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谁来主宰热搜

2020-07-03 08:54:57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灿灿

摘要:作为信息中介的社交媒体和商业新闻App正掌控着最大比例的议程设置权力,这并不是一个内容安全的良好信号。

  6月10日至17日,是新浪微博今年的至暗时刻。被中央网信办公开点名“干扰网上传播秩序”,勒令停更、整改一周并缴纳罚款。比起曾经被连锅端的App或者被直接撤销的栏目,这个处罚并不算重。但卡在今年疫情之下即将爆发的消费热档“6·18”来临之际,停更意味着失去了轮番滚动的黄金广告位,意味着即将到手的巨额广告费飞了,新浪可谓损失惨重。

  停更新闻传出后,评论一片叫好,可见其被罚是民心所向,日常热搜透露出的娱乐化、低俗化倾向,显而易见的被买卖交易过、被资本操纵过的痕迹,早就被诟病不已。人们对热搜满足不了新闻需求的怨气,在天猫总裁蒋某事件发生后达到顶峰,也在微博被罚后得到最大释放。

  可是话说回来,停更热搜惩罚的仅仅是等待创收的新浪吗?警告的只是各家花式利用热搜、热榜盈利的互联网媒体运营商吗?很悲哀——热搜停更后,首当其冲的仍然是用户自己。6月11日北京突然新增一例本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全国震惊。接下来的几天,一波可能已有十天蔓延过程的疫情浮出水面。首都的疫情也直接带动了人们对疫情信息需求的激增。这时候,人们猛然发现:没了热搜,好不方便!最新信息没法及时快速了解,最重磅新闻不能查看榜单直接点击阅读,仅凭自身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分析能力无法及时拼凑出关键情况图景。短短几天,期待热搜回归的呼声已经超过埋怨吐槽的声音。

  热搜非常有用、有效,我们不能没有热搜,这是微博用户经过切肤之痛得出的结论,已经用一波更热烈的点击表达得很充分了,也更加强了热搜作为微博重要营收来源的实证基础。然而问题来了:回归后的热搜,即便没有资本操纵舆论,就万事大吉吗?

  热搜回来了,依旧是那个熟悉的样子,依然不改无聊内容领军的模样。明星胖了瘦了哭了笑了的风吹草动仍牢牢占据热榜,大部分时段登顶的话题还是娱乐内容,时政新闻、严肃内容、事关公共利益的社会民生议题依然无法与之相抗衡。人们仿佛习惯了“从垃圾信息堆里找新闻”,经过停更这一波“虐粉”,热搜反而收到了固粉的效果。

  热搜的本质不会随着这一波整改有根本改观,这就是残酷现实。热搜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什么,正是议程设置部分功能的体现。这个在互联网时代未至前频频提及的新闻术语,现今已经鲜少提及。少数主流媒体自上而下进行议程设置的时代早已过去,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这种垄断式的新闻权力模式,决定人们“想什么”“怎么想”的权力已经被打散分开,大众传媒、社交媒体、自媒体、个人用户都有可能登上议程设置的宝座,影响一段时间内的关注焦点和舆论导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关注就已经代表了极大的倾向。议程设置由此陷入困境:在传统媒体当道的时代,娱乐新闻登上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头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在新媒体上,它所向无敌,俨然以“新闻刚需”面目示人,这其中虽不乏人们打发无聊时间的基本需求所致,但更有选择性设置和购买榜单的原因。劣币驱逐良币,娱乐内容多了,必然挤占严肃内容空间。

  人们被庞杂的信息裹挟,向前一步是新闻算法的诱惑,退后一步是信息茧房的枷锁,指责用户不行的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倘若人们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被责备“不关心时事”“集体新闻品位的堕落”?

  热搜没有错,就像技术无罪一样。但关键是谁来主宰热搜。即便对热搜不加干预、任其凭热度更迭,恐怕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传统媒体时代,就不存在新闻议题顺其自然的状态。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下议程设置权力也不可能分配均衡,更不该被商业媒体垄断。通过热搜、热榜行使议程设置,充分暴露了商业化运作新闻市场和舆论场的种种弊端。它们模糊的立场、公共性不足的方针,都极大降低了内容把关的质量。

  作为信息中介的社交媒体和商业新闻App正掌控着最大比例的议程设置权力,这并不是一个内容安全的良好信号。停更扭转不了新闻困境,热搜是需要管的,但谁来主宰热搜,仍然是一个待解之题。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0年7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