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跳出“新坐井观天”的技术现代性陷阱

2020-10-20 08:24:35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曹林

摘要:当社交圈层和茧房里有一种力量把人往“井”里拉的时候,开放的热点直播是把人们往“井”外拉。

  前段时间几个做评论的朋友一起聊天,聊到“新坐井观天”寓言,很是感慨:井底之蛙,看到的世界就是那个井口,本以为有了互联网后就能出去看到天空,结果发现不是,而是把一群青蛙都拉到了井里,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有了强化的共识,一致认为井外的事情都是错的,世界就是那个井口。开放的网络并没有使得不同社会群体间达成共识,而是使社会的分层更加严重,对话更加不容易,这算是社交媒体带来的现代性问题吧。

  想起伊莱·帕里泽在《过滤泡》中说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无意中聚焦在了一个信息贫民窟之中,越来越看不到其他视角。我们被孤立和隔离,在过滤泡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怎么办?如何让不同“井”中的人能在一个频道上对话?最近一家网络媒体推热点直播,“别错过这个时代的名场面”的宣言很有感染力,几个名人对热点直播的阐释中,我最喜欢陶勇医生那句话:“不要让自己困于阴霾,我们睁眼看着这个时代,总有一丝光亮,一抹温暖,值得我们去见证。”从几乎被夺命的阴霾中走出来的陶勇医生嘴里说出这段话,尤其触动人心。残忍挥刀砍向他的人,闭着眼睛活在自己的世界。眼科医术再高明如陶勇医生,也治不好一个闭着眼睛、封闭心灵的人,需要他们自己睁开眼睛,爬出井口,在见证中跟他人、跟社会、跟这个世界对话。

  陶勇医生这一次开出的药方是新闻,睁眼看新闻,见证,参与,感受。这让我想起新闻社会学家舒德森的一段话,他说:“新闻的意义在哪里?在于使我们能期待一个共用和共享的世界,是公众建构常识经验和感知真实世界的一股主要力量。它有助于建构一个情感的共同体,建构一种公共交谈,建构自我、共同体和民族的特殊影像。”确实如此,我们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共同体的那些集体记忆,正是在那些“将不在场的人拉到现场见证”的热点直播中塑造的:香港回归那一晚,多少人在看直播!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多少人在直播中见证那一刻,感受到被世界认同的力量。还有这次疫情中,钟南山沉重的表情、含泪的眼,张文宏自信的声音,这些直播中的形象,形成我们共同的抗疫记忆。

  这个时代的那些名场面、大场面,那些感动的,振奋的,沉重的,炙热的,美好的,都是可以塑造集体记忆的公共对话。用新闻构建一个情感共同体,一种公共交谈,不正是解决“新坐井观天”问题的一剂良药吗?安德森说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这种想象,很大程度上正是新闻带来的。新闻的范围标志着人们生活和想象的领域,尤其是直播,“共同在场感”形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共同体。毕竟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能让成千上亿生活在不同圈层的人在同一时间关注同一件事,在同样的节奏中看到同样的事实场景,除了新闻直播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事了。

  让每个人成为“时代名场面”的见证者,新闻人的这种努力让人充满敬意:关注武汉“解封”,用爱和正能量为武汉加油、围观巴菲特股东大会、早知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变化、齐聚#加油吧!高考#专题,等等,让越来越多的用户进入热点场中。这种热点场,给了公众一个共同的时间坐标,你看的不只是直播,而是一种共同前进的时间观,一种“保持在同频”的时间观。

  当社交圈层和茧房里有一种力量把人往“井”里拉的时候,开放的热点直播是把人们往“井”外拉,看到真实的世界不是井口。

  热点直播致力于呈现更具品质深度、社会价值与时代特征的热点大事件全貌。一位作家说:“只会用自身境遇锚定价值坐标的人,是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观的,价值观这件事的出发点从来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命运,而是关心众人的命运,并且相信它最终会与自己的命运相关。”这种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不去看世界,永远没有世界观,而不关心涉及众人命运的事,也永远不会有价值观。热点直播,就是让我们去关心“众人的命运”,并相信“它最终与自己的命运相关”,有了这种价值观,人们才有了交流的可能,而不是身在井中对空言说。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编委)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0年10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