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业界资讯 > 正文

每周业界资讯集萃2023年11月27日第828期

2023-12-15 11:19:21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摘要:目录丨contents  中国记协书记处换新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获批加入中国记协  赵兵出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2023新型

目录丨contents

  中国记协书记处换新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获批加入中国记协

  赵兵出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2023新型智慧媒体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安徽鼓励支持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湖南支持和鼓励主流新闻媒体实事求是开展舆论监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工作机制揭牌

  四川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版权中心挂牌成立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举行

  上报集团国际传播中心LOGO全新亮相

  封面传媒实现内容版权收入近3000万元

  成都传媒集团智能媒体资源数据库正式上线

  《时尚COSMO》中国商标和版权许可被终止

  《昌平报》正式入驻“北京昌平”移动客户端

  融媒体内容版权规范保护与侵权案例交流活动举办

  “密切媒体区域合作共话更好潍坊”驻鲁媒体潍坊行活动举行

  南京日报、龙虎网联合推出大型文化融媒体产品

  百度Q3净利润达73亿元,同增23%

  快手:第三季度总营收279.5亿元,同比增长20.8%

  爱奇艺第三季度利润8.95亿

  第二届“思想亚洲”媒体智库论坛在新加坡举办

  OpenAI宣布ChatGPT Voice功能向所有用户开放

  微软Copilot Web AI即将上线,支持简体中文

  网络内容建设怎么建?他们这样说

  媒体人如何与社交平台相处?

  “广电+文旅”正成为重要战略!

  10家机构入选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带来哪些启示?

  日本媒体为何集体对ChatGPT说“不”


 

  中国记协书记处换新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2023-11-27

  11月20日,中国记协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在京召开,会议选举王雷鸣同志为中国记协第十届理事会副主席。王雷鸣,男,现任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中共二十大代表。

  会议经表决,任命吴旭、殷陆君同志担任中国记协第十届理事会书记处书记。

  吴旭,女,汉族,1970年4月出生,四川自贡人,199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哲学研究生,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共管理硕士。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

  殷陆君,男,1973年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先后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湘潭大学法学院。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获批加入中国记协

  新京报/2023-11-22

  据中国记协网,11月21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公告:2023年11月20日,经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届全国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主席会议批准,同意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加入我会成为团体会员。
 

  赵兵出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微信公众号“鲸平台”/2023-11-23

  据报道,赵兵(女)已出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公开履历显示,赵兵,女,1967年9月生,辽宁新民人。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高级编辑,历任河北日报要闻部、文艺副刊部编辑、副主任,社会新闻部主任,河北日报社总编办主任。2020年4月,时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赵兵调任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出任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后接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此次履新,系赵兵重返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任职。
 

  2023新型智慧媒体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齐鲁壹/2023-11-24

  11月24日,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办,山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浪潮智能终端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新型智慧媒体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智媒科技领域专家、学者与业界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会上,山东省新型智慧媒体重点实验室展示众多研究成果和拳头产品。目前实验室已申请国家技术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93项,推出“壹点天元”“壹点天玑”“壹点天眼”等多款行业领先的技术产品。
 

  安徽鼓励支持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微信公众号“传媒头条”/2023-11-22

  11月17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计九章七十条,主要内容包括构建营商环境良好生态、构建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构建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构建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构建积极有力的监督保障。

  其中,在构建营商环境良好生态方面,《条例》规定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本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责任人;提出鼓励和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对行政机关的管理服务行为和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支持和鼓励主流新闻媒体实事求是开展舆论监督

  微信公众号“鲸平台”/2023-11-21

  11月17日,湖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会议中指出,支持和鼓励主流新闻媒体实事求是开展舆论监督,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沈晓明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处理好“致广大”和“尽精微”的关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工作机制揭牌

  澎湃新闻/2023-11-27

  11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工作机制揭牌暨全民安全公开课全媒体行动启动仪式举行。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在活动上致辞,并为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工作机制揭牌,与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李挺、刘晓龙等共同启动全民安全公开课全媒体行动。
 

  四川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版权中心挂牌成立

  四川在线/2023-11-23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助推城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1月23日,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之际,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版权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正式进入版权开发与运营赛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副主任李方丽表示,“数字版权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版权中心的成立,也将开启版权产业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新格局。”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举行

  川观新闻/2023-11-21

  11月21日,第三十二、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和第十七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会见获奖代表。会议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把学习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必修课,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贯彻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做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上报集团国际传播中心LOGO全新亮相!

  微信公众号“传媒”/2023-11-21

  近日,上海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中心(英文全称:Shanghai Global News Network)LOGO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该LOGO以上海报业集团的主标识与上报国传中心的首字母(SGNN)变化相结合,通过鲜明的色彩和多层次的图形透视,体现传播、交流、融合、多维度等概念和理念,展现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报国传中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愿景和使命。
 

  封面传媒实现内容版权收入近3000万元

  封面新闻/2023-11-23

  11月23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封面区块链数字内容存证系统”精彩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四川展区。

  据悉,该系统是基于智媒云4.0的版权管理联盟链,由封面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传播研究所、区块链媒体实验室联合研发,通过智媒技术支持智媒内容,支持富媒体内容一键上链、一键确权、一键维权,以及区块链版权侵权责任追溯,是一种创新型的版权保护解决方案。

  2020年1月16日,该系统正式上线。2020年以来,封面传媒原创内容版权作品均通过该系统上链确权,包括文章约15万篇、图片约5万张、视频约15万个、音频约1万个,成为国内主流互联网平台的重要合作伙伴。近两年来,封面传媒实现内容版权收入近3000万元,居中西部媒体前列。

  目前已经有四川日报、黑龙江电视台、扬子晚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使用了封面的区块链版权存证服务。
 

  成都传媒集团智能媒体资源数据库正式上线

  微信公众号“鲸平台”/2023-11-24

  11月23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网信办指导,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主办,旗下三色智库、成都每经传媒有限公司执行的“2023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在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举行。会上,成都传媒集团智能媒体资源数据库正式上线,第一批入驻媒资超过360万个。据了解,智能媒资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未来将服务于成都市及全国的城市媒资联盟和智媒体生态打造,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和传媒行业革新。
 

  《时尚COSMO》中国商标和版权许可被终止

  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11-24

  11月22日,针对网传《时尚COSMO》和《时尚先生》的中国版停刊相关传闻,时尚传媒集团发布声明称,自2022年7月,该司已停止运营COSMOPOLITAN、ESQUIRE的品牌主体业务。声明称,该司尊重美国赫斯特传媒集团关于立即终止COSMOPOLITAN和ESQUIRE在中国的商标和版权许可协议的决定。该司将继续专注于高质量内容品牌的运营,传达时尚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观。
 

  《昌平报》正式入驻“北京昌平”移动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2023-11-23

  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高质量融合,11月20日,《昌平报》正式入驻“北京昌平”移动客户端 ,在促进《昌平报》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型升级的同时,让“北京昌平”百余万用户在第一时间通过移动端阅读到《昌平报》生产的优质新闻资讯内容,从而满足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需求。
 

  融媒体内容版权规范保护与侵权案例交流活动在京举办

  微信公众号“全天候融媒”/2023-11-22

  11月16日,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天津市广播电视局、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主办的“京津冀融媒荟”系列交流活动之一——融媒体内容版权规范保护与侵权案例交流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来自版权界及法律界的多位专家进行了版权市场分析和侵权案例分享,并与参加活动的京津冀媒体代表就媒体版权管理与运营情况、融媒体版权合作模式及版权保护等问题开展交流探讨,共同寻求媒体融合新形势下内容版权规范化和内容传播价值最大化的路径。来自北京市级媒体、区级融媒体中心的30余名代表在线下参加活动,京津冀及全国其他地区的300余人在线上参加。
 

  “密切媒体区域合作共话更好潍坊”驻鲁媒体潍坊行活动举行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2023-11-19

  11月17日至18日,新华社山东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站,经济日报山东站,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农民日报山东站,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大众报业集团,人民网山东分公司,新华网山东分公司,央广网山东频道及网易山东,凤凰网山东,澎湃新闻山东运营中心,新浪山东等27家40多名媒体领导和记者齐聚潍坊,在潍坊市参加以“密切媒体区域合作 共话更好潍坊”为主题的“驻鲁媒体潍坊行”活动。

  此次“驻鲁媒体潍坊行”活动,必将进一步加强潍坊与各级各类媒体的交流合作,形成宣传合力,持续扩大潍坊的传播力、影响力。
 

  南京日报、龙虎网联合推出大型文化融媒体产品

  微信公众号“鲸平台”/2023-11-24

  11月24日,由南京日报、龙虎网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化融媒体产品《行走文脉 一眼千年》正式上线,让网友“穿越”千年历史、行走金陵文脉,见证文化传承发展。《行走文脉 一眼千年》由10位青年文化工作者担任“文化导游”,带领网友“走进”明城墙、鸡笼山、乌衣巷、西街遗址、小西湖街区等10处古今交融、具有显著文化标识的地点,通过视频访谈、观点评述、趣味互动等方式,展示出南京在文学之都、文明探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古籍事业发展、非遗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百度Q3净利润达73亿元,同增23%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3-11-25

  11月21日,百度发布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三季度营收达344.47亿元,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达73亿元,同比增长23%,营收、利润均超市场预期。

  百度的业绩表现与其持续演进的AI能力不无相关。近三个月内,文心一言向全社会开放,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4.0版本。数据显示,目前文心一言用户数已达7000万,覆盖场景4300个。

  在百度Q3财报电话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百度正在用文心大模型重构广告系统,包括生成式创意、生成式定向等服务,这些举措有望在四季度带来数亿元人民币的增量收入。

  李彦宏表示,采用AI新功能的广告商在第三季度平均实现了高个位数的转化率增长。以IT专业教育公司达内教育为例,在使用新功能后,转化率提升23.3%,ROI提升22.7%。
 

  快手:第三季度总营收279.5亿元,同比增长20.8%

  微信公众号“CMNC”/2023-11-22

  快手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20.8%至279.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31.7亿元,较二季度环比增长17.8%,去年同期为净亏损6.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快手CEO程一笑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提到了付费短剧的快速增长。他介绍,在三季度的广告投放表现中,付费短剧增长突出,在传媒领域表现最好。
 

  爱奇艺第三季度利润8.95亿

  微信公众号“CMNC”/2023-11-24

  日前,爱奇艺发布截至9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爱奇艺该季度总营收达到了人民币80亿元,同比增长了7%。其中会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50亿元,同比增长了19%,这是爱奇艺历史上会员服务营收第二次突破50亿元。

  在用户数据方面,爱奇艺第三季度日均订阅会员数达到了1.075亿,同比增长了6%。而月度平均单会员收入(ARM)更是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5.54元,同比增长了12%。

  在利润方面,爱奇艺实现了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利润8.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24亿元增长了71%。这主要得益于内容的强大吸引力和会员价值感知的不断提升。
 

  第二届“思想亚洲”媒体智库论坛在新加坡举办

  观察者网/2023-11-19

  当地时间11月18日,由中国外文局所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对话”(Beijing Club for International Dialogue)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思想亚洲”媒体智库论坛在新加坡举办。来自中国、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的60余位媒体、智库代表围绕“国际叙事,亚洲立场”的论坛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OpenAI宣布ChatGPT Voice功能向所有用户开放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3-11-25

  11月22日消息,OpenAI今天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ChatGPT Voice,OpenAI前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随后跟帖表示:“ChatGPT Voice面向所有免费用户推出。尝试一下——彻底改变ChatGPT体验”。

  OpenAI于9月推出了基于ChatGPT的文本转语音功能,使用神经网络模型从文本生成类似人类的语音。该功能此前仅面向 ChatGPT Plus订阅用户提供,现在向所有免费用户推出。

  该系统通过采样配音演员录制的几秒钟音频,能够创建具有不同口音和风格的自定义声音。为用户提供对话功能,其整体对话的信息均以对话的形式输入输出,支持暂停、中断、更换音色等功能,并在对话结束后提供文字版进行参考。
 

  微软Copilot Web AI将于12月1日正式上线,支持简体中文

  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11-24

  根据微软全球消息显示,微软Copilot具有商业数据保护功能的Web AI聊天功能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上线,前期有160余个区域可使用。微软官方产品操作页面显示,虽然该服务可支持简体中文,但中国大陆地区用户尚不能尝鲜。
 

  网络内容建设怎么建?他们这样说

  微信公众号“传媒瞭望”/2023-11-25

  每年的11月,乌镇总会聚集来自世界的目光,科技、未来和传统在这里交汇。而作为互联网大会上的重头戏,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聚焦互联网发展新动态、新趋势、新变化,回顾成就、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成为传媒业界关注的焦点。

  那么,每年如约而至的报告包含着传媒领域怎样的发展变化?大家又有着怎样的解读呢?对此,聚焦《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第3章《网络内容建设》部分,记者对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对4位专家学者的一些核心观点进行精彩呈现。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邹潇湘:

  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全面发力、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以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目标,把握技术发展给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从中央媒体贯通到地方媒体的融合发展都迈上了新台阶;二是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深耕本地新闻,充分发挥“全媒调度、全网传输、全域覆盖”的优势,服务百姓生活与乡村振兴;三是大力推进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不断强化发布、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四是各大媒体纷纷探索智能生产与传播模式,赋能新闻媒体数字化转型,实现技术和内容相互驱动、高度融合。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信理论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姜淑丽:

  主流媒体若想发挥自身作用,推动网络综合治理、打造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一要发挥好传播优势,精心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二要把握好网上传播规律,主动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传播新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提升传播效能;三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主动发声、敢于亮剑,积极应对各种复杂舆情;四要发挥教育作用,引导民众理性发声,提高网民对网上复杂信息的思考分析能力,不断提升网民的网络素养。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庞明慧:

  主流媒体深入开展重大主题报道,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实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制作了许多高质量融媒体产品,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用户思维和互联网思维。

  网络文明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媒体应积极探索全媒体传播在价值观引领和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有效尝试,大力传播正能量,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通过共情、共享、共传的传播方式,引导公众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网络美好精神家园的共建中来,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路鹃:

  媒体作为网络治理的重要抓手,应该从多个方面发挥自身作用。

  首先应用大数据全景呈现舆情事件,通过可视化技术将社会舆情的监测细致化,对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进行整合,帮助政府及时掌握舆情走势;其次通过议程设置的合理规划实现实时的舆论引导,媒体部门可通过抓取事件传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争议问题,主动出击,发挥导向作用,联合网络运营商、媒介领袖等实现多方联动的舆论引导;再次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舆情预警及应急能力。
 

  离不开,又处不好……媒体人如何与社交平台相处?

  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2023-11-22

  导 读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人越来越依赖社交平台提升新闻的话题度和受众参与度。

  社交平台有时是媒体人的选题库、信源池,有时也是不太友好的发难者,甚至有人悄悄清空了个人账号。

  媒体人如何与社交平台相处?这种离不开,又处不好的困境如何才能破解?

  选题宝库?

  进入融媒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媒体人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

  一方面在选题挖掘上,社交平台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遍布全球的信源属性,使得他们早已成为记者感知、收集和挖掘报道信息的重要渠道。

  中新社湖北分社记者马芙蓉一篇名为《找“搭子”流行 中国年轻人寻求“轻盈社交”》的新闻稿件,选题就来源于微信朋友圈。

  这篇从朋友圈“捡来”的新闻有着相当不错的阅读量和读者反馈,而在成稿后的思考中,马芙蓉总结出了个人体会:“‘网上冲浪’不可少。当前,社交平台蓬勃发展,多刷多看,或可从中发现好线索。”

  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也是记者处理突发新闻时,高效便捷的“线上抵达”途径。

  在网络社交成为信息流动最重要形式的时代,微博、微信等用户基数巨大的社交平台,早已成为很多突发新闻一手消息的聚集处。所谓“人人都有麦克风”描述的也是这样的一种现状。

  2009年1月,一架美联航的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在传统媒体展开报道前,一名正在下班途中的普通市民已经通过苹果手机,将拍摄到的飞机漂浮在哈德逊河上的场景发布在Twitter上。34分钟后,这位拍摄照片的市民接受了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的采访,相关新闻报道也很快出现在了全世界的传统媒体上,他用苹果手机拍摄的照片被下载了63.5万次。

  这是传统媒体在处理突发新闻报道中和社交平台上网民合作的最早尝试。

  而在此后的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社交平台也是很多记者无法绕过的信息来源。

  毫无疑问,为了获得实时的事件相关新闻信息,传统新闻媒体正在设法寻求近围的群众提供新闻材料。

  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也默许甚至鼓励了记者使用社交平台,以期更好地完成工作。

  自断后路?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记者对于社交平台的肆意使用似乎成为传媒机构的大忌讳,甚至有机构直接“自断后路”,建议供职机构的记者远离社交平台。

  2011年,美联社记者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被捕,其同事在没有事先告知美联社的情况下,抢先在Twitter上发布消息。

  此后,美联社高层在内部邮件中严厉指责这种行为是“胳膊肘往外拐”,并重申规定:一切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都要首先提交给美联社,而不能自行在Twitter之类的社交媒体上发布。

  这引发了关于记者的社交平台使用自由与记者角色的讨论。

  此后,国际上许多知名通讯社、广播公司以及报社电视台先后制定了社交平台行为管理规范 ,其中有媒体公然呼吁记者减少对社交平台的使用,以至于大部分的“鼓励使用”也渐渐变成了“建议远离”。

  文责自负?

  需要“远离”的原因,除了在个人账号抢夺“首发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当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真实态度展现新闻事件时,虽然更加贴近和融入大众,却也更容易被冠上没有保持客观中立的“罪名”。

  此外,越来越多新闻记者表示,受到网络骚扰已经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这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更加疲惫和焦虑,进而萌生出远离社交平台甚至离开新闻行业的想法。

  而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记者对于社交平台的使用,只要撇清和供职媒体的关系,不认证,不宣告身份,是可以发出属于记者独立个体的声音的,所谓“文责自负”“不背锅”是很多机构的容忍底线。

  但实际上,更多记者在社交平台的使用上,正是依托于媒体的主流身份,才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也许新闻受众有一种自相矛盾的偏好,他们既想看到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也想听听新闻背后记者的观点”。

  找答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人,几乎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交平台。

  媒体机构关于记者使用社交平台的限制,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保全媒体自身的公众可信度,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如果旗下记者在网上遭受网暴或提前透露新闻线索,那么媒体的信誉和受关注度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记者如何使用社交平台,如何在公和私两方面取得平衡,其实是社交平台发展以来被持续探讨的话题。

  无论是“马甲”披身、“小号”亮相,还是只看不发、控制沉浸程度,从专家到机构给出的建议无外乎:

  记者非工作必要不轻易利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意见;

  对社交平台上频频爆出的“热搜”“突发”等信息,要多一分警惕和质疑;

  发挥职业媒体人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对这类信息进行及时的采访、求证,并把客观事实告诉社会公众;

  对社交平台有意识地合理使用,多一分必要的理性。
 

  “广电+文旅”正成为重要战略!

  微信公众号“CMNC”/2023-11-24

  “今年以来,明显感受到电视台对文旅战略的重视。从‘叠加’走向‘质变’,广电与文旅融合是项长线工程,不仅需要考虑到彼此的适配度和契合度,更要小火慢炖,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日前,有业界人士如此看待“广电+文旅”融合战略。在“后疫情时代”,文旅市场复苏态势显著,随着电视内容文旅潜质被进一步发掘,“广电+文旅”正成为媒体融合重要战略。广电与文旅融合有哪些新业态,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也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议题。

  赛道扩容提质“广电+文旅”战略持续升级

  广电拥有丰富的内容制作经验,可以为文旅行业提供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支持,文旅离产业相对较近,可以推动广电与产业跨界融合。

  伴随着媒体重构和升级融媒商业模式,媒体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也成为诸多广电机构的重要战略。

  比如,电广传媒积极适应文旅融合趋势,全力建设“芒果城”项目,将芒果基因融入电广传媒“新文旅”战略;SMG致力于探索“广电+文旅”的共赢新模式,创新打造沉浸体验文化新场域;

  河南广电切实把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摆上突出位置;江苏卫视在“广电+文旅”赛道上提速、提质、提效。

  在新一轮媒体融合和频道建设中,立足新的发展形态和需求,一批聚焦文旅发展的专业化和垂直化定位的地面频道随之应运而生。

  比如,牡丹江市融媒体中心文旅教育频道正式开播上线,SMG旗下的乐游频道为服务文化旅游领域而特别打造的专业电视频道,济南广播电视台文旅体育频道打造“广电+政务、服务、商务”的全媒体模式。

  除此之外,一些电视频道通过改名字、改定位,全新升级换代,在此过程中,新的电视文旅媒体品牌脱颖而出。

  比如,山东影视频道升级为山东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打造专业的电视文化旅游宣传平台;黄山市广播电视台将公共频道调整为“黄山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南宁广播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正式调整为文旅生活频道。

  相互赋能,融出多种新样态

  当前,文艺节目结合文旅等多种元素占据文艺荧屏主流,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承成为广电创作的重要内容,诸如主题节目、融媒直播等一批以文旅融合为特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走进大众视野。

  比如,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探索“广电+政务服务商务”的融合发展路径;《还有诗和远方·非遗篇》挖掘各地非遗传承人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

  《美丽河北》系列慢直播内容,通过“即时慢直播画面+实时拍摄素材”的呈现方式;《舌尖上的乡村》集结“乡村舌尖团”,去往甘肃张掖、浙江安吉、江苏淮安、福建霞浦等特色乡村。

  打造优质IP项目也成为广电深度开发文旅资源,实现传媒和文旅的深度整合的一种重要模式。

  比如,《“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节目团队将着力构建“视听IP+文旅+共创多维度项目”产业开发新格局;浙江广电集团抓住时机,借助对实景演出《湘湖·雅韵》的宣传,取其文化精粹汇编与升级,与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共同组成“两个世界级”文旅IP。

  不仅如此,通过发挥自身的宣传优势,广电机构通过合作着力打造文旅宣传平台,推广本地旅游资源。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陕耀文旅」IP品牌项目是充分面向市场合作,以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广陕西文旅靓丽名片为主体来进行内容发布的陕西文旅融媒发布平台;深圳广电集团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的深圳旅游官方宣传平台——i游深圳。

  此外,广电与文旅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进而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电广传媒旗下长沙世界之窗、圣爵菲斯酒店积极融入芒果生态,落实“新文旅”战略,打造了一批高人气、多金流、破圈层的创意主题活动;2023静安国际光影节,SMG与静安区携手,汇聚SMG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上海城市文化盛事。

  从“叠加”走向“质变”,融合没那么容易

  国家广电智库曾刊文指出,智慧广电+文旅应用场景较为单一,在旅游全产业链特别是中高端环节布局点位不够强;基层广电机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联营较为简单,系统合力没有充分发挥;广电5G、VR、AR等新技术应用不足;衔接和服务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不到位等。

  不难看出,当前广电+文旅在拓展智慧广电服务模式,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叠加”走向“质变”,广电与文旅融合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对广电来说,进入文旅行业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期的投资规划,文旅是慢热型行业,具有资本性投入大和项目回收期长特点,很难立竿见影,不能急功近利;

  竞争激烈,内卷严重。伴随着各机构主体涌入文旅行业,使得文旅赛道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广电机构需要与众多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文旅赛道内卷现象严重,导致该赛道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生搬硬套、挖掘不够。文化资源是基础源泉,创意转化是关键环节,文化产品是价值实现,共同形成文旅融合内容生产的基本链条。生搬硬套、简单移植、特色呈现不明显……目前来看,广电对文旅资源的挖掘力度还不够深,广电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此外,诸如体制机制的束缚、资源配置的不均、技术创新的滞后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广电+文旅”融合造成一定的影响。唯有打破各种壁垒和限制,推动两个行业的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实现广电与文旅两个行业的共赢。
 

  10家机构入选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带来哪些启示?

  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2023-11-23

  导 读

  今年10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提名、遴选和评审产生的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公布。

  入选的十大典型案例有哪些特征?背后折射出怎样的传播规律与融合趋势?

  秉持专业、开放、公共价值的标准,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连续7年发布媒体创新案例。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包括“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冬奥会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荔直播”、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B站)“正面连接”微信公众号等。

  与往年的遴选标准相似,2022年入选的案例在专业性、创新性的基础上,保持着开放性,既有总台、省级广电、市级融媒等专业媒体,也有不同类型的微信公众号、B站等机构媒体和平台媒体。

  过去一年的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折射出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的实践创新:重大报道热点化、视觉传播移动化、用户思维平台化、原创报道深度化。如果要找一根红线串起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大概是“生活在媒介中”新闻实务和媒体运营的变革。

  媒介革命带来的传播业态迭代,在传统主流媒体占主导的时代,可谓“生活中有媒介”,这里的媒介是大众媒体,往往占据权威信息发布和社会影响力的金字塔顶端。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数字平台成为公共沟通的基础设施,人类大规模同时在线、实时交互成为常态,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接触成为生活方式,于是进入“生活在媒介中”。伴随5G、元宇宙乃至大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万物皆媒、沉浸交互、人机共生的“媒介即生活”时代即将到来。

  “生活在媒介中”,这里的媒介,主要是社交网络和数字平台建构的深度媒介化社会,各类资讯经由社会化生产而大规模涌现,并即时分发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公众获取信息的注意力被大量分散。媒体要真正抢夺公众稀缺的注意力,往往无法在各个时刻、所有环节始终保持独家领先优势,因而必须在关键时刻和热点事件发生时敢于和善于有所作为。

  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如何推陈出新?新技术的运用使主流媒体在融合表达、叙事策略、传播场景等方面有诸多创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凭借8K、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中的运用,快速提升客户端的影响力,相关报道全网总播放量达31.82亿,客户端累计下载量突破4亿,累计激活用户数超1.4亿。

  一方面,这是运用先进技术实践沉浸式传播。央视频首次启用8K清晰度直播奥运赛事,与PICO合作,用户可安装央视频VR应用或打开央视频客户端内的VR互动H5产品,全景沉浸式观赛,自由选择观看视角。这次的“8K+VR沉浸式观赛”点击量超7874万,单日最高点击量超900万。

  另一方面,是常态化实现了重大赛事报道的智能生产。北京冬奥会期间,AI剪辑系统共生产视频192条,播放量超1550万。以谷爱凌夺得首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时的报道为例,AI剪辑系统对她三次跳跃的完整动作、慢动作、宣布得分等实现1分钟自动剪辑发布,让用户第一时间精细领略运动员的夺冠风采,该条短视频播放量近900万。

  关于新闻报道的重大热点,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是重大热点事件,其二是重大热点话题或现象,前者是动态发生的,后者主要是网络上或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重大热点的传播,除了投入重磅资源、追求形态创新之外,敢于及时介入、发声引导,也往往是赢得公众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创办的“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敢于也善于关注一些重大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在“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有担当”的传播过程中,实现了舆论引导和流量争夺的平衡。敢于发声,就不能回避热点,特别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善于发声,又需要掌握分寸,不绕弯子、不卖关子,切中肯綮、表达态度。这种热点传播的意识,体现在一些高流量的评论文章中,比如《嘲讽 “小镇做题家” 是一个危险信号》,道出了辛苦打拼的普通人的内心情感,也呼吁社会给平凡人的努力以基本的尊重;《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抓住广大网民关注和纠结的重大时刻进行理性分析:“佩洛西窜访是一颗‘棋子’,中美大国博弈是一盘‘棋局’。中国既不会落入圈套成为棋子,也不会为了一颗棋子掀翻整个棋盘。”

  坚持移动优先:小屏反哺大屏、直播常态应用

  移动化传播、碎片化接触、视觉化生产,是“生活在媒介中”的受众越来越习惯的信息获取方式,也是媒体贯彻移动优先战略、面向移动用户需求做出的实践变革。

  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扎根这座城市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更有基础贯彻移动优先原则,以小屏反哺大屏,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和移动传播战略,逐步形成“可触、可感、可及”的传播能力。

  以2022年3月的抗疫报道为例,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打通卫视、新闻、融媒体、广播四大中心的资源,突破原编制、组建“混成旅”,面向社交网络和移动场景推出系列融媒直播《深圳慢生活在一起》和《你好星期一》,相关报道连续8天播出,内容涵盖信息发布、新闻专题、实时连线、路况播报、城市慢直播等,全网观看量近2000万,话题总阅读量近8000万。同时,成立短视频生产“突击队”,将“1分钟短视频”创作传播作为最重要的发力点,20天内生产原创短视频近800条,全网阅读量突破10亿。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集团组建全新的融媒体中心,负责都市频道、“壹深圳”客户端和民生栏目“第一现场”等全媒体矩阵的协同运营,构建移动优先的一体化发展体系。

  “荔直播”则在把握报道选题新闻性、权威性、贴近性基础上,重点以直播报道为枢纽,实现常态化、全方位的移动分发,并且注重实施直播报道的平台化战略。其“大时段直播”兼采众长,就某一重大主题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集束式展开,不仅有第一现场直播,呈现特定事件的特定现场,更有新闻背景的链接和深度挖掘,由此触达事件背后的多重现场。通过“荔直播”这一主品牌打造,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中心运用项目化运作方式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宣传子品牌,如省政府发布会、名医问诊、“我为你而来”等系列。此外,还通过系列标题、特定海报等形式,让直播报道的子品牌具备一定的识别特征,由此增强网民分类关注、分众传播的影响力。“荔直播”这种常态化、品牌化的直播实践,充分体现了移动优先的内容生产和业务运营思路。

  贯彻移动优先的传播策略,前台是内容生产的轻量化、智能化和视觉化,后台则是媒体组织的流程再造和文化更新。以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为例,其新闻生产从全媒体采集到全媒体生产和发布,始终贯彻由快到深的移动化传播策略:从平台来看,先是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客户端,然后是网站、广播,最后到电视、报纸。全媒体融合传播格局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主要包括3个模块:其一,全媒体采集,包括收集研判、指挥调度、加工分发等过程;其二,全媒体发布,包括电视、报纸、广播、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头条号等;其三,全媒体产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航拍、VR、海报、动漫、H5等不同类型产品。

  适配平台逻辑:强化用户意识、把握流量价值

  总体上,当下的网络传播逐步以超级互联网平台为核心枢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的发行量或收视率显著下降,媒体移动优先的流程重构实际上解决的是“内容原创+平台分发”的关系重构问题。不管是专业媒体,还是机构媒体、自媒体,平台社会语境中的内容生产和数字新闻业都无法回避专业逻辑和平台逻辑的博弈、交织和竞争问题。

  强化平台思维、适配平台逻辑,必须重视受众分类和精准传播,遵循和把握平台的算法逻辑和运作规律,同时必须克服“流量焦虑”、标题党效应和对传播数据的简单崇拜。

  这方面,作为政务机构媒体的“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在垂直类内容生产、青年用户服务、掌握流量密码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于2015年9月开号,截至2022年,粉丝已达1800万,篇均阅读量30万+,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篇均阅读量100万+,单篇阅读量最高1000万+。这个微信公众号坚持“懂人心、说人话、做潮人”,有效解决了领导满意和群众满意的关系问题,把群众满意放在首位。所谓“懂人心”,就是要提供用户需要的东西,如政策解读、医学科普、民生回应;所谓“说人话”,就是要把医学知识说清楚、说通俗,善用大白话、网络语、神配图;所谓“做潮人”,就是要善于在互联网里“冲浪”,做短视频、灯光秀、脱口秀,还要会生产医疗剧。其经验是,做产品的时候不要做得很悬浮、空洞、形式化,不能做得“自嗨”,不要有“爹味”,要更多地与年轻人共情,坚持以人为本,不搞假大空,要传导正确的价值观。

  从强化用户意识、把握流量价值的角度,互联网平台企业具有天然的数据优势、定位特色和运营经验。发端于二次元文化的青年网络社区哔哩哔哩网站,近年来通过主流化转型,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青年数字平台。平台企业如何真正懂得用户、尊重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调研显示,哔哩哔哩在中国985与211大学的渗透率达到82%,成为Z世代学生视频学习知识的新渠道,也是教师传道解惑的新途径:2018年,其直播学习时长达146万小时,有近103万次学习类直播开播;2019年,网站学习类上传者数量同比增长151%,相关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2020年,超亿人在该网站观看学习内容。据介绍,哔哩哔哩从平台自身属性出发,通过动画、视频、小游戏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数字媒介形式,发动海内外上传者和网民制作大量原创内容,在助力青年一代学习、生活、消费的过程中,推动中国文化“破圈”传播。

  原创深度报道:建设性舆论监督、随机新闻行动

  近年来,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呈现新态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品牌栏目“新闻纵横”,早在1994年创办时就定位于舆论监督,如今依然坚持做原创性深度报道和建设性舆论监督。如报道《多地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柴封灶致部分群众挨冻》,以河北山海关古城存在的“一刀切”问题为切入口,关注老百姓的取暖问题;报道《神秘“曹园”》,披露黑龙江牡丹江市国有林区内暗藏大规模违建、毁林千亩削山挖湖建私人庄园一事。此外,对江苏南京秦淮河大堤被挖空建高档餐厅一事的报道播出当天,责任单位就派人拆除违规建筑,还引起中纪委、水利部等部委重视,最终有9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据介绍,“新闻纵横”的选题注重在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挖掘新闻“富矿”,追焦点、问民生,以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这种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思路和定位,既符合中央主流媒体的定位和价值观,也符合当下舆论环境和政策空间中的操作边界。

  “正面连接”微信公众号专注深度报道,主要发表两类文章:一类是带有传统意义调查报道色彩的内容,比如俄乌战争、东航坠机、上海疫情等年度大事。以俄乌战争为例,他们找到乌克兰几家动物园,做了一份乌克兰动物死亡名单,尝试通过动物的死亡呈现战争中人的处境。一类则更偏向特稿和非虚构报道,主要呈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忽视的东西,如《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40%:“毫不重要”的中职世界》。据统计,15—18岁的青少年中,40%都去了中职就读,近15年的入学总人数超过1亿,但这个学习群体的社会关注度并不高。笔者曾撰文分析这种垂直类机构媒体的“随机新闻行动”,虽然其深度报道未必具有可持续性,但针对特定议题、事件和现象的深度阐释,往往能增进公众对复杂社会的认知,也是当下新闻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深度报道乃至舆论监督的“替代性实践”。

  不管是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还是机构媒体的随机新闻行动,都是碎片化、移动化传播时代,体现专业精神、追求内容品质的新闻实践,在原创深度报道比较稀缺、“后真相”时代和新闻反转频发的传播语境中更值得尊重和肯定。

  “生活在媒介中”对媒体应用传播实践的启示

  上述针对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的分析,可以给“生活在媒介中”的主流媒体带来诸多启示,既有隐忧和焦虑,更有责任和动力。

  其一,思考权威性。从“生活中有媒介”到“生活在媒介中”,专业媒体的权威性面临新挑战,一些媒体存在影响力边缘化的风险和压力,为此,要对传播业态的结构性变迁、传播权力的整体性位移有深刻感知和清醒判断。身处“液态”的新闻业和新新闻生态系统中,专业媒体未必总处于传播生态的中心位置。思考权威性的变化、把握中心和边缘的流动关系,可以让专业媒体保持对传媒生态的冷静审视,避免沉浸在传统习惯带来的优越感中,从而以更加谦逊、自觉的姿态去探索创新和重塑权威。

  其二,坚守专业性。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和日益增强的流量诱惑,媒体在移动化、碎片化、智能化的内容生产过程中,难免受到互联网平台逻辑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过度追求“爆款”内容的海量用户触达,容易使媒体降低对专业价值和原则的坚守。越是浮躁、不确定的传播环境,越需要媒体发挥原创深度报道的功能、坚持真实和核实的底线原则。坚守专业性,是专业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其真正有别于机构媒体、自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关键。

  其三,强化主动性。应用新闻传播的实践创新,几乎都离不开媒体管理者或主创者的能动性,都离不开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主动性,都离不开坚持用户思维、应用技术前沿的敏锐性。主动拥抱传播业态的变革趋势,主动投身媒体实务的改革前沿,主动探索应用传播的创新实践,方能在新形势下找到新路,有所作为。
 

  日本媒体为何集体对ChatGPT说“不”

  《青年记者》/2023年第22期/窦锋昌

  10月18日,日本第76届报业大会在长野县召开,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主办方是日本新闻协会。除了常规的颁奖活动之外,今年大会的一个重头戏是“集体讨伐”生成式人工智能,380 位与会代表通过一项声明,呼吁尽快修改版权法,限制ChatGPT等人工智能对新闻产品免费使用的规定。

  今年初以来,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讨论成为社会热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新闻生产无疑是最快面临此项技术挑战的领域之一。在ChatGPT之前,许多互联网媒体巨头已经在新闻分发环节大规模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不过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比较缓慢。但是,ChatGPT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局面,如果没有外部限制的话,相信很快会在新闻采编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会取代很多记者和编辑的工作。

  在这个巨大的挑战面前,日本媒体集体对ChatGPT说“不”,长野会议就是一次公开的“讨伐”。

  首先,声明批评了日本目前的版权法,认为该法对媒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日本2018年修改版权法时引入了“第三十条第四款”的内容,其中规定:“……对作品的利用并非为了使自己或他人享受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或情感时,在使用的必要范围内,可以以任意方式使用作品。”这个规定为人工智能公司利用新闻作品进行技术开发和信息分析提供了比较有力的保护,因为此类应用通常不意味着人们通过感官享受这些作品,如此一来,新闻机构的知识产权就被无偿拿走了。对此,日本媒体认为,2018年版权法修订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远没有到今天的地步,法律修订没有跟上技术创新的速度,在ChatGPT已经如此强大的今天,政府不应仅仅专注于促进数据的利用,而应从权利保护的角度制定与技术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规则,其中就包括进一步修改版权法。

  其次,声明认为,日本已经有一些网络媒体利用ChatGPT抄袭报纸的内容,这样的操作显然属于非法行为。这些网络媒体将搜索引擎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总结归纳互联网上的信息,然后生成所谓自己的内容。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内容是以接近原始信息的形式生成的,根本就是在抄袭报纸文章,这是一种侵犯报社权利的行为。此外,虽然也有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显示稿件来源,但显示的不是报业公司网址,而是其他网址,如此一来,作为信息最初来源的报业公司的网站就不能被有效访问,报业公司失去了本来应该有的流量,并继而失去了订阅量或者广告量,对报业公司的运营带来直接的损失。这些都属于“不公正地损害版权人的利益”的行为。

  最后,日本新闻协会认为,ChatGPT的过度使用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人们陷入虚假和错误信息的“幻觉”(hallucination)之中,而学习了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传播这些信息。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山本龙彦在长野会议上指出,个人的自主决策正在被“注意力经济”所破坏,“注意力经济”更注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不是信息的准确性。他表示,人工智能产生大量看似合理的虚假信息“可能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声明最后说,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是民主的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如果人工智能未经授权的无序使用对新闻机构造成影响并最终延迟了信息提供,结果就是妨碍人们的“知情权”。这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巨大威胁。

  当然,日本新闻协会是一个行业组织,该协会对ChatGPT的批评以及对版权法修订的呼吁代表的是日本媒体的看法,这可能也是一个“偏见”,并非全社会的共识。比如,IT界就可能持相反的看法,因为对比美国等国家,日本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处于落后状态,日本现有版权法的规定对人工智能开发者来说更加有利。本文截稿之时获悉,日本新闻协会11月2日向内阁府提交了书面意见,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必要制定适当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11月7日,内阁府与新闻协会举行了专门会议讨论相关问题。

 

  (本期责任编辑:王玉霞)

来源:综合

编辑:王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