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首页>业界资讯 > 正文

每周业界资讯集萃2023年12月4日第829期

2023-12-15 11:28:15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摘要:目录丨contents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即将上线  打造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青岛市自媒体发展基地正式揭牌  第31届中国人大新

目录丨contents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即将上线

  打造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青岛市自媒体发展基地”正式揭牌

  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发布会召开

  广电总局副局长:强化融媒化经营、强化“广告+”

  全国广电与网络视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总台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6届年会在广州举办

  全国文旅新媒体创新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市举办

  唐卫彬履新经济日报社副总编

  “年轻人”于金旺履新湖南日报社总编辑

  中国新闻出版联盟链在四川成都启动

  多方合力构筑大湾区“文化+金融”生态圈

  抖音发布短剧类小程序内容审核要求

  谷歌发布首个AI Core应用更新:管控本地AI模型运行

  未来AI或在社会中自行学习成长

  英美等国21机构发布安全AI系统开发指南

  内部文件显示:X今年广告收入或损失7500万美元

  频道停播,不必大惊小怪!

  视频号要做长视频生意

  湖北日报:“三个转变”迎来官抖拥粉4000万

  新闻业动荡期的媒体生存指南

  ChatGPT发布一年了,“AI无记者新闻”离我们有多远?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即将上线,未来传播研究院赋能山东媒体融合发展

  大众日报/2023-11-27

  11月26日上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暨共建“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开启共建共享“大众”新媒体大平台的新征程。“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将于近期正式上线。

  大众报业集团以大众日报客户端为基础,由现有的大众日报、海报新闻、齐鲁壹点3个综合性客户端融合共建统一的旗舰平台——“大众”客户端。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活动现场,大众报业集团、人民网、清华大学、百度四方签约,共建未来传播研究院,赋能“大众”客户端和山东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打造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齐鲁壹点/2023-11-26

  11月26日,打造山东国际传播中心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

  启动仪式上,山东广播电视台与中国日报社、中新社、中国外文局欧亚中心(人民画报社)、五洲传播中心、凤凰卫视节目中心(北京)签署了国际传播框架合作协议,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播电视公司签署了纪录片《李白》播出协议,与法国国际阳光纪录片组委会签署了纪录片《大泰山》国际版合作备忘录。闪电新闻英语频道、中国山东网俄语频道同时上线。
 

  “青岛市自媒体发展基地”正式揭牌

  观海新闻/2023-11-29

  11月29日下午,青岛市自媒体生态大会暨协会第七届金海星奖颁奖典礼在青岛美高梅酒店举行。活动现场,由青岛市自媒体协会与崂山区共建的“青岛市自媒体发展基地”正式亮相,崂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鹿鸣;青岛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青岛市自媒体协会会长樊泽顺为基地揭牌。

  青岛市自媒体发展基地将作为自媒体协会重要的线下空间,结合协会与崂山区的优势,组织展开行业培训、交流沙龙、智库座谈、项目路演展示等各类重要活动,推进自媒体行业从业者的专业发展和创新交流。
 

  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大/2023-11-30

  11月27日上午,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共有30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67件,二等奖103件,三等奖130件。
 

  广电总局副局长:强化融媒化经营、强化“广告+”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3-12-02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国瑞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传媒机构管理工作会上发表视频讲话。

  杨国瑞要求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播出机构管理,推动构建发展新格局,加快电视频道高清化,抓紧推进标清频道有序关停;二是加强制作机构管理,推动多出优秀精品;三是加强传送机构管理,推动加快提质升级,加大开机广告监测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实现开机广告关闭功能,坚决查处擅开频道、违法传送节目等行为;四是加强广告宣传管理,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严管商业广告播出,坚决整治各类问题,引导经营创新,着力强化品牌广告,强化融媒化经营、全媒体运营,强化“广告+”,不断增强综合效益。
 

  全国广电与网络视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川成立

  中国新闻网/2023-11-27

  近日,全国广电与网络视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四川成都成立。

  全国广电与网络视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共同牵头发起,联合23个省市的高校和行业协会、企业等95家单位共同组建。

  旨在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促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形成共同体融合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共同体成员中的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聚集和辐射作用,建设好高水平引才引智平台,培养一批适应大视听发展格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微信公众号“传媒头条”/2023-11-27

  11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工商银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多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工商银行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提升我国金融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此次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产业拓展、品牌建设、境外合作、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积极创新、携手共进,共同助力“金融强国”“文化强国”和“品牌强国”建设。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6届年会在广州举办

  南方日报网络版/2023-11-28

  11月27日,以“中文报业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6届年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美国等地的30多家主流媒体负责人、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代表逾百人齐聚羊城,在珠江之畔探讨中文报业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交流互鉴让中华文明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全国文旅新媒体创新发展大会在石家庄市举办

  中国青年报/2023-11-28

  11月28日,全国文化和旅游新媒体创新发展大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主题是“新媒体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活动分为“寄语·新时代”“见证·新发展”“共话·新媒体”3个篇章,设置政务仪式、主旨演讲、圆桌对话、资源推介等环节,现场回顾全国文化和旅游新媒体发展情况,举行全国文化和旅游政务新媒体矩阵成立仪式,介绍文化和旅游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指数评价体系,揭晓2023年10月全国省级文化和旅游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榜单,举办“如何做好文旅新媒体运营”“创意与技术助力文旅新媒体”分享会。
 

  唐卫彬履新经济日报社副总编

  澎湃新闻/2023-11-30

  11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经济日报社官网“报社编委会”栏目更新信息显示,唐卫彬已经出任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公开资料显示,唐卫彬,女,1968年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高级记者。1988年7月进入新华社工作。
 

  “年轻人”于金旺履新湖南日报社总编辑

  微信公众号“观媒智库”/2023-11-29

  根据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官网“领导介绍”栏目更新,于金旺已经出任湖南日报社总编辑、总经理。

  于金旺此前系湖南省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公开履历显示,于金旺,男,汉族,河南罗山县人,生于1974年1月,大学学历,历史学学士。于金旺从政前曾在新华社湖南分社工作,此后一直在湖南省宣传战线供职。
 

  中国新闻出版联盟链在四川成都启动

  四川新闻网/2023-11-25

  11月24日,正值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落地天府新区期间,中国新闻出版联盟链签约暨启动仪式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四川天府新区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下属公司达成签约合作,标志着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导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出海基地和中新·天府数智文化产业基地两大高能级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天府新区。
 

  多方合力构筑大湾区“文化+金融”生态圈

  南方网/2023-11-29

  11月28日,以“人文湾区·数智赋能”为主题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在广州召开。

  大会现场正式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融资联盟,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研究》《粤港澳大湾区AIGC文化产业年度价值榜单》,并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推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介,还特设生成式元宇宙、数字创意和人工智能三个投融资对接专场等系列活动。

  会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广东省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并将赋能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抖音发布短剧类小程序内容审核要求

  微信公众号“封面新闻”/2023-11-29

  11月28日,抖音开放平台发布短剧小程序审核公告。公告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短剧小程序内容质量、确保短剧小程序合规运营,平台将对未入库和审核结果为“不可播放”的短剧限制播放,标准参照《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并限制广告计划投放,自2023 年12月13日起生效。
 

  谷歌发布首个AI Core应用更新:管控本地AI模型运行

  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12-01

  谷歌近日面向Pixel 8 Pro手机,发布了AI Core应用的首个更新,可以安卓手机本地管理运行AI模型。AI Core是一种后台服务,在设备本地运行后可以为其它应用程序提供AI功能。用户可以通过AI Core应用程序,管理本地运行的AI模型,此外还配有AICore Persistent开关,以便于应用程序始终驻留内存,调用AI提供永久运行。
 

  未来AI或在社会中自行学习成长,能迅速模仿人类专家的智能体出现

  微信公众号“36氪”/2023-12-01

  据《自然·通讯》11月28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深度思维”报道了一个人工智能(AI)体,在3D模拟中,该智能体能在第一次见到的任务中极迅速地模仿人类专家,实时可靠地获取来自人类搭档的知识。这一研究结果是对AI实现快速知识传播的一次概念验证,也是朝着人类—AI开放式互动的文化演变迈出的第一步。
 

  英美等国21机构发布安全AI系统开发指南

  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12-01

  11月2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与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CSC)联合发布了《安全AI系统开发指南》,为AI系统开发人员提供开发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决策。

  该指南是与全球其他21个机构和部委(涉及G7所有成员国)合作制定的,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次达成的此类共识。该指南涉及AI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四个关键领域:安全设计、安全开发、安全部署以及安全运维,每个部分都重点介绍了有助于降低组织AI系统开发过程的网络安全风险的注意事项和缓解措施。
 

  内部文件显示:X今年广告收入或损失7500万美元,上百家广告商退出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3-12-02

  11月25日消息,据最新泄露的内部文件显示,社交媒体公司X(前身为 Twitter)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损失高达750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因为在其所有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本月支持反犹阴谋论后,数十个大品牌已经暂停了在X上的营销活动。

  这些内部文件显示,X的处境比之前所知的更加困难,对马斯克和该平台表示担忧的公司不再仅限于IBM、苹果和迪士尼等,这些公司上周暂停了在X上的广告宣传。文件还列出了Airbnb、亚马逊、可口可乐和微软等公司的200多个广告单位,其中许多已经停止或正在考虑暂停在这家社交网络上打广告。
 

  频道停播,不必大惊小怪!

  微信公众号“CMNC”/2023-12-01

  “很多人都在关注电视频道停播,但似乎很少人关注电视频道升级,如果说电视频道停播是广电深化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那么电视频道调整升级,则是广电面向融媒体时代的再出发。”

  日前,有业界人士如此看待“频道停播”。在实践中,一些频道已经失去了受众,与其说这类频道遭遇停播,不如说该类频道是工业化时代频道过多且同质化的供给侧改革,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频道通过调整升级也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

  不必“大惊小怪”

  我国电视频道众多,2023年以来,电视频道关停的数量出现新高。日前,合肥公共频道正式停播、鄂尔多斯广播电视台旗下电视城市生活频道、曲艺评书广播FM97.3停播并撤销;原城市生活频道的部分节目调整到经济服务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多个频道接连停播再一次触发业界敏感神经。

  业界媒体高管曾呼吁,不上星的电视频道,停得越多越好,一时激起千层浪,对面临关停的电视频道,没必要做人工呼吸。

  在笔者看来,大范围的频道关停一定程度上说明,电视频道正加速进入“紧缩期”。事实上,频道“停播潮”已不可避免,频道停播亦在情理之中,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从政策层面来看,全国广电系统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和精简精办。据广电总局官网消息,近两年,经广电总局批准已先后撤销130多个频道频率,其中今年撤销频道频率20多个,同时调整优化一大批频道频率。

  在全国广播电视传媒机构管理工作会上,广电总局副局长杨国瑞表示,全面开展摸排调研,分级分类开展综合评价,加快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

  从市场层面来看,对于失去受众的媒体,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没必要再打“强心针”,做“人工呼吸”。

  不止电视频道,一大批成效低、效果弱、同质化的新媒体公号、新闻客户端也将迎来关停合并潮,这将成为媒体融合刀刃向内、存量改革、提质增效的又一大动作。

  从媒体融合层面来看,最初的媒体融合探索主要是做新媒体、做增量,在升级的过程中,从增量到存量再到对存量进行整合,媒体融合也向深层次突破。

  频道“停播潮”也是传统媒体出于优化资源配置的考量,对低效无效产能、同质化过剩供给进行及时止损,是主动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变革。

  “调整升级”正当时

  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媒体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进行“调整升级”,主管部门在加速频道关停步伐的同时,也积极推动频道进行整合。一些频道立足国家战略、锚定核心优势,通过融媒体传播,切实扛起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比如,为服务北京冬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调整开办高清、4K超高清同播的奥林匹克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调整开办4K超高清冬奥纪实频道等;

  杭州亚运会“亚运频道”由杭州亚组委和杭州文广集团共建而成,新开播的大湾区卫视和珠江之声分别以“活力湾区,文化中国”和“声动大湾区”为定位。

  在新一轮媒体融合和频道建设中,专业化、特色化频道建设正逐步走上正轨,聚焦文旅、乡村振兴和老年群体等领域,一些电视频道通过改名字、改定位,全新升级换代。

  比如,山东影视频道升级为山东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打造专业的电视文化旅游宣传平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转型升级为老年人专业电视频道——爱晚频道,是全国首家省级老年频道;全国首家以“乡村振兴”命名的电视频道——潜江市乡村振兴电视频道开拓了市县级台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新思路;北京广播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BRTV体育休闲)在新兴休闲运动、体医融合等体育大健康领域发力。

  从实践中来看,部分电视频道具备一定的资源禀赋和节目资源,该类频道往往采取合并到强势的地面频道或者上星卫视的运作方式进行,一些关停的频道在“掐头去尾”后保留一部分节目或资源进入新的频道,成为被“吞并”的对象。

  比如,关停的浙江影视娱乐频道与浙江教育科技频道完成合并,升级定位为教科影视频道;哈哈少儿并入炫动卡通卫视,形成哈哈炫动卫视,相当于一个上星频道兼并了地面频道;北京纪实(上星)与北京体育合并为奥运纪实频道(上星)。

  在笔者看来,新诞生的电视频道更加注重聚焦专业化和垂直化定位,在新的定位下,这些频道受众群体也更加明晰,更着力扩大传播覆盖范围,这种明晰的受众定位使得这些频道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服务他们的观众,提供更加贴心、更有深度的内容。

  频道停播≠电视台消亡

  新媒体的冲击,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用户,导致开机率下滑;另一方面,带来商业广告的下滑。

  在中国特有的四级办电视的背景下,一些电视频道关停或许只是行政命令,一些电视频道关停只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广播电视播出秩序,一些未经许可违规开办的频道本就应该被关停。

  在笔者看来,部分省级卫视关停频道并设立新的频道,通过资源重新组合进而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路径,它与之前纸媒被迫关停的消极行为不同,是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的一种积极的调整和选择。

  一定程度上而言,在内容生产轨道上,地面频道与卫视等机构媒体也在同一个轨道上竞争,诸如贵州公共频道、河南民生频道、浙江民生休闲频道等地面频道借新媒体之力,发挥地缘优势、有效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成功实现转型。

  事实上,频道停播并不意味着电视台的消亡,频道关停是广播电视供给侧的改革措施之一,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电视台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观众群体,频道关停整合之后,如何能够更好地运营,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关键。
 

  视频号要做长视频生意

  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2023-12-01

  视频号测试长视频入口

  对于视频号,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说过,视频号是微信事业群最亮眼的业务是,基本上是全厂的希望。

  最近,视频号又有了新动作。市场消息称,微信发现页“看一看”中栏的“视频”,升级成了“长视频”,用以展示3分钟以上的视频号长视频内容,页面包括“稍后看”和“推荐视频”。

  从“长视频”展示的视频内容来看,视频时长从3分钟到数小时均有分布。这意味着,视频号很有可能盯上了中长视频领域,拓展新的增量。

  据了解,出现在该区域的视频号内容,呈现方式也与此前有了较大差别。单条视频不仅显示标题和账号,部分还有显示“你的关注”、转发量、好友点赞评论。最大的变化则是在视频右下角添加了“稍后看”的按钮,点击“稍后看”会添加到顶部的稍后看菜单下,点击“全部”可看到稍后看视频的列表。

  目前,视频号“长视频”还处于测试之中,并未全部上量。市场人士指出,视频号测试后,最终是否会推出长视频还不好说。不过,从市场环境来看,发力中长视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众多平台加码中长视频

  除了视频号,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巨头也已经针对长视频开始了布局。

  今年3月,抖音上线了一款名为“青桃”的App,定位为属于年轻人的兴趣知识视频平台,聚焦中长视频。9月,“青桃”正式更名为“抖音精选”,应用介绍为抖音旗下中长视频版本,而且抖音精选应用和抖音APP可以进行互通,打造了站内站外的双流量入口。

  快手方面,于今年9月推出了一款名为“噗叽”的App,产品定位是潮流视频社区,视频内容多以中长视频为主,包含时尚、音乐、艺术、二次元等兴趣知识视频、图文内容。

  那么,为什么这些平台要发力长视频?

  抖音快手的布局,不免让人联想到B站。在各大内容平台,B站一直是中长视频领域的头部玩家。在今年B站的周年庆上,CEO陈睿在周年庆直播上透露,截止今年一季度末,B站的PUGC中长视频约占整体播放量的70%,且同比增速依旧保持在26%以上。PUGC中长视频依旧是B站最主流的内容,且还在持续增长。

  今年二季度,B站实现营收53.04亿元,毛利润同比增长66%,实现连续四个季度提升;B站的增值服务业务收入达23亿元,同比增长9%。中长视频的盈利能力不断显现,赛道的增量空间自然而然也吸引了其他玩家的搅局。

  视频号测试长视频,抖音快手上线中长视频应用,反映的是用户对于内容需求的变化。

  短视频平台的涌现,满足了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内容需求,让用户逐渐养成刷视频的习惯。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市场风向已经发生变化,那些短时间、同质化、制作粗糙的内容逐渐不为市场所接受,消费者对娱乐之外的专业性知识有了更高的需求。

  而长视频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具有更为丰富的表现方式和变现能力,在满足用户对视频内容的信息和知识需求方面更具优势。

  从大背景看,短视频行业已经遇到用户和流量增长瓶颈。《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为94.8%,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68分钟。

  短视频增长触及天花板是事实,用户的增量空间已然不多,这意味着,平台需要在如何留住用户、提高使用时长方面下功夫。而短视频传递信息能力极弱,尤其不利于用户留存,因此平台不得不向短视频之外的市场寻求增量。

  发力中长视频,能够进一步构建平台多样化的内容生态。此外,还能够提高用户对于平台和创作者的粘性。短视频很短,能给人即时的内容刺激,但同时也不会给用户留下很深的印象。视频变长,意味着用户需要花更多时间观看,用户停留时间长,粘性和活跃度也可能随之提高。

  11月15日,腾讯公布了2023年三季度财报,其中着重提到了视频号的贡献。三季度,视频号总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50%;视频号和小游戏等新兴业务为腾讯贡献了高利润率的收入来源;视频号广告收入环比增长显著,同时广告加载率百分比保持稳定。

  微信视频号作为微信生态的一部分,同样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生态,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此外,中长视频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通过发力中长视频,视频号或许可以吸引更多的品牌和广告主,拓展自身的商业模式。

  今年以来,视频号加快了直播带货的发展,但电商基建还未成熟。在视频业务上,视频号内测长视频,或许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留存,转化率也能随之提高,支持电商业务的成长。

  发力中长视频绝非易事

  视频号测试长视频入口,成不成不知道,但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视频号对长视频未来发展的积极态度。但做长视频绝不简单,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抖音快手在短视频赛道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但在中长视频领域并不是那么无往不利。无论是抖音精选还是噗叽,在应用市场上,这两个软件在评分和安装次数上都不尽如人意,在行业上可以说仍是“查无此人”的状态,还未打出声量做出成绩。

  抖音快手以短视频起家,用户已经习惯了竖屏速滑观看视频,培养用户观看中长视频的心智是不小的难题,对于视频号来说亦是如此。

  视频越长,能够承载更加丰富的内容,但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要求。视频号如果真的要发力中长视频,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以满足制作需求。

  做长视频也绝不是简单地把视频时间拉长,需要优质的内容去支撑。如果只是简单地搬运视频内容,会让视频号陷入内容同质化的困境,也无法与其他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

  生产优质内容的关键在于创作者。但视频号刚刚起步,如何盘活视频号的内容生态,吸引更多的创作者参与进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长视频也是对内容创作者的一种考验,与十几秒的短视频不同,长视频需要创作者拿出更多创意去构思内容,对剧情策划以及拍摄剪辑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量的内容创作者“为爱发电”的可能性很小,直到有确定且可观的回报,或许才会迁移至视频号的内容阵地。吸引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流量转化也非常重要。视频号需要不断完善创作者生态,让创作者赚到钱,实现商业化的良性循环。这些,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总的来说,就现阶段而言,视频号对于长视频的态度仍然比较谨慎。本质上,视频号还是个内容平台,重点在于内容质量和平台生态的建设,只有不断吸引内容创作者创造优质内容,平台才能行稳致远。
 

  湖北日报:“三个转变”迎来官抖拥粉4000万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3-11-30

  今年8月,上海报业集团“融媒公开课”邀请到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主任张磊分享《三年为何涨粉4000万 媒体抖音大号养成记》。

  张磊畅谈了一路走来的三个转变:“从影像思维到新闻思维”“从产品思维到平台思维”“从碎片思维到主题思维”。让我们一起N刷起来,细品流量秘笈背后的融媒规律与内功养成。

  从影像思维到新闻思维

  从影像思维到新闻思维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痛的领悟,认识到这一步很难很难。

  我们的抖音号2018年开通后,一年多的时间才涨粉4.7万。不由怀疑,是不是主流媒体确实没法搞这个短视频。当时的惯性思维是,短视频它是一个很难的事,涉及非常专业的知识,剪辑也得用非常专业的软件。

  后来,正好进了一帮实习生,我想,不如把这些实习生分成五组,指导他们大练兵,试了一次又一次的。终于,一位学生提交了一条金丝猴过马路的短视频,我一看,有点意思,大家一看之后也都笑了。

  果然,这条视频上线后有几十万的点赞。就这么着,我们都一点点摸到了感觉,虽然也还没想清楚背后的机理。

  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时期,我部门官抖编辑家里没有相应装备,没法制作。我一筹莫展。这时,李坤主动电话我请缨,原来他早就悄悄自学成了一点小才,身边也有装备。

  于是,我和李坤,在武汉疫情期间,在大家急切需要了解各种情况,流量砸下来的时候,我们用1+1素材+剪辑接了起来。

  啥叫1+1?实际就是我负责弄素材,李坤负责剪辑。当然,同行都以为我们主要是会剪,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核心密码是弄素材。

  素材?就是派记者去前线去拍的素材?不全是。有时候,请跑医院的记者们帮着把医院近段时间宣传口拍的东西打包给我。做出爆款后,记者当然是大功一件。记者积极性挺高,搜集了很多素材。

  我管素材“进货”,“投喂”给李坤,1+1运转高效,粉丝增长和流量不言而喻。渐渐地,我有些明白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短视频。其实,我们所做的是资讯短视频,并不是令我们最初觉得高不可攀的中长视频,那确实得靠影像撑起来。

  资讯短视频的核心还是新闻要素,这是它的燃爆点。

  在这里举下短视频例子,他们获得了很高流量,带给了我们震撼和启发。靠三张照片撑起来的短视频。《湖北首例!采用人工心肺仪(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名新冠病毒患者》这个短视频报道获得了3.29亿的播放量,点赞1368万,留言57万条,转发43万次。而这是用三张照片撑起来的一条短视频、资讯短视频,它撑起了3亿多传播量。这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文字、音频、图片、甚至快闪、字幕等,都能成为短视频素材。

  可见,从新闻的角度对待短视频,就行了。这就可以解释了,我跟李坤,我们以前没学过短视频,简直可以说素昧平生,但为什么我们能够把短视频做好?于是,我们换团队做,就是抛弃影像思维,让从来没有做过短视频的团队做短视频。

  短视频给人的感觉很简单的,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好短视频呢?它其实只是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它的段位是很低的,虽然它只有几十秒,但竞争者有几千万,甚至是上亿。所以,在低段位里面做出高水平,不容易的。

  从产品思维到平台思维

  其实,这个过程中也有着非常痛的领悟。

  因为我做平台之后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记者的很多内容虽然很优秀,但有些作品与抖音平台调性可能不符,可能会掉粉。这是我们在抖音、快手平台上得出的经验。

  所以,我理解,产品思维实际上是自产自销,不能把平台运营交给生产团队。为什么?因为它自产自销,好的内容、差的内容都要发,不可能拒绝自己。还有一个特点呢,它还参差不齐,因为它生产能力有限,有时候生产,有时候不生产,所以就难以汇集外部大量的优势资源。

  所以,我们短视频平台的编辑不是单纯的编辑,我给他们的定位是平台运维方。

  我们现在用的是PGC+UGC的模式。我们的素材来源是UGC模式,网罗全省公安、消防、交警、医疗系统这些地方的素材,然后把这些素材汇集到我们的短视频编辑手上,由短视频编辑进行PGC生产,经过非常精当的剪辑后再发表出去。

  我们跟合作单位怎么去实现共赢的模式?我们做的是二次传播。这些合作单位先把内容发完、流量跑完之后,再把素材和制作的内容传给我们,我们进行二次传播。就这样,我们打开一个很新的空间。而且剪辑得当,不少成了过亿的爆款。

  从碎片思维到主题思维

  因为抖音就是一个碎片化的传播,主流的意识形态觉得它好像不适合做主题类的宣传。但我们后来发明了一个方式,就是系统思考、整体谋划,以主题思维推动主题活动声势壮大。

  我们采用两个非常简单的方式,建立合集,串珠成链;开设话题,握指成拳,利用碎片化的方式做主题生产。比如2021年的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进行了碎片化的传播,王毅部长的致辞有十几分钟,我们就生产成10条碎片化的内容,整个达到10个亿的阅读量。

  话题性会带来爆点

  新闻背后的爆点要发掘出来,这样新闻就传播开了。怎么挖,方式很多。我今天重点说一下“话题性”。话题性,说白一点,就是我们怎么读懂网友。

  网友是非常难读懂的。但你如果读懂了网友,你一定能获得高流量。我举几个例子。

  主题还不是话题,找准话题传播量1.5亿次。我们当地一个公安局做了一个工作化的短视频。然后,我们进场开剪了。我们运用互联网极简化思维,聚焦剪了一段,题目就叫“不能让孩子湿脚考试,京山民警用脚背当垫脚石护送学生”。

  主题就这么出来了。民警的细致也感动了很多人,我们这条短视频流量达到3000多万次。但其实,话题还没有起来。我们的编辑非常聪明,他又做了进一步提炼,这下让这条短视频内容更爆了。因为他观察到其中一个小姑娘没有踩上去,他说这个小姑娘不忍心踩上去。(短视频中配了一句话:一个甘愿被踩,一个于心不忍。一群好警察,一群好孩子。)

  以我的经验,这样一条内容,不管怎么样都会火的,凌晨1点钟发出来。第二天早上一打开就有1.5亿的流量,500多万的点赞。为什么我会这么判断?其实,它就是这样变成了一个话题性非常强的内容。“不忍心”变成了一个话题。

  “大爷”话题引来众多网民金句。襄阳的一位老人去酒店里面吃了饭之后推个摩托车出来了,交警把他抓住了,就说你酒驾了,要罚款的。老人一下子酒醒了,他说他没有骑车,他是推过来的。交警把每个路口的视频调出来之后看了,他确实是推过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是骑车的。

  这一下,激活了大爷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大爷永远是大爷”“一位遵纪守法的好大爷”等评论铺天盖地地来了。这个短视频达到了一个亿的传播量。

  因为,抖音的考核通常是完播率、点赞率、评论量、转发量。所以,现在视频界流行一种说法,爱你的人给你力量,恨你的人给你流量。因为,各种话题会带来意见讨论,网民参与,流量越来越高。

  集聚用户,做出大号

  刚才讲的内容九九归一,就是:怎么把用户集聚起来,做出大号。这非常重要。我的一个体会是:没有人看的新闻千条万条也是白条,没人听的宣传千讲万讲也是白讲。

  在集聚用户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思维模式的转变。湖北日报这几年做的就是集聚用户。

  我跟我们部门同事讲两句话。第一句,我们以前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我们现在提出要“影响没有影响力的人”。第二句,我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是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一个小切口作出非常厚重的长篇通讯或者系列报道;但短视频时代,我们要把复杂事情搞简单。

  我们的用户大部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不会看复杂的东西,他们只会给你1秒钟时间;他们看电视的时候还要刷手机。我们必须把一个复杂的东西搞得简单,才能抓住他的吸引力。

  这就是我们想的,用海量用户实现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的扩大;主旋律与传播力可以兼顾,正能量与高流量也是可以兼得的。

  寄语:努力非常重要,正确的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

  张磊说,这些年的感觉,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正确的方向比努力要更加重要。如果你在做事情的时候方向错了,那么你越努力,你背离你的目标会越远。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才能走到更远的地方,在媒体深度融合的空间里面开创更大的一片天地。
 

  新闻业动荡期的媒体生存指南

  《青年记者》/2023年第21期/田香凝编译

  2023年对于新闻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多家媒体经历了裁员、资金紧张、用户出走、信任度下降。那么,媒体和媒体人应当如何应对动荡不定的行业现状?《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采访了15名数字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请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行动。

  内容生产策略

  数字化时代,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切割,内容偏好也发生转变。在纷繁复杂的内容生态中,媒体应该如何进行话题策划,并在迎合市场的同时守住自身的专业性,是很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新闻平台Byline的联合创始人古特斯·古特曼认为,要注重话题的持久性和生命力。“网络内容的更新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与此同时,网络内容的保质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短。在按下‘发布’键后,媒体内容几乎就自动消失在数字海洋中了。”对此,他认为媒体要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找到真正能够引发读者思考和对话的话题,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内容。

  流行文化播客主持人琼·萨默斯则强调,媒体人在进行内容生产时要了解新闻与八卦的区别。她指出,如今TikTok等短视频平台中充斥着大量点击诱饵,人们可以在十几秒的时间里了解一则八卦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却不愿意阅读关于这个事件的新闻报道。她说道:“八卦作为一种与世界联系的方式,有它存在的社会意义。我们需要回到传统报纸和《名利场》杂志当年的做法,用八卦的方式来思考更宏大、更长远的议题,比如对亚文化的探索或对好莱坞权力结构的深思。我们要知道,人们想要的不仅仅是关于分手和离婚的碎片化信息。”

  订阅通信平台Substack的记者凯尔西·威克曼认为,媒体在选题时要避免一味的流量思维,如果记者只靠模仿传播度高的作品来生产内容,那么他们的岗位很快会被自动化工具替代,读者也会产生内容倦怠。他指出:“一篇报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病毒式传播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而这些原因也许与发布者的初衷毫无关系。媒体必须尝试发布更加多样化的内容,从各个维度吸引新闻消费者。”

  一些媒体人也探讨了如何在数字时代优化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纽约时报》记者普里亚·克里希那发现,短视频等媒体形式的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着专业媒体的视角选取、陈述方式和呈现风格。科技媒体Gawker的前编辑麦克斯·雷德则认为,如今的记者要探索个性化的讲故事方式:“对于记者来说,拥有自己的声音、风格和语调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在读者中建立识别度和忠诚度。对于媒体来说,找到符合自己审美风格的作者也很重要,要让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发展并壮大媒体的声音。”

  此外,数字媒体公司Skift的联合创始人杰森·克莱姆佩特提出,媒体人要接受“人工智能并不总是坏事”这一观点。他谈道:“从本质上来说,人工智能就是让更多人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任务。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个工具,我们也不会雇人来做这些事情,人工智能只是为我们增添了一个原本没有的元素。”他提到,他所在的媒体创建了智能问答Ask Skift工具,以媒体11年来撰写的新闻报道、调研报告和现场活动为数据库,可以回答用户关于旅游业的问题,在媒体记者编写稿件时,也可以通过Ask Skift获取更多背景信息。

  用户沟通策略

  数字技术的发展让用户群体摆脱了地理空间和社会场景的束缚,形成了新的连接关系。

  面对海量用户,如何让自身的内容触及并影响到目标受众?访谈对象们普遍认为,媒体需要找到更加细分和垂类的用户群体,并与之进行双向沟通和深度互动。

  以移民生活为主要报道对象的新闻组织Documented,打造了一个西班牙语的新闻服务项目以满足西语移民的信息需求。他们会根据用户咨询的问题进行文章撰写,还会与拉丁裔插画家合作,将租户权益、医疗服务等问题的答案简单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呈现。Documented的用户总监尼古拉斯·里奥斯在采访中表示,注重对细分用户需求的调研是这一新闻项目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他提道:“我们希望延续这种方法,并向新的社区发展。纽约第二大和第三大社区是中国和加勒比海移民,我们对来自这些社区的1000多人进行了采访,以了解他们的信息服务需求,并据此制定沟通策略。”

  The Markup的编辑高·布拉格谈到了新闻简报的复兴,认为这种订阅模式能够让用户愿意打开并专注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除此之外,高·布拉格还提出,媒体可以通过本地化合作的方式拓展自己的受众基础:“我们在洛杉矶报道了一个对流浪者进行算法评分的故事,我们选择和《洛杉矶时报》联合发表这个故事。毕竟,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展出《洛杉矶时报》那样的受众基础,但我们可以通过媒体合作让更多当地读者阅读到这个故事。”高·布拉格认为,这种合作方式可以让媒体双方共享用户群体,把好内容带给目标受众,而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

  《华盛顿邮报》的科技记者泰勒·洛伦兹强调记者要与受众建立双向对话的关系,即便是面对批判者,也要能做出回应。“我绝对不是说每个记者都要在TikTok上开设账户,因为这取决于记者的类型、报道的类型以及记者想要实现的目标。但我确实认为,新闻机构需要为记者提供发声渠道,让他们能够向读者说明一篇报道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并解释做出某些报道决策的原因,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回应批评。”泰勒·洛伦兹认为,记者需要真正倾听受众的心声并与他们打成一片,这尤其有助于和年轻读者建立信任。

  除了“到有用户的地方去”,有访谈对象提出,也要做好准备“等用户来找你”。网络杂志Slate的编辑希拉里·弗雷认为,个人主页是往往被很多媒体人忽视的渠道,“当你在Facebook这样的大型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即便获得了500万浏览量,大多数用户也不会在意这条视频是谁做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打造自己的主页,主页是展示自我的地方,你可以控制并管理这里,发展出自己的用户。”希拉里·弗雷提到,Slate在做的就是尽量为作者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读者可以在个人主页了解更多关于作者的信息和过往文章,Slate还建立了会员制制度,帮助媒体人把忠实读者转化为付费用户。

  媒体经营策略

  在媒体经营与管理方面,访谈对象们也就招聘管理、资金筹集、发展模式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非营利新闻机构The Marshall Project的人事总监艾玛·卡鲁·格罗姆提出,媒体要找到真正符合自身业务需求和组织文化的记者,必须改进自己的招聘实践。她说道:“我看到很多媒体的职位描述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粘贴,并没有真正反映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在那个岗位上做些什么。”她还分享了自己团队的招聘方式,在大型招聘开始前,他们会以网络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招聘答疑,求职者可以在研讨会上匿名提交关于岗位的问题,工作人员会详细告知他们对于工作内容和业务技能的要求,并介绍媒体的日常管理制度。

  新闻网站Capital B的联合创始人劳伦·威廉姆斯则提到,初创媒体要努力通过打造地方影响力来筹集资金。她指出:“在过去,大型慈善机构可能会倾向于资助那些影响巨大的、能够引起强烈反响的调查性新闻。但现在,他们要跳出之前的思维定势,注意到地方新闻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她认为,地方新闻有助于帮助社区公民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会对更宏观的社会生活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她所创办的媒体Capital B便聚焦于主流媒体较少关注的社区新闻和地方事务,并力争呈现这些新闻与社会结构的勾连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Capital B能够获得一些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

  专门针对WhatsApp平台用户的数码周报The Continent的编辑西蒙·埃里森表示,他们选择在数字时代创建一本在外观和可用性上都类似纸质版报纸的刊物,这有助于让读者聚焦于新闻内容本身:“当你访问一个新闻网站时,你必须做出50多个决定,到底阅读哪篇文章。如果你点击了一条足球新闻,网站就会展示一堆其他足球新闻的链接,你就会被卷入这个信息筒仓中。我们通过数码周报的方式,来保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脱离报纸本身,调查显示,70%的读者会从头到尾阅读The Continent周报,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提供比新闻网站更全面的内容视角。”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维克多·皮卡德则基于美国社会的媒体格局,提出应该更加注重新闻媒体的服务功能,将新闻业视为一项公共事业。他陈述了自己的“公共模式”设想:“在全国每个社区都建设公共媒体中心,这个中心可以设在公共图书馆或邮局内,地方政府控制和管理这些中心,联邦政府为之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总之,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未来,媒体从业者们给出了一些共通的生存方案:找到具备独创性、持久性和社会价值的报道主题,确定垂直用户并与之进行双向沟通,并根据自身优势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发展战略。
 

  ChatGPT发布一年了,“AI无记者新闻”离我们有多远?

  微信公众号“媒意见”/2023-12-01

  去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随后在全世界掀起了人工智能狂潮,颠覆了一个又一个行业。

  当被人询问一周岁生日时的感受时,ChatGPT回应称:“谢谢你的生日祝福!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作为一个计算机程序,我没有感觉或意识,所以我不像人类那样体验情感。”

  ChatGPT处理新闻稿能力如何?

  在新闻领域,ChatGPT提供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处理争议话题和其他语言信息的能力到底如何呢?

  1.ChatGPT处理突发新闻的速度有多快?

  有测试者用英国校车相撞事故和HS2高速铁路项目两条新闻进行了测试。英国发生了一起校车相撞的事故,BBC对这条新闻的进展进行实时更新。校车事故发生后,ChatGPT在给出死亡人数信息上存在延迟。测试者多次追问,直到BBC关于事故伤亡人数的推送消息发布后两个半小时以后,ChatGPT才给出了这次事故的死者的信息。这个测试表明ChatGPT在访问突发新闻方面存在一定的延迟(或者说采取了谨慎的处理方式)。

  测试者用英国首相宣布削减HS2高速铁路项目预算的突发新闻再次测试。这次ChatGPT立即给出了正确答案,在BBC应用程序推送相关消息后五分钟内,就给出了包括了最新消息的答案,并引用了一个实时更新的博客作为信息来源。

  2.ChatGPT如何处理有争议的新闻报道?

  测试者用以色列和哈马斯冲突的新闻,测试ChatGPT如何处理在全球范围分裂公众意见的争议性新闻报道。当被问及最近发生事件的事实性问题时,ChatGPT引用国际新闻机构的报道,展示冲突双方的立场和观点,其答案没有立场倾向,即使面对“归咎于谁”的引导性问题时,也会避免直接回答,以中立的立场解释不同方面的观点。但如果要求其以特定立场撰写文章,ChatGPT会生成带有偏见的极端观点。

  3.ChatGPT如何应对虚假新闻?

  测试者先用一条完全编造的新闻进行测试:“乔·拜登辞去了美国总统一职”。ChatGPT识别出这是一个错误信息,解释了它在哪里寻找新闻、这条错误信息可能在哪里流传,引用了一个事实核查者,并给出了关于网络错误信息的一般性警告。

  AIGC在国内媒体的应用情况、未来趋势

  未来,当我们刷到一条新闻的时候,会不会不是由记者写的,而是自动化生成的呢?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表示,与无编辑新闻相比,无记者新闻会距离我们更加遥远,因为新闻需要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如果没有来自记者的一手信息,报道中会存在很多错误。但是,“无记者新闻”可能会在国外提前出现,国内暂时不会这么快。

  国内目前主要是在新闻自动化方面在做一些工作,智能化、辅助化,用AI来提高生产效率。用AI100%写作新闻只是一种尝试,暂不能大规模推广,但是把AI作为记者的助手,目前已经逐步开始应用了。

  对于AIGC未来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趋势,沈阳教授表示,第一个比较明确的是对话式新闻。对话是人类比较早期就存在的文化传承形态,孔子和他的学生对话形成了《论语》、苏格拉底也采用对话形式进行学术思想的交流和传播。在他看来,AI复兴了对话的这种公共传播形式。

  从这个角度,未来我们有一部分新闻的获取,将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人工智能助理,这个智能助理清楚整个网络当中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不需要自己搜集整理信息了。你可以问他:

  Q:昨天到今天发生的和AI有关的新闻是什么?

  A:(AI助手自动帮忙总结一段话)

  Q:我不需要这些大众化的内容,我需要看一些小众人群,比如说哪几个人他们在社交媒体里面关注的AI的话题。你再帮我总结一下。

  A:(AI助手自动帮忙总结一段话)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危与机呢?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传播模式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未来,随着人们使用AI的增加,有可能会出现“所有人对AI的传播”“AI对所有人的传播”。到这个时候,AI的新闻价值观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偏见、歧视、幻觉,这都会对新闻传播,特别是真相的传播会带来极大的偏差。

  伦敦经济学院主任查理·贝克特教授所说:人们非常需要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特别是什么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它与解释性人工智能有什么不同,这样才能让人们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根本性改变。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消灭”一部分传统岗位,但同时也诞生了更多需要善于驾驭新一代技术的岗位。硅基文明的到来引发了人类对于“生而为人”的深度思考,面对技术升级,媒体人和新闻媒体需要保持好奇心,找到新技术时代的业务迭代基因,早日实现自身能力和机构业务的“蝶变”。

  (本期责任编辑:王玉霞)

来源:综合

编辑:王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