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报刊亭脱胎换骨
2018-12-29 09:13:40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月上 作者:郭元鹏
摘要: 在2018年的羊城书展上,又一个全国第一登场亮相——全国首座智能报刊朗读亭。这座智能报刊亭,外貌如一座小型KTV,在这个私密朗读空间
在2018年的羊城书展上,又一个“全国第一”登场亮相——全国首座智能报刊朗读亭。这座智能报刊亭,外貌如一座小型KTV,在这个私密朗读空间里,《背影》《再别康桥》等数百名篇供免费体验,结合现场打分与朋友圈分享等互动玩法,吸引无数读者留下作品。今后,这种“智能报刊亭”将逐步进入市民视线。(《广州日报》,2018年12月24日)
如今,在各城市的街头,报刊亭都是一种“尴尬的存在”。有的地方还能够坚持“文化的厮守”,尽管受众不多,还是给报刊亭留下了一席之地;而有的地方则没有了报刊亭的立足之地。
笔者认为,城市应该有“服务小众”的情怀,虽然受众不多,但还是有这种需求的。那么,城市的报刊亭究竟何去何从?我想,广州市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完美的方案和答案。据广州报刊亭有限公司人士介绍,近年来广州报刊亭顺应读者需求推陈出新,朗读亭既是其中标志性的一步,也预告着广州的全民阅读阵地将迎来“智能化”时代。
这种叫“智能报刊亭”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报刊亭,其主要特点就是实现了与时代的融合、与诉求的融合、与科技的融合。不是悬挂一些报刊那么简单,而是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元的方式,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纸质阅读”,也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多样阅读”。在“智能报刊亭”里,人们可以上网看新闻、看视频,更可以“用耳朵去听文化”,制作精美的视听产品,配上情感丰富的“作品阅读”,吸引着年轻人的关注。
“智能报刊亭”这种形式的创新,让报刊亭有了新的属性。想起电视火热时代的一种现象:电影因为有了电视而萧条了,很多国企的电影公司都倒闭了,当时也有专家预言“电影这种文化方式不可能再回来了”。而实际上,如今电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而且相当火爆。其实,城市的报刊亭也是如此。
郭元鹏(江苏)/《青年记者》2019年1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