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业界资讯集萃2024年09月27日第872期
2024-09-30 14:34:52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摘要:目录丨contents国家新闻出版署废止14项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广电总局启动电视剧和电视文艺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追寻光辉足迹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接力
目录丨contents国家新闻出版署废止14项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广电总局启动电视剧和电视文艺人才培养五年行动
“追寻光辉足迹”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接力直播启动
光明网《北京,请回答》系列海外视频亮相北京地铁
新华社国家金融信息大厦落成
中国文化报推出可视化报纸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清远市委共建“GDToday清远频道”
“2024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发布
上海广播电视台开启新一轮改革
界面财联社10年:打造媒体深融发展新样本
大象融媒:传媒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转型路径
创新新时代经济报道
国家新闻出版署废止14项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9-24
9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有关规定,决定废止《可记录光盘(CD—R)常规检测参数》等14项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原因是已有新规范。这14项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是:
CY/T 38—2007 可记录光盘(CD—R)常规检测参数;
CY/T 41—2007 可录类光盘 DVD—R/DVD+R 常规检测参数;
CY/T 62—2009 中文图书标识规则;
CY/T 63—2009 只读类数据光盘 CD—ROM 常规检测参数;
CY/T 64—2009 只读类数字音频光盘 CD—DA 常规检测参数;
CY/T 65—2009 只读类数字视频(VCD)常规检测参数;
CY/T 66—2009 只读类光盘 DVD—Video 常规检测参数;
CY/T 67—2009 只读类光盘 DVD—ROM 常规检测参数;
CY/T 100—2014 声像节目数字出版制作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CY/T 106—2014 光盘复制质量检测评定规范;
CY/T 160—2017 主题分类词表描述规范;
CY/T 161—2017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规范;
CY/T 164—2017 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
CY/T 165—2017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国家广电总局启动电视剧和电视文艺人才培养五年行动
微信公众号“广电业内”/2024-09-23
9月21日,在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现场,国家广电总局启动《“飞天—星光计划”——电视剧和电视文艺人才培养五年行动》。
“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学习培训、创作研讨、实践研修、培育培养等多种形式,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发现和培养100名有突出潜力的杰出电视剧人才和100名电视文艺人才,带动培育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飞天奖”“星光奖”遴选基础;发挥优秀人才和典型作品引领带动作用,组织1000名导演、演员、编剧等电视剧人才和2000名电视文艺人才进行研讨交流和学习培训;对2万名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网络培训,全面提高电视剧和电视文艺作品创作水平,形成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追寻光辉足迹”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接力直播启动
微信公众号“广电时评/2024-09-21
9月21日,“追寻光辉足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接力直播启动仪式在井冈山举行。此次接力直播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革命圣地“红色足迹”为主线,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篇章。直播一直持续到10月1日,全国33家广播电视台参与直播,通过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台、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以及各大媒体平台“大小屏”联动传播。
此次直播是“追寻光辉足迹”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指导,江西省广播电视局、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吉安市委市政府承办。
光明网《北京,请回答——一座超大城市的“V观”运行》系列海外视频亮相北京地铁
光明网/2024-09-23
9月23日至12月31日,光明网与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策划推出的《北京,请回答——一座超大城市的“V观”运行》系列海外视频正式亮相北京地铁,在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的站台、站厅、车载电视,以及5号线、8号线、10号线的站台、站厅地铁电视共计7条线路进行轮播,总计投放电视媒体11000余块。
《北京,请回答——一座超大城市的“V观”运行》系列海外视频紧抓144小时过境免签等利好政策形成的“China Travel”全球社交媒体热潮,联合英国、美国、日本、南非等多个国家的博主和文化、经济、科技、生态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宣传共创。视频以超大城市的“微观”场景为切入、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线进行探索揭秘,在彰显大国首都现代风范和千年古城崭新活力的同时,为世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打开了一扇窗口,引起了海外网友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
为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本项目根据“网生代”的海外传播特点,进行“多渠道、多平台、多语种、多维度”复合传播。视频涉及英语、韩语、泰语等多个语种,发布于YouTube、Facebook、Instagram、X(原Twitter)、TikTok等海外平台,传播覆盖欧洲、美洲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重点区位,在向海外网民和年轻群体展现北京魅力的同时,勾勒出真实可感的中国形象。
除20集海外传播短视频外,光明网还邀请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名杰等专家推出10篇理论文章,并邀请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高级讲师斯图尔特?伯奇博士等海外学者、知名媒体评论人以“特约观察员”身份,对视频进行深度解读、理论评析,形成海外理论视频,创新探索北京形象理论传播的新思路。
新华社国家金融信息大厦落成
新华网/2024-09-23
9月22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核心地段的国家金融信息大厦正式落成。作为新华社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的重要性基础设施,国家金融信息大厦是新华社与北京市开展金融信息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旨在提升新华社在全球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服务北京市发展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
正式启用后,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将迎来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网、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集体入驻,汇聚合力推动“金融+科技+文化”跨界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信息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宣传推广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助力。
中国文化报推出可视化报纸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2024-09-26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中国文化报推出“中国文化报?可视化报纸(VN)” ,将报纸与AR技术创新性融合,赋能升级读报方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清远市委宣传部共建“GDToday清远频道”
微信公众号“全天候融媒”/2024-09-26
9月23日,“GDToday清远频道”上线暨“新清远”客户端发布活动在广东清远举行。
“GDToday清远频道”是清远首个省地共建外宣频道。频道上线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清远市委宣传部将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从平台搭建、更新运维、内容分发、爆款生产四个方面集中发力,讲好清远故事,让世界更加了解清远,更好展示清远的国际形象。
“新清远”客户端是融合了清远日报与清远广播电视台的平台和资源,集“新闻资讯、视听直播、政策发布、生活服务、商务推广”为一体的智媒体综合平台。
活动现场,“新清远”客户端还举行了广州市媒体签订合作备忘录的签约仪式。其中,“新清远”客户端将分别与广州日报社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签订《广清“党台联动”合作备忘录》。未来,广清两市将整合城市主流媒体丰富的平台渠道资源,聚焦广清一体化发展,在促进城市品牌相互推介、城市资源交叉展示,探索文旅产业、达人培养、媒体融合发展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合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携手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发布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09-23
9月22日,在第十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以下为入选“2024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的报刊和数媒名单。
报 纸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解放军报
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纪检监察报
人民政协报
工人日报
农民日报
法治日报
学习时报
中国应急管理报
科技日报
检察日报
解放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环境报
中国税务报
人民公安报
人民法院报
中国教育报
中国交通报
健康报
参考消息
环球时报
金融时报
中国银行保险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
南方周末
报刊文摘
东方烟草报
健康时报
生命时报
小学生学习报
老年日报
学生周报
中国少年报
阳光少年报
学苑新报
语文报
期 刊
求是
中国纪检监察
半月谈
长安
党建研究
读者
秘书工作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新闻周刊
当代党员
共产党员
新湘评论
中国民兵
环球人物
三联生活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教育
瞭望新闻周刊
中国退役军人
特别关注
特别文摘
青年文摘
意林
家庭医生
民主与法制
南风窗
中年读者
领导文萃
医食参考
世界博览
故事会
财新周刊
人民画报
新华文摘
幼儿画报
课堂内外
知识就是力量
小哥白尼
东方娃娃
问天少年
博物
小学阅读指南
世界知识画报
创新作文
英语沙龙
咬文嚼字
作文与考试
中国书法
中国网信
兵器知识
数 媒
新华社客户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中信书院
南方周末APP
喜马拉雅
科大讯飞
云听
央视频
财新通
中文在线—书香中国
上海广播电视台开启新一轮改革:关闭8个频道频率,打造4大新型平台
微信公众号“上海娱华”/2024-09-26
9月25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召开改革发展大会,正式发布经市委宣传部批复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解放思想 系统变革 追求卓越 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行动方案》,全面开启上海广播电视台(集团)新一轮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改革发展大会上,整合东方卫视中心、纪录片中心、融媒体中心成立的新的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正式亮相。
重点移动端产品“看东方”、“看看新闻”、“阿基米德”、“第一财经”整体亮相,文化创制引导专项资金启动。
根据《改革行动方案》,未来五年,全面实施“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的核心战略,聚力锻造“主流媒体头部平台”,充分彰显“梦想的力量”的品牌主张,着重强化“台网并重、智能引领、移动优先、首发原创”的基本策略,系统布局“SMG in AI”的主攻方向,用AI重塑媒体技术底座,加快推进智能化、超清化、移动化发展,大力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
第一个关键词是“初心”。把“新闻立台”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做强新闻媒体主责主业,撤并东方卫视中心、纪录片中心和融媒体中心,组建全新的融媒体中心,推动第一财经构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端五位一体的垂类新闻全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上海广播电视台在时政新闻、第一财经和国际传播三大方面的领先优势,更加自觉凸显“大都市新闻视角、双循环新闻链接、融媒化新闻表达、全天候新闻制播”的新闻特色,更大力度增强新闻报道的锐度、态度和温度,全力打响“天下大事,看东方卫视”的新闻品牌,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上海精彩,全面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二个关键词是“瘦身”。把“精简精办”作为改革的突破点,坚决摒弃做“虚功”、图“虚荣”、变“虚胖”,强身健体、提质增效。有序关停四个电视频道和四套广播频率,大力压减40%的传统频道频率,真正实现主业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效益更加改善。同时,推动优质内容和品牌栏目,加快向东方卫视电视主频道汇聚,加速向看东方移动主平台转型,并鼓励和支持开拓新市场、打造新平台、用好新机制,不断做强主阵地,全面挺进主战场。
第三个关键词是“重构”。把“文化兴台”作为改革的关键点,重点改革内容创作投入机制,全面推行面向市场的制作人管理制度。着力打破过往的经验包袱和思维定势,聚焦都市性、年轻态和创新力三个维度,更好把握全媒体生产传播规律,重新定义综艺、重构创投机制、重塑创意能力,全面增强综艺、纪录片、演艺等内容创制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和市场化能力,努力创制更多体现中国式审美和大都市气质的文化作品。同时,更加注重“百姓视角、共情呈现、人性张力、文明底色”的创作新追求,积极拓展微短剧等“小而美”的文化新样态,全力提升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内容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变现力。
第四个关键词是“迭代”。把“融合强台”作为改革的创新点,坚定不移用AI重塑媒体技术底座,加快智能化、超清化、移动化,大力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媒体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强化智能化。聚力建设“一中台五中心”,发挥自身拥有150万小时高质量视听语料的资源优势,打造更多示范级专业智能体,对内不断提升内容生产力,向外赋能城市千行百业。加快超清化。高水平实施超高清频道建设、内容创制、光纤网络改造、机顶盒更新等重点项目,率先建设东方卫视4K超高清综合频道,打造超高清、沉浸式、全景声的全新视听体验。深推移动化。坚持“多屏联动、台网相融”,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综合视频平台看东方、综合音频平台阿基米德、新闻垂类平台看看新闻、财经垂类平台第一财经、国际传播平台ShanghaiEye,大力提升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多屏、多链、多终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五个关键词是“卓越”。把“选育人才”作为改革的聚焦点,重点实施“卓越人才领航计划”“闪耀青年启航计划”“播音主持金声计划”三大人才计划,特别是改革人才评价和绩效管理制度,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树立起担当实干、追求卓越的鲜明导向,培养一批名主持、名记者、名编辑、名导演、名制作人、名工程师,建设塔顶更尖、塔体更强、塔基更厚的媒体人才大厦,打造一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干部人才队伍。
围绕“新闻立台”,加强头部媒体平台和核心新闻团队的深度融合、一体化运作,重塑四位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重塑大都市气质的视觉形象标准体系、重塑全媒体内容生产和全球评价体系、重塑全台办卫视和开门办卫视的体制机制,不断凸显新闻特色、构筑新闻优势,全面提升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媒体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围绕“文化兴台”,坚定走稳走好内容制播分离的改革之路,全面拓宽对移动互联网各个平台以及广阔的线下市场的产品供给。坚定走好内容产品创作机制的再造之路,在确保导向正确、“双效合一”的前提下,重点推动各项机制改革。坚定走好电视文艺样态的迭代更新之路,不断探索符合市场引领和观众审美新期待的电视文艺新类型。
围绕“融合强台”,坚定不移以“SMG in AI”为主攻方向,加速推进从数字化、IP化、云化、数据化向智能化转型。抓住“超清化”战略契机,2025年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IPTV及移动客户端,率先全线开播东方卫视4K超高清频道。持续做强移动端内容产品,深化推进“1+3”移动互联网主平台矩阵建设。
界面财联社10年:打造媒体深融发展新样本
澎湃新闻/2024-09-23
作为上海媒体融合发展的标杆性项目,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界面财联社用10年时间,初步完成了媒体、技术、服务“三驾马车”驱动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头部财经媒体和新型金融信息服务商。
中国目前最大的财经媒体
经过十年发展,界面财联社已经形成以“界面新闻”、“财联社”为核心的内容产品,各平台矩阵账号超过230个。月均原创内容数量2.5万至3万条,也是证监会证券信息服务系统收录量最多的新媒体,在财经领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国内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
界面财联社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用财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发挥专业领域中新闻舆论引导力,成为资本市场金融信息服务的“定海神针”。2024年2月,界面财联社打通金融监管部门与股民间的网上建言沟通机制,与证监会相关部门沟通后在全网发起“我向吴清主席献个言”股民意见征集活动,引发各界关注。
新型的金融信息服务商
界面财联社立足媒体,又不止是媒体,同时拥有金融信息服务和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通过内容、数据和技术叠加赋能,为金融机构架构起从流量场景到价值场景的转化链路,以内容运营策略构建高黏性的用户流量场,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价值挖掘与提升。
界面财联社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持续发力,推出更多工具、产品。2022年4月,服务一级市场的“财联社创投通”数据产品挂牌上海数据交易所,不到一年时间,服务二级市场“财联社资管投研标准集”再次成功挂牌。界面财联社累计服务超过150多家金融机构,对主要券商实现全覆盖,核心机构客户还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通过和金融机构的合作,精准触达2亿投资者。
技术驱动打造科技金融公司
界面财联社始终坚持内容原创与前沿科技应用双轮驱动。2019年,自主研发星矿智能金融数据平台,在自然语言处理、金融大数据、机器学习、智能标签、智能分发等前沿技术领域形成自有体系和应用场景。截至目前,累计在库超过7800万条标准数据、980多万条非标数据,1.8亿条新闻采集数据,形成了455多个数据模型表。
十年积累,所沉淀的大量高质量语料成为入局大模型的特别优势。2024年3月,界面财联社联合中国头部通用大模型团队阶跃星辰,成立专注于科技金融领域的控股子公司财跃星辰,率先推出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先后通过大模型、算法等多项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相关备案、登记,并与头部券商、银行就智慧投顾、投研等场景开展深度合作,真正将人工智能转化为金融信息服务的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求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更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十年创新,界面财联社始终以打造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战略目标,力争成为上海建设金融资讯中心的主力军。勇气始自信念,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界面财联社应当、也必当发挥更大的价值。
大象融媒:传媒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转型路径
微信公众号“传媒内参”/2024-09-20
大象融媒成立于2014年,是河南省管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河南广电产业运营平台,也是全国首家以“融媒体”命名的传媒集团。近年来,大象融媒重点深耕“文化+科技”“文商旅体”“少儿产业”“传统业务”四大赛道,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在2023年营收、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完成率109%、242%和271%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完成率分别为128%和139%,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媒体深度融合关键期,大象融媒走出了一条传媒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转型路径。
打破产业边界,推动传媒文化与周边产业共融
一家文化产业的边界在哪里?大象融媒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3年11月,大象融媒与鄢陵县裕达饮业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宣布在“泀露”富锶饮用泉水开采与应用项目上,探索产业运营新源泉。
许昌市鄢陵县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泀露”富锶饮用泉水开采自有“中原第一水”美誉之称的鄢陵陈化店,当地也是享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地区。文化企业涉足食品饮料行业,这是大象融媒跨界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以往,文化企业不大可能涉足这个领域。如今,大象融媒全力出击,创新文化产品形态,重塑文化消费体验,不断打破文化企业的边界。“喝泀露,有思路”,主打就是一个头脑风暴的会务场景。
在深度融合进程中,大象融媒通过跨界融合,推动传媒文化产业与周边产业共融,文商旅体产业迎来丰收季,联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村BA”大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模范赛事,多次在全国分享项目经验;“鄢花三月?一路繁花”系列文旅活动打响招牌,承接“星河里?唐宫夜宴实景演绎文化园”等文旅项目,荣获抖音团购带货郑州景点榜周榜第一名,抖音吃喝玩乐榜、城市观光热销榜、人气榜、收藏榜、热销榜第一名。
此外,大象融媒与中原福塔实施一体化运营,全方位推进中原福塔业态升级和品牌运营,打造“来郑州?登福塔?逛星河里”文旅出圈新范本;2024斯诺克丁俊晖vs奥沙利文龙门大师赛全网阅读量破5亿人次,中央电视台、中阿卫视、环球网等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承接2024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登录央视《新闻联播》,令主办方发出“看到你们的方案,就感受到了河南广电的制作水准,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的由衷赞叹。
不仅如此,大象融媒的少儿产业也已形成完整生态链,红色少儿影视剧《红星闪闪》,荣获河南省广播电视局优秀少儿节目扶持资金,教育MV《第一粒扣子》荣获省德育创新工程特等奖第一名。从少儿研学到“山河足球”“豫见少年腕儿”等国风国潮,从课后延时班到少儿影视制作,从智慧体育到少儿AlGC培训……大象融媒深度挖掘市场需求,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着力探索打造朝阳产业新模式,构建多元化、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少儿产业生态。
大象融媒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生表示,未来的朝阳产业不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而是能够激发孩子潜能、培养综合素质、占据数字时代先机、链接家庭与社会的全方位平台。
在他看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5G的广泛应用,媒体融合的边界被不断扩大,媒体介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早已不再局限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不同媒介的融合。媒体融合没有了边界,用户也没有了地域限制,这是当下媒体融合环境的显著特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而是情感的共鸣者、价值的引领者。主流媒体要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提供更加立体全面、能引起共情的内容。同时,主流媒体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AIGC赋能创新变革,一个人就是一条生产线
8月12日,“永不消逝的圆明园”项目入选“北京文化论坛”推荐签约项目;8月23日,荣耀摘得“数融新质”AIGC示范单位桂冠;AIGC力作——少林考功大会主题曲荣获“数融新质”AIGC广播影视业创新节目大奖;8月26日,大象融媒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智慧旅游推进组副组长单位身份亮相智慧旅游生态大会,并作“融媒体赋能智慧文旅”主题演讲,分享了大象融媒运用AIGC、元宇宙等融媒体技术,助力智慧文旅的创新实践。
同时,入围工信部“揭榜挂帅”单位,AI人才标准制定单位,AI应用工作组成员单位,2023年度省管企业综合考核和全面依法治省考核优秀企业,荣获“影响中国传媒年度创新力机构”等省级以上荣誉16项。
当下,广电领域正经历着一场由AIGC技术引领的深刻变革,AIGC浪潮正加速在广电领域全面铺开。早在2023年初,大象融媒就积极布局AIGC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今年3月,大象融媒成立国内广电首家AIGC应用研究室暨产业孵化中心,完成人工智能领域在产教培训、国风文创、数字文旅、文化出海等12条产业赛道布局,围绕“新内容”“新阵地”和“新产业”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新内容”方面,针对轻载体内容进行AI动画影视改编,目前已与知名阅读平台七猫等达成合作,将对3.7万部IP进行Youtube内容创作,助力文化出海。
“新阵地”方面,基于河南广电自有优势,以国风内容、动漫影视孵化AI新视听平台。
“新产业”方面,大象融媒计划与央企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围绕AIGC版权运营、数字创意、新文旅IP等进行延展,并与河南省人社厅积极推进“一十百(一万精兵、十万标兵、百万就业)”AI人才培训计划,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打造“AIGC培训强企”和“黄埔军校”标杆,为数字化河南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张建生看来,AIGC将重构媒体制播流程,通过更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算法,可实现更高品质的内容创作和更加精准的用户推荐。利用算法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AIGC技术可以帮助广电企业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群体,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投放,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广告转化率从而增加营收。
伴随着AICG技术更新迭代,AIGC重塑了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促进了传统广电内容生产提质增效。大象融媒旗下国学专业频道,推出《大象说》——“文化名人谈河南”系列节目,发布了施一公、刘震云、董宇辉等访谈节目30多期,温暖传递河南心声;系列短视频《神话新传——我们的二十大》,创新表达形式,借古喻今,荣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
此外,大象融媒旗下欢腾购物频道在节目制作中引入AIGC技术,自动生成新闻内容、视频短片和虚拟主播,实现了“一个人就是一条生产线”,短视频制作周期由原来的一天缩短至数小时,岗位需求从策划、文案、摄像、主播、后期编辑多工种减至1人,大幅降低制作成本,提升内容生产效率,斩获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媒体融合创新奖”,受到国家广电总局推介。
当前,媒体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分发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扩展到新媒体平台。同时,新的考评体系也更加注重在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上的传播量,这意味着主流媒体必须以科技赋能,实现产品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张建生指出,“AI又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颠覆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并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AIGC技术对广电转型赋能也是颠覆性的,打破了传统广电产业的大投入模式,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迅速,减少了信息差。对于广电行业来说,AIGC不仅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了受众的接受习惯和需求。”
现代化企业运作,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制
张建生是一名资深媒体人,在报业、广电等文化、传媒、经营领域深耕多年。曾任河南广播电视台广告中心主任,并曾接手广播传媒集团、河南通用传媒(新三板企业)、喜买网等多家企业,经营业绩全都实现历史性突破。2022年9月,张建生出任大象融媒党委书记、董事长,开始大力推动改革转型。虽然这是一家副厅级的省属文化集团,但是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运作。
大象融媒坚信,对于企业来讲,人才是第一资源。新班子上任以来,大胆选拔充实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敢于担当、群众公认的人才队伍,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此外,从网易、快手等国内一线科技公司引进AI应用研究及商业发行类创新人才,促进人工智能相关业务体系迅速打开局面。
按照“抓大扶小育新,分级分类分项”的管理理念,大象融媒划定9家目标管理单位,构建绩效考核工作整体框架,突出效益导向、工资联动。
目前,大象融媒下设5个综合管理部门,3个经营中心,63家权属公司(含1家行政管辖事业单位)。截至2024年8月底,在册在岗员工为941人,员工平均年龄36岁,其中38岁以下393人,占比41.77%;39-50岁484人,占比51.43%;50岁以上64人,占比6.8%。
以身作则,营造自发自觉的企业文化
“利润来之不易,一部分是辛苦赚出来的,一部分是节约出来的。”张建生说,融媒人是真的把大象融媒当作“家”来看待的,这一点真的很让人感动。每位员工,都知道为公司着想。周末上班人员较少,员工提出来只需保留两部电梯就能正常运转,很多改变都体现在这些并不起眼的地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的待遇有了很大改变。谈及这两年多的变化,张建生认为秘诀只有三个字——无私心。无私者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管理,能做到无私,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大象融媒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活动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让员工们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团队中,张建生强调要尊重每个人的状态和意见。在他看来,正是这种尊重和团结,让团队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如今的每周一例会,不仅仅是汇报上周的业绩,更明确下周的目标和计划。这种自发自觉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从过去的被动执行向现在的主动担当的转变。
有员工坦言,上班“摸鱼”,其实在职场上并不少见。但是在融媒,主动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张建生看来,这种转变源于团队氛围的改善,有希望,自然有动力。
奔跑的融媒人
“从娱乐至上时代,到真人秀热潮,再到如今以河南卫视为代表的国潮国风的回归,这条发展线的背后,正是主流媒体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探索新形态、新模式的努力。”
在张建生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为媒体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指明了新方向。在移动化、融媒化的环境下,内容创新成为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关键,唯有加强对融媒体技术的运用,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为传统文化的破圈传播创新路径,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当下,主流媒体正处于深度融合和经营转型的关键期,各级广电媒体沿着深度融合路径推进经营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升级和重构融媒商业模式,大象融媒走出了一条媒体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转型路径。大象融媒的探索,不仅展现出媒体融合的韧性与活力,也形成了全新的产业链条。
在融媒体时代,融媒人作为信息的敏锐捕手,凭借坚定的职业信念与前瞻性的新闻眼光,运用多媒体技能和创新思维,生动书写了新时代广电媒体转型的故事。
他们不仅精通新媒体的运营之道,还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连接着不同文化的桥梁。融媒人持续学习,勇于适应变化,以专业精神和不懈追求,在融媒体领域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融媒人”正是对每一位大象融媒人奋力奔跑、勤于探索最贴切的定义。
(作者:唐瑞峰)
创新新时代经济报道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协会”/2024-09-23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这为经济报道如何创新创优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根本遵循。对于经济报道而言,要强化思想引领,不断通过提升策划能力、调研能力丰富经济报道,创新创优经济报道,向市场传递出强有力的信心。
一、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探索经济报道创新创优之道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前进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经济思想已经成为经济报道创新创优的力量源泉。主流媒体必须要做思想学习的先行者、思想解读的行动者和思想传播的记录者。
(一)将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报道主题主线
经济报道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报道的主题主线,围绕主旋律,全方位、深层次解读思想、阐释思想。专题专栏的策划与执行能力,是衡量经济报道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中国经营报》相继策划了“为了中国式现代化”“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共建一带一路”“一线调研”等一批强信心的高质量发展专题和专栏报道,通过专家访谈、机构调研、案例剖析等多种方式,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探索的新思维、涌现的新典型、实现的新成就,唱响主旋律,引领正能量,让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得到全面展现,为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4]。
经济报道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如何让枯燥的数字活灵活现,关键是能否在基层一线调研中采访到鲜活、生动的事例。
一直以来,《中国经营报》始终重视调查研究,鼓励记者围绕备受关注的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沉下心来深入基层和群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写了一系列深度调研报道,并以图文、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在报、网、端、微实现全媒体传播,用权威声音回应社会关注焦点,及时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体现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媒体担当。
例如,深入产业实践的报道《内蒙古产业“绿色”蝶变:产融结合是如何实现的?》;剖析问题根源的报道《浙江外贸企业的融资痛点是怎么解决的?》;注重政策解读的报道《解码浙江金融顾问制度:以中国式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聚焦创新实践的报道《社区金融10年迭代:场景“生态化”拓维引流》……上述报道都较好地反映了基层一线的经济发展变革。可以说,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华夏大地日新月异,聚精会神讲好基层一线故事,要求新闻工作者既能“上接天线”,又能“下接地气”。既要从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观大势、谋大局、抓关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又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具有迈开双脚、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功力,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在经济报道中,要善于借势而为,依托权威机构释放报道效能。如《中国经营报》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强大理论优势,邀请院所权威专家学者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专业阐释和权威解读,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撰写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撰写的《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工作的科学指南》等多篇文章。这些权威文章不仅为新闻报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彰显了中国社科院主管媒体的专业性和特色化。
(二)将重大主题报道作为重要任务贯彻落实
经济报道首选的重大主题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宣传阐释和报道解读,作为主流媒体,这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闻单位的职责所系。
2022年10月17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中国经营报》历时半年策划,刊发了重大主题类经济报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推进“四个伟大”的进程中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该篇报道由报社总编辑带队采写,抽调了多位具有丰富采编经验的专家型记者,通过一线采访、实地调研、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系统性、渐进式地报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各领域、各条线的思想引领性、实践性。作品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十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展开报道,从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中验证和发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力量。该篇主题报道荣获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一等奖。
(三)将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作为重要使命
今年以来,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是媒体经济报道的主论调。经济报道既要讲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又要讲透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还要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通过创新创优报道,让经济报道切实做到可知、可感、可信。
在可知中看到中国经济未来。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关键在于如何看到光明,如何看待成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词汇。《中国经营报》及时围绕新质生产力开展主题策划,针对不同领域的热点问题,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新经验。相继刊发了《求“新”求“质” 路径明晰》《再造新广州 “新”从何处来》《培育新质生产力 车企“模范生” 下好智能转型“先手棋”》等一批报道。这些报道引发了正面积极反响,也说明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发展任务,主流媒体必须时不我待,加强新质生产力、经济创新发展等内容的宣传报道,积极引导舆论。
在可感中彰显中国经济魅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不但要可知,也要可感的温度。例如,央视网“联播观察”以《五个镜头看中国经济的“热辣滚烫”》为题,通过对文旅市场持续“沸腾”、“以旧换新”如火如荼、各地阔步向“新”而行、乡村振兴红利不断释放、外商用行动投下信任票这五个真实镜头,展现了2024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的多个场景。主流媒体必须看到光明与自信,才能不断通过作品传递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承担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使命担当。
在可信中展现中国经济韧性。经济领域蕴含着大量的专业数据,比如国民生产总值类数据、固定资产投资类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类数据等,这些数据的背后蕴含着经济规律和未来走势。正确解读这些数据,是经济媒体提升自身专业性和可信性的关键。例如,《中国经营报》以《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北方这座城市凭什么?》为题,报道了山东省烟台市经济增速背后的故事,从区域产业、企业、创新等多个维度解读2024年1月山东省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烟台将昂首挺进万亿级城市行列”的论述,通过翔实的数据证明了烟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成绩,也让读者清晰感知到经济数据增长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涵逻辑。可以说,优秀的经济报道就是要正确处理数据与感受的关系,消弭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二、创新新时代主流媒体经济报道
(一)将时度效作为报道检验标准
时度效要求主流媒体要牢牢把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尤其是经济报道,当市场出现经济波动时,势必会广受关注。从“时”的角度看,经济报道要主动与时间“赛跑”,例如出现金融机构产品违约、地产主体主线经营困难等情况时,应该利用新媒体抢先发布,第一时间还原事件真相,这样既可以“抢出10万+”,又能够避免公众出现恐慌情绪,理性看待事实。从“度”的角度看,主流媒体在经济报道中既要做到选题精准,又要做到宣传全面,还要做到新闻有温度。从“效”的角度看,新闻产品要实现价值导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都要注意报道的社会效果,克服片面性。
(二)强化“IP化”转型
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分流了主流媒体经济报道的受众,给主流媒体带来新的挑战。在融媒体时代全面到来之际,经济报道必须实现“IP化”转型,只有具备品牌意识,才能不断将“产品”变“精品”。
经济报道要将专业领域与“用户视角”有机衔接,将新闻内容的“眼球度”与新闻自身特点相结合。以《中国经营报》的中经传媒智库为例,报社不仅集合多方资源,打造专家智库体系,同时还一改采编团队以往单一的记者身份,根据报道领域,以中经传媒智库观察员的身份,塑造记者“IP”,通过线上直播、视频录制等方式,直接对话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企业高层,及时将经济热点向大众做普及化传播。目前,《中国经营报》已经打造了“名医面对面”“零观财经”“奥平财经”等品牌栏目。
(三)以“大融合”思维创优报道载体
经济报道创新创优的关键在于载体,要不断形成“大融合”思维。近年来,《中国经营报》积极探索“报业+杂志+新媒体”的“大融合”思维,在机制体制、内容制作、传播渠道、技术平台、经营模式5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了“一报(《中国经营报》)两刊(《商学院》《家族企业》)一网(中国经营网)三端(微信、微博、App)一库(中经传媒智库)”的多媒体宣传矩阵发展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手段、话语类型、叙事方法开展舆论引导,全面展示了新闻媒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讲好中国经济创新创优故事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跃升。但随着全球单边主义思想、新冷战思维等不利因素死灰复燃,西方部分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国经济进行干预、打压,抹黑中国经济成就,唱空中国发展未来。主流媒体要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守正创新、因势利导、主动突围、深挖细采,壮大主流舆论场。
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为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故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中国经营报》记者以《高铁人的冬奥之约》为题,采写了从“夏奥”到“冬奥”的14年间,中国高铁从“零”的突破,到建成超4万公里世界最发达的高铁网,实现完美超越的历程。中国“高铁人”不仅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该报道荣获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三等奖。
(五)打造经济报道专业团队
人才,始终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关键要打造一支“懂行”的采编团队。要积极鼓励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脚踏泥土芬芳,用心用力用情记录伟大时代和伟大变革。当前,经济现象错综复杂,评论是正本清源、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要不断鼓励、培养采编人员撰写评论,解读好党的经济方针和决策部署,把贯穿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重要依据、探析经济现象的重要遵循,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评论有深度、有锐度、有温度。要优化经济报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经济报道人才培训基地,注重对经济、金融类新闻人才的专业培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中国经营报社编委何莎莎)
(本期责任编辑:王立纲 王玉霞)
来源:综合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