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报纸还有看头吗

2018-11-19 16:20:42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1月上   作者:刘孙恒

摘要:  晚上值夜班,一位编辑打趣道:我们的新闻只有三样,合作稿,宣传稿,还有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稿子。另一位编辑接着说:我们的工作则是尽

  晚上值夜班,一位编辑打趣道:“我们的新闻只有三样,合作稿,宣传稿,还有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稿子。”另一位编辑接着说:“我们的工作则是尽量让这些稿子看起来好看一些。”语毕,引来众人哄堂大笑。

  一笑之后,是无言的沉重。这些从业多年的资深编辑,编过无数的稿子,深知好的新闻稿不但值得自己用心去编,为之起一个好标题,排一个好版面,而且可以给读者多传递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不辜负读者的关注和热情。用心写好、编好每一篇稿件,这既是工作职责之要求,也是新闻理想之体现。只是脆弱的理想终究抵不过坚硬的现实。新闻报道“单一化”,报纸内容越来越“寡淡”。

  作为评论员,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近来发表在自家报纸上的30篇评论文章,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所评的大多数都是社会新闻,其中本地新闻评论有11篇,国内新闻评论有19篇,在30篇稿子中,有11篇竟然还是教育评论。

  新闻是什么?沃尔特·李普曼说:“新闻像一束探照灯的光柱不停地移动,从黑暗中把事件逐个暴露出来。”时评有什么用?梁启超说:“惟所论务在养吾人国家思想,故于目前政府一二事之得失,不暇沾沾词费也。”以此对照,如今一些报纸上的新闻有多少是“从黑暗中把事件逐个暴露出来”?报纸上的时评还能不能“促进社会改良”?

  不可否认,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新媒体的繁荣发展,的确给报纸等传统媒体以颠覆性的影响。但无论怎样,“内容为王”依然是传统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底线要求,倘若翻开一份报纸,不是枯燥的会议报道,就是看似内容满满实则没有信息价值的软文,抑或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那么报纸等传统媒体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须知,网上有无数的自媒体每天生产海量的内容,微博、微信等平台更是给内容传播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传统媒体若想与新兴媒体融合转型成功,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内容生产质量,不然的话,一切无从谈起。

  前不久,一些省市要求新闻单位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求媒体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不担当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笔者觉得类似的强调可以更多一些,其他地方政府可以学习。同时,每一个报人也不要自我设限,从记者到编辑,从主任到总编,既然坚守在新闻工作的岗位上,就应该努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扮演好社会“瞭望者”的角色。
 

刘孙恒(云南)/《青年记者》2018年11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1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