的缺失。《阳光少年报》的定位,恰好适合家长这些需求。

  中国记者:都说时势造英雄,又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面对机遇,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阳光少年报》:看上去,《阳光少年报》这个时候似乎已经有了机会、可以轻松“起飞”了。但我们发现,曙光仅仅是曙光,我们要想在互联网生态中风生水起,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如何拥抱互联网?《阳光少年报》需要做出很多选择,产品设计是第一位的。2020年之后,我们才渐渐有了清晰的判断:全力拥抱互联网,并非就是针对产品内容的网络化、音频化、视频化。我们做的是儿童产品,具有两重性:我们在互联网上触达的是家长群体,但产品的实际用户是儿童。所以,我们不能简单模仿一般的互联网内容产品,因为它们大部分是低成本的、免费的;也不能自己去做针对儿童的内容平台,因为这一领域已经大鳄横行,我们不可能与之抗衡。

  我们的路,只能是利用互联网生态,构建一条连接产品和客户的通道。换句话说,我们要融入互联网生态,养活一份原本不属于互联网生态的纸质报纸。这条颠覆之路,必须我们自己去摸索开创。

  这条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投递的问题。报纸产品的独特性,就是单期价值低,但期数多,服务次数多。《阳光少年报》是周报,每年42期左右,这就意味着42次投递,并且要面向全国。要想让报纸通过互联网畅行无阻,就必须解决如何抵达客户的问题。除了快递,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彻底放弃传统投递,全面使用快递投递。但是算算看,一年42次的投递费用,并不是所有读者都愿意承担的。报纸的订阅价格,必须符合互联网的销售需求。

  以实现快递为目标,我们设计完善了产品的投递组合:每周投递一次,每次投递一份,这叫周周投;每月投递一次,每次投递4—5份,这叫月月投;同一个地址,每周投递一次,每次投递3份,这叫3人团;同一个地址,每周投递一次,每次投递6份,这叫6人团……

  很明显,周周投的快递次数最多,价格当然会最贵,其他的投递组合,因为合并投递,实际上减少了单份快递成本。这样,就能够通过不同的快递服务,满足不同需求客户的实际需求。更看重时效性的,选择周周投;更看重价格的,选择月月投;如果两个都看重,那就动员邻居、同班同学一起订阅多人团。

  设计投递组合和价格体系,仅仅是我们解决“可能性”的重要一步,要想实现可持续的互联网生存,这后面还需要搭建全面的、服务于互联网生态的支撑体系。《阳光少年报》能否成功逆袭,就看它能不能撑得住。

  中国记者:这个支撑体系又是什么样的?

  《阳光少年报》:《阳光少年报》构建的支撑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相互关联,缺少任何一个,整个系统便无法运转。

  一是仓储分拣系统。自建仓储、集中发货,这是《阳光少年报》让很多人吃惊且不太理解的地方。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支撑环节。自建仓储、自己完成分拣环节的好处很多:即便是周报,也是一个相当讲究时效性的产品,可控的仓储分拣体系,有利于提升效率,缩短单期流程;虽然《阳光少年报》实体产品比较单一,但投递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熟练的分拣团队完成第一步的分拣、装袋、贴单,这样会大大减少客户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承担了发货前的所有工作,实际上减少了快递公司的成本,可以争取更低的快递价格。这样做,其实就是在解决互联网产品必须解决的问题:发货时效、客诉率、成本率。

  二是渠道运营系统。渠道运营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销售渠道的开拓和维护,另一个是售后服务。和众多互联网爆款产品相似,如果对销量有较高预期,就需要尽量扩展销售渠道,这样才有可能在互联网上成为一个“流量品”。但是,通过销售渠道销售,并非只是提供产品这么简单,还需要有运营系统在售前完成谈判、签约、接单、跟踪、服务、控价等非常繁琐的动作,这样才有销量,才算健康可持续的销售。同样,售后也需要用服务体系来保障。一方面,是针对销售渠道的售后服务,链接发货、财务结算等诸多环节;另一方面,是针对读者家长的服务,包括内容反馈、信息保全、异议处理等众多服务内容。

  三是品牌后援系统。在传统媒体行业,品牌后援系统并不多见,但对一个互联网产品来说却特别重要。从品牌理念的推广、视觉识别系统、产品的网络呈现,到诸多销售环节必备的物料、文案、赠品,都需要源源不断为渠道提供。这个系统,决定了产品的调性以及网络呈现品质,同时对销售渠道、销售终端的服务支撑,能起到直接推动销售的作用。

  了解了上述三个系统,就不难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做好仓储分拣系统,不仅能够大大减少渠道运营系统的压力,还能压缩成本,销售渠道才得以获得合理的分销佣金;做好渠道运营系统,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单量和营业收入,高品质的衔接也能提升仓储分拣系统的运转效率,节省更多的成本;做好品牌后援系统,能提升渠道销售,也能提升终端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对所有环节都有正向的影响。

  所以,《阳光少年报》在互联网上“做对”之前,已经为此做足了准备。我们的团队协同配合,满怀热情,等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

  中国记者:具体到互联网上的推广发行,咱们都用了哪些“好招儿”“妙招儿”?

  《阳光少年报》:在过去的三年里,图书杂志的互联网销售迎来了显著的增长,电商三网、私域社群、新媒体平台深刻改变了图书杂志的主流销售模式,而《阳光少年报》作为为数不多的报纸品类,依靠独特的定位、过硬的品质和强大的销售支撑能力,成为销售渠道热捧的“爆品”。

  我们从社群做起,占领北京海淀妈妈圈、顺义妈妈圈的口碑高地,以朋友圈、团购群等各类社群为抓手,收获了第一波互联网流量。紧接着,传统三大电商平台:淘宝、京东、当当同步跟进,收获第二波流量。我们还通过私域垂类社群、账号推广带货,包括快团团、万物心选等团购平台,形成第三波私域流量。近两年,我们积极介入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在东方甄选、新东方、学而思等头部账号的直播间里,《阳光少年报》已是常客。我们还积极和母婴、儿童教育类大V、教辅渠道等建立密切合作。总之,我们积极占领头部、腰部、中盘等各类互联网平台,通过分销模式,推广我们的产品。众多优秀的销售渠道选择了《阳光少年报》,《阳光少年报》也用出色的“流量表现”回报了渠道的支持。在销售旺季,某知名亲子类微信公众号一篇推文,便可卖出上万套合订本;某知名抖音博主,发布推广《阳光少年报》短视频,曾创下单条视频获取200万GMV(商品交易总额)的惊人成绩。

  在销量激增的同时,我们始终重点关注自身的服务支撑能力。在销售旺季,每天成千上万的订单会从渠道抵达我们的运营系统,再进入仓储分拣系统;每周四的凌晨,数家印刷厂同时开机,确保新一期的报纸能快速印完;每个月,我们的仓储分拣系统,能够完成数十万个包裹的分拣贴单,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同时跟踪数十万个服务流程……

  历经数年沉淀发展,《阳光少年报》终于通过互联网完成逆袭。2022年底,《阳光少年报》年度发行量超过100万份,其中80%的读者分布在河南省外,省外读者中超过半数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阳光少年报》也成为河南文化创新、媒体融合创新领域的典型代表,得到了业界同仁的关注和各级领导的褒奖。

  今年,《阳光少年报》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阳光少年报》初中版——《大少年》,已经完成了长达一年的筹备期,市场测试反馈良好,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创刊上市。另外,《阳光少年报》在图书出版领域也有不错表现,文创研发也将成为新的业务板块。这一系列新动作,标志着《阳光少年报》由单一优势产品开始向多元化产业迈进,也标志着河南广电开始进军更广阔的文化市场。
 

  Z世代不看新闻了,媒体怎么办?

  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传媒研究”/2023-09-02

  Z世代是指出生于1997年到2012年之间的一代人,也被称为i世代或Zoomer。他们是目前社会中最年轻的成年群体。

  GWI对50个国家的16-25岁的Z世代互联网用户进行了超过90万次访谈,并在他们的报告中分享了调查结果。

  腾讯媒体研究院编译本篇报告,从“生活方式”“娱乐文化”“社交媒体”等几大层面来对Z世代群体进行整体洞察,帮助内容创作者与品牌营销者了解年轻群体的兴趣偏好。

  了解Z世代

  Z世代如今在哪里

  由于许多Z世代正在接受教育或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尚未达到顶峰。事实上,Z世代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目前属于较低收入阶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年龄的增长和职业生涯的进步,这一比例可能会下降。

  尽管Z世代经常被贴上“懒惰”的标签,但不可否认,他们是一个以金钱为导向、雄心勃勃的群体。

  但经过这几年艰难的岁月,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疫情对Z世代的打击可能比其他世代更严重。许多人的教育受到干扰,而另一些人则在疫情期间进入职场,因此许多Z世代已经感到相当疲惫。

  更糟糕的是,2022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生活成本危机,有关市场经济衰退的讨论仍在继续。同样,这些问题影响着每个人,但对于如此年轻且仍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一代人来说,这些危机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Z世代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许多Z世代在进入2023年后感到有些厌倦,而生活成本危机让许多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一些Z世代认为2022年是弥补那些失去岁月的机会,可以做他们错过的事情,然而通货膨胀等问题可能使这些计划落空。

  报告数据显示,对于Z世代来说,自2021年以来,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受到了冲击。对其他国家或文化感兴趣的人数下降了9%,希望探索世界的人数下降了8%。这可能部分是因为人们因为财务或经济不确定性而更加内敛,更关注自己的情况和自己的亲密圈子。Z世代最快下降的性格特点是冒险精神(-5%),这可能表明他们目前更需要稳定。

  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Z世代对经济的信心仍然相当高。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受到生活成本危机的打击比其他地区更严重,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削减开支或重新设置优先事项。例如,欧洲的金融信心在过去一年中下降最快,可能是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而北美等地区则较为稳定。

  Z世代的生活方式

  过去几年,坏消息给每个人带来了打击——包括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生活成本危机等等。在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危机疲劳”的迹象出现,在长时间承受压力之后,人们开始失去活力。Z世代似乎对应对气候变化感到厌倦,对环境问题的兴趣逐渐下降。与此同时,Z世代对新闻时事的兴趣以及喜欢了解世界动态的人数在过去一年中也减少了7%。

  但这并不意味着Z世代不在乎——45%的人表示保护环境很重要。这更多的是优先级的不同,现在有更多的事情影响着他们,例如工作问题以及生活成本危机。

  报告发现,Z世代期望品牌采取更多行动,因为他们将更多责任放在大公司身上,而不是个人行动上。因此,现在确实是品牌倾听并减少有关气候变化的噪音的时候了,除非它们能够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对于媒体机构也是如此,因为Z世代减少了他们的新闻消费,记者需要关注更多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新闻,并报道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方法。

  Z世代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Z世代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尤为严重。在全球范围内,他们比其他几代人更有可能患有心理健康问题,近十分之三的人表示他们容易焦虑,这一比例高于任何其他年龄段。焦虑和压力的发生率也在上升。仅在美国,自疫情暴发以来,表示经常感到压力、焦虑的Z世代人数就增加了25%。尽管Z世代最挣扎,但与老一代人相比,他们也最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感受。

  他们的焦虑程度增加部分也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大约三分之一的Z世代担心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大约五分之一的人表示这会导致他们焦虑——比其他几代人这么说的可能性高出25%。社交媒体上美颜照片的大量呈现,以及更多的网暴,导致Z世代女性的焦虑比Z世代男性高出16%。

  Z世代在职场掀起波澜

  随着Z世代在职场中站稳脚跟,他们正在对职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首先是,疫情改变了Z世代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虽然老一辈人可能觉得严格的工作作息很正常,但Z世代正在打破这种模式。例如在家工作的灵活性以及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能力成为许多Z世代人群追求的目标。并且他们更愿意为合适的公司工作——这一项调查数据领先于其他几代人。Z世代期望从雇主那里得到更多回报,他们更有可能离开不符合自己需求的工作,而且他们在工作场所说“不”时感觉更自在。

  另外,做有意义的工作对于Z世代人来说也很重要,因此公司应该将这一点融入到他们的角色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Z世代将很快超过千禧一代,成为人数最多的一代,雇主需要站出来倾听他们的声音。

  Z世代的娱乐文化

  流媒体一代

  2021年,全球Z世代首次在流媒体电视上花的时间比观看广播电视的时间长,但只多了一分钟。到2022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Z世代平均每天花在流媒体上的时间增加5分钟。

  就他们观看的内容而言,Z世代最喜欢的类型是娱乐和综艺,电影失去了榜首的位置。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一代人习惯于消化较短的内容形式——例如Instagram Reels、TikTok和YouTube Shorts。

  这是视频媒体领域竞争如此激烈的另一个原因——传统电视和流媒体电视提供商不仅要相互竞争,而且还要在其他在线平台上播放视频。这意味着视频供应商需要更加努力地吸引Z世代的注意力。

  价格和生活成本危机也增加了他们的压力。许多人希望尽可能地削减开支,因此任何无法提供内容或被认为过于昂贵的电视订阅服务都可能被砍掉。Z世代是这些服务的主要受众,但37%的人希望减少订阅数量。

  幸运的是,对于流媒体服务来说,有一些解决方案可能会引起Z世代的兴趣。55%的人支持在电视流媒体服务上添加广告(如果价格更便宜的话),而该群体中只有20%的人表示他们会尽量避免所有类型的广告。2022年,Netflix和Disney+加入了HBO Max和Hulu,提供混合广告,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其他平台加入该俱乐部。这可能会吸引那些更注重成本的用户。

  但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为流媒体服务付费时,与他们的兴趣相关的内容、原创内容、定期添加的新内容以及大量内容对于这些受众来说是最重要的。对于希望保持这一群体参与度的品牌来说,内容确实是王道。

  游戏为了社交

  游戏对于这一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几乎十分之九的Z世代都是游戏玩家,其中最流行的玩游戏的设备是智能手机。

  与其他世代相比,Z世代选择游戏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与他人的互动。对于Z世代来说,他们玩游戏最独特的原因是与朋友社交,而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玩游戏的最独特原因是放松。

  Z世代对游戏互动方面的偏好对他们使用的平台产生了连锁反应。例如,使用游戏玩家常用的即时通讯社交平台Discord的Z世代游戏玩家数量同比增长了24%。

  Z世代对在线社交的渴望使他们成为虚拟宇宙的关键受众。近一半的Z世代表示他们有兴趣参与虚拟宇宙——比其他任何一代人都多。在有兴趣参与虚拟宇宙的Z世代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热衷于玩游戏和看电视、电影,而不到一半的人表示他们想与朋友、家人见面或结识新朋友。

  随着虚拟世界的发展和品牌的不断参与,他们需要确保建立一个让所有用户都感到受欢迎的环境。目前,虚拟宇宙的早期采用者并不代表更广泛的人群,因此企业需要确保他们构建包容性的环境和产品,确保虚拟宇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安全且有趣的空间。

  怀旧文化

  虽然老一辈人通常会听他们成长年代的音乐,但Z世代正在打破这种模式。他们的首要流派是嘻哈或说唱音乐,紧随其后的是90年代音乐,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音乐在他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发行了。

  但是,是什么让这一代人偏爱听与他们成长无关的音乐呢?答案很可能是出于怀旧之情。当Z世代在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初期面临各种挣扎时,他们可能会寻求安慰。作为一种应对机制,这一代人想要回到社交媒体出现之前的那个更简单的时代。

  我们也可以从他们听音乐的动机中看到这一点。Z世代听音乐最独特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现实,42%的人这么说,比其他几代人高出20%。情感是Z世代在听音乐时考虑的另一个因素,54%的人表示他们听音乐是为了振奋情绪。这是Spotify真正致力于的事情,它创建播放列表来匹配不同的心情,并且随着音乐流派变得越来越难以定义,它的势头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Z世代不太可能仅仅因为某个类型流行就喜欢它。对于许多人来说,寻找新音乐、艺术家或乐队,并在他们流行之前发现他们的过程是乐趣之一,这使得Z世代成为音乐发现工具的关键受众。

  Z世代与90年代的亲近不仅限于他们的音乐品味,他们实际上是非常怀旧的一代。17%的人表示他们更愿意思考过去而不是未来——这一比例比其他几代人高出19%。

  54%的Z世代喜欢复古风格,他们还带回了90年代和00年代初的时尚潮流,例如闪光细节、爪夹和吊带上衣。这一代人还宣布千禧一代喜爱的紧身牛仔裤“已死”,转而采用更多90年代的低腰牛仔裤。

  千禧年时尚潮流也不会消失。谷歌上“Y2K”的搜索量自2021年以来一直在上升,而时尚杂志《Vogue》的2023年趋势预测称,90年代和00年代的怀旧情绪将依然存在。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千禧年流行趋势,那时超瘦身材也很“流行”,但Z世代正在以更加积极的身体态度将时尚带回来。因此,虽然Z世代怀念那个时代的潮流,但他们热衷于抛弃90年代的美容标准。

  对于Z世代来说,“Y2K”不仅仅是风格,更是一种整体氛围。许多人认为这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无忧无虑、充满乐趣的时代,考虑到我们在过去几年经历的充满压力的现实,难怪Z世代会怀念更简单的时代。

  Z世代与社交媒体

  TikTok继续受欢迎

  Z世代的上网时长在2020年初达到顶峰。这可能是由于世界各地的多次居家封锁造成的,但此后这一数字一直在下降,2022年第三季度的上网时间是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尽管如此,Z世代花在社交媒体上的在线时间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41%,此前仅在2019年第四季度达到过这一高度。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社交媒体的使用原因有所不同——它不再只是关注朋友、家人甚至网红的工具。

  近十分之三的Z世代使用社交媒体寻找灵感,他们这样做的可能性比其他任何一代高出11%。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打发业余时间并查找内容——无论是文章、建议还是迷因。社交也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Z世代的品牌发现工具是社交媒体上的那些广告。

  虽然Instagram是除中国以外最常用的社交平台,但TikTok是社交媒体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社交媒体平台中,Z世代在中国以外对TikTok的使用增长最快,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增长了37%,令人印象深刻。83%的Z世代TikTok用户表示他们使用该平台来娱乐和发现有趣的内容,应用程序显然是放松心情的首选之地。

  TikTok等应用程序的一大吸引力还在于能够从真实的人那里获得真实的观点或意见。因此,Z世代经常先访问TikTok,然后再访问Google,寻求有关财务、旅行或美容趋势等方面的建议。根据谷歌的研究,近一半的年轻人通过TikTok或Instagram而不是谷歌地图或搜索来寻找答案。这是行为上的重大转变,品牌在2023年应该注意这一点。

  Z世代的迷因文化

  迷因(meme)是指在互联网文化中广泛传播的概念、行为、表情、图像或视频片段,通常以幽默、讽刺或具有共鸣的方式呈现。迷因通常通过社交媒体、论坛、消息应用程序和其他在线平台迅速传播,并在互联网用户之间迅速产生共鸣和传播。

  对于Z世代来说,迷因(meme)是他们交流以及上网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Z世代使用社交媒体的原因时,寻找迷因等内容是他们的三大动机之一。如果我们仔细观察Z世代关注的账户类型,就会发现娱乐、迷因或模仿账户位居第二,仅次于家人和朋友。表情包既有趣又容易产生共鸣——我们知道这一点很能引起年轻一代的共鸣。

  不过,他们对迷因的兴趣确实比这更深一些。在使用表情包的Z世代中,大约四分之三的人表示,表情包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某些情绪并表达他们通常难以沟通的想法——所以这不仅仅是为了笑。73%的人表示,他们甚至开始参考现实生活中线下发生的迷因,作为交流感受或想法的一种方式。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语言。

  对于希望在网上与Z世代互动的品牌来说,使用相关的迷因可能是一条出路。在使用表情包的Z世代中,64%的人表示他们喜欢公司将表情包用于营销目的。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Z世代希望品牌最独特的是年轻、时尚和有趣。这一切都是关于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任何传统或公司的东西。Netflix是在营销中使用迷因的品牌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经常使用自己的内容来创建新的迷因并发布在他们的社交页面上。但不仅仅是品牌可以参与其中。美国国家机构已开始使用迷因。华盛顿州国家资源部使用一个表情包来教育人们如果遇到熊该怎么办。这是向人们展示组织背后人性化一面的巧妙方式。

  品牌和公司应该意识到迷因趋势会发生变化,有趣的或流行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一切都取决于紧跟脉搏;在错误的时间使用迷因可能会被视为尴尬和不舒服。
 

  《经济学人》、BBC等外媒获取增量用户,稳定营收大盘案例四则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3-08-29

  增量用户从哪来?经营大盘如何增长及稳固?这不只是国内的媒体机构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搜集了近一两个月外媒实务性动态,发现:第一,他们从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平台、以社区入手谋用户增量。如,在火箭般窜红的TikTok上开设短视频账号,入驻Discord社区,回归大屏做频道等;第二,他们在经营上押注数字订阅、语音播客等。以下筛选出四则案例,供业内人士参考。

  《经济学人》做短视频的准则

  拥有180年历史的老牌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于2022年7月在短视频平台TikTok开设了账号,发布基于杂志原创文章的短视频内容,意图吸引用户到其官方网站进行注册和订阅。目前《经济学人》TikTok账号发布的内容已获取超过3200万次观看和160万次点赞,拥有27万多粉丝。

  《经济学人》制定了四条短视频制作准则。首先是要深入浅出,用简洁清晰的话语和巧妙的图形解释复杂的问题。其次要保持幽默风趣的个性化风格。第三要坚持报道的核心支柱内容,包括地缘政治、经济、金融、世界各国领导人介绍、科学、技术和数据等,但是也讲述离奇的故事。最后要有明确的内容分类归属。《经济学人》在TikTok上共有8个播放列表,如经济学解释、乌克兰战争等,制作的每一个视频都要符合这些内容分类。

  《经济学人》同样重视照片和短视频分享平台Instagram,在过去几年里,Instagram为《经济学人》带来了比Facebook更多的有效流量和订阅量,内容的多样性显著提高了《经济学人》在Instagram上的影响力。

  《经济学人》在Instagram平台上的粉丝数有620万,其中三分之二的粉丝年龄在18岁至34岁之间,并且多半为女性粉丝。这点对《经济学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学人》只涵盖经济和金融内容,而Instagram平台让《经济学人》有机会机会接触那些较少关注传统新闻和财经话题的女性,并向她们展示精彩的报道内容。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学人》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有超过1.3亿次视频观看量,其中9000万次来自Instagram。

  (编译自《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

  BBC在语音社交平台上推出热门播客节目

  几个月前,BBC(英国广播公司)在语音社交平台Discord上启动了新闻播客“Newscast”的服务器,意图“以更深入的方式与受众建立联系”。

  BBC新闻播客的高级新闻编辑Sam Bonham认为Newscast的听众一直在寻找像Discord服务器这样的东西。他说,“我觉得有相当多的听众正在真正参与我们的工作。他们正在寻找与亚当(弗莱明,新闻广播主持人)和克里斯(梅森,BBC新闻政治编辑)和劳拉(昆斯伯格)以及我们建立联系的方法。”

  “Newscast”是BBC电视一台每周四晚上的一档新闻节目,除了在电视上播放外,还有网络播客供用户点播。虽然BBC没有公布“Newscast”的播客收听数据,但是表示其在今年第二季度“再次成为所有成年人收听最多的播客”(英国),并且在过去一年里它在平台上的播放次数增加了30%。“Newscast”被视为BBC的“英雄品牌”,在接下来的英国大选报道中被寄予厚望,成为媒体中的焦点。

  BBC现在鼓励听众将收听“Newscast”播客的方式从RSS、苹果、Spotify、BBC Sound等平台转移到Discord平台上,便于与听众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Discord是一个即时通讯和语音通话平台,最初以提供进行网络游戏时的实时语音通讯服务而闻名,进而发展到具有直播、购物、社区、兴趣小组等功能的综合社交平台。如今年走红的AI绘画类应用MidJourney直接将服务器架在了Discord上。

  Discord由众多虚拟的服务器组成,每个服务器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内容,如一档电视节目、音乐流派及亚文化等。在Discord服务器中有用户可以发帖的各个频道,每个频道都聚焦于不同的讨论内容,例如在“Newscast”的服务器上就有“最新一集聊天”“嘉宾创意”“幕后花絮”等频道,主持人、制作人和听众可以在这些频道上实时互动交流。虽然“Newscast”团队主要使用文字聊天功能,但是他们也为Discord用户进行了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实时语音讨论,另一个语音讨论也即将推出。

  “Newscast”自2023年6月底推出Discord服务器以来,40%的用户自英国脱欧广播以来一直在收听他们的播客。“Newscast”团队在Discord服务器与听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直接交流,记者和编辑在平台上与听众对具体话题直接进行讨论,Discord拉近了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编译自《新闻公报》)

  电讯媒体集团订阅量突破一百万

  电讯媒体集团(Telegraph Media Group)是英国的老牌报业媒体集团,旗下拥有《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和《星期日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等英国著名报刊。电讯媒体集团近期已经实现了在2023年底达到一百万订阅用户的目标,是英国第三家达到百万订阅量的全国性报业集团,《卫报》(The Guardian)和《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已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3月达到了百万订阅量。电讯媒体集团这一百万订阅量中70%是数字订阅,每天有30万活跃用户使用其APP。

  电讯媒体集团在今年三月收购了切尔西杂志,这是一本以生活方式和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期刊,这场收购为电讯媒体集团实现目标提供了帮助。在2023年6月,有20多万新增订阅来源于切尔西杂志和电讯媒体集团的酒类线上销售平台Telegraph Wine Cellar和线上智力游戏平台Telegraph Puzzles。和其他追求数字订阅营销的媒体一样,《每日电讯报》一直在以大幅折扣来销售订阅产品,在不打折的情况下,数字订阅费用为每年189英镑。

  电讯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克·休(Nick Hugh)表示,该机构四五年前的订阅量还不到三十万,当时制定的目标现在已经实现,下一步还将继续增加订阅量,发展订阅用户社区,并创造新的纪录。

  相对于传统印刷物发行量的下降和不稳定的在线广告市场,数字订阅已经成为新闻媒体一种宝贵的可持续收入来源。新闻集团(News Corp)发布的年度报道中显示,《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数字订户达到340万,《巴伦周刊》(Barron’s)突破了100万大关,《泰晤士报》(The Times)和《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的订阅量同比增长11%达到了50多万。免费阅读的《卫报》的百万订阅中包含42万数字订阅和58万长期订阅。《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一系列数字订阅营销战略使其拥有了一千多万数字用户,成为世界上用户最多的新闻媒体。

  (编译自《新闻公报》)

  National World开通了电视频道“Shots!”

  National World是英国的一家新闻媒体,于2019年开始上市运营,通过并购多家媒体,成为英国重要的媒体集团。目前拥有1200多名员工,并在英国各地出版数百份报纸及运营新闻网站,包括《苏格兰人》(The Scotsman)、《谢菲尔德之星》(Sheffield Star)、《约克郡邮报》(Yorkshire Post)等。最近National World在英国数字地面电视平台Freeview上推出了一个电视频道,汇集了来自英国各地记者团队的内容。

  “Shots!”已经在Freeview平台276频道全天开播,同时提供“真实的英国、足球和犯罪”三个主题内容的短视频合集。该频道节目包括每周足球节目、各种真实的犯罪片段和记者们的谈论节目。这些节目也可以通过一个新网站提供点播。“Shots!”的节目由National World分布在英国各地的记者进行拍摄,然后由核心视频团队进行后期制作,通过Freeview平台上的广告和“Shots!”频道网站获得收入。

  National World战略总监艾伦·伦威克(Alan Renwick)说:“我们现在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创新电视内容”,深入社区报道真实的生活。艾伦还说道:“随着数百名经验丰富的记者深入社区,利用他们的经验和关系,以视频格式来讲述精彩的故事,我们的节目可能会有点粗糙,但是将是真实的、热门的、吸引人的和有趣的,我们将重塑21世纪的电视,虽然还需要一段时间。”

  National World数字总监约翰·罗(John Rowe)说在过去的两年里National World的视频业务呈爆发式增长,产量、听众、收入都在飙升,“Shots!”频道的开播有机会将记者们最好的创意带给更广泛的观众,并形成一个反馈循环机制,根据观众需要调整内容。“我们正在自己的业务中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电视制作市场”,艾伦说道。

 

  (本期责任编辑:王玉霞)

来源:综合

编辑:王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